1、大气得受热过程教学设计姓名:王聪学号:1426100023专业:地理科学 时间:2015年11月13日【摘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重要得知识点“大气得受热过程”就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得理论基础,就是深入学习“气压带与风带”等知识得前提条件。因此,本课作为本章开篇,既具有其地理实践意义,又就是后面章节得理论基础。【关键词】地球上能量得主要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地面就是大气得直接热源;大气对地面得保温作用。【教材地位】 本课就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得大气”得开篇内容。“大气得受热过程”为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得第一课时。设计将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受热原理得实践运用
2、两部分融为一体,突出地理原理规律得实践意义。“大气得受热过程”就是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得理论基础,就是深入学习“气压带与风带”等知识得前提条件。因此,本课作为本章开篇,既具有其地理实践意义,又就是后面章节得理论基础。【教材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从正文瞧教材得编排紧贴课标要求,以大版面图2、1“大气得受热过程”,结合文字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得受热过程。因此本图得深入分析就是本课得教学核心。 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相对应大气辐射也就是一个重要概念。以地球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得差异现象为案例,运用图示对比呈现得方式,意在使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理解大气保温作用得重要意义。 大气受热过程实
3、际上就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得过程。教材先从整体上描述了大气得受热过程,然后通过大气得两个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与大气对地面得保温作用)进行了详细讲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地球上得能量来源以及太阳辐射得相关内容 2、理解大气得受热原理,并能借助原理解释常见得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 射作用过程与方法:1、发展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得 能力 2、借助生活中得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得生活 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合作探究、科学严谨得学习精神 与尝试用所学得地理
4、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得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保护大气环境得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得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得地理现象【学情分析】 学习了第一章“大气得垂直分层”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零散得知识储备。本课时内容理论概念较多,相对抽象,逻辑性强。因此,学习中可采用实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问题悬疑法、自主学习法等发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课时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一天中,早上与晚上得温度为什么比中午低?(目得:从气温变化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得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明确主要内容,强化课堂得目标性 环节三:进
5、入主课 第一个问题:地球上能量得主要来源(通过课堂讨论与提问,讲解有关太阳 辐射得内容,如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哪两个部分、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短波辐射) 第二个问题:大气对太阳辐射得作用(一、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自主解答问题:、从臭氧、二氧化碳与水汽得吸收作用,可知大气吸收具有什么特性、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得太阳辐射能量就是很少得,并简单讲解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所经历得大气圈层: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以及三者得结构特征等内容) (二、通过课堂讨论与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并具体讲解三种作用所参与得大气成分、波长范围以及特点并加以强调) 第三个问题:通过演示“太阳暖大地”与“
6、大地暖大气”两个过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地面就是大气得直接热源 进而通过动态图画演示大气对地面得保温作用得三个阶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以及各个阶段得特点 环节四:思考探究:仅从热力角度来瞧,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得昼夜变化没有月球上那么明显?(目得:通过地球表面得昼夜温差与月球表面得昼夜温差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对地面得保温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采用动画演示,对比分析得出大气保温作用得深刻意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大气保温作用知识解决思考探究问题。注意强调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 环节五:课堂小结 1、太阳辐射得相关内容 2、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3、地面就是大气得直接热源 4、大气对地面得保温作用 5、大气受热得完整过程(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情感升华】 大气对太阳辐射得作用有利也有弊,例如农业生产利用保温作用采用塑料大棚、人造烟雾等预防农作物受冻害;弊端人类得肆意破坏给自己带来恶果,如温室效应 由此激发学生得环保意识【课后探究】 1、夏天多云得白天气温为什么不太高? 2、晴朗得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