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
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
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
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
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
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
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
一、心的病机
1、心气虚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
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
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
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
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
4、心阳虚
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
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
5、心火亢盛
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 ------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
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
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
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
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
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
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
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
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
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
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
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
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
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
2、肺气虚
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
----气短,动则气促。
卫气不足,卫外动能低下----自汗,易于感受外邪等
3、肺阴虚
肺失于滋润。影响肺的气机升降出入,因而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
三、脾的病机
1、脾气虚
脾气虚弱,会引起脾脏功能的全面减弱,主要是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化生不足,中气下陷,血液的统摄失司等。
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食欲不振,纳食不化,或见腹胀、便溏等症。
气血化生不足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症。
脾气虚,升举无力,趋于下陷(中气下陷)------少腹坠胀、泄泻脱肛、便意频繁,或见某些内脏下垂。
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脾不统血)-----便血、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肌衄等。
2、脾阳虚
指脾的 温煦与推动运化的功能减退,而出虚寒与运化无权的病理状态。
中焦虚寒 ,运化无权-----食欲不振、食则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并见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
运化无力 ,津液的输布、排泄失于温煦、推动与气化,水液停滞,或聚而成痰成饮----水肿、多痰
3、脾为湿困
是指湿邪困阻于脾,使脾的气机受阻,运化失司---精神困倦,肢体沉重, 脘痞、腹胀、食欲不振、 便溏、 或见浮肿、苔腻等症。
四、肝的病机
1、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情绪抑郁,郁郁不乐
肝经不利,气滞经络,---胁肋、少腹胀痛,得太息则舒
气滞血瘀 ------胸胁刺痛,癥积肿块、舌青紫或有瘀斑
冲任失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多血块等症
气郁化火 ,肝火上炎-----口苦、烦躁。
2.肝火上炎
肝火的病机主要是人身之气升发太过,挟血上行;-----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舌红、脉数等症;
严重者可暴聋,甚至在大怒之下,突然昏厥。
3.肝阴虚
阴虚眼失濡养----干涩,视力减退;
肝在体合筋,阴虚筋失柔养----拘挛、震颤,或手足蠕动。
4.肝阳上亢
因为肝阴不足,潜降、宁静功能减退,阴不足以制阳,结果肝的升、动作用亢奋,使全身气机向上升动太过,形成气血上涌,并见躁动不安的病理状态。
故见头胀、头晕、面红;目赤、耳鸣、目眩;急躁易怒、心烦少寐等症。
5.肝血虚
肝开窍于目,肝血虚,目失濡养----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肝在体合筋,筋失于濡养-----拘挛,屈伸不利,
或见肌肉瞤动,甚至抽搐瘈疭。
五、肾的病机
1.肾精亏虚
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易呈畸形,髓不充脑,智力发育不良,牙齿亦晚出;
青年人“天癸”不按期而至-----性发育不良;
壮年----易早衰,齿脱,发早白,性机能减退;
老年------下肢萎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失聪,骨脆易折等。
2.肾气不足
若肾气不足,固藏无力,每易使下窍不固。
男子-----早泄、遗精、滑精;
女子-----崩漏,带下清稀、滑胎等。
摄纳无权,导致气不归元,称为“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者。
3.肾阳虚
温煦作用减弱-----畏寒、肢冷
温养脾阳无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推动津液运行无力,水液停聚----水肿
腰府失去温养----腰部冷痛
4.肾阴虚
阴津亏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失眠多梦、耳鸣
腰府失养----腰痠,腰痛。
肾中相火妄动,精室被扰-----遗精
六腑病机
一、胆的病机
1、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注入小肠,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纳呆,厌食油腻
2、胆汁郁于胆内,使肝胆气机不畅-----胁肋闷胀不适,甚则疼痛;
3、胆汁排泄受阻严重,溢于肌肤,-----黄疸。
4、胆气上逆-----口苦
二、胃的病机
1、胃火亢盛
受纳腐熟亢进----消谷善饥;
胃火灼津-----口渴喜凉饮、大便燥结;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酸苦黄水;
胃火循经上炎-----牙龈肿痛红赤、口臭;
胃火灼伤络脉-----齿衄,甚则呕血。
2、寒邪犯胃
寒积于中,寒凝血瘀气滞----胃脘疼痛剧烈而暴作
3、食滞胃脘
胃气不降而上逆----恶心、呕吐酸腐食臭
胃气阻滞----胃脘胀痛
4、胃气虚
受纳、腐熟之力减弱----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嗳气
5、胃阴虚
胃液干枯,腐熟失司----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干呕
三、小肠病机
1、小肠寒湿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2、小肠湿热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3、小肠气虚
化物无力-----完谷不化;
泌别清浊失职,则大便泄泻,小便减少。
四、大肠病机
1、大肠湿热
大肠传导失司-----泄泻;
2、大肠津亏
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燥结难出。
五、膀胱病机
1、膀胱气虚
膀胱失于固慑,无力约束------遗尿,甚至小便失禁。
气化不利-----排尿不畅,甚至尿闭。
2、膀胱湿热
气化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
热熬津液-----砂石
热伤血络-----血尿
六、胞宫病机
1、胞宫血虚
胞宫失于濡养-----月经后期而量少色淡,且经后少腹常觉空痛,甚则闭经。
2、胞宫血瘀
肝气郁滞,血瘀胞宫----月经不调,或经行前少腹胀痛,经行不畅,且多瘀块
产后宿血留于胞中----少腹疼痛,出血不止。
3、胞宫寒凝
寒滞胞中,血凝气滞-----少腹冷痛,月经不畅,经血多紫暗,血块多。
六经病机
一、太阳病病机
《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经病证的主要病机。
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
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
二、少阳病病机
邪侵于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上扰空窍,胃失和降。.
少阳病证的症状为口干,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三、阳明病病机
1、阳明经证病机: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的病理状态。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病机: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 阻滞于中的病理状态。
证候: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
四、太阴病病机
三阳病传变或因寒邪直中所致,且以后者为主。
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故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
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
五、少阴病病机
少阴肾脏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少阴寒化、少阴热化两种病理状态。
1、少阴寒化----自利而渴,小便清
2、少阴热化----心烦不得卧,脉细数
六、厥阴病病机
1、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
2、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
三焦病机
是指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上焦主要包括肺与心;中焦包括脾、胃、胆腑、大肠与膜原等;下焦包括肾脏、肝脏、小肠、膀胱等
1、上焦病机
上焦为温病的初起,一般病变部位较浅,热势较轻,病情不重 。
在辨证方面,上焦温病以发热、咳嗽或咳喘为主要证候,或兼见恶寒、头痛、脉浮数等肺卫表证。
2、中焦病机
为温病的极期,多邪正俱盛中焦温病以邪热炽盛为主。
阳明热盛------但恶热不恶寒为特点,兼烦渴、大汗、脉洪热结肠腑-----兼便秘、神昏、苔黄燥者。
胆热炽盛-----兼寒战热炽,往来起伏、口苦、心烦者,
湿热中阻-----兼呕恶、脘痞、舌苔垢腻者。
3、下焦病机
下焦温病为温病的后期,一般邪少虚多。
(1)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证见低热持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或兼手足蠕动之象;
(2) 湿注小肠,泌别失司-----小便不通,热蒸头胀者,则为。
卫气营血病机
一、卫分病机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的病理状态。
证候:发热微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二、气分病机
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的病理状态。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
证候: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
三、营分病机
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
1、营热阴伤
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2、热闭心包
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
四、血分病机
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病理状态。
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临床特点: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细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