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脏病机.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45594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脏病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脏病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脏病机 五脏病机 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中,五脏生理功能失常的机理 心的病机-----心的阴阳气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血瘀阻 肺的病机-----肺的宣发肃降失常,肺气虚,肺阴虚 脾的病机-----脾气虚,脾阳虚,脾为湿困 肝的病机-----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 肾的病机-----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 一、心的病机 1、心气虚 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血行无力。临床常见,面色白,舌质偏淡,动辄心悸,脉象虚弱等症。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心神功能减退,而见精神不振,思睡但睡眠不深。 2、心血虚 一血虚不足,血脉空虚,濡养之力减弱,故见全身血虚征象,如经常头昏,疲乏无力,面色淡而无华,舌色、唇色淡白,脉细或数而无力等。 二是心神失养,由于血虚,神失所养,则精神不振,思想难以集中,且思考不能持久,甚至神思恍惚。 3、心阴虚 阴不制阳,则心阳偏亢,全身出现虚热;由于心阴不足,宁静功能减退,加上虚热内扰而心神不安 虚热内生----潮热,口干咽燥等 心神不宁----心烦不得眠 4、心阳虚 是心的推动、兴奋与温煦等功能减退,导致中血行无力,甚至瘀滞,心神不振;同时全身出现寒象 心神不振-----精神萎靡,表情困倦 5、心火亢盛 火盛心中,扰动心神;使血行加快,脉道扩张;同时,火热可上炎于舌,下移于小肠,并出理明显的热象。 火扰心神 ------心烦、失眠、躁动,重者出现谵语、狂躁,甚至昏迷不醒。 心火上炎于舌-----舌红糜烂,舌尖碎痛; 心火沿经脉下移于小肠----- 尿道中灼热疼痛,尿黄赤,或见尿血等症。 6、心血瘀阻 心气虚或心阳虚,血液运行无力,加上阳虚则寒,寒性凝滞,更易使心脉中之血瘀滞; 痰浊凝聚,阻于心脉之中,亦导致心血瘀阻。 心脉瘀阻不通,血瘀气滞----心前区憋闷、疼痛。 7、痰迷心窍 痰浊阻碍心神与外界的沟通, 轻者------精神失常,答非所问; 较重者----神识模糊,呈朦胧状态; 严重者----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二、肺的病机 1、肺的宣发、肃降失常 肺气失于宣发----呼吸不畅 卫气壅塞,腠理闭塞----无汗 肺气失于肃降,肺气上逆-----咳嗽、胸闷,气喘痰鸣等 肺失宣降,水津不布而停滞局部----眼睑浮肿 2、肺气虚 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量减少,呼吸功能减弱 ----气短,动则气促。 卫气不足,卫外动能低下----自汗,易于感受外邪等 3、肺阴虚 肺失于滋润。影响肺的气机升降出入,因而出现干咳,或痰少而粘。 三、脾的病机 1、脾气虚 脾气虚弱,会引起脾脏功能的全面减弱,主要是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气血化生不足,中气下陷,血液的统摄失司等。 运化(消化吸收)功能减退 -----食欲不振,纳食不化,或见腹胀、便溏等症。 气血化生不足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少气懒言等症。 脾气虚,升举无力,趋于下陷(中气下陷)------少腹坠胀、泄泻脱肛、便意频繁,或见某些内脏下垂。 脾气虚弱,无力统摄血液(脾不统血)-----便血、月经过多、月经淋漓不尽、肌衄等。 2、脾阳虚 指脾的 温煦与推动运化的功能减退,而出虚寒与运化无权的病理状态。 中焦虚寒 ,运化无权-----食欲不振、食则腹胀、脘腹冷痛、喜温喜按、下利清谷,并见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 运化无力 ,津液的输布、排泄失于温煦、推动与气化,水液停滞,或聚而成痰成饮----水肿、多痰 3、脾为湿困 是指湿邪困阻于脾,使脾的气机受阻,运化失司---精神困倦,肢体沉重, 脘痞、腹胀、食欲不振、 便溏、 或见浮肿、苔腻等症。 四、肝的病机 1、肝气郁结 肝失疏泄,情志不舒,------情绪抑郁,郁郁不乐 肝经不利,气滞经络,---胁肋、少腹胀痛,得太息则舒 气滞血瘀 ------胸胁刺痛,癥积肿块、舌青紫或有瘀斑 冲任失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经血多血块等症 气郁化火 ,肝火上炎-----口苦、烦躁。 2.肝火上炎 肝火的病机主要是人身之气升发太过,挟血上行;-----面红目赤、头痛头胀、急躁易怒、舌红、脉数等症; 严重者可暴聋,甚至在大怒之下,突然昏厥。 3.肝阴虚 阴虚眼失濡养----干涩,视力减退; 肝在体合筋,阴虚筋失柔养----拘挛、震颤,或手足蠕动。 4.肝阳上亢 因为肝阴不足,潜降、宁静功能减退,阴不足以制阳,结果肝的升、动作用亢奋,使全身气机向上升动太过,形成气血上涌,并见躁动不安的病理状态。 故见头胀、头晕、面红;目赤、耳鸣、目眩;急躁易怒、心烦少寐等症。 5.肝血虚 肝开窍于目,肝血虚,目失濡养----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肝在体合筋,筋失于濡养-----拘挛,屈伸不利, 或见肌肉瞤动,甚至抽搐瘈疭。 五、肾的病机 1.肾精亏虚 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易呈畸形,髓不充脑,智力发育不良,牙齿亦晚出; 青年人“天癸”不按期而至-----性发育不良; 壮年----易早衰,齿脱,发早白,性机能减退; 老年------下肢萎软,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失聪,骨脆易折等。 2.肾气不足 若肾气不足,固藏无力,每易使下窍不固。 男子-----早泄、遗精、滑精; 女子-----崩漏,带下清稀、滑胎等。 摄纳无权,导致气不归元,称为“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辄气喘者。 3.肾阳虚 温煦作用减弱-----畏寒、肢冷 温养脾阳无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推动津液运行无力,水液停聚----水肿 腰府失去温养----腰部冷痛 4.肾阴虚 阴津亏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失眠多梦、耳鸣 腰府失养----腰痠,腰痛。 肾中相火妄动,精室被扰-----遗精 六腑病机 一、胆的病机 1、胆汁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注入小肠,影响水谷的消化吸收-----纳呆,厌食油腻 2、胆汁郁于胆内,使肝胆气机不畅-----胁肋闷胀不适,甚则疼痛; 3、胆汁排泄受阻严重,溢于肌肤,-----黄疸。 4、胆气上逆-----口苦 二、胃的病机 1、胃火亢盛 受纳腐熟亢进----消谷善饥; 胃火灼津-----口渴喜凉饮、大便燥结;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酸苦黄水; 胃火循经上炎-----牙龈肿痛红赤、口臭; 胃火灼伤络脉-----齿衄,甚则呕血。 2、寒邪犯胃 寒积于中,寒凝血瘀气滞----胃脘疼痛剧烈而暴作 3、食滞胃脘 胃气不降而上逆----恶心、呕吐酸腐食臭 胃气阻滞----胃脘胀痛 4、胃气虚 受纳、腐熟之力减弱----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嗳气 5、胃阴虚 胃液干枯,腐熟失司----纳呆 胃气上逆---恶心,干呕 三、小肠病机 1、小肠寒湿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2、小肠湿热 泌别清浊失职----泄泻,小便减少 3、小肠气虚 化物无力-----完谷不化; 泌别清浊失职,则大便泄泻,小便减少。 四、大肠病机 1、大肠湿热 大肠传导失司-----泄泻; 2、大肠津亏 大肠传导失司------粪便燥结难出。 五、膀胱病机 1、膀胱气虚 膀胱失于固慑,无力约束------遗尿,甚至小便失禁。 气化不利-----排尿不畅,甚至尿闭。 2、膀胱湿热 气化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 热熬津液-----砂石 热伤血络-----血尿 六、胞宫病机 1、胞宫血虚 胞宫失于濡养-----月经后期而量少色淡,且经后少腹常觉空痛,甚则闭经。 2、胞宫血瘀 肝气郁滞,血瘀胞宫----月经不调,或经行前少腹胀痛,经行不畅,且多瘀块 产后宿血留于胞中----少腹疼痛,出血不止。 3、胞宫寒凝 寒滞胞中,血凝气滞-----少腹冷痛,月经不畅,经血多紫暗,血块多。 六经病机 一、太阳病病机 《伤寒论》六经中,太阳主表,职司卫外,为六经之藩篱。一旦外邪侵入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卫外功能失于固密,邪正交争于表位,即发为伤寒或中风,这就是太阳经病证的主要病机。 太阳中风之自汗出,脉浮缓; 太阳伤寒之无汗,脉浮紧, 二、少阳病病机 邪侵于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上扰空窍,胃失和降。. 少阳病证的症状为口干,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三、阳明病病机 1、阳明经证病机: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的病理状态。 证候: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2.阳明腑证病机: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 阻滞于中的病理状态。 证候: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 四、太阴病病机 三阳病传变或因寒邪直中所致,且以后者为主。 病至太阴,侵犯于脾,致使脾阳不足,运化失职,寒湿内生。故其病位在里,病性属寒、属虚。  证候: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 五、少阴病病机 少阴肾脏机能衰减,抗病能力减弱,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因而在临床上有少阴寒化、少阴热化两种病理状态。 1、少阴寒化----自利而渴,小便清 2、少阴热化----心烦不得卧,脉细数 六、厥阴病病机 1、厥与热交替发作,乃阴阳胜复,正邪消长的表现; 2、上热下寒,因病邪深入,阴阳错乱,失却了正常的调节所致。 三焦病机 是指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上焦主要包括肺与心;中焦包括脾、胃、胆腑、大肠与膜原等;下焦包括肾脏、肝脏、小肠、膀胱等 1、上焦病机 上焦为温病的初起,一般病变部位较浅,热势较轻,病情不重 。 在辨证方面,上焦温病以发热、咳嗽或咳喘为主要证候,或兼见恶寒、头痛、脉浮数等肺卫表证。 2、中焦病机 为温病的极期,多邪正俱盛中焦温病以邪热炽盛为主。 阳明热盛------但恶热不恶寒为特点,兼烦渴、大汗、脉洪热结肠腑-----兼便秘、神昏、苔黄燥者。 胆热炽盛-----兼寒战热炽,往来起伏、口苦、心烦者, 湿热中阻-----兼呕恶、脘痞、舌苔垢腻者。 3、下焦病机 下焦温病为温病的后期,一般邪少虚多。 (1)肝肾阴亏、虚风内动-------证见低热持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或兼手足蠕动之象; (2) 湿注小肠,泌别失司-----小便不通,热蒸头胀者,则为。 卫气营血病机 一、卫分病机 常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是温热病邪侵犯肺与皮毛的病理状态。 证候:发热微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二、气分病机 是温热病邪由表入里,阳热亢盛的的病理状态。多由卫分证转化而来,病位较深,气分病变涉及脏腑较多。 证候:身体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脉数。 三、营分病机 为温热病邪内陷营阴的深重阶段,病位多在心与心包络。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特点。 1、营热阴伤 症见身热夜甚,口干而不甚渴饮,心烦不寐,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2、热闭心包 症见身热灼手,时时昏谵,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绛,脉细数 四、血分病机 为邪热深入血分而引起耗血动血的病理状态。 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也是温热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累及脏腑以心、肝、肾为主。 临床特点: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脉细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