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数少数细菌总有致病细菌总有致病性性许多许多细菌具有潜在致病细菌具有潜在致病性性大多大多细菌不具有致病性细菌不具有致病性 第1页/共83页正常菌群正常菌群 Normal florauu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细菌第2页/共83页 正常菌群来源正常菌群来源(origin)出生出生-母体产道菌群母体产道菌群养育养育-皮肤和口腔菌群皮肤和口腔菌群环境环境-食物等食物等胎儿胎儿-无菌无菌第3页/共83页 人体分布人体分布(distribution)无菌部位无菌部位(sterile sites)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血液、组织液、组织液、下呼吸道下呼
2、吸道、肾脏、肾脏 肝脏等内脏器官肝脏等内脏器官 定居部位定居部位(colonised sites)皮肤、消化道、上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上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泌尿生殖道第4页/共83页4.细细 菌菌 数数 量量(细菌(细菌/cm2,细菌细菌/g)1010108 1010105 107103 105第5页/共83页第6页/共83页 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1.防御外来致病菌防御外来致病菌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宿主细胞受体宿主细胞受体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外来致病菌外来致病菌第7页/共83页占位性生物屏障作用第8页/共83页2.营养作用营养作用脂类、固醇类、角质蛋白脂类、固醇类、角质蛋白皮肤菌群皮肤菌
3、群促进皮肤细胞生长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延缓皮肤老化和皱纹产生延缓皮肤老化和皱纹产生食物氨基酸食物氨基酸肠道细菌肠道细菌氨氨人体合成代谢人体合成代谢人体氨基酸人体氨基酸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B族维生素(核黄素、烟酸、生物素、族维生素(核黄素、烟酸、生物素、泛酸、氰钴胺、硫胺、吡多醇)泛酸、氰钴胺、硫胺、吡多醇)-维生素维生素K(食物中没有)(食物中没有)促进肠粘膜细胞吸收促进肠粘膜细胞吸收二价铁、维生素和钙二价铁、维生素和钙双歧杆菌产酸双歧杆菌产酸pH 下降下降第9页/共83页 3.免疫作用免疫作用*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促进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广谱抗原,刺激机体的免
4、疫应答作为广谱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第10页/共83页4.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产生一些酶类作用于致癌物质产生一些酶类作用于致癌物质*降解硝胺或抑制硝胺合成降解硝胺或抑制硝胺合成*充当免疫原和免疫佐剂充当免疫原和免疫佐剂第11页/共83页细菌方面细菌方面机体方面机体方面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非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寄生部位改变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opportunistic pathogen 第12页/共83页 定位移动定位移动 免疫下降免疫下降 用激素用激素 化疗化疗 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
5、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第13页/共83页5.微生态调节剂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丽珠肠乐、整肠生)益生菌(丽珠肠乐、整肠生)*益生元(乳糖、寡聚糖)益生元(乳糖、寡聚糖)*合生元(三株赋新康口服液合生元(三株赋新康口服液)第14页/共83页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第15页/共83页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HAI infections,HAI)交叉感染:医务人员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患者患者 患者患者患者患者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与手术治疗和医疗器械与手
6、术治疗和医疗器械 内源性感染即自身感染内源性感染即自身感染 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病原病原多为细菌,占多为细菌,占90909595。其次为病毒、真菌及。其次为病毒、真菌及 寄生虫寄生虫第16页/共83页2008.102009.3 天津天津西西安安第17页/共83页 西安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 严重的 医院感染-8新生儿死亡 部分医务人员手细菌严重超标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 5名新生儿名新生儿 死于死于 院内感染院内感染 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 第18页/共83页第19页/共83页 河南新安河南新安县人民医院6 6名在医
7、院感染丙肝名在医院感染丙肝 2011.8.20 血液透析治疗后血液透析治疗后 第20页/共83页 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感染类型感染类型第21页/共83页 问题与思考问题与思考:细菌为什麽能进入机体生长繁殖和扩散?细菌为什麽能进入机体生长繁殖和扩散?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哪些不同特点?内毒素和外毒素有哪些不同特点?机体感染细菌后发生几种结局?机体感染细菌后发生几种结局?第22页/共83页 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感染感染 infectioninfection微生物侵入机体与机体防微生物侵入机体与机体防 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的病理过程御功能相互作用,引起的病理过程
8、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organism pathogenic organism 毒力毒力virulencevirulence 微生物的致病性有强弱之分。致病性强为强毒株微生物的致病性有强弱之分。致病性强为强毒株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median lethal dose,LD50LD50 50%50%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死亡死亡的的最小最小的微生物或毒素的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量 半数感染量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ve dosemedian infective dose,ID50ID50第23页/共83页 。致病菌种类多,致病性
9、不同致病菌种类多,致病性不同 致病力致病力 三大条件三大条件 是否患病是否患病 抵抗力抵抗力 一一 细菌毒力细菌毒力 侵袭力侵袭力 InvasivenessInvasiveness 毒素毒素 Toxin 第24页/共83页毒毒素素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侵袭力侵袭力荚荚膜膜酶酶 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第25页/共83页侵袭力产毒性产毒性 毒力毒力侵入数量侵入数量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侵入门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病原菌病原菌入侵、定居、入侵、定居、繁殖、扩散繁殖、扩散细菌毒素细菌毒素第26页/共83页1 1侵袭力侵袭力 InvasivenessInvasiveness 突破机体防
10、御功能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突破机体防御功能生长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黏附细胞黏附细胞定植细胞定植细胞生长繁殖生长繁殖-侵袭扩散侵袭扩散 黏附素黏附素adhesinadhesin细菌表面具有粘附作用的相关蛋白细菌表面具有粘附作用的相关蛋白 粘附素粘附素+细胞表面粘附素受体细胞表面粘附素受体 第27页/共83页 黏附细胞:黏附细胞:皮肤上皮细胞皮肤上皮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红细胞红细胞 血小板血小板 粒细胞粒细胞 菌毛黏附素菌毛黏附素 fimbrial adhesin fimbrial adhesin G-G-菌菌 黏附素黏附素 菌毛分泌菌毛分泌 非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pilus adhe
11、nsin pilus adhensin G+G+菌菌 脂磷壁酸脂磷壁酸 LTALTA G-G-菌菌 外膜蛋白外膜蛋白 第28页/共83页菌毛菌毛非菌毛黏附素非菌毛黏附素 黏附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黏附素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第29页/共83页粘连蛋白粘连蛋白粘连蛋白粘连蛋白膜磷壁酸膜磷壁酸 G+菌毛菌毛菌毛菌毛 受体受体受体受体(糖类)(糖类)(糖类)(糖类)细菌细菌细菌细菌G-第30页/共83页 不同细菌以不同配体与不同不同细菌以不同配体与不同 宿主细胞结合宿主细胞结合 淋球菌淋球菌感染人感染人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只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只感染肠道上皮细胞 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胃黏膜胃黏膜 荚膜荚膜 第31页
12、/共83页 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 1 侵袭素侵袭素invasin 侵袭基因(侵袭基因(invasive gene,inv)编码产生蛋白编码产生蛋白 侵袭细胞侵袭细胞-粘膜上皮细胞粘膜上皮细胞 2侵袭酶侵袭酶 第32页/共83页侵袭酶侵袭酶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原)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原)链道酶(链道酶(DNADNA酶)酶)第33页/共83页第34页/共83页 *促进细菌扩散的酶类:促进细菌扩散的酶类: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 CoagulaseCoagulase使血使血浆中的纤浆中的纤 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沉积菌体表面。沉积菌体表面。
13、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Hyaluronidase又称扩散因子又称扩散因子 链激酶链激酶StreptokinaseStreptokinase使血浆溶纤维使血浆溶纤维 蛋白蛋白 酶原激活为纤维蛋白酶,导致纤维酶原激活为纤维蛋白酶,导致纤维 蛋白凝块溶解,促使细菌扩散蛋白凝块溶解,促使细菌扩散。细菌细胞细菌第35页/共83页 丹毒-皮肤和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第36页/共83页4生物膜生物膜biomembrane 细菌特殊的存在形式细菌特殊的存在形式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复着于固体表面形成的多细菌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复着于固体表面形成的多细菌 复合体,外观呈膜状。复合体,外
14、观呈膜状。组成组成:细菌细菌+胞外多糖胞外多糖 1/3 2/3 作用作用 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耐药性强耐药性强 抵抗免疫抵抗免疫 第37页/共83页 发现:发现:19931994,美国有100名哮喘-死亡 用被铜绿假单孢菌生物膜污染的平喘气雾剂 1996 细菌生物膜常在医用导尿管的表面 如不处理,一周后,1050%插有导尿管 的病人受到生物膜感染的侵害 一个月后,近100%1996年,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饮用水多次受细菌生物膜的污染。年,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饮用水多次受细菌生物膜的污染。第38页/共83页第39页/共83页新近发现:新近发现:细菌先粘附一个物体或人体组织表面细菌先粘附一个物体或人体组织表
15、面 产生产生“酰化同丝氨酸内酯酰化同丝氨酸内酯”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使同类细菌大量聚集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使同类细菌大量聚集 当多个细菌聚集一起时,当多个细菌聚集一起时,酰化同丝氨酸内酯酰化同丝氨酸内酯浓度升高浓度升高 达到一定水平时达到一定水平时 激活菌体内激活菌体内某些基因某些基因 基因活化后基因活化后-细菌分泌胞外基质蛋白成分细菌分泌胞外基质蛋白成分 形成完整生物膜结构形成完整生物膜结构第40页/共83页 医学意义医学意义 1 1 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污染细菌生物膜的导管、移植器官引起慢性、顽固性感染。污染细菌生物膜的导管、移植器官引起慢性、顽固性感染。用高于正常剂量成百倍药物也
16、不能治愈。用高于正常剂量成百倍药物也不能治愈。罕见高耐药 原因:原因:形成膜后抗生素的形成膜后抗生素的作用位点消失作用位点消失;膜中的细菌能以膜中的细菌能以静止状态静止状态存在存在 常见细菌常见细菌: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绿脓杆菌 2 2 传递耐药传递耐药 接合方式接合方式 3 3 慢性慢性 疾病疾病 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石、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石、牙周病牙周病、中耳炎中耳炎 第41页/共83页 军团菌病军团菌病 1976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年美国费城退伍军 149 149 人人 3434死亡死亡美国每年有美国每年有10001000万人受到生物膜感染万人受到生物膜感染第42
17、页/共83页生物膜的治疗:生物膜的治疗:新抗生素新抗生素氟喹啉氟喹啉fluoroquinolonefluoroquinolone 破坏导尿管上的细菌生物膜破坏导尿管上的细菌生物膜 机理不清?机理不清?利福平利福平+二甲胺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联合处理导管联合处理导管 使导管污染率使导管污染率30%30%降到降到9%9%病人感染率病人感染率4%04%0 电流攻击法电流攻击法 +抗生素抗生素电流破坏膜结电流破坏膜结 构构膜下细菌暴露膜下细菌暴露抗生素杀菌抗生素杀菌第43页/共83页细菌-粘附细胞-侵入细胞-毒性物质?-结局?第44页/共83页 2 2 毒素毒素 ToxinToxin 外毒素外毒素 ex
18、otoxinexotoxin 特点:特点:产生的细菌产生的细菌 G+G+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细胞外细胞外 游离态游离态 释放时间释放时间 随时分泌随时分泌 第45页/共83页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 不耐热不耐热 60c 3060c 30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蛋白质蛋白质 抗原性抗原性 强强 刺激机体产生刺激机体产生 抗体。抗体。外毒素外毒素 抗原性抗原性 抗毒素抗毒素 防病防病 毒性毒性 致病致病 中和第46页/共83页 制备类毒素制备类毒素 Toxoid Toxoid 外毒素外毒素类毒素类毒素抗毒素抗毒素 毒性毒性 无毒无毒 无毒无毒 抗原性抗原性 抗原性抗原性 抗体抗体 致病致病 防病防病 治病治
19、病 毒性毒性 *强强 0.10.1微克使人致死微克使人致死 1mg 1mg 破毒杀死破毒杀死100100万只小白鼠万只小白鼠 1mg 1mg 白毒杀死白毒杀死10001000只鼠只鼠 1mg1mg肉毒肉毒 杀死杀死2 2亿只鼠亿只鼠 最强最强 比氰化钾强比氰化钾强 1 1万倍万倍 第47页/共83页 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 三种类型三种类型第48页/共83页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痉挛毒素破伤风破伤风封闭抑制性神经元封闭抑制性神经元骨骼肌强直性痉挛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毒素 肉毒中
20、毒肉毒中毒阻止乙酰胆碱释放阻止乙酰胆碱释放肌肉松驰性麻痹肌肉松驰性麻痹 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神经毒素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白喉毒素白喉白喉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合成肾肾上上腺腺出出血血、心心肌肌损损伤伤、外外周神经麻痹周神经麻痹 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细菌细菌外毒素外毒素疾病疾病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霍乱弧菌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激活肠粘膜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腹泻、呕吐 产产毒毒型型大大肠肠埃希菌埃希菌肠毒素腹泻呕吐、腹泻金葡菌金葡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刺激呕吐中枢 呕吐、腹泻 肠毒
21、素肠毒素肠毒素肠毒素第49页/共83页 结构:结构:两种亚单位两种亚单位 A A 毒素的活性中心毒素的活性中心 人工改变人工改变 B B 结合成分结合成分 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A B第50页/共83页活性单位活性单位结合单位结合单位A细胞表面细胞表面B第51页/共83页 腺苷二磷酸核糖 肽链延长因子2失活合成蛋白终止第52页/共83页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骨胳肌痉挛骨胳肌痉挛破伤风毒素破伤风毒素第53页/共83页严严重重的的上上吐吐下下泻泻腺苷环化酶腺苷环化酶cAMPcAMP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 第54页/共83页膜表面毒素膜表面毒素膜损伤毒素膜损伤毒素细胞内酶活性毒素细胞内酶活性毒
22、素第55页/共83页内毒素内毒素 endotoxinendotoxin脂多糖 LPS 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寡糖重复单位单位单位单位核心多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质脂质脂质脂质A A A A外膜外膜主要毒主要毒性成份性成份OO抗原抗原决定簇决定簇第56页/共83页GG-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菌崩解和内毒素释放过程演示第57页/共83页 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 特点:特点:产生细菌产生细菌 G-G-存在部位存在部位 菌细胞壁菌细胞壁 释放时间释放时间 菌裂解后菌裂解后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 耐热性强耐热性强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脂多糖脂多糖-蛋白复合物蛋白复合物 抗
23、原性抗原性 弱弱 不能制备类毒素不能制备类毒素 毒性弱毒性弱 无选择性无选择性 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症状 三大症状三大症状 第58页/共83页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59页/共83页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内毒素(外原性致热原)内毒素(外原性致热原)激活单核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内源致热源释放内源致热源刺激体温调节中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枢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休克休克内毒素内毒素血血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作用于血作用于血 小板、白细胞、补体系统、激肽系统小板、白细胞、补体系统、激肽系统 释放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舒缩功能紊乱舒缩功能紊乱微循微循 环障碍环障碍有效循环血量减
24、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降低血压降低 供血不足供血不足休克休克 DICDIC 内毒素内毒素血压下降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缓慢血细胞血细胞集聚在毛细血管集聚在毛细血管血管阻塞血管阻塞血液灌注不足血液灌注不足组织缺氧组织缺氧酸中毒酸中毒血管麻痹性扩张血管麻痹性扩张激活凝激活凝血系统血系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消耗大量血小板消耗大量血小板出血出血 第60页/共83页 血栓形成血糖降低血栓形成第61页/共83页第62页/共83页 内毒素的检测内毒素的检测家兔热原试验家兔热原试验第63页/共83页自动检测兔体温变化自动检测兔体温变化-智能热源仪智能热源仪第64页/共83页 鲎试验鲎试验 鲎鲎-海洋中冷血动物海洋中
25、冷血动物 血中有特殊变形细胞,含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血中有特殊变形细胞,含凝固酶原和可凝固蛋白 变形细胞冻融后制成鲎变形细胞溶解物(鲎试剂)变形细胞冻融后制成鲎变形细胞溶解物(鲎试剂)内毒素能激活其中的凝固酶原内毒素能激活其中的凝固酶原-凝固酶凝固酶-可凝固可凝固蛋白凝结成凝胶状态。蛋白凝结成凝胶状态。检查药液或注射液是否有内毒素污染检查药液或注射液是否有内毒素污染 能测出能测出0.010.011.0ng/ml1.0ng/ml的内毒素的内毒素第65页/共83页第66页/共83页内毒素检测仪内毒素检测仪第67页/共83页 二二 感染的传播感染的传播 (一)(一)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外源性外源性e
26、xogenous infection exogenous infection:病人病人 疾病潜伏期疾病潜伏期 带菌者带菌者 患病动物或带菌动物患病动物或带菌动物内源性内源性endogenous infectionendogenous infection:病菌来自体内病菌来自体内第68页/共83页Rats reptiles monkeys plague encepholitis第69页/共83页呼吸道呼吸道性接触性接触创伤感染创伤感染消化道消化道昆虫叮咬昆虫叮咬输血等输血等泌尿道泌尿道第70页/共83页携带 83种病毒 14 种细菌 17种回归热螺旋体 32种原虫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河南
27、 湖北发现病例第71页/共83页 芝麻芝麻-绿豆绿豆第72页/共83页二二 途径途径 呼吸道呼吸道 开放性结核一口痰 30-40万个结 核菌,阳光下活3-4小时,手娟中2个月 干痰活2-8个月,吐痰鞋底擦能否杀菌 消化道消化道 接触感染接触感染 (麻风 淋病 梅毒)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STD-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第73页/共83页 梅毒梅毒syphilis 淋病淋病 gonorrhea 软下疳软下疳cha
28、ncroid 经典 现现 种类 性病淋巴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腹股沟肉芽肿 granuloma inguinale 性病 代代 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 AIDS AIDS 尖锐湿疣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 新 生殖器念珠菌病 滴虫病 细菌性阴道病 阴虱病 一 性性 传染性软疣 疥疮 股癣 乙型肝炎 性病性盆腔炎 代 病病 我国重点防治的我国重点防治的8 8大性病大性病 腹股沟肉芽肿淋菌宫颈炎淋球菌结膜炎淋球菌结膜炎第74页/共83页创伤感染创伤感染 皮肤皮肤 (破伤风)(破伤风)节肢动物叮咬节肢动物叮咬 (鼠疫(鼠疫)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
29、、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蚊子蚊子跳蚤跳蚤第75页/共83页苍蝇是细菌库苍蝇是细菌库 一只带一只带3亿亿-5亿个菌亿个菌 6只脚黏附只脚黏附1700万个菌万个菌 1ml 1ml灭菌牛奶,苍蝇爬灭菌牛奶,苍蝇爬 后再检查发现后再检查发现180180万以上细菌万以上细菌第76页/共83页三 细菌侵入数量 与毒力有关第77页/共83页 感染结局感染结局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InapparentInapparent 无临床症状的感染无临床症状的感染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ApparentApparent 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acute infection acute infection 发
30、病快慢发病快慢 快快 病程短病程短 数日数日-数周数周 chronic infectionchronic infection 慢慢 长长 数月数月-数年数年 发病部位发病部位 Local infectionLocal infection Generalized infection Generalized infection toxemia toxemia 毒毒 bacteremia bacteremia 菌菌 septicemiasepticemia 败败 pyemia pyemia 脓脓 第78页/共83页5岁患脑膜炎菌岁患脑膜炎菌 败血症,败血症,败血症的皮肤表现脓毒血症脓毒血症第79页/
31、共83页 黏附素黏附素 三个致病条件个致病条件 毒力毒力 侵袭力侵袭力 荚膜荚膜 侵袭素侵袭素 侵袭物质侵袭物质 侵袭酶侵袭酶 数量数量 生物膜生物膜 毒毒 素素 外毒素外毒素 内毒素内毒素 途径途径 三种感染结局三种感染结局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局部局部 毒血症毒血症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全身全身 菌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症 带菌者带菌者 脓毒血症脓毒血症感染小结第80页/共83页零号病人零号病人-玛丽玛丽 玛丽玛丽麦仑麦仑 第一次隔离住院第一次隔离住院 7-47 -3第81页/共83页18691869年出生在爱尔兰,年出生在爱尔兰,18841884年移民到美国年移民到美国是美国首个被发现带是美国首个被发现带 伤寒菌伤寒菌 健康带菌者健康带菌者在美国从事厨师工作期间,她先后使在美国从事厨师工作期间,她先后使4747人感染人感染伤寒伤寒,其中,其中3 3人病逝人病逝两次被公共卫生部门强行隔离两次被公共卫生部门强行隔离 19381938年在隔离区因肺炎去世年在隔离区因肺炎去世第82页/共83页第83页/共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