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活就业群体调查暨灵活就业群体调查暨 2024 年年二季度灵活就业景气指数报告二季度灵活就业景气指数报告北京腾景大数据应用科技研究院北京腾景大数据应用科技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2024 年 7 月1目录目录摘要.1一、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分析.3(一)灵活就业群体特征动态分析.31.灵活就业群体平均收入回暖,低收入群体占比有所下降.32.灵活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回升,平台接单人员工作时长仍居首位33.灵活就业群体职业组成以服务业为主,新型灵活就业占比持续提升.54.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稳定性有所回升,但就业保障仍需持续关注6(二)灵活就业群体系列景气指数.71.三大景气指数温和回升,消费指
2、数维持扩张区间.72.不同职业间景气指数分化程度加剧,销售人员收入景气指数下滑.83.三季度预期整体向好,就业、收入、消费预期均处扩张区间.8二、灵活就业群体专题分析.10(一)保障房专题.101.一线城市超六成灵活就业者为外地户籍,自有住房率不足五分之一.102.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偏低但同居人口更多,住房压力整体偏大.113.近半数灵活就业群体有在居住地购房意向,配售型保障房更受欢迎.12(二)青年就业专题.161.青年群体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调研样本毕业时间分布相对均衡.162.国企与公务员仍为择业首选,毕业后年龄焦虑持续增长.163.工作稳定性是毕业生重点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更易接受
3、灵活就业.18三、失业群体分析.212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青年群体失业率有所下降.212.对工作不满意仍是离职主因,裁员情况较上季度有所上升.213.超七成失业者认为找工作困难,平均找工作时长有所下降.22四、政策建议.24附录 1:调研基本情况.25附录 2:灵活就业群体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25(一)调查设计及实施.25(二)问卷结果预处理方法.251.样本特征.252.灵活就业样本筛选过程.283.灵活就业样本筛选结果.28附录 3:团队成员介绍.301摘要摘要基于本次调研分析结果,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变化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第二季度灵活就业群体的平均收入为 6462 元,环比有所增长
4、;其次,本季度灵活就业群体的平均工作时间为 49.5 个小时,较上季度有所回升但仍不及 2023 年末水平;再次,灵活就业群体职业分布总体保持稳定,其中传统灵活就业群体仍占主体地位,生产制造工人、线下生活服务人员和建筑工人占比分别为 16.3%、19.9%和 9.0%;新型灵活就业总体占比持续提升,其中在线服务人员占比 8.6%,平台接单人员占比 6.7%。最后,在灵活就业群体的合同稳定性方面,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类型以没有合同和短期/临时合同为主,占比高达六成;长期稳定合同环比上升 0.9 个百分点至 27.9%,灵活就业群体的稳定性有所回升。通过分析发现,灵活就业群体景气指数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5、:(1)2024 年第二季度就业、消费和收入三大景气指数温和回升,消费指数维持扩张区间,就业、收入指数收缩程度降低。(2)与上季度相比,本季度除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外,各行业三大景气指数(消费、就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收入景气指数上升明显,部分行业收入景气指数已经回暖至扩张区间,消费景气指数保持韧性,多数行业仍位于荣枯线以上。(3)从不同职业来看,本季度各职业三大景气指数涨跌不同,多数职业景气指数有所恢复。就业景气指数方面,半数职业开始反弹,整体仍处在收缩区间;收入景气指数方面,多数职业有所回暖,个体户和企业管理人员回升至景气区间,但其余职业仍处于收缩区间;消费指数方面,尽管超半数
6、职业的景气指数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但多数职业景气指数仍处于景气区间。(4)从对 2024 年第三季度预期看,就业、收入与消费预期指数提高,且均处于景气区间,灵活就业群体对于未来就业、收入以及消费总体保持乐观态度。保障房专题内容。一线城市超六成灵活就业者为外地户籍,自有住房率不足五分之一;相比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与稳定就业群体差距偏大,更低的家庭收入与更多的共同居住人口给灵活就业群体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对于常住地没有住房(本人或伴侣产权)的受访者,近半数灵活就业群体希望在居住地购房,在购房类型中,配售型保障房更受欢迎;对于没有购房意向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近半数希望租赁配租型保
7、障性住房,综合来看,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灵活就业群体保障房需求仍存较大增长空间。2青年就业专题内容。在毕业生就业选择方面,国企和公务员仍然是毕业生择业的首要选择,占比分别达到 27.5%和 25%。六成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认可灵活就业方式,多数毕业生认为灵活就业工作时间自由、工作地点灵活,且对于缴纳社保问题的顾虑有所下降;在不认可灵活就业方式的毕业生群体中,稳定性差为主要原因,薪资也是其重点关注因素。相较于应届生劳动力市场,“可以作为过渡”依然是大多数已毕业青年就业者对灵活就业的看法,但这一比例也随着毕业年份的增加而递减,从 48.3%(2023 年毕业)下降至 45.1%(2022 年毕业)、
8、37.1%(2021 年及之前毕业)。3一、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分析一、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分析(一)灵活就业群体特征动态分析(一)灵活就业群体特征动态分析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工作、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既没有工作也不在找工作的三类群体,分别对应的是就业群体、失业群体和非劳动力供给群体。在就业群体中,灵活就业群体、全职工作群体和个体户稳定就业群体(详细定义见附录 2)的占比分别为25.6%、66.8%和 7.6%,其中全职工作群体和个体户稳定就业群体共同称为稳定就业群体。本部分重点追踪了 2024 年二季度以来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的动态变化,包括职业分布、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以及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9、。经过分析,灵活就业群体典型特征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1.灵活就业群体平均收入回暖,低收入群体占比有所下降灵活就业群体平均收入回暖,低收入群体占比有所下降调查数据显示,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至 2024 年一季度,灵活就业群体平均收入持续下滑,平均收入在 5000 元以下的群体占比明显上升,收入分布向低区间倾斜。至 2024年二季度,灵活就业群体的平均收入为 6462 元,环比回升。分布区间上,平均收入在2000 元以下群体环比下降 4.5 个百分点,同时平均收入在 5000-8000 元、8000-20000 元区间的灵活就业群体环比分别同时上升 3.4 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群体收入分
10、化程度有所降低。总体来看,灵活就业群体收入分布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态势,灵活就业群体月收入主要集中在 2000-8000 元区间内,占灵活就业群体的 67.8%。图 1 灵活就业群体收入分布动态变化2.灵活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回升,平台接单人员工作时长仍居首位灵活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回升,平台接单人员工作时长仍居首位4调查数据显示,进入 2023 年以来,灵活就业群体平均工作时长呈现下降态势,至2024 年二季度,灵活就业群体平均工作时长较上季度有所回升,但仍不及 2023 年末水平。同时从平均工作时长来看,二季度灵活就业群体平均工时为 49.5 小时/周,较稳定就业群体(46.3 小时/周)明显
11、偏高。具体来看,超七成灵活就业群体每周工作时长超40 个小时,工作时长在 60 小时以上占比最高,达 27.4%,较上季度上升 5.7 个百分点;30-40个小时、40-50个小时以及60个小时以上群体占比相比上季度变化较大,其中30-40个小时区间的群体占比减少了 3.9 个百分点,40-50 个小时区间的群体占比减少了 3.8%;50-60 小时区间的群体占比较上一季度小幅波动,上升 1.9 个百分点;工作时长小于 30小时区间的群体占比较为稳定。图 2 灵活就业群体工作时间动态变化从职业角度看,2024 年二季度新型灵活就业群体中的平台接单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达到 53.8 小时;
12、传统灵活就业群体中的建筑工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仅次于平台接单人员,为 53.3 小时。与上季度相比,部分职业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明显提升:建筑工人、物流运输人员以及线下生活服务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分别上升了 3.6、3.8 和 3.0 个小时。新型灵活就业群体中,在线服务人员的平均工作时间下降 1.1 小时,平台接单人员、线下生活服务人员分别上升 2.3、3.0 个小时。此外,个体户和企业管理人员、务农人员的工作时长也分别上升了 2.7 和 0.6 个小时。表 1 各灵活就业职业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动态变化单位:小时2022Q4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5务农
13、人员54.758.376.152.850.847.548.1在线服务人员47.247.048.846.642.144.343.2平台接单人员54.756.153.852.053.951.553.8建筑工人54.455.554.753.953.549.753.3销售业务员52.051.652.452.748.944.647.6物流运输人员54.856.053.654.053.847.251.0线下生活服务业人员54.653.151.853.151.248.151.0生产制造工人49.750.647.949.252.050.351.8个体户和企业管理人员49.551.044.848.849.147
14、.850.5财务文员44.245.544.951.245.542.242.6其他50.150.851.549.548.047.047.0注: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分别假设不到 30 小时、30-40 小时、40-50 小时、50-60 小时、60 小时以上的区间均值为 25、35、45、55、65 小时,各区间人员数量比例为权重,简单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每周工作时长平均值。3.灵活就业群体职业组成以服务业为主,新型灵活就业占比持续提升灵活就业群体职业组成以服务业为主,新型灵活就业占比持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本季度所调查的灵活就业群体职业组成主要为服务人员、生产制造工人和建筑工人;其中服务人员占比超六成,以
15、平台接单人员、在线生活服务人员和线下生活服务人员为主。从新型职业与传统职业分布来看,灵活就业群体仍然以建筑工人、线下生活服务人员和生产制造工人等传统职业为主,总计占比 84.7%。相较今年一季度,本季度线下生活服务人员占比上升 1.0 个百分点至 19.9%;建筑工人占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至 9.0%;生产制造工人占比有小幅升高,仍保持 16%以上的高占比状态。新型职业整体呈上升趋势,合计占比较上季度增加 0.7 个百分点至 15.3%。6图 3 灵活就业群体职业人数分布动态变化4.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稳定性有所回升,但就业保障仍需持续关注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稳定性有所回升,但就业保障仍需持续关注
16、调查数据显示,灵活就业群体的合同类型仍以短期/临时合同(28.9%)和没有合同(31.2%)为主,合计占比高达六成;而拥有长期稳定合同者(27.9%)占比不足三成,显著低于稳定就业群体(89.2%)。从动态变化来看,今年以来,灵活就业群体的拥有长期稳定合同者有所上升,二季度长期稳定合同占比较一季度增加 0.9 个百分点至 27.9%。但从年度水平来看,当前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稳定性整体仍不及去年水平,拥有长期稳定合同者占比较去年平均水平下降 2.24 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群体的就业保障情况仍需持续关注。图 4 灵活就业群体合同类型动态变化7(二)灵活就业群体系列景气指数(二)灵活就业群体系列景气指数
17、1.三大景气指数温和回升,消费指数维持扩张区间三大景气指数温和回升,消费指数维持扩张区间调查数据显示,2024 年二季度消费指数、收入指数、就业指数分别提高 1.5、2.1和 1.3 个百分点至 53.3%、47.1%和 44.0%,较上季度上涨幅度分别为 2.9%、4.7%和 3.0%。三大指数温和回升,消费指数维持扩张区间,就业、收入指数收缩程度降低。图 5 灵活就业群体系列景气指数具体来看,就业指数方面,建筑业景气指数增长明显,从 40.5%提升至 43.9%;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就业景气指数有所回落,分别降至 49.5%、46.4%,跌入收缩区间。收入指数方面,采矿业,电、热、燃气及水
18、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 1.7、5.3、3.6 百分点,景气指数均提升至扩张区间;消费景气指数方面,多数行业依旧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水平,而采矿业指数有所回落,降至 48.7%,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灵活就业各行业从业人员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表 2 2024 年二季度末灵活就业群体系列景气指数(分行业)景气指数就业收入消费2024Q12024Q22024Q12024Q22024Q12024Q2采矿业53.8%49.5%48.5%50.2%53.1%48.7%电、热、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7.7%48.4%47.7%53.0%51.6%54.8%服务业41.0%43.5%44.1%4
19、6.2%51.1%53.6%建筑业40.5%43.9%44.7%48.8%52.8%53.6%农林牧渔业52.5%46.4%48.4%52.0%55.4%54.8%制造业42.8%43.9%45.6%46.9%51.7%52.6%82.不同职业间景气指数分化程度加剧,销售人员收入景气指数下滑不同职业间景气指数分化程度加剧,销售人员收入景气指数下滑调查数据显示,相比上季度,本季度各职业景气指数涨跌不一,职业间分化程度加剧。具体来看,就业景气指数方面,建筑工人(43.5%)、务农人员(43.8%)、线下生活服务业人员(45.2%)、在线服务人员(46.0%)以及其他职业(41.6%),均出现不同程
20、度上涨;其余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有所回落,其中财务文员指数从 47.0%下降至38.8%,降幅超 8 个百分点。收入指数方面,物流运输人员(43.9%)、线下生活服务业人员(47.5%)、在线服务人员(47.4%)以及其他职业(43.3%)分别下降 0.9、0.6、0.4 和 0.2 个百分点,而个体户和企业管理人员增长显著,回归至扩张区间。消费景气指数方面,除务农人员消费景气指数下降明显(回落至 46.2%)外,整体仍处于荣枯线以上水平。其中,销售业务员和平台接单人员消费景气指数增长显著,分别增长 6.7 和 10.4个百分点至 51.7%和 57.7%。表 3 2024 年二季度末灵活就业群
21、体系列景气指数(分职业)景气指数就业收入消费2024Q12024Q22024Q12024Q22024Q12024Q2财务文员47.0%38.8%45.5%46.4%52.3%55.4%建筑工人39.3%43.5%43.4%47.0%52.9%51.3%物流运输人员42.1%41.5%44.3%43.9%52.8%52.0%个体户和企业管理人员42.6%39.7%46.2%51.6%56.9%53.2%平台接单人员42.3%40.1%43.0%45.6%47.3%57.7%其他38.8%41.6%43.4%43.3%50.8%50.5%生产制造工人44.2%42.1%45.5%48.2%54.0
22、%52.5%务农人员41.3%43.8%47.2%48.4%53.4%46.2%线下生活服务业人员44.4%45.2%47.8%47.5%52.3%53.8%销售业务员37.0%34.7%37.4%41.1%45.0%51.7%在线服务人员43.9%46.0%47.6%47.4%53.1%56.3%3.三季度预期整体向好,就业、收入、消费预期均处扩张区间三季度预期整体向好,就业、收入、消费预期均处扩张区间展望 2024 年三季度,就业、收入、消费三大预期指数较上季度分别上升 2.0、2.2、1.7 个百分点至 52.1%、53.3%和 51.3%,就业、收入与消费指数均处于景气区间,就业、收入
23、与消费状况总体乐观。具体来看,就业预期指数方面,多数行业就业预期较好,农林牧渔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上涨明显,分别提升 4.6、5.6 个百分点至 55.3%和 58.5%。值得关注的是,采矿业与建筑业就业预期指数均有所下降,分别跌至 50.8%、48.9%,建筑业跌入收缩区间。收入预期指数方面,除采矿业从 48.8%回落至944.1%外,多数行业预期指数有所上涨。消费预期指数方面,多数行业消费预期偏弱,农林牧渔业回落幅度较小,降至 53.8%,而采矿业降幅较大,降至 48.5%的收缩区间。其他行业消费预期指数均有所上涨。表 4 就业预期指数2024Q22024Q3变化农林牧渔
24、业50.7%55.3%4.6%采矿业51.0%50.8%-0.2%制造业50.4%52.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2.9%58.5%5.6%建筑业49.1%48.9%-0.2%服务业50.1%52.2%2.1%总体50.1%52.1%2.0%表 5 收入预期指数2024Q22024Q3变化农林牧渔业53.7%55.1%1.4%采矿业48.8%44.1%-4.7%制造业50.7%51.2%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1.4%58.9%7.5%建筑业51.8%51.9%0.1%服务业51.1%53.8%2.7%总体51.1%53.3%2.2%表 6 消费预期指
25、数2024Q22024Q3变化农林牧渔业54.1%53.8%-0.3%采矿业51.6%48.5%-3.1%制造业50.9%51.2%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2%53.0%3.8%建筑业48.1%49.7%1.6%服务业49.1%51.4%2.3%总体49.6%51.3%1.7%总体来看,2024 年三季度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收入与消费预期指数持续向好,处于景气区间,灵活就业群体对于未来就业、收入以及消费总体保持乐观态度。10二、灵活就业群体专题分析二、灵活就业群体专题分析(一)保障房专题(一)保障房专题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
26、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住房作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必须载体,关乎生活质量、家庭安全与个体尊严,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础,也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2023 年 9 月,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党中央站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高度上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住房矛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房地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拉动投资消费、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住房问题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发
27、展问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次调研针对保障房建设与需求进行专项调查,重点分析当前灵活就业群体对配租型与配售型保障住房的需求及看法,探寻当下大城市保障房建设的发力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民生改善。1.一线城市超六成灵活就业者为外地户籍,自有住房率不足五分之一一线城市超六成灵活就业者为外地户籍,自有住房率不足五分之一从全国范围来看,灵活就业群体中有 29.7%的被调查者没有常住地户籍,这一比例与稳定就业群体(28.1%)相近。但从区域角度来看,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仍然具有较强的就业吸引力,灵活就业工作者非户籍比例显著偏高,分别达到 65.2%与 42.6%,三、四、五线城市非户籍率整体较低。在
28、居住方面,全国范围内灵活就业群体自有住房率(本人或伴侣产权)仅为 43.2%,较稳定就业群体(56.5%)明显偏低,超半数灵活就业从业者处于租房或父母产权住房状态。这一比例在一线城市中更为突出,72.2%的一线城市灵活就业者目前租房或居住在父母产权住房,自有产权住房率不足五分之一。住房情况随城市分级变化明显,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灵活就业群体住房需求仍有巨大空间。11图 6 分区域灵活就业群体户籍情况图 7 分区域灵活就业群体住房情况2.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偏低但同居人口更多,住房压力整体偏大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偏低但同居人口更多,住房压力整体偏大从全国范围来看,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较稳定就业
29、群体显著偏低,近五成灵活就业者家庭年收入在十万元以下,高出稳定就业群体约 20 个百分点,家庭年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仅占 7.0%。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一线城市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收入较全国灵活就业群体家庭平均水平偏高,但高收入(家庭年收入 30 万元以上)占比(11.1%)仍未及稳定就业平均水平(13.7%)。相比灵活就业从业者个人收入与稳定就业从业者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家庭收入间的差距明显偏大,这与灵活就业群体收入稳定性相对较低且抚养比较高密切相关。12图 8 家庭年收入情况在居住人数方面,灵活就业群体居住方式仍以家庭同居为主,其中三人同居占比最高(23.6%),其次为五人及
30、以上共同居住(22.7%),一人独居情况相对较少(17.5%),灵活就业群体同居人数整体较稳定就业群体更多。分不同区域来看,不同城市间居住情况差异明显,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灵活就业群体共同居住人数相对较少,独居及两人(夫妻或男女朋友)同住比例分别为 48.7%,41.6%,38.0%,三线与四五线城市独居及两人同住比例仅为 30%左右。图 9 灵活就业群体共同居住人数3.近半数灵活就业群体有在居住地购房意向,配售型保障房更受欢迎近半数灵活就业群体有在居住地购房意向,配售型保障房更受欢迎13对于常住地没有住房(本人或伴侣产权)的被调查者,超五成稳定就业被调查者计划在常住地买房,48.7%的灵活
31、就业被调查者表示有在常住地购房的意向,其中配售型保障住房相较普通商品住房更受欢迎。针对没有购房意向的被调查者,近半数灵活就业被调查者表示希望租赁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在选择其他选项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中,认为居住地房价太高、计划工作几年后回老家定居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灵活就业被调查者表示,家中有自建房,考虑打工赚钱后回家乡定居。解决住房问题成为留住异地工作者和新市民的一个有力抓手。图 10 灵活就业群体未来住房意愿对于期望在常住地购房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受房价预期等影响,仅一成灵活就业被调查者计划一年内购房,35.3%计划 1-3 年购房,还有超四分之一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预计五年之后才会购买住房。
32、在住房格局需求方面,三室一厅成为首选,约占到整体计划购房灵活就业群体的 56.7%,其次是两室一厅,约占 33.3%,两者合计占比超九成。分区域看,不同城市间住房需求差异并不显著,一线城市住房结构需求相对紧凑,但计划购买三室一厅及两室一厅的合计占比 83.6%,仍为绝大多数选择。在选择购房时考虑的因素方面,周边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购房成本、小区环境和使用面积均为多数灵活就业被调查者优先考虑的因素。14图 11 分城市住房需求对于未来期望在常住地租房生活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选择“薪资有限、没有能力购房”的占比过半,是灵活就业群体不想购房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租房更加方便,可随工作地点更换”约占被调
33、查者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 14.0%的被调查者认为“房价预期不好,担心未来下跌”,5.6%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户口没有买房必要”。在租房结构需求方面,三室一厅仍为首选,近四成被调查者希望租赁该类户型;其次为两室一厅,约占 29.8%;一室一厅和一居室相较购房需求明显偏高,合计约占租赁需求的 26.0%。分区域看,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对于小户型租赁住房需求更高,占比分别为 35.0%、29.9%,不同城市间的租赁需求分化较为明显。此外,在问及是否愿意降低租金租赁更远的住房时,超过 55.0%的灵活就业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其中更看重通勤便利者居多,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占比均超 40.0%,可能与一
34、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平均通勤时间较长有关。15图 12 灵活就业群体选择租房原因图 13 分城市灵活就业群体租房需求16(二)(二)青年就业专题青年就业专题青年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量,促进青年就业,关系着民生改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 6 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劳动力失业率为 13.2%,不包含在校生的 2529 岁劳动力失业率为 4.0%,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青年群体就业仍面临较大挑战。2024 年 5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
35、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联合多部门将承担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鉴于上述背景,本次调研对象聚焦于青年群体,特别是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专项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当前青年的就业现状、职业期望以及他们对于灵活就业模式的接纳态度等核心议题,探寻当下如何促进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解决就业问题,以优化就业服务,助力长期发展。1.青年群体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调研样本毕业时间分布相对均衡青年群体以大专及以上学历为主,调研样本毕业时间分布相对均衡本次调查的 16-24 岁青年群体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 77.8%,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全体年龄段样本(62.0%)。其中,大专及大学本科学
36、历占比超七成,仍为青年人群中的主要学历。青年群体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略低于全体样本(4.3%,4.8%)。毕业时间方面,青年群体每一年毕业(或尚未毕业)人数较为均衡。图 14 学历分布2.国企与公务员仍为择业首选,毕业后年龄焦虑持续增长国企与公务员仍为择业首选,毕业后年龄焦虑持续增长求职意愿方面,与去年对 2023 届毕业生的调查意向相同,以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为代表的体制内岗位是应届毕业生的前三大就业意向企业类型。具体来看,27.5%17的 2024 届毕业生将国企作为择业首选;其次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占比 25.0%,较去年比例高出 5.4 个百分点;第三为大型民企,占比为 14.7%,
37、相较于去年毕业生有小幅下降。排名前三的意向企业合计占比较去年提升 8.2%,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在大型、稳定的单位工作,择业求稳心理进一步上升。选择中小微民企、社会组织/非营利机构和创业作为期望工作类型的占比均不足 10.0%,其中选择中小微企业和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选择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创业和提升学历均出现大幅下降,较去年比例分别下降 2.6 和 2.8 个百分点。过去几年的创业潮和专升本热、考研热正在逐步向考公、考编热转换。目前高校学生就业预期仍然偏低,解决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不仅要扩岗位更要稳心态。图 15 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意向对于近几年刚
38、刚毕业的被调查者来说,就业感受随时间变化明显。毕业一年与毕业两年的毕业生认为“申请应届生岗位受限,又达不到非应届生岗位的经验要求”影响最大,其比例均超过 50.0%。而在毕业三年及以上的毕业生就业感受中,“有年龄的劣势”和“有工作经验的优势”最为深刻,分别占比 42.7%和 46.9%。具体来说,“有工作经验优势”这一感受从第一年到第二年有大幅提升,第二年将近第一年的三倍。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其优势在就业三年及之后开始逐渐显现。与此同时,毕业生又会为年龄感到焦虑,认为年龄是自己的劣势,这一感受逐年增加,此外,家庭牵绊感在就业两年后也更加突出。18图 16 已毕业群体就业感受3.工作稳定性是毕业
39、生重点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更易接受灵活就业工作稳定性是毕业生重点考虑因素,应届毕业生更易接受灵活就业灵活就业具有依赖度弱、自由度高的劳动用工特点,适合年轻人独立自主,追求扁平化的心理特征,为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视自由个性的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调研数据显示,将灵活就业作为过渡工作的毕业生占比最大,2024 届毕业生中,这一比例达到 49.2%。同时还有 14.7%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很愿意从事灵活就业,总共有六成以上的应届毕业生认可灵活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方式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整体接受度不断提高。在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中,工作稳定性是应届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讲,灵活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作
40、时间自由,但是这种特点对于不同的毕业生来说具有两面性,有的人认为工作地点和时间灵活的工作方式更加自由,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灵活就业的稳定性较差。除此之外,薪资也是毕业生在选择灵活就业时所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19图 17 应届毕业生灵活就业意愿图 18 不同群体灵活就业意愿相较于应届生劳动力市场,过渡型选择是大多数已毕业青年就业者对灵活就业的看法,但是这一比例随着毕业年份的增加而逐年递减,从 48.3%下降至 45.1%、37.1%。结合已毕业群体就业感受和不考虑灵活就业的原因,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会更加考虑家庭因素、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这与进入社会越久对从事灵活就业相关职业积极性越低相对应。此外应届毕
41、业生因为找不到稳定工作而被动选择灵活就业的比例接近五成,但在具备工作经验后,找不到稳定工作的比例会出现大幅下降。20图 19 考虑灵活就业的原因(多选题)关于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各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 2024 上半年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通知,进一步保证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权益。从调查数据上看,2024 届应届毕业生相较于 2023 届应届毕业生对于缴纳社保问题的顾虑有所下降,从 36.1%下降至 30.3%,政策助力下社保缴纳制约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的现象有所改善。图 20 今年与去年应届毕业生因社保问题而拒绝灵活就业比例(多选
42、题)21三、失业群体分析三、失业群体分析我国劳动力调查对失业人口的定义,是指 16 周岁及以上,没有工作但在三个月内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作能够在两周内开始工作的人。在此次问卷中,我们针对样本人员过去一个月的工作状态做了调查,其中“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的群体,被认定为当前的失业群体。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青年群体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青年群体失业率有所下降二季度就业市场形势整体保持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 2024 年 6 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0%,较去年同期下降 0.2 个百分点;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4.9%,较去年同期下降 0.6 个百分点。随
43、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稳就业、促就业等一系列措施成效逐步显现。6 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 16-24 岁劳动失业率为 13.2%,较上月下降 1.0 个百分点,青年群体失业率有所下降。图 21 各年龄段调查失业率2.对工作不满意仍是离职主因,裁员情况较上季度有所上升对工作不满意仍是离职主因,裁员情况较上季度有所上升离职原因方面,个人意愿仍是影响离职的首要因素,占比最高的两项分别为“对工作不满意”(24.5%)及“个人和家庭原因”(17.0%);因被裁员而离开工作的人员占比有所波动,较上季度提高 0.9 个百分点至 14.9%;8.9%的失业人员离开上一份工作是因为
44、短期或季节性工作完成,相比上季度,该比重较大幅下降,表明当前灵活就业群体22的失业率开始修复。图 22 失业人员离开上一份工作原因3.超七成失业者认为找工作困难,平均找工作时长有所下降超七成失业者认为找工作困难,平均找工作时长有所下降对于再就业情况,本季度失业者找新工作时长与上季度相比小幅下降,为 4.5 个月。问卷询问了“失业群体已经花费多长时间找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 个月以内占比 25.1%,1-3 个月占比 31.7%,近六成的失业发生在 3 个月以内;3-6 个月占比 19.9%,6-12 个月占比 9.7%,12 个月以上占比为 13.5%,意味着样本失业群体中超过 20%的
45、人员已经失业半年以上。68.7%的失业人员表示感受到当前找工作困难,原因主要是企业用人需求降低(24.6%)、年龄问题(20.5%)、缺乏工作或实习经验以及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25.6%)。23图 23 2024 年二季度样本失业群体找工作时长分布图 24 失业人员认为找工作比较难的原因24四、政策建议四、政策建议促进灵活就业正规化发展促进灵活就业正规化发展,提升灵活就业人群收入水平提升灵活就业人群收入水平。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降低服务费、加盟管理费等费用,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加快灵活就业平台与灵活就业群体间权责划分的相关法律建设,明晰灵活就业平台对灵活就业
46、群体的义务与服务,促进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兜底保障机制落实。建立灵活就业人才评价体系,多样化就业人才评价机制,打通灵活就业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提升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提高灵活就业群体的收入水平与职业发展预期。探索新技术对灵活就业劳动保障的赋能模式,如 AI、大数据等在灵活就业合同签订、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进一步应用,促进灵活就业群体正规化发展。持续优化灵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灵活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将灵活就业群体明确纳入住房保障范畴将灵活就业群体明确纳入住房保障范畴。设立灵活就业群体社保计划,允许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工作特点自愿选择参保项目和缴费档次,满足灵活就业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探索实
47、施更加灵活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将试点经验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鼓励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并享受相应的住房贷款、提取等优惠政策。将灵活就业群体明确纳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保障范围,鼓励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对当地灵活就业群体数量、社保缴纳等数据进行系统摸底,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灵活就业群体家庭成员的共同居住需求,以需定建,合理确定供给规模与布局。在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灵活就业群体工作流动性,提供更为灵活的租期选择。加强在校期间对青年群体就业观指引,扩展高学历灵活就业人群就业选择。加强在校期间对青年群体就业观指引,扩展高学历灵活就业人群就业选择。首先,在高校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
48、育,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同时邀请灵活就业成功人士进行经验分享,使学生全面了解多样化的就业路径和灵活就业的优势,从而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政府与高校合作建立灵活就业信息平台。该平台用来提供详细的收入信息、工作机会与发展前景等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灵活就业的实际情况与潜在收益。最后,提升灵活就业的保障措施和社会认可度。政府可推出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如灵活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计划,同时与各类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灵活就业实习机会,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促进高学历灵活就业人群更好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25附录附
49、录 1 1:调研基本情况:调研基本情况采用线上调研方式,投放渠道为支付宝 app,投放对象为支付宝活跃用户。2024 年二季度投放时间为 2024 年 6 月 24 日到 2024 年 6 月 30 日,共计回收问卷 17749 份。问卷框架如下:附录附录 2 2:灵活就业群体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灵活就业群体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一)调查设计及实施(一)调查设计及实施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就业群体、失业群体和非劳动力供给群体。问卷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情况,包括人口统计、当前就业状态、就业质量、教育程度以及收入消费情况等;2)对于就业群体,问卷调查了行业和职业类型、工作地点与时长、就业质
50、量、合同类型等内容;3)对于失业群体,问卷询问了失业原因、面临的困难等内容;4)保障房方面,问卷调查了受访者的常住地户籍情况、家庭年收入、住房需求以及租房规划等内容;5)青年就业方面,问卷调查了受访者毕业时间、期望工作类型、毕业工作情况以及是否考虑灵活就业等内容;(二)问卷结果预处理方法(二)问卷结果预处理方法1.样本特征样本特征从数据代表性来看,本次调研样本男性数量偏多,年龄分布相对年轻化,所在地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超六成的样本是男性,女性样本偏少。年龄在 20-29 岁和 30-39岁的样本比例合计为 66.8%,显著高于全国人口该年龄段的占比;超过 50 岁的样本数26量偏少,比例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