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在内容及选材上皆具花间词“艳”的特点。但二者的人生际遇和师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差异,温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韦词清丽淡雅,疏朗劲直。关键词:温庭筠 韦庄 词 风格差异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成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这十八家词风大体一致,集成花间集后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花间词多为当时“应歌”而作,是供歌姬演唱的,所以在内容上与歌者身份及场合相适应,写歌舞宴游。题材大多以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为主,风格艳丽软媚,简练典推,婉约而含蓄。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
2、”并称。一、温韦词相似处同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于传统诗境中开辟新的词境,至此词才独立为一种的新的体裁,被推尊为“花间鼻祖”。韦庄则是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他在词中融入民间抒情特点,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价值。二者都对对后世词创作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影响。二者都是花间词人,其词都具花间词“艳”的特点,脂粉气极浓、镂金错采。在词的题材上,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外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或是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温庭筠菩萨蛮写“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音信不归来,舍前双燕回”、“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与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
3、信否”、“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写男女别离、女子相思之苦。韦庄在菩萨蛮其三里写“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天仙子第二首中“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着墨繁丽,刻画出一个流连于秦楼楚馆,宴饮享乐的人物形象也与温庭筠宴游享乐题材相合。二者的词有一些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温庭筠更漏子其二“帘外晓莺残月”与韦庄荷叶杯其二“惆怅晓莺残月”,温庭筠第九首菩萨蛮里“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与韦庄清平乐第一首里“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细雨霏霏梨花白”所描绘的环境背景,遣词造句都及其相似。甚至二者有在立意、意境
4、、结构,人物刻画用词都非常相似词,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与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背景都是楼中人思念爱人,然后引出回忆。在写离别情景,然后转入现实的描写。“琵琶金翠羽”与“画罗金翡翠”,“绿窗人似花”与“绿窗残梦迷”这两句在字词上也是极为相似。而这一相似点主要在于韦庄对温庭筠词的借鉴沿袭,是韦庄有意摹仿,学习拓展温庭筠的结果。他们的作品也多写妇女的衣着服饰、起居陈设,用词充满了装饰性和色彩感。如温庭
5、筠菩萨蛮其一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其二中“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如韦庄的酒泉子月落星沉中“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倾,金枕腻,画屏深。” 清平乐其三中“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秋千。”等。写喜欢描写女子的体态容貌,温词归国谣二里“粉心黄蕊花靥,眉黛山两点”,韦庄荷叶杯其一中“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等。不论写人还是描物,这类词多用金玉字面,写深闺贵族女性,她们枕金佩玉,居于画楼玉堂,体态雍容且多“香腮”“黛眉”等局部的特写,表现出对女子形体美的激赏。在韦庄江城子里“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所描绘的画
6、面更是香艳软媚,也正是温庭筠惯用的,以描写柔美女子及富丽衣饰,来使整个环境染上温软绵柔的色调,营造一种金碧辉煌、暖香醉人的氛围。这也正合花间词秾艳婉媚,香软绮靡的词体特征。然温韦二人的词,纵有相似却大为不同。二、温韦词相异处周济曾说:“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C .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3页.,温词秾艳雕琢,韦词清秀自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道:“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画屏金鹧鸪”引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此句描写的屏上鹧
7、鸪虽然精致华美,却是静态的,缺少神采活力,就好比一首富丽精工,词藻华美的词,空有华丽外表而内在虚无,恰如温庭筠绵密秾艳,含蓄曲折,音律有致而造境深约的词风。 而“弦上黄莺语”则引自韦庄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此句描写的黄莺活泼灵动,既有生机又不乏意蕴,就如同韦庄的词清秀淡雅,疏朗生动,浅淡如画而通俗易懂。王国维用温庭筠和韦庄自己的词来形容他们二者的词风差异,可谓相当精准传神。下面我将从温韦二人作词的抒情手法、表现手法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温庭筠词和韦庄词的不同之处。(一)、温庭筠词“无我”与韦庄词“有我”诗与词在意境上相似亦相异,王国维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
8、之境阔,词之言长,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诗里所写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之言长”则指其更耐人寻思、余味悠长。温庭筠的词多作客观冷静的描写,这与“无我之境”颇有暗合之处,当然温词并非就真的没有思想情感的流露,只是没有直接的叙写罢了。或许因为温词多是应歌之作,为了符合歌者身份和宴游娱乐的需要,词的内容无非闺情思怨,主人公也并非作者本人,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女性形象。她们足迹不出闺阁,整日为愁怨、相思和泪水所困扰。如在其菩萨蛮第一首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子晨
9、起,照镜,穿衣,整个过程没一句悲哀或欢喜的流露。他只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着力刻画她们的容貌服饰,用秾丽藻汇标举诸多与之相关的香软艳丽的名物,是用直接的感官呈现,而不是作理性的说明。叶嘉莹认为一首诗词优劣在于兴发感动的力量,而兴发感动的力量是需要靠直接叙写来传达的。所以温庭筠这种纯客观的描写,再加上极具跳荡性的结构,往往使读者深感难以理解。但也正是由于温词不直接叙写自我情怀,只透过弥漫在词中那种迷惘、哀怨、寂寞的情调,来传达其所要表现的情感诉说,才使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有了更为自由和广阔的空间,拥有更深长的审美体验。而韦庄的词则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言语清新而意境悠长,使其词爆发出劲直激切的艺术张力
10、。他的词则颇像“有我之境”。唐圭璋就曾指出:“端己词抒情为主,境系于情而写,故不着力于运词堆饰,而惟自将一丝一缕之深在内心,曲曲写出,其秀气空行处,自然沁人心脾,与飞卿已令人沉醉异已” 唐圭璋.词学论丛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898页。他有时以凄婉之语抒发凝重之情,词中常以“余晖”、“残月”、“落花”等衰残意象,以此寓意大唐衰败的命运,表现文人对国破家亡,盛世不在的凄怨之感。也喜欢直接倾吐内心,揭示人物的情绪心态,把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所以常常用“惆怅”、“相思”、“伤心”、“恨”、“悲”、“愁”等直接表明情态的词。如其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最后两句“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浣
11、溪沙第三首中“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纱窗”,荷叶杯其二里“惆怅晓莺残月”等。有时又用决绝之语抒发热烈之情,如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首词大胆爽直地倾吐了青年女子对意中人倾心以待、至死方休的真挚情意。词中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热情勇敢少女形象,女子主动去寻觅足风流的少年郎,并且决意“将身嫁与”至死方休。不仅如此,在求得情郎以后,即使被“无情弃”,也依然死心塌地,无怨无悔。而温词中难得一见的明快真率之作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也没有韦庄思帝乡酣恣爽朗。韦庄词中女子因为少年的“风流”神韵而倾心,温庭筠词中的女子则是因为“手里金鹦
12、鹉,胸前绣凤凰”这类外在服饰而心动。而“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里“偷眼”、“不如”表现出女子面对心上人时娇羞婉约的心态,不若韦庄笔下女子的大胆奔放。这也体现了温庭筠内敛含蓄的抒情方式与韦词具有极大的感发力量,给人以极强的情感刺激的抒情方式的不同。温庭筠“无我之境”与韦庄“有我之境”抒情方式的不同,使二者的词呈现出“含蓄”和“劲直”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二)、温庭筠词深密隐约与韦庄词疏淡显直夏承焘评价温韦词:“温庭筠密而隐,韦庄疏而显”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第20页。温词绵密婉转,情思幽远,又造境深约,谓之“密而深”。韦词疏朗率直,浅淡生动,又通俗易懂,谓之
13、“疏而显”。温庭筠常用的笔法是比兴,常用暗示、联想、反衬等手法, 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显示出深密而隐约的词风。他常用具象征性的词来写景状物,如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词中用“杨柳”暗示离别,“驿桥”点明地点,“春雨时”是离别的时间。而一个“又”字,说明离别已久,相思更深。如今杨柳依依,春雨霏霏,仿佛就是当时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之景,却是又一年春绿。回忆与现实的时空交错、前后映衬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而年年春相似,那个离去的人却不知在何处,渺渺春景下蕴含着思妇的凄寂。最后两句“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14、”中“枝”与“知”音同,作者即借用双关手法,这“花枝”也就寄托着如花般美好女子的深闺遥怨,暗示女子对“音信断”的爱人想念却无处诉说相思的苦闷之情。又如菩萨蛮第四首中“水纹细起春池碧”,更漏子第五首“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飞”,都是客观写景,然而也都隐寓着女子幽约的情感波动。非风吹柳动,乃是思起心动,而用“征雁”让我们联想到了离人,也便知这是女子对远行爱人的离恨思恋。温庭筠用富有特征性、象征性的景物作为外感因素暗示、渲染出凄迷幽怨的情感氛围,以达到暗示人物心理活动的目的。他还特别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温庭筠的词中多描写华贵精致的衣饰,这些物象往往成双成对,“金鹦鹉”、“绣凤凰”、“鸳鸯枕”、“蝶双
15、舞”等,这些华贵饰物下所隐含的却是女子凄凉的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梦长君不知。”长夜漫漫,更漏声声,画屏上的“金鹧鸪”成双成对、无忧无愁,而女子却独守空房,夜不能寐,如此对比更加显示出此时她的寂寞惆怅。他还喜欢回忆往昔的欢情,南歌子中“转眄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写女子往昔春宵欢愉情状,然下一句写如今二人别离,“忆君”则是断肠,以往欢愉时光也让人生出恨来。物华成双人寂寥,昔日欢乐终成今日思苦,对比反衬以抒情委婉蕴藉。韦庄大力运用白描手法,写景写人都普遍采用勾勒之法,呈现出鲜明的画
16、面,显示出疏淡而显直的词风。浣溪沙第一首“日高犹自凭栏倚,含颦不语恨春迟”与木兰花中“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两句都凭借动态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心境,“含颦”、“敛细眉”这细微的表情都生动地表现出女子无奈愁苦的情感。女冠子里“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一句话画面感极强,女子为了不让爱人察觉自己的离愁伤感,低头敛眉忍住泪水的动作情态,将女子此刻复杂的情绪刻画得生动传神。“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韦庄在这首江城子中好似轻描淡写般简单勾勒就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髻鬟狼籍”、“留不住,泪千行”的女子情态及思绪都清晰明了的描摹出来
17、。这就不同于温词堆砌静态物象,隐约婉转的意蕴,韦庄的词用白描手法,通过微妙的细节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的描写人物情态,使词浅淡灵动。温词多比兴,兴发感动的力量在于其形象与委婉曲折,所以他注重对物象的描摹标举。而温词都是小令,传情达意又喜欢窃深幽约的效果,这便要求其在短小的篇幅里字句婉约精微,结构腾挪跳荡。这也是温庭筠的词的在结构布局上呈现出大跨度的跳跃的原因。他往往只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几个物象,意象之间若断若续,也没有点明其叙写脉络,各个环节的连接全靠读者自己想象补充。而人物情感也就随着意象的跳转变换而波动变化。他在菩萨蛮第二首里写到“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前两句标举
18、精美的名物“水精帘”、“玻璃枕”、“鸳鸯锦”描绘闺房中香暖富丽的景色,而三、四句里写江柳、飞雁、残月则是室外江上凄清寂寥的景物风光,这种从饰物到大自然的跳转,从安逸舒适到冷清寂寥的情感转换,让人联想到闺阁女子与远行爱人不同的情境,两者结合在一起,则更显出情感的复杂与曲折,这也正是温庭筠深幽细腻的风格。 同调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中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神魂飘荡的情景。如今的相思之态,昔日的别离之景,金翡翠、红烛、柳丝、萋草、马嘶、鸟啼,种种意象纷至沓来,如乱花迷人眼。看似物象的罗列,一片迷惘,实则脉络相
19、通,婉约绵密。前两句写居楼忆君,三、四句送别情景,下阕又回到楼中景物,最后两句写梦醒时分,短短一首词,包含了四种情景。而女子的情感也随着物象的跳转而起伏波动,月明知寂寥,忆别显不舍,回神觉恍惚,梦醒生无奈。温庭筠截取她意识中的几个片段,抓住其心理特征,将女子瞬息变化的情感细致准确又清晰自然的表现了出来。又如他的更漏子,六首都是由四组意象错综排列而成,这也体现除了温庭筠的词结构绵密的特点,往往在一首或一片词里叙说好几件事或好几层意思,可谓“密不容针”。韦词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依据情感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所以在词的谋篇布局上具有清空善转的特点。他的词脉络十分清晰,结构条贯完整,往往一诗一事或者几首
20、诗写一件事、抒一种情,富有“骨秀”之美。例如他的两首女冠子,第一首“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明显通过由女子口吻来描写情人离别,而下片“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则是女子的别后相思。第二首“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明显是从男子角度描写入梦的佳人,最后“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则写出了男子醒后的悲痛。两人虽隔千里,却因为彼此的思忆,两相对应联结。两首词前后呼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一气呵成,是以谓之“骨秀”。韦庄的菩萨蛮也是一组五首诗,叶嘉莹说:“组词中有完美的结构者就只有韦庄的这五首菩萨蛮” 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页,这也正是韦庄词疏朗的结构特点,可谓“
21、疏可走马”。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7页这句话是说明韦庄的词表面上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叙写口吻看似通达,而描写的内容却显得沉郁。这也说明韦庄的词除了疏朗外,还有善转的特点。如浣溪沙第五首:“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是韦庄惯用的白描手法,先写自己相思不能寐,忽而转变视角,写对方“思我锦衾寒”的情景,这便如同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意思,而因着彼此互相思念,这份相思也变得更加深重。好似信手带出,语淡词直,却步步深入,一气流贯的表现深浓宛转的情感,
22、显现出一种含而不露的境界。在菩萨蛮第二首“未老莫还乡”这简短的五个字就表现出多重转折。人说“无中生有”与这里的“莫”字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想到还乡,却思而不得,所以才说“莫还乡”,像在告诫别人,更像在提醒自己,加上“未老”二字,仿佛自己还没有老,不还乡也无所谓,却也正写出不得还乡的无奈,如此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极尽委屈宛转之致。温韦二人在叙写的口吻方面也有所不同。温庭筠“男子作闺音”,皆摹拟女子口吻,虚拟情爱场景。我们知道,就传统礼教中的女子对待感情专注且往往处于被动的一方,这就决定了以女子口吻来写的歌辞,表露情感的口吻总是带着期待暗示,如南歌子“偷眼暗形相”只一个眼神,欲语还休,形成一种深幽委
23、婉的情感表达。而韦庄词则往往不假借女子的口吻,而直接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男子对待感情则是直接主动的,在结合作者本身的情感经历,使得词中的情爱相思真实诚挚,形成一种劲直真切的情感表达。女冠子其二“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就是写男子思念女子,梦中相见欢愉多,梦醒过后无尽愁。荷叶杯中“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怀念与卿初相见,叙写直接显白,难以再加阐释,却也更显情真意切。(三)、温庭筠词华丽秾艳与韦庄词清丽淡雅花间词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温庭筠的词集之所以叫金荃集“盖取其香而软也” 冯金伯.词苑萃编M.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页。温庭筠词常用浓艳
24、的词藻铺写服饰、器物和自然景色,这些华丽的藻汇, 香艳富贵、色彩鲜明的字眼构成其特有的“香而软”的风格。他对女子体态的描摹细腻精致,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鬓云欲度香腮雪”,香腮似“雪”,秀发如“云”,鬓发蓬松有光泽“欲度”的明灭之感,把女子精致的面容,慵懒的情态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南歌子第二首“似带如烟柳,团酥握雪花”中的描写更为雕琢堆砌,柳如“烟”似“带”,而女子纤腰如柳,则“带”、“烟”、“柳”都是形容女子腰肢,花若“雪”还“酥”,女子貌美如花,则“雪”、“酥”、“花”皆是形容女子面容,用这些意象来形容女子体态姿容,更加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而且这些意象都给人以柔媚香软的感觉,这也正
25、是温词“香而软”所在。除了描摹词中主人公外,温庭筠还喜欢描绘女子服饰和闺阁陈设。归国遥上片“香玉,翠凤宝钗垂簏簌,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这里宝钗、钿筐、彩胜、金粟,都是富贵精美的首饰,而衣服也是轻薄华美的越罗制成。加上“香”、“翠”、“金”、“绿”等极富色彩美、富贵态和馨香气的字眼来修饰渲染,使整首词呈现出秾艳醉人的氛围,烘托女子雍容华贵的形象,透露出一股浓郁的富丽之气,增强了温词对“艳”的表现力,显示出温庭筠镂金错采,雕绘满眼,浓艳香软的语言风格。韦庄则擅长用俊秀优美,淡雅浅显的语言。胡适在词选中评价韦庄道:“他的词长于写情,技术朴素,多用白话,一扫温庭筠一派的纤丽浮文的习气,在词史上
26、他要算一个开山大师。” 胡适.词选M.商务印刷馆1930年版,第10页他的词语言风格不似温词艳丽雕琢,倒更像是民歌,明秀清爽、疏淡自然,其词字句本身就能给人兴发感动的力量。韦庄在用词上多“惆怅”、“葱茏”、“草萋萋”、“雨霏霏”、“春寂寂”、“叶纷纷”和“恨重重”等双声、叠韵词描状摹声,形成明快的节奏,使词所要传达的情感灵动活泼,更具感染力。而他在句子中用字的反复,也增强了句子的层次感、节奏性。如“忆君君不知”是句子显得轻快,却包含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无处诉说相思的苦闷无奈两层情感。再如清平乐其四最后两句“云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女子不让扫路看似无理之举,却说不让扫只因扫路后远行的郎君会“归迟
27、”,这样一句话便有了几层意思,句意显豁,却曲折有力。韦庄词用语浅白通俗,具有生活气息,再结合虚词或关联词,使故事叙述流贯朴素,情感流露自然秀发。如荷叶杯以“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开头,又以“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结尾。用时间副词“时”、“如今”联接,从那年初见时引出回忆,又想到如今两地相思,清晰自然地完成了追忆往事的叙述。“俱”、“更”让初见的美好与如今分离的愁苦形成对比,使得分离之苦,不得见之痛都更为深刻沉重。韦庄便是这般寓沉郁之情于浅白之语,是谓之语淡意浓。(四)、温庭筠“诗词分流”与韦庄“诗词一体”温庭筠和韦庄是的花间词人,也都是著名的诗人,他们二人在各自的诗与词创作上也
28、体现出极大的差异。晚唐之前,文人填词只是写诗之余偶尔为之,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他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诗词分流”的特点。温庭筠的词是“应歌而作”,要求的是优美动听,合于音律,且适合歌女在宴会游乐时演唱。而写诗则是为了“言志载道”,所以他的诗词在题材和内容上形成了鲜明对比。温词选材狭窄单一,主要写女子闺怨相思,情感表达都隐于女子起居与闺阁服饰下,选取的也多是静态的意象,造境深幽婉转。而他的诗却有着广泛丰富的内容,包括唱和、酬别、寄赠、抒怀、进谒等,呈现不同的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描绘各种复杂的心态,反映文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侧面反映了当时
29、晚唐的社会面貌。如烧歌中“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批判政治弊病,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题西明寺僧院“自知终有张华识,不向沧州理钓丝”表现其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又在蔡中郎坟中用“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宏愿未展的愤懑无奈。诗中的主人公或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或是书剑飘零的书生,既有怀才不遇的小吏,又有忧国忧民的士人,所有抑郁愤懑都随外在意象的跳转跃然纸上、溢于言表。其诗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典故,而词则只对意象描摹,没有用典。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也不像词香艳柔婉,而是像早秋山居“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和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般的清秀雅致,闲淡意远,又或如公无渡河
30、前几句“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所表现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韦庄则由于在词的创造中引入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增加了词的表现力,更具“言志”的作用,作词明显“诗化”。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脱离了仅供宴游助兴的状况。他的词不仅写闺阁思怨、儿女情长,更多的是记游、送别、咏史。或对酒当歌,或惆怅自叹,结合自己的经历遭遇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都市景象,抒发漂泊流离之感、思乡怀亲之情、故国乔木之思等。在菩萨蛮中韦庄回忆当初在江南的游历见闻,展现其身处离乱,漂泊无依的处境,表达深重的故国之思。在河传第二首:“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玉蝉金雀,宝髻花簇鸣挡
31、,绣衣袭。日料归去人难见,青楼远。队队行云散。不知今夜,何处深锁兰房,隔仙乡。”中细致的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亭台楼阁、春行游乐展现出锦官城富丽繁华、温馨旖旎的城市风情。他的喜迁莺,描写他进士及第后的游乐场面,其梦想成真的欣喜之感溢于言。他的词字真意实,与诗“异曲同工”,体现出韦庄“诗词一体”的特点。三、温韦词差异原因温韦二者的词风格迥异,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所承诗风不同。温庭筠是初唐宰相温彦博的裔孙,少负才识却屡试不第。怀才不遇使他变得颓废放荡、玩世不恭,长期浪迹于秦楼楚馆。他一生潦倒,依靠贵人过活,交往对象多是妓女、权贵,活动范围则不外歌楼妓院。所以其词多描写乐工歌妓,内容多是宴会
32、游乐之景。他写词是应歌而作,供贵人娱乐消遣,而不是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便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写得及其隐晦深幽。为了附和达官贵人,所以遣词造句都极尽华丽秾艳,讲究工整、音律,极具文人雕琢之感。韦庄远祖是唐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却家道中落,政界文苑都史无闻人。他少年孤贫,聪敏好学,具有高远的政治理想。韦大半生都是身陷离乱,四处流浪,漂泊无依,生活穷苦。及后虽中进士,官至宰相,但仕蜀又更添故国之思。他写词也常是为了抒发自我情怀感伤,而其特有的人生遭遇,让他广泛深入地接触了民间,丰富的社会体验与广阔的生活范围,让他的词具有更广泛的题材内容。所以他的词语言清丽浅淡,通俗自然,极具民间朴素之感。温庭筠与李商
33、隐并称“温李”,二人皆以工丽著称,讲究色彩美、形式美,李商隐诗歌特点,在温庭筠词中充分体现,所以温庭筠的词华丽精工,琦怨香艳。而韦庄的诗更多的是学白居易,韦词又颇具“诗风”,所以韦庄的词多了一份朴素平直,自然秀发。温庭筠的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但也不乏清朗明丽之作,韦庄词清秀淡雅,疏朗显直,但也有深密秾艳之作。既同为花间词人,必是有许多相同之处,这里主要分析两人词的不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对而言的,不可完全分离来看。参考资料:1 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2 高锋.花间词研究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3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4 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6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7 李宜.花间集注释M.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8 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0 李慧玲.严妆佳淡妆亦佳一温庭药韦庄词风的比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 呙立军.论“温韦”的词风差异及其形成原因J.株洲工业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