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小石潭记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课时安排:3课时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
2、,充满诗情画意。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我们学过柳宗元的作品吗?(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永州八记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柳宗元,字
3、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所以他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很多风景佳妙的地方,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永州八记。 本文所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记:
4、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满井游记 明代袁宏道、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三、初步感读。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课文。 A、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hung 清洌li 为坻ch 为嵁kn 参差披拂cn c 佁然y 俶尔ch 往来翕忽x 悄怆幽邃qio chung 3、借助课下的注释,试着用精彩的语言翻译全文。(1)第一段:西:向西 篁竹:竹林 乐:以为乐 下:向下,往下尤:特别 清洌:清
5、澄而寒冷 以为:把 / 作为蒙络摇缀:遮掩、缠绕、 摇动、连结 译文: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这声音)使我心中快乐。砍掉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走就看见了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澄而寒冷。(潭)把整块的石 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翻卷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第二段:可:大约 空:在空中 下:向下 佁然:愣住的样子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疾速的样子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太阳光向下一直照射水底
6、,(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相互取乐。(3)第三段:斗:像北斗星那样 折:曲折 蛇:像蛇那样 见:看见其:指示代词,那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 可:能译文: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隐或现,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那岸 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4)第四段:环合:环绕合抱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悄:寂静 怆:悲伤 以:连词,因为清:凄清,冷清 居:停留 乃:于是,就 去:离开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人,使我感到
7、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于凄清,不能够久留,就记下它的情景离开了。(5)第五段:隶:跟从译文: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随从我的人,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四、知识点归纳1、一词多义:为:全石以为底 (作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成为)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不可知其源 (能够,可以)清:水尤清洌 (清凉)以其境过清 (凄清,冷清)以:全石以为底 (用)以其境过清 (因为)2、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重点虚词:以:卷石底以出 连词,而 以其
8、境过清 介词,因为而: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承接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乃:乃记之而去 副词,于是,就4、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 名词作状语,向西 心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下见小潭 名词作状语,向下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 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凄神寒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五、作业1、读,背课文。 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在作者笔下如此之美。请同学们朗诵课文,用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美的地方,并在旁边批上自己的理解。二、整体
9、把握1、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游踪顺序)三、探究质疑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2、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3、
10、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5、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6、 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曲折婉蜒;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7、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
11、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8、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9、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对政治改革满腔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10、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12、屿,为嵁,为岩。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7)“坐潭上,
1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四、探究深化在阅读了这篇游记后,你认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 1、潭石奇异石纷呈 “全石以为底”。(最独特之处石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潭水奇声悦水澈“如鸣佩环”,写水声奇美,突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声悦)“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水澈)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曲折)“其岸势犬牙差互”。(多姿)“不可知其源”。(神秘)4、潭境奇清幽凄凉“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4、。(凄凉) 五、小结本文以生动的笔法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语言简练、生动,刻画景物细腻、逼真。六、作业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先齐读,然后教师讲述: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二、赏读课文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
15、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犬牙差互”不仅摹出了两岸的形,而且描绘出了两岸的神。“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3、 文中的“动”
16、与“静” 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 文中的“景”与“情”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
17、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
18、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三、讨论探究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
19、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
20、物的特征。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
21、,写得宛如图画。(4)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5)对比描写。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五、课堂小结。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
22、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六、作业1、背诵课文2、翻译下列句子(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附: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
23、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