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3193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94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JJF 1701.6-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高清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7 0 1.62 0 1 9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n s t r u m e n tT r a n s f o r m e r sP a r t 6:T h r e e-p h a s eC o m b i n e dI n s t r u m e n tT r a n s f o r m e r s 2 0 1 9-1 2-3 1发布2 0 2 0-0 3-3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测量

2、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 I n s t r u m e n tT r a n s f o r m e r sP a r t 6:T h r e e-p h a s eC o m b i n e dI n s t r u m e n tT r a n s f o r m e r sJ J F1 7 0 1.62 0 1 9 归 口 单 位: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高压计量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3、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本规范委托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高压计量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7 0 1.62 0 1 9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岳长喜(国家高电压计量站)朱 凯(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刘 刚(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靳绍平(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丁 涛(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李 宁(国网新疆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林 聪(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J J F1 7 0 1.62 0 1 9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

4、及定义(1)3.1 例行试验(1)3.2 三相组合互感器(2)3.3 三相电压互感器(2)3.4 三相V联结组合互感器(2)3.5 三相Y联结组合互感器(2)4 概述(2)5 法制管理要求(3)5.1 计量单位(3)5.2 外部结构(3)5.3 标志(3)5.4 提交的技术材料(4)6 计量要求(4)6.1 准确度级别(4)6.2 测量区间(4)6.3 绕组极性(5)6.4 基本误差(5)6.5 运行变差(6)6.6 磁饱和裕度(6)7 通用技术要求(6)7.1 工作条件(6)7.2 外观及结构(7)7.3 电气性能(8)7.4 机械性能(1 2)8 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1 2)9 提供样机的

5、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1 4)9.1 一般要求(1 4)9.2 提供样机的数量(1 4)9.3 样机的使用方式(1 4)1 0 试验项目的试验条件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1 4)1 0.1 项目的试验条件(1 4)1 0.2 标志的检验(1 6)J J F1 7 0 1.62 0 1 91 0.3 绕组极性(1 6)1 0.4 基本误差(1 6)1 0.5 运行变差(2 1)1 0.6 磁饱和裕度试验(2 1)1 0.7 一次端工频耐压试验(2 2)1 0.8 局部放电试验(2 3)1 0.9 二次端工频耐压试验(2 6)1 0.1 0 励磁特性测试(2 7)1 0.1 1 匝间过电压试

6、验(2 8)1 0.1 2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3 0)1 0.1 3 绝缘油性能试验(3 0)1 0.1 4 温升试验(3 2)1 0.1 5 一次端冲击耐压试验(3 3)1 0.1 6 一次端截断雷电冲击耐压试验(3 3)1 0.1 7 户外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湿试验(3 4)1 0.1 8 短时电流试验(3 5)1 0.1 9 短路承受能力试验(3 6)1 0.2 0 外壳防护等级试验(3 8)1 0.2 1 环境温度下的密封性能(3 8)1 1 试验项目所用计量器具和设备表(3 9)附录A 型式评价记录格式(4 1)附录B 型式评价报告格式(4 3)附录C 型式评价保存样机的 说明

7、格式(4 9)附录D 磁饱和裕度直接测量方法(5 0)J J F1 7 0 1.62 0 1 9引 言本大纲依据J J F1 0 1 62 0 1 4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J J F1 0 1 52 0 1 4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编制而成。本大纲为首次发布。J J F1 7 0 1.62 0 1 9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第6部分:三相组合互感器1 范围本大纲适用于计算器具分类代码为1 5 2 8 0 0 0 0的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型式评价。本大纲适用于供电气测量使用,额定频率5 0H z、设备最高电压Um4 0.5k V的电磁式三相组合互感器。2 引用文件本大纲引用了下列文件:

8、J J G3 1 3 测量用电流互感器J J G3 1 4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G B/T4 2 0 82 0 1 7 外壳防护等级(I P代码)G B/T4 7 5 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 B/T5 4 6 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G B/T5 5 8 5.1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 第1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G B/T7 3 5 4 高电压试验技术 局部放电测量G B/T1 6 9 2 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G B/T1 6 9 2 7.2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2部分:测量系统G B/T2 0 1 3 8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

9、(I K代码)G B/T2 0 8 4 0.12 0 1 0 互感器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 B/T2 0 8 4 0.2 互感器 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 B/T2 0 8 4 0.32 0 1 3 互感器 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 B/T2 0 8 4 0.42 0 1 5 互感器 第4部分:组合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G B/T2 2 0 7 1.12 0 1 8 互感器试验导则 第1部分:电流互感器G B/T2 2 0 7 1.22 0 1 7 互感器试验导则 第2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J B/T5 8 9 51 9 9 1 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J B/T

10、1 0 4 3 2 三相组合互感器J B/T1 0 4 3 3 三相电压互感器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及定义G B/T2 0 8 4 0.1、G B/T2 0 8 4 0.2、G B/T2 0 8 4 0.3、G B/T2 0 8 4 0.4和J B/T1 0 4 3 2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大纲。3.1 例行试验 r o u t i n e t e s t为了反映制造上的缺陷,每台设备承受的试验。这些试验不损伤产品的特性和可靠性。1J J F1 7 0 1.62 0 1 93.2

11、 三相组合互感器 t h r e e-p h a s ec o m b i n e d i n s t r u m e n t t r a n s f o r m e r s由三相电压互感器和三台(或两台)单相电流互感器组合并形成一体的供三相电力系统使用的互感器。J B/T1 0 4 3 22 0 1 6,定义3.13.3 三相电压互感器 t h r e e-p h a s ev o l t a g e t r a n s f o r m e r供三相电力系统使用并形成一体的电压互感器。J B/T1 0 4 3 32 0 1 5,定义3.13.4 三相V联结组合互感器 Vc o n n e c

12、 t i o n t h r e e-p h a s e c o m b i n e d i n s t r u m e n t t r a n s f o r m e r s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联结成V接线的三相组合互感器。3.5 三相Y联结组合互感器 Yc o n n e c t i o n t h r e e-p h a s e c o m b i n e d i n s t r u m e n t t r a n s f o r m e r s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联结成Y接线的三相组合互感器。4 概述三相组合互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按额定电压比和额定电流比将高电压和大电流转换成低电压和小电

13、流进行三相电能测量。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可以采用V联结或Y联结。三相V联结组合互感器原理线路见图1,三相Y联结组合互感器原理线路见图2。其他接线方式类似。图1 三相V联结组合互感器原理线路图图2 三相Y联结组合互感器原理线路图(中性点接地或不接地)2J J F1 7 0 1.62 0 1 9三相组合互感器主要由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导线、二次绕组导线、铁心和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导线、二次绕组导线、铁心以及绝缘材料等部分组成。影响三相组合互感器计量性能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有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和铁心。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应至少包含的内容详见表1。表1 关键零部件和材料表材料/部件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

14、主要性能指标备注一次绕组导线电压互感器电阻率2 0:mm2/m电流互感器电阻率2 0:mm2/m二次绕组导线电压互感器电阻率2 0:mm2/m电流互感器电阻率2 0:mm2/m铁心材料电压互感器磁感应强度:T电流互感器磁感应强度:T5 法制管理要求5.1 计量单位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计量单位为安(A)。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计量单位为伏(V)或千伏(k V)。5.2 外部结构对于影响三相组合互感器计量性能及绝缘性能的关键部位,应采用封闭式结构设计或者留有封印位置,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检测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有方便现场检测的接口和接线端子等结构。5.3 标志5.3.1 一般要求应在三相组合互感器的铭牌

15、或面板等明显部位标注计量法制标志(若有)和计量器具标识,这些标志和标识应清晰可辨,牢固可靠。5.3.2 计量法制标志的内容 计量器具型式批准标志和编号(试验样机应留出相应位置);产品合格印证(可与三相组合互感器本体分开设置)。5.3.3 计量器具标识的内容 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生产厂名或商标;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名称、型号和规格;一、二次绕组标识;主要技术指标如额定绝缘水平(设备最高电压/短时工频耐受电压/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电压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压、额定二次电压及其对应的准确度级别、额定负荷和下限负荷、功率因数、额定电压因数及其相应的额定时间,电流互感器的额定3J J F1 7 0 1.62 0

16、 1 9一次电流、额定连续热电流、额定短时热电流It h(方均根值)、额定动稳定电流Id y n(峰值)、额定二次电流及其对应的准确度级别和仪表保安系数、额定负荷、下限负荷、测量范围、额定频率和功率因数等;设备种类:户内或户外、温度类别(或非正常使用环境温度),如果三相组合互感器允许使用在海拔高于10 0 0m的地区,还应标出其允许使用的最高海拔;出厂编号和生产日期;必要的原理接线图;需要限制使用场合的特殊说明(可在使用说明书中说明);产品制造所依据的标准(可在产品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中说明)。5.4 提交的技术材料申请单位应向承担型式评价的技术机构提供型式评价所需要的技术资料一式两份,包括:被政

17、府计量行政部门受理,并委托进行型式评价的 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申请书;产品技术条件;总装图、电路图及主要零部件图,内部结构图以及关键零部件清单;样机的照片组图(正视、侧视、铭牌及产品总装图);使用说明书;涵盖G B/T2 0 8 4 0.42 0 1 5中7.1.2规定的例行试验报告;对于需在爆炸环境中进行试验的,应提供防爆合格证(如果适用)。6 计量要求6.1 准确度级别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级别应从以下序列中选取:1.0级、0.5级、0.5 S级、0.2级和0.2 S级;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准确度级别应从以下序列中选取:1.0级、0.5级和0.2级。三相组合互感器主要参数为额定

18、一次电压、额定二次电压、额定一次电流、额定二次电流,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级别、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级别、功率因数、额定负荷和下限负荷。6.2 测量区间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测量区间按照表2和表3的要求进行。表2 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误差测量要求准确度级别额定电流百分数二次负荷伏安值功率因数1.0级、0.5级、0.2级5%、2 0%、1 0 0%、1 2 0%额定值5%、2 0%、1 0 0%下限值额定值0.5 S级、0.2 S级1%、5%、2 0%、1 0 0%、1 2 0%额定值5%、2 0%、1 0 0%下限值额定值4J J F1 7 0 1.62 0 1 9表3 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

19、误差测量区间准确度级别额定电压百分数二次负荷伏安值功率因数1.0级、0.5级、0.2级8 0%、1 0 0%、1 2 0%额定负荷额定值8 0%、1 0 0%下限负荷额定值6.3 绕组极性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绕组端子应按照减极性进行标志,即端子A P 1和a S 1、B P 1和b S 1(若有)、C P 1和c S 1在同一瞬间应具有同一极性。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绕组端子应按照减极性进行标志。即端子A和a,B和b,C和c在同一瞬间应具有同一极性。6.4 基本误差6.4.1 电流互感器三相组合互感器在额定电压的8 0%1 2 0%之间的电压值范围内运行,三相组合互感器的每相电流互感

20、器均在规定的负荷范围内运行时,其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不超过表4给定的限值范围,实际误差曲线不得超出最大允许误差连线所形成的折线范围。除非用户有要求,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为5A时,下限负荷按3.7 5VA选取;二次额定电流为1A时,下限负荷按1VA选取。表4 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级别误差额定电流百分数1%5%2 0%1 0 0%1 2 0%0.2 S级比值误差/%0.7 50.3 50.20.20.2相位误差/()3 01 51 01 01 00.2级比值误差/%0.7 50.3 50.20.2相位误差/()3 01 51 01 00.5 S级比值误差/%1.50.7 5

21、0.50.50.5相位误差/()9 04 53 03 03 00.5级比值误差/%1.50.7 50.50.5相位误差/()9 04 53 03 01.0级比值误差/%3.01.51.01.0相位误差/()1 8 09 06 06 06.4.2 电压互感器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在额定电流的5%或1%(S级)至额定电流的1 2 0%(或额定扩大一次电流)之间的范围内运行,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在额定负荷5J J F1 7 0 1.62 0 1 9至下限负荷范围内并在规定的电压下运行时,其电压互感器的误差不超过表5给定的限值范围,实际误差曲线不得超出最大允许误差连线所形成的折线范围。三相组

22、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的下限负荷按2.5VA选取。表5 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级别误差额定电压百分数8 0%1 2 0%0.2级比值误差/%0.2相位误差/()1 00.5级比值误差/%0.5相位误差/()2 01.0级比值误差/%1.0相位误差/()4 06.5 运行变差三相组合互感器在规定的运行状态下,每个影响因素单独作用引起的变差不超过表6的规定。表6 影响因素单独作用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变差影响因素剩磁三相电流不平衡变差限值最大允许误差的1/3最大允许误差的1/46.6 磁饱和裕度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铁心磁通密度在相当于额定电流和额定负荷状态下的1.5倍时,其误

23、差应不大于额定电流及额定负荷下最大允许误差的1.5倍。7 通用技术要求7.1 工作条件7.1.1 环境温度正常使用环境温度适用范围分为3类,具体见表7。如三相组合互感器组装在其他设备中,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按有关设备的温度条件作规定。表7 温度类别类别最低温度最高温度-5/5 5-55 5-2 5/5 5-2 55 5-4 0/4 0-4 04 06J J F1 7 0 1.62 0 1 97.1.2 环境湿度2 4h内的相对湿度平均值不超过9 5%。7.1.3 海拔海拔高度分为:10 0 0m及以下,10 0 0m以上。7.2 外观及结构7.2.1 外观三相组合互感器铭牌应标志齐全、接线端子及螺

24、栓符合图纸要求,无明显机械损伤。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无漏油现象,油位指示清晰且在正常值范围,防爆装置(若有)完好。7.2.2 端子7.2.2.1 端子标识A、B、C和N(若有)分别表示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各相的一次绕组接线端子,a、b、c和n(若有)分别表示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相应的二次绕组接线端子。A P 1、A P 2、A P 3(若有)、B P 1、B P 2(若有)、B P 3(若有)、C P 1、C P 2和C P 3(若有)分别表示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各相的一次绕组接线端子,a S 1、a S 2、a S 3(若有)、b S 1(若有)、b S 2(若有)、b

25、S 3(若有)、c S 1、c S 2和c S 3(若有)分别表示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各相的二次绕组接线端子。在三相组合互感器器身底部位置应设置独立可靠的接地端子,并带有明显的接地标识。接地符号应满足G B/T5 4 6 5.2的要求。7.2.2.2 端子结构要求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可共用一次出线端子,即电压互感器的高压出线端子可与同相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出线端子P 1连接。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出线端子应有可靠的防锈镀层。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出线端子的螺纹直径应不小于6mm,其二次出线端子及紧固件应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并应有可靠的防锈镀层。三相组合

26、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出线端子的螺纹直径应不小于5mm,其二次出线端子及紧固件应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并应有可靠的防锈镀层。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出线端子板应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接地端子的直径应不小于8mm,接地电路的连贯性应保证满足所可能承载电流引起的发热作用和电气作用。7.2.3 对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的补充结构要求为保证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的运行安全,对其结构的补充要求如下:设备最高电压(Um)为4 0.5k V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有保证绝缘油与外界空气不直接接触或完全隔离的装置,应有油面(或油位)和最低油面(或油位)指示装置;某些油面(或油位)不随温度变化的三相组合互

27、感器应装有指示油量装置;油箱(或底座)下部应装有取油样或放油用的阀门,放油阀门装设位置应保证能够放出三相组合互感器中最低处的油。7J J F1 7 0 1.62 0 1 97.3 电气性能7.3.1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本条要求仅适用于Um为4 0.5k V的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三相组合互感器在工频1 0k V试验电压下的介质损耗因数应不大于0.0 2。7.3.2 设备所用绝缘油的要求制造方应规定三相组合互感器所用液体的类型及要求的数量和品质。对于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新绝缘油的击穿电压应不低于3 5k V,介质损耗因数(9 0)应不大于0.0 1。7.3.3 工频耐受电压7.3.3.1 一次端

28、工频耐受电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接地端子之间的工频耐受电压按表8的要求选取,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现象。对于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的三相组合互感器,计算工频耐受电压时应根据海拔修正因数进行修正。不接地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感应耐压试验与电流互感器的工频耐压试验应分别进行,接地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与电流互感器的工频耐压试验应同时进行。表8 一次端额定绝缘水平k VUm(方均根值)额定一次电压(有效值)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Um0.6 6 33.631 8/2 57.262 3/3 01 21 03 0/4 22 42 05 0/6 5

29、4 0.53 58 0/9 5 注1:对于暴露安装,推荐选用最高的绝缘水平。注2:对于斜线右侧的数值,额定工频耐受电压为设备外绝缘干状态下的耐受电压值。注3:不接地三相组合互感器的感应耐压试验采用斜线左侧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值。7.3.3.2 二次端绝缘要求三相组合互感器二次端的额定工频耐受电压应为3k V。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或闪络等破坏性放电现象。7.3.4 一次端局部放电要求局部放电要求适用于Um7.2k V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9规定的限值。8J J F1 7 0 1.62 0 1 9表9 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及允许水平试验电压施加点互感器类型局部放电测量电压(方均根值)k

30、V局部放电最大允许水平/p C绝缘类型油浸固体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因数 1.4)接地Um1 05 0三相组合互感器1.2Um/352 0不接地三相组合互感器1.2Um52 0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因数 1.4)接地1.2Um1 05 0三相组合互感器1.2Um/352 0不接地三相组合互感器1.2Um52 0 注1:如果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未指明时,则按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考虑。注2:局部放电的最大允许水平也适用于非额定值的频率。7.3.5 励磁特性测量对于Um为4 0.5k V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应进行励磁特性测量,测量出相应的励磁电流。制造厂提供的结果与型式试验对应结果

31、的差异应不大于3 0%。同一批生产的同型三相组合互感器其励磁特性的差异应不大于3 0%。7.3.6 对零件和部件的温升要求当三相组合互感器在规定的额定条件下运行时,其绕组、磁路和任何其他零部件的温升应不超过表1 0所列的相应值。绕组的温升受绕组本身绝缘或嵌入绕组的周围介质中最低绝缘等级的限制。如果三相组合互感器装在外壳内使用,应注意将外壳内环境冷却到介质所达到的温度。如果规定的环境温度超过了表7所列值,表1 0的允许温升值应减去环境温度所超出部分的数值。施加G B/T2 0 8 4 0.32 0 1 3中7.2.2规定的电压,当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承载的一次电流为额定连续热电流,则三相组

32、合互感器的温升应不超过表1 0所列的相应值。此时,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连接功率因数为1.0的对应于额定输出的负荷,且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连接功率因数为0.8(滞后)1之间的额定负荷,或多个额定负荷中的最大负荷。对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在某种情况下允许的1 0K附加裕度也适用于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具体情况见G B/T2 0 8 4 0.32 0 1 3中7.2.2。9J J F1 7 0 1.62 0 1 9表1 0 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值三相组合互感器各部分温升限值/K油浸式互感器顶层油5 0顶层油(对于全密封结构)5 5绕组平均6 0绕组平均(对于全密封结构

33、)6 5接触油的其他金属与绕组相同固体绝缘互感器绕组平均(对于接触右列各等级绝缘材料)Y4 5A6 0E7 5B8 5F1 1 0H1 3 5接触上述各等级绝缘材料的其他金属件与绕组相同用螺栓或类似件紧固的连接接触处裸铜、裸铜合金或裸铝合金在空气中5 0在油中6 0被覆银或镍在空气中7 5在油中6 0被覆锡在空气中6 5在油中6 0如果三相组合互感器规定在海拔超出10 0 0m处使用而试验处海拔低于10 0 0m,则表1 0的温升限值T应乘以海拔校正因数k0。海拔校正因数k0按照式(1)或式(2)计算:a)油浸式互感器k0=1-0.4%N(1)b)干式和气体绝缘互感器k0=1-0.5%N(2)

34、注:N为海拔超过10 0 0m后的每1 0 0m的整数 例如:当干式互感器使用在海拔20 0 0m,而温升试验在海拔低于10 0 0m进行,此时N=(20 0 0m-10 0 0m)/1 0 0m=1 0计算的k0=1-0.5%1 0=0.9 5。海拔校正因数k0也可参考图1进行取值。01J J F1 7 0 1.62 0 1 9图3 温升的海拔校正因数曲线a)油浸式互感器;曲线b)干式和气体绝缘互感器7.3.7 冲击耐受电压7.3.7.1 雷电冲击三相组合互感器应能承受施加在一次端的雷电冲击电压。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按表1 1选取,应无破坏性放电现象和绝缘损坏的现象。如用户另有要求,其截断冲

35、击电压值按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1.1 5倍选取。表1 1 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和截断雷电冲击(内绝缘)耐受电压k VUm(方均根值)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截断雷电冲击(内绝缘)耐受电压(峰值)3.64 04 57.26 06 51 27 58 52 41 2 51 4 04 0.51 8 5/2 0 02 2 07.3.7.2 截断雷电冲击三相组合互感器应能承受施加在一次端的截断雷电冲击电压,其峰值与设备最高电压的关系见表1 1,试验后应无破坏性放电现象和绝缘损坏。7.3.8 户外型互感器的湿试验要求试验应在淋雨条件下以工频电压进行,依据Um取表8的相应电压值,须作大气条件校正。7.3.9

36、 短时电流额定值三相组合互感器应规定额定短时热电流。额定短时热电流的持续时间标准值为1s。三相组合互感器额定动稳定电流的标准值是额定短时热电流的2.5倍。7.3.1 0 短路承受能力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在额定三相电压下励磁时,应能承受持续时间为1s的外部短路机械效应和热效应而无损伤,具体包括:a)无可见的损伤;11J J F1 7 0 1.62 0 1 9b)其误差与本试验前的差异不超过其准确度级别误差限值的一半,且满足相应准确度级别的要求;c)能 承 受7.3.3和7.3.4规 定 的 绝 缘 试 验,但 其 试 验 电 压 值 应 降 至 规 定 值的9 0%;d)经检查,与一次绕组

37、和二次绕组表面所接触的绝缘无明显的劣化现象(例如:碳化)。如果绕组是铜材且电导率不低于G B/T5 5 8 5.1规定值的9 7%,在绕组的电流密度不超过1 8 0A/mm2时,则d)检查可以不进行。绕组的电流密度应依据实测的二次绕组对称短路电流方均根值计算(对于一次侧,应除以额定变比)。7.3.1 1 匝间绝缘要求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绕组匝间绝缘的额定耐受电压应为4.5k V(峰值)。7.4 机械性能7.4.1 外壳防护7.4.1.1 一般要求如果适用,三相组合互感器中包含电源电路零件可从外部穿入的,以及所属低电压控制和(或)辅助电路的所有外壳,均应按照G B/T4 2 0 8规定其防

38、护等级。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外壳还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规定了I P代码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按G B/T4 2 0 8的要求进行试验。规定了I K代码的三相组合互感器应按G B/T2 0 1 3 8的要求进行试验。7.4.1.2 I P代码要求户内型三相组合互感器:户内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低电压控制和/或辅助电路外壳,其最低防护等级推荐为I P 2 0。在有保证安全的控制手段时可不考虑该试验,但保证安全的外部手段应在产品文件中说明。户外型三相组合互感器:户外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低电压控制和/或辅助电路外壳,其最低防护等级推荐为I P 4 4。对户外装置的三相组合互感器提供防雨和其他气候条件的补充防护特性时

39、,应使用字母W补充在第二个特征数字之后,或加在补充字母(如果有)之后。7.4.1.3 机械冲击要求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瓷绝缘子、浇注式环氧树脂外壳及伞裙、外壳上的接插件和显示器不考虑该试验。对于户内装置,抗机械冲击作用的防护水平推荐为I K 7。对于户外装置,如无补充机械防护要求的,可规定更高的冲击水平。7.4.2 环境温度下的密封性能本条要求仅适用于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不允许液体泄漏。8 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型式评价项目见表1 2。21J J F1 7 0 1.62 0 1 9表1 2 三相组合互感器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序号型式评价项目名

40、称对应的要求条款号对应的方法条款号备注一、法制管理要求1计量单位5.1 观察项目2外部结构5.2 观察项目3标志和标识5.3 观察项目二、计量要求4准确度级别6.1 观察项目5绕组极性6.31 0.36基本误差6.41 0.478运行变差剩磁6.51 0.5三相电流不平衡6.51 0.59磁饱和裕度试验6.61 0.6三、通用技术要求1 0标志的检验7.21 0.21 1一次端工频耐压试验7.3.3.11 0.71 2局部放电试验7.3.41 0.81 3二次端工频耐压试验7.3.3.21 0.91 4励磁特性测量7.3.51 0.1 01 5匝间过电压7.3.1 11 0.1 11 6电容量

41、和介质损耗因数测量7.3.11 0.1 2仅适用于Um为4 0.5k V的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1 7绝缘油性能7.3.21 0.1 3仅适用于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1 8温升试验7.3.61 0.1 41 9一次端冲击耐压试验7.3.7.11 0.1 52 0一次端截断雷电冲击耐压试验7.3.7.21 0.1 62 1户外型互感器的湿试验7.3.81 0.1 72 2短时电流试验7.3.91 0.1 82 3短路承受能力试验7.3.1 01 0.1 92 4外壳防护等级7.4.11 0.2 02 5环境温度下的密封性能7.4.21 0.2 1仅适用于油浸式三相组合互感器31J J F1 7 0

42、1.62 0 1 99 提供样机的数量及样机的使用方式9.1 一般要求按单一产品和系列产品分别送样。三相组合互感器按相同型号、相同电压等级、相同绝缘结构及不同电流测量范围为一个产品系列,样机数量和提供方式按系列产品申请。试验期间或试验中不得对样机进行调整。9.2 提供样机的数量9.2.1 单一产品提供样机1台。9.2.2 系列产品应提供所申请系列所有规格产品的技术资料,由承担试验的技术机构根据申请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抽取该系列中有代表性的规格的样机进行试验。每个系列送样数量至少为3台,其中1台为测量范围的最小电流比,1台为测量范围的最大电流比,1台为中间某一电流比,准确度级别应包含申请的最高准确

43、度级别。9.3 样机的使用方式9.3.1 单一产品1台样机进行表1 2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规定的全部项目。9.3.2 系列产品每个系列中最小下限和最大上限电流比的三相组合互感器进行表1 2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中11 6项评价项目,中间电流比的三相组合互感器进行表1 2型式评价项目一览表规定的全部项目。1 0 试验项目的试验条件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合格判据1 0.1 项目的试验条件1 0.1.1 计量性能试验设备条件1 0.1.1.1 标准器标准器应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电流标准器包括标准电流互感器和电流比例标准器,其应满足以下要求: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中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比相同,准确度等

44、级比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中电流互感器高两个级别,其实际误差不大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限值的1/5;升降变差不大于其误差限值的1/5;在检定周期内,误差变化不大于其误差限值的1/3;实际二次负荷应满足J J G3 1 3规定的负荷要求;额定一次电压不低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额定运行电压的1 2 0%;41J J F1 7 0 1.62 0 1 9 由泄漏电流引起的测量误差不大于其误差限值的1/5;测量范围满足磁饱和裕度试验的要求。电压标准器应满足以下要求: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中电压互感器的额定电压比相同,准确度级别比三相组合互感器中电压互感器高两个级别,其实际误差不大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限值的

45、1/5;升降变差不大于其误差限值的1/5;在检定周期内,误差变化不大于其误差限值的1/3;实际二次负荷应满足J J G3 1 4规定的负荷要求;1 0.1.1.2 误差测量装置误差测量装置的比值误差和相位误差示值分辨力应不低于0.0 0 1%和0.0 1。在试验环境条件下,误差测量装置引起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最大允许误差的1/1 0,其中差值回路的二次负荷对标准器和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的影响均不大于其最大允许误差的1/2 0。误差测量装置的电流量程应满足磁饱和裕度试验的要求,试验方法参见附录E。1 0.1.1.3 监视用仪表监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1.5级。在

46、同一量程的所有示值范围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抗应保持不变。1 0.1.1.4 负载箱电流负载箱应满足以下要求:电流负荷箱在额定频率为5 0H z、额定电流的2 0%1 5 0%、环境温度为2 05时,电流负荷(与规定的二次引线电阻一并计算)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误差应不超过3%;当c o s=1时,残余无功分量应不超过额定负荷的3%;周围温度每变化1 0K时,负荷的误差变化应不超过2%;电流负荷箱在电流百分数2 0%以下的附加误差限值:电流百分数每变化5%,误差增加1%。电压负载箱应满足以下要求:电压负荷箱在额定频率为5 0H z、额定电压的8 0%1 2 0%、环境温度为2 05时,电压负

47、荷的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误差应不超过3%;当c o s=1时,残余无功分量应不超过额定负荷的3%;周围温度每变化1 0K时,负荷的误差变化应不超过2%;1 0.1.1.5 电源及调节设备电源及调节设备应具有足够的容量及调节细度,试验使用三相交流正相序电源,电源的频率为5 0H z 0.5H z,波形畸变系数不超过5%。试验时,每相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应保持一致,试验电源输出的三相电压幅值不对称度不大于0.2%;相位不对称度不大于0.2。51J J F1 7 0 1.62 0 1 91 0.1.2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满足以下要求:型式 评 价 试验 时,试 验 的 环 境温 度 范 围 为1 0

48、3 5,相 对 湿 度 不 大于8 0%;用于试验的设备如升流器、升压器、调压器等在工作中产生的电磁干扰引入的测量误差不大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限值的1/1 0;由外界电磁场引起的测量误差不大于被检三相组合互感器误差限值的1/2 0。1 0.2 标志的检验1 0.2.1 试验目的检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标志能否符合7.2的要求。1 0.2.2 试验条件在1 0.1.2规定的参考条件下进行。1 0.2.3 试验方法目测检查。1 0.2.4 合格判据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外观符合7.2的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1 0.3 绕组极性1 0.3.1 试验目的检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能否符合6.3的要求。

49、1 0.3.2 试验条件在1 0.1.2规定的参考条件下进行。1 0.3.3 试验设备误差测量装置。1 0.3.4 试验方法使用误差测量装置检查绕组的极性,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应是减极性。根据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标志,按比较法线路完成接线后,施加不超过5%Un和5%In的电压、电流,用误差测量装置的极性指示功能或误差测量功能,确定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1 0.3.5 数据处理记录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能否符合设计要求。1 0.3.6 合格判据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绕组极性符合6.3的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1 0.4 基本误差1 0.4.1 试验目的检测三相组合互感器的基本误差在1

50、0.4.2下能否符合6.4的要求。1 0.4.2 试验条件在1 0.1.2规定的参考条件下进行。61J J F1 7 0 1.62 0 1 91 0.4.3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按1 0.1.1选取。1 0.4.4 试验方法试验时,对三相组合互感器同时施加三相电压和电流。对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进行试验时,试验相和非试验相的二次侧应接相同负荷,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均接额定负荷;对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压互感器进行试验时,试验相和非试验相的二次侧应接相同负荷,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均接额定负荷。a)电流互感器三相组合互感器的电流互感器的测试点见表1 3。表1 3 电流互感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测绘测量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