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300866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DF 页数:186 大小:9.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湖南省水土湖南省水土保持规划保持规划 湖 南 省 水 利湖 南 省 水 利 厅厅 二一二一七七年年一一月月 前 言 2011224201312015110 2015121720163182016420162030 2016113201620301110201223 20152016203020202030 目 录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1 1.1 自然条件.1 1.2 社会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现状.5 1.3 水土流失现状.7 1.4 水土保持现状.14 1.5 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况.19 2 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区划.25 2.1 区划总体情况.25 2.2 分区概述.28 3 现状评价与需求

2、分析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39 3.1 现状评价.39 3.2 需求分析.41 4 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51 4.1 指导思想及原则.51 4.2 规划目标.52 4.3 任务和规模.53 5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57 5.1 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治方略.57 5.2 重点布局.62 6 预防规划预防规划.72 6.1 预防范围与对象.72 6.2 重点预防项目.77 6.3 预防措施与配置.82 7 治理规划治理规划.88 7.1 治理范围与对象.88 7.2 重点治理项目.88 7.3 治理措施与配置.98 8 监测规划监测规划.103 8.1 监测任务、方法与内容.103

3、8.2 监测站网总体布局.105 8.3 监测站(点)人员与设施设备配置.110 8.4 重点监测项目.116 9 综合监管规划综合监管规划.118 9.1 监管制度与机制.118 9.2 能力建设.122 9.3 科技支撑.124 9.4 信息化建设.125 10 近期工程安排及实施效果分析近期工程安排及实施效果分析.139 10.1 近期工程安排.139 10.2 实施效果.142 11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146 11.1 加强组织领导.146 11.2 严格依法行政.146 11.3 拓宽投资渠道.147 11.4 创新体制机制.147 11.5 依靠科技进步.147 11.6 增强全民

4、参与.148 附附表表:附表 1 湖南省社会经济情况表(2015 年)附表 2 湖南省分市县区水土流失情况表 附表 3 分市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模 附表 4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表(附表 4-1附表 4-11)附附图图:附图一 湖南省行政区划图 附图二 湖南省地形图 附图三 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四 湖南省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五 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划图 附图六 湖南省水土保持总体布局图 附图七 湖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布图 附图八 湖南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图 1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1.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1.1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长江以南,南岭

5、以北,居东经 10847 11415,北纬 2439 3008之间。省境东西宽 667km,南北长 774km。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洞庭湖平原与湖北接壤。1.1.2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带。东有罗宵山脉,南边有南岭山脉,西边有雪峰山、武陵山等,山顶海拔在 1000m2100m 之间。全省地势,东、西、南三面高山林立,中部低山丘陵起伏,岗盆珠串,北部平原湖泊展布,形似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全省山脉岭谷相间,盆地交错分布,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俱备,以山丘为主,土地总面积 21.1

6、8万 km2,其中:山原山地占 51.22%,丘岗占 29.27%,平原占 13.12%,湖泊水面占 6.39%。1.1.3 湖南境内自元古界至新生界各时代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出露完整。出露的岩石包括花岗岩类、红岩类、变质岩类、石灰岩类、砂页岩类、第四纪松散堆积物。1)花岗岩类:主要分布在雪峰山以东地区,组成该类的岩石主要有: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等,大部分呈基岩产出。花岗岩类面积 18789.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87%。2)红岩类:集中分布在衡阳、长平、沅麻、醴攸、茶永盆地,2 主要为白垩纪第三系(部分侏罗系)的紫红色、赤红色碎屑岩及

7、粘土岩(包括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泥灰岩等)。湘西北及湘南等部分县的山间小盆地也有少量分布。红岩类面积 24932.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1.77%。3)变质岩类:在本省东、南、西三面山地广泛分布,湘中地区仅部分地段出露。主要岩石有:板岩、千枚岩、变质粉砂岩、变质砂岩、变质砾岩等,此外,沿大断裂带还发育有碎裂岩、糜棱岩等动力变质岩。变质岩类面积52936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4.99%。4)石灰岩类:全省分布比较广泛,但集中成片分布的主要是湘南、湘中、湘西及湘西北地区。主要岩石包括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硅质灰岩及泥灰岩等。石灰岩类

8、分布地区岩溶作用十分强烈,形成独特的岩溶地貌。石灰岩类面积 56664.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6.75%。5)砂页岩类:本类岩石分布面积不大,但散布于全省各地。主要岩石有页岩、粉砂岩、砂岩、砾岩及砂砾岩等。砂页岩类面积 14955.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7.06%。6)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及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及其主干支流的下游地区。按其成因主要有湖积物、冲积物、湖冲积物、残积物、冰碛物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面积 30016.2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4.17%。1.1.4 湖南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全省有河长 5km 以上的河流 5341 条,水域面

9、积达 1.35 万 km2。省境内主要河流多源于东、南、西边境的山地,湘江、资水两大水系由南向北,沅水自西南向东北,澧水自西向东,新墙河与汨罗江由东向西分别注入洞庭湖。长江三口分流,自北向南泄入洞庭湖。洞庭湖接纳“四水”、“三口”来水,于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 3 的辐射状水系。1)湘江: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永州市蓝山县,流经永州市和衡阳、株洲、湘潭、长沙,于湘阴县注入洞庭湖,全长 856km(其中湖南境内 670km),流域面积 94815km2(其中湖南境内 85383km2)。湘水纵贯于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山丘盆地之间,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左右两岸不对称。右

10、岸流域面积在 5000km2左右的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等,河流较长,集水面积大,水量较丰富;左岸支流流域面积均不大,均发源于衡邵丘陵区,仅涟水流域面积在 5000km2以上,其余河长均短,水量也不及右岸支流丰富。湘江在省内 5km 以上的支流 2157 条。2)资水:流贯于雪峰山之间。其右支赧水发源于湖南省城步县黄马界,左支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两河于邵阳双江口汇合后,流经邵阳市和新邵、冷水江、新化、安化、桃江等地,于益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 661km,流域面积 28211km2(其中湖南境内 26882km2)。资水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由于受局部地形影响

11、,支流大多短小,大于 2000km2的仅平溪河、夫夷水、邵水三条,省内 5km 以上的支流 771 条。3)沅江:是我省第二大河,有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北源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大山。于汉寿县坡头镇注入洞庭湖。全长 1033km(其中湖南境内 568km),流域面积 89488km2(其中湖南境内 51927km2)。流域四周高原山地环绕,河网发育,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 5000km2的有舞水、辰水、酉水、渠水四条,省内 5km 以上的支流1491 条。沅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源于多雨区,流经峡谷段,为我省水能蕴藏量最为丰富的流域。4)澧水:“四水”中最小的河流

12、,有南、中、北三源,北源为主干,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与南、中源汇于赶塔,途经张家界、常德两市,于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全长 388km,流域面积 18596km2(其中湖南境内 4 15505km2)。支流较少,流域面积大于 3000km2的仅有溇水、渫水两条,5km以上的支流 326 条。澧水流域山势陡峻,山高谷深,坡度大水流急,雨量丰沛,为我省暴雨区,常发生洪水灾害。区内溶洞、地下河发育强烈,河流水源充足。5)洞庭湖及其他河流 洞庭湖位于我省东北部,地跨湘、鄂两省,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天然湖泊面积 2691km2,其中洪道面积 1258km2,海拔高程一般在 2550m 之间。湘、资、沅、

13、澧四水由南部汇注入湖,北面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泄长江入湖,由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黄龙乡黄龙村,在平江县进入我省,至屈原农场磊石乡注入洞庭湖。河长 252km,流域面积 5540 km2,本省境内 5265.3 km2。新墙河发源于平江县板江乡双家村,至岳阳筻口与游港河汇合,在岳阳鹿角镇入洞庭湖。河长 101km,流域面积 2347km2。其他发源于本省流向省外的珠江和长江鄱阳湖、黄盖湖等水系的河流,在本省境内的面积为 7215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3.4%。1.1.5 湖南省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降雨丰沛的特点。多年平均降水量 1427mm

14、,时空分布极为不均。410 月降水占全年总水量的 6884%,而 12 月2 月只占 6.5%14%。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为 210.6mm;2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量为 253.1mm。地域分布不均,表现为雪峰山、武陵山、阳明山、九嶷山、罗霄山、幕阜山、连云山等地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都在 1600mm 以上。衡(阳)邵(阳)盆地、湘北滨湖区、云贵高原东缘的新晃一带为降水低值区,年均降水量在 1300mm 以下。1.1.6 5 湖南省土壤分为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红粘土、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等 13 个土类。1)红

15、壤:是我省主要的地带性土壤,分布面广,南沿南岭北麓,北至洞庭湖滨,东起罗宵山脉西麓,西至雪峰山山麓东西两侧的广大丘陵、岗地和低山,以及湘西北武陵山原山地边缘部分,共计面积 8.64 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40.8%。2)黄壤:是我省垂直带谱上的主要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湘南、湘西和湘西北各县的中低山区,面积 2.10 万 km2,约占全省面积的 10%。3)紫色土:主要分布于湘江中游、沅水谷地、澧水谷地及洞庭湖东侧,面积 1.31 万 km2,占全省面积的 6.2%。4)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及山丘区河谷平原上,面积 2.76 万 km2,约占全省面积的 13%。1.1.7 湖南省属中

16、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带,全省有种子植物 5000 种以上,其中木本植物 108 科、2589 种;草本植物 137 科、868 种。依据林业统计资料,2015 年全省林草植被覆盖率 62.36%,森林覆盖率 59.57%。天然林主要分布在湘西南地区,在湘西北和湘东、湘南等地亦有成片分布。1.1.8 湖南省自然风光秀美奇丽,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全省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49 处、风景名胜区 53 处、森林公园 117 处、重要湿地 21 处(含国际重要湿地 3 处)、湿地公园 61 处、水利风景区 72 处、地质公园 32 处、国家级蓄滞洪区 24 处。1.2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及土地利

17、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 6 1.2.1 全省土地总面积 21.18 万 km2,辖 14 个市(州)、122 个县(区、市),省会长沙市。根据湖南省 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 年末,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6783.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451.9 万人,城镇化率 50.89%,比上年末提高 1.61 个百分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29047.2 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331.6 亿元,增长 3.6%;第二产业增加值 12955.4亿元,增长 7.4%;第三产业增加值 12760.2 亿元,增长 1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2

18、968 元,增长 7.9%。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 11.544.643.9。粮食播种面积 494.5 万公顷,粮食总产量 3002.9 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83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993 元。1.2.2 根据 2015 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数据,全省各类土地面积如下:耕地 415.35 万 hm2,园地 66.51 万 hm2,林地 1221.73 万 hm2,草地 47.64万 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132.00 万 hm2,交通运输用地 30.96 万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51.56 万 hm2,其他土地 52.62 万 hm2。详见表 1-1。

19、表表 1-1 2015 年年湖南省土地利用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现状面积表表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 土地 合计 面积(万 hm2)415.35 66.51 1221.73 47.64 132.00 30.96 151.56 52.62 2118.36 比例(%)19.61 3.14 57.67 2.25 6.23 1.46 7.15 2.48 100.00 全省耕地按坡度划分情况见表 1-2。25 度以上的耕地面积 4.19 万 hm2,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1.01%,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表表 1-2 2015 年年湖

20、南省不同坡度耕地湖南省不同坡度耕地面积表面积表 坡度 2 度 26 度 615 度 1525 度 25 度 合计 面积(万 hm2)149.39 108.24 116.69 36.84 4.19 415.35 比例(%)35.97 26.06 28.10 8.87 1.01 100.00 7 1.3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现状 1.3.1 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湖南省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部分山丘区存在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水力侵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面蚀和沟蚀。1.3.2 根据 20102012 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湖南省第一次水

21、利普查公报 于 2013 年 5 月公示),湖南省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 32288.31km2。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1999年第二次全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和2010年第一次全省水利普查的基础上,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开展了全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在省第三测绘院遥感分院、长沙湘地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共同参与下,取得了全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并于 2015 年 11月 9 日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评审,2015 年 12 月 31 日,该遥感调查数据于湖南日报正式公布。由于本次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加之从 2010年开始的水利普查至 2014 年开展的土壤侵蚀遥感

22、调查,时间跨度大,水土流失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土壤侵蚀面积数据存在差异,按照水利厅要求,认为本次规划采用 2015 年公示的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更为合理。根据 2015 年 12 月 31 日公布的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全省现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 37357.47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7.63%。其中,轻度侵蚀面积 25498.0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68.25%;中度侵蚀面积 9337.4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4.99%;强烈侵蚀面积 1298.02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3.47%;极强烈侵蚀面积 925.89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2.48

23、%;剧烈侵蚀面积 298.0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0.80%,见表 1-3。各市、县(区)水土流失面积见附表 2。8 表表 1-3 湖南省湖南省第三次遥感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面积表土壤侵蚀面积表 序号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土壤侵蚀面积(km2)土壤侵蚀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1 微度 164200.87 /2 轻度 25498.07 68.25 3 中度 9337.44 24.99 4 强烈 1298.02 3.47 5 极强烈 925.89 2.48 6 剧烈 298.05 0.80 全省土地总面积(km2)211836/全省全省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总总面积面积(km2)37357.

24、47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百分比百分比%17.63%/1.3.3 全省年均土壤侵蚀总量 11981.07 万 t,土壤侵蚀模数为 565.40t/km2.a。其中,邵阳、张家界、郴州、永州、娄底、湘西等 6 个市州土壤侵蚀模数均大于全省平均值。6 市州土地总面积 9.56 万 km2,占全省的 45.10%,而对全省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达到 57.10%,是全省土壤侵蚀相对严重的区域。详见表1-4。9 表表 1-4 湖南省湖南省第三次遥感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量成果成果表表 行政区划 名称 土壤侵蚀量(万 t)土壤侵蚀模数(t/km2 a)全省贡献率(

25、%)湖南省湖南省 11981.07 565.40 100 长沙市 352.41 298.14 3 株洲市 548.96 487.95 5 湘潭市 160.50 320.47 1 衡阳市 708.49 462.82 6 邵阳市 1314.17 630.82 11 岳阳市 510.01 343.21 4 常德市 859.69 472.90 7 张家界 743.80 780.11 6 益阳市 494.26 401.06 4 郴州市 1283.65 663.30 11 永州市 1343.11 603.11 11 怀化市 1505.55 545.90 13 娄底市 643.35 793.21 5 湘西州

26、 1513.12 977.69 13 1.3.4 1)土壤侵蚀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 根据湖南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成果,我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从 1999 年的 40392.97km2减少到 37357.47km2,减少了 3035.5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从1999年的19.06%降低至17.63%,呈下降趋势(详见表1-5),这说明:随着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经过全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类水土保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所减轻,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持续下降,水土流失危

27、害有所减轻,水土流失已经从整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10 表表 1-5 湖南省湖南省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第二、三次遥感数据总量对第二、三次遥感数据总量对比表比表 单位单位:km2 序号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999 年第二次遥感数据 2014 年第三次遥感数据 增减变化 1 微度 171482.08 174548.33 +3066.26 2 轻度 15996.00 25498.07 +9502.07 3 中度 22127.98 9337.44 -12790.54 4 强烈 2222.99 1298.02 -924.97 5 极强烈 46.00 925.89 +879.89 6 剧烈 0.00 298.0

28、5 +298.05 土地总面积 211836 211836 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面积 40392.97 37357.47 -3035.50 占土地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9.06%17.63%-1.44%2)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中度、强)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中度、强烈烈土壤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呈下降趋势 轻度、中度和强烈三个级别的土壤侵蚀面积是我省水土流失面积的主体,占比达 96.72%。轻度土壤侵蚀面积较二次遥感时增加了 9502.07km2,而中度土壤侵蚀面积减少 12790.54km2,强烈土壤侵蚀面积减少 924.97km2(详见图1-1)。这体现出我省大部分区域土壤侵蚀强

29、度逐年显著降低、土壤侵蚀量稳步减少的总体趋势。1999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为51.4%,2015年增加至59.57%。近年来,全省经济稳步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山区、丘陵区各类农林业生产活动强度持续降低,大面积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幼林地、疏残林地、灌木林地成长为有林地,为水土流失地类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3)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面积呈增加趋势)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面积呈增加趋势 极强烈、剧烈两个最严重级别的土壤侵蚀面积较1999年增加1177.94km2。工矿用地和裸地是产生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主要地类。一方

30、面,我省近年工矿用地规模还在持续扩大,矿区地表裸露面积大,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综 11 合治理不力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我省四纪红土、石漠化和紫色砂页岩等植被覆盖率低于 30%的裸露土地广布,立地条件恶劣,自然修复能力极低,人工引导生态修复的难度极大。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面积(km2)二次遥感三次遥感 图图 1-1 第二次、三次遥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趋势图第二次、三次遥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趋势图 1.3.5 根据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成果,全省土壤侵蚀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规律。土壤侵蚀强度整体呈自西向东、自南

31、向北递减的趋势。详见图 1-2。12 图图 1-2 湖南省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分布图湖南省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分布图 13 1.3.6 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湖南省水土流失状况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全省降雨量大而集中,地表径流大,汛期暴雨频繁,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全省 80%是山地丘陵,山高坡陡,从而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全省基本属丘陵红壤区,土壤较粘重,土质易板结,渗透力较差,通气性不好,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原始植被遗存很少,现有植被主要是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退化防护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森林结构中针

32、叶林多、阔叶林少,林种结构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降低了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人为活动作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为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局部坡度、截短坡长、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植被覆盖、修建防护工程等方式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近年来陡坡开垦、乱砍滥伐等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行为已大为减少,但无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坡耕作、林种单一、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依然存在。交通、风力发电、小水电、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采矿等开发建设过程中忽视水土保持,随意堆置废渣、劈山开石等直接加剧了水土流失,后果极

33、为严重。1.3.7 水土流失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还加剧下游的水旱灾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破坏地)破坏地表表,影响资源生态环境,影响资源生态环境 坡耕地、园地、疏林地表土流失,或表土层变浅,不仅造成土壤养分流 14 失,而且导致心底土层裸露,最终引起土壤退化,影响土壤生产力,进而影响农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丘陵山区荒山荒坡冲沟发育,崩岗、滑坡现象严重,蚕食地面,导致土地退化,植被遭受破坏,影响生态环境。2)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泥沙淤积,影响防洪安全 水土流失夹带着大量泥沙和有机物质进入河道,抬高河床,影响行洪;淤积库塘、

34、河道,缩短塘库使用寿命,降低其行洪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降低河道航运能力,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流失影响植被的生长,导致土体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体抗蚀力差、地表松散物质多的山区,植被破坏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极易加剧山洪灾害,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环周边环境,危及人身安全。3)加剧面源污染,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剧面源污染,影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 径流和泥沙是面源污染的载体,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对江河湖库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湖南省地表水体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全省

35、湖泊(水库)水质虽普遍优于河道水质,大中型水库基本上能达到 I类水体水质标准,但营养化状况不容乐观。4)恶化生态,影响可)恶化生态,影响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良性演替的基本要素和物质基础。水土流失在造成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的同时,导致河流湖泊消失或萎缩,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减少,生物群落结构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甚至威胁到种群的生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再者水土流失严重地削弱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基础,制约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损害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4水土保持现状水土保持现状 1.4.1 15 建国以来,湖南省开展了水土保持工作,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曲折过程,20

36、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复,水土保持试验站得以恢复与建立,并相继建立了径流观测场,初步开展了一些小流域治理的试点工作和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径流泥沙定点监测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1 年省水利厅水土保持部门由原来的农田水利局水土保持科转为水土保持处,并于 2004 年成立了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之后,在 14 个地州市相继建立了 5 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分站、4 个省级监测分站、24 个县级水土保持监测场(点),2012 年成立了湖南省水土保持学会。目前,全省 14 个市(州)、122 个县(市、区)都设立了水土保持站(局),全省水土保持机构专职人数超过了 2000 人。

37、机构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完善增强了我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能力。同时,省水利厅十分重视水土保持队伍的业务培训,2009 年初与南昌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为期 3 个月的水土保持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2010 年 3 月,又举办了“全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此外,各市、县也组织监督执法等各类培训 210 多次。通过各种培训,整体提高了监督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水平。1.4.2 1)随着 199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颁布实施,湖南省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体系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水土保持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1994 年 11 月 10 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38、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湖南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办法(简称“办法”)的决定,1997 年 6 月 4 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对该“办法”的第一次修正,2010 年 7 月 29 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该“办法”的第二次修正。2010 年 12 月修订通过新的水土保持法,强化了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 16 责任、规划法律地位、预防与治理法律规定,湖南省水利厅相应对“办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于 2013 年 11 月 29 日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些配套法

39、规的建立和修正完善,为全省更好地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1986 年湖南省水利厅编制了湖南省水土保持区划,该报告依据全省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特征,第一次进行了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分区的建设方向和防治途径,是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里程碑。1999 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印发了关于划分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湘政函1999115 号),明确并公示了全省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治理和监督的重点区域,之后省政府又批准了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2050年),各市、县(区)也相应组织编制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水

40、土保持规划,并得到了相应各级政府的批准。这些规划成为了各市、县(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3)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检查已作为一种制度,常态化。全省规定市级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至少分别对本辖区内的开建建设项目组织 2 次和 4 次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开发建设项目及时进行批评、通报以及曝光处理。由于有了健全的机构和战斗力强的队伍,营造了良好的监督管理氛围,建立健全了监督管理各项制度,我省的水土保持监督工作得到了加强。1.4.3 据统计,1997 年以来,我省重点抓了双峰县涓水上游、宁乡县黄材水库库区伪水上游、安化县沂溪河上游、岳阳县铁山水库库区的红光、立新等 50

41、0多条小流域的治理,利用中央投资 10.19 亿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19.7km2,山地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30%左右提高到 70%以上,使流域植被很快增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治理过的小流域已出 17 现了良性循环,流域内经济总产值与人平收入都超过了预定指标。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 1999 年的 19.06%降低至17.63%,下降了 1.43%,人为活动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林草植被覆盖度逐步增加,生态环境明显趋好,蓄水保土能力不断提高,减沙拦沙效果日趋明显,水源涵养能力日

42、益增强,水源地保护初显成效。2009 年以来,全省开展监督执法检查 1000 多次,检查项目 3000 多个。2010 年 3 月至 10 月,全省开展了对 2005 年2009 年度省级以上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 449 个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情况大清查。2011 年 5 月至7 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大检查和对 2010 年度部省审批项目的 89 个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现场监督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水土保持监理和监测工作开展、水土保持补偿费交纳以及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落实等都较往年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43、。省水利厅对全省性的监督检查活动,都及时下发监督检查情况通报,有效地促进了监督检查能力的整体提高。目前,全省已有 14 个市(州)、95 个县(市、区)方案审批和规费征收进入政务中收窗口统一把关,从程序上杜绝了不编报方案、不交规费的现象。省、市、县(区)各级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把水土保持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多部门密切配合,实施综合防治;二是依法行政,不断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协调好开发建设与水土保持的关系;三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实施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四是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力量与资金防治水土流失

44、;五是强化基础建设,完善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和技术标准体系;六是注重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土流失整体防治水平;七是重视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公众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意识。18 1.4.4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 2014 年全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显示,全省仍有 17.63%的面积存在轻度以上水土流失。而从水土流失历年的变化及组成情况来看,治理难度小、工程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地区已基本得到治理,后续治理难度加大;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需求则日益增长,除传统的综合治理外,清洁小流域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河湖水环境治理新任务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

45、。2)水土保持投入机制有待完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近 10 年来全省水土保持投入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与艰巨的治理任务相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投入每平方公里约 30 万元左右,标准较低,还需要农民大量的投工投劳,但是农村“两工”取消,同时由于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方式不协调,治理投入大,投资收益周期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社会和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水土保持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3)局部人为水土流失依然突出)局部人为水土流失依然突出 近 20 年来,随着全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经不懈的努力,将其纳入依法监督管理的轨道,人为水土流失得

46、到了初步遏制,但生产建设单位重建设轻生态轻水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依然存在,局部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4)综合监管亟待加强)综合监管亟待加强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重点工程建设多方投入,需进一步创新综合管理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水土保持法和湖南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配套的制度建设如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制度、监测公告制度等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公众参与与激励 19 机制尚不健全,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需进一步完善,水土保持监管机构与能力亟待提高,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现代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5

47、)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近 20 年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社会水土资源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仍存在陡坡开垦、顺坡耕作等现象,部分地方政府缺乏责任意识,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水土资源保护重视不足,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需在大众化、普及化、宣传手段现代化方面加强工作。1.5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况主体功能区规划概况 根据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到 2020 年,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以下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

48、点生态功能区;按开发方式和强度,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层次,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其开发方式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政策支持的重点不同,对城市地区主要支持其集聚经济和人口,对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到 2020 年,全省将着力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为脉络,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自然屏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总体格局。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详见图 1-3,主体功能区分布详见图 1-4,生态安全总体格局详见

49、图 1-5,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详见图 1-6。20 图图 1-3 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图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图 1.5.1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主要包括环长株潭城市群、其它市州中心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开发强度相对较高、工业化城镇化较发达的地区。此外,还包括点状分布的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及划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有关县城关镇和重点建制镇。1.5.2 1)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主产区 农产品主产区是指耕地面积较多、

50、发展农业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但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永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必须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从而应该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地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 21 产品和工业品。主要分 4 个片区,即长株潭都市农业圈,包括长沙、株洲、湘潭城市外围地区;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包括岳阳、常德、益阳部分地区;湘中南丘岗农业带,包括娄底、邵阳、衡阳、永州部分地区;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带,包括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等地区的农产品主产区。2)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生态系统十分重要,关系到国家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