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299335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人教版高中历史重点归纳笔记 单选题 1、西方学者曾说:“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不自在地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内沉思或空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歌声的干扰。”材料旨在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机械化大生日益普及 C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歌声的干扰”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世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2、,使得城市变得更加拥挤,住房条件变差,噪音不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C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无法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 A 项;材料的主旨是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没有体现机械化大生日益普及,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是城市化进程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不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排除 D 项。故选 C 项。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兴起的根本前提是 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答案:B 解析: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

3、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故 B 项正确;A 项是传统经济,不利于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排除;C 项是思想基础,不是根本因素,排除;D 项并非为亚洲各国所共有,排除。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集权政治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社会变革转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4、转变的时期,“百家争鸣”本质上是社会变革转型的反映,故选 D;AC 不属于本质,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集权政治,排除 B。小提示: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本质上反映”,联系所学“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理论分析解答。4、以和亲促进汉蕃友好交流,出于哪一盛世?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唐太宗时期,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因此牌贞观之治时期,故 C 项正确;AB 项都是汉代,D 项是汪代,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5、宋会要辑稿中记载:“今后遇有将田产典卖,两家各赍(ji 意为带着)砧(zhen)基簿(

5、即田产底帐、凭证)及契书赴县对行批凿(意为检验确实),如不将两家簿对行批凿,虽有契砧干照,并不理为交易。”这主3 要说明宋代 A土地交易的法制化 B土地规模日益分散 C政府规范土地买卖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田产典卖过程中,政府要求买卖双方携带田产相关文书和契约文书到政府机关核对校验,如果没有按照这一程序进行,即使买卖成功,也不能得到政府的认可,由此可知,政府通过这一程序来规范土地买卖,C 正确;题干中未体现出法制化特征,排除 A;土地买卖现象存在,而且宋代不抑兼并,会导致土地规模集中而非分散,排除 B;题干仅仅涉及土地买卖的程序,不能据此判断商品经济发展程度,

6、排除 D。6、1684 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其主要意义是()A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C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4 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D 正确;清政府是从郑氏后裔手中接手台湾,由此排除 A 项;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与题意无关,由此排除 B 项;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由此排除 C 项。材料分析题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

7、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4 摘编自美龙多 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 20 世纪末 材料二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 年国际形势黄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8、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过渡时期”出现的新国际格局及新力量。(3)综合材料一、二,简析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新力量: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

9、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解析:(1)背景:结合所学,从战后西欧的实力、当时的世界格局及文化传统等方面考虑;目的:根据“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从自身和外在因素回答,即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等分析总结。(2)新格局:根据“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主中心“,应明确在这个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新国际格局。力星;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有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3)应对:可从提高综合国力、开展多边外

10、交、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考虑。所以答案是:(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5 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力量:欧盟建立;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和军事大国等。(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小提示】(1)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扎实掌握所学一体化的背景。(2)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答

11、本题需要结合所学多极化趋势的表现解答。(3)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政策,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思考作答。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项目 中央官制 地方管理 选官制度 秦朝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 军功授爵制 汉武帝 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察举制 隋朝 三省六部制 藩镇割据 科举制 宋 二府三司制 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 科举制 元 中书省 行省制度 明 废丞相、设内阁 八股取士 清 南书房、军机处 八股取士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中央集权逐步强化。论述:古代中国政治

12、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方“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6 解析:论题:本题有三条线索中央官制、地方管理、选官制度,并结合中国古代规律性认识线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而自拟题目: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或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等。论述:论述中央集权时,我们需要抓住中央与地方

13、的关系处理,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加以阐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但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论述君主专制时,我们需要紧扣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结合材料中的史实来阐述皇权与相权的权力争夺,但总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

14、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

15、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得以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7 (2)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除了原

16、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可归纳出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得以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2)不同:根据材料“洋务运动象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可归纳出缺乏科技创新;根据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可归纳出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根据材料“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可归纳出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结合洋务运动的评价进行作答即可,如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所以答案是:(1)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并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得以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了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2)不同: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小提示】本题侧重于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以及中国的工业化起步,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