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2022)2022 届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题库届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题库 选择题 1、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 A 点到 B 点的特征是()A.颗粒逐渐变小 B.颗粒逐渐变大 C.颗粒大小不一 D.颗粒大小均匀(2)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A.水土流失严重 B.降水强度减小 C.河流流速减弱 D.土壤颗粒变大(3)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A.河运
2、便利 B.地势平坦 C.远离水源 D.洪涝频繁 答案:A A B【提示】2 流水地貌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3)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解答】(1)根据“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可知,出山口处河流流速骤减,大的砾石先沉积,随着流速的进一步减慢,更小的泥沙、黏土依次沉积。根据海拔,由 A 到 B,冲积扇堆积物的颗粒是逐渐变小的,A 正确。故选 A。(2)冲积扇的成因是流水沉积,形成速度、规模与河流含沙量、降水强度、土壤性质关系密切。滹沱河流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
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滹沱河上游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人口激增,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现象普遍,植被遭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故选 A。(3)滹沱河无航运价值,山前冲积扇地势缓倾,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但利于灌溉,农业基础好;冲积扇地形缓倾平坦,便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故选 B。2、读下列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3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A.B.C.D.(2)四种地貌中,因堆积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B A【提示】风沙地貌 流水地貌 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堆积地貌。【解答】(1)是河口三角洲,是风积沙丘,是河流侵蚀峡谷,是风蚀
4、雅丹地貌,由风力作用形成。故选 B。4 (2)河口三角洲地貌为流水堆积地貌,风积沙丘地貌为风力堆积地貌,河流峡谷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风蚀雅丹地貌为风力侵蚀地貌。故选 A。3、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 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 (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 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 (3)下列关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 GIS 技术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
5、影像 B.利用 GPS 技术分析辽河河口形态变化规律 C.利用 RS 技术监测辽河河口的形态变化 D.利用 GPS 技术模拟辽河河口形态未来的变化 5 答案:C B C【提示】流水地貌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3)本题主要考查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答】(1)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以看出,由汉代到明代,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部海洋推进,说明河口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C 正确。故选 C。(2)辽河流域降水较多,河流的径流量较大,携带泥沙量较大,使得河口泥沙淤积增加,故 A 错,B 对;辽河流
6、域植被增多,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海岸线不会推进,C 错;辽河下游,流速加快,侵蚀加强,泥沙沉积会减少,D 错。故选 B。(3)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可以获取辽河河口形态变化的影像,并进行监测河口的形态变化。故选 C。4、下图展示的是一种极限运动,运动者在海里适宜的地方俯卧或坐在板上等待,在合适的时候,运动者调整6 板头方向,俯卧在板上划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极限运动依靠的主要动力是()A.潮汐 B.海浪 C.洋流 D.海啸(2)与该运动依靠的动力密切相关的地貌是()A.B.C.D.答案:
7、B A【提示】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海岸地貌 解析:7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运动形式。(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极限运动为冲浪,主要依靠的动力是海浪,而非潮汐或洋流,更不是海啸。故选 B。(2)根据分析可知,该运动依靠的动力是海浪,海蚀崖受海浪侵蚀形成,A 正确;峰林是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河曲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中游地区,受流水作用影响形成,BCD 错误。故选 A。5、扇三角洲是指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扇三角洲可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下图示意扇三角洲。据此完成
8、下列各题。(1)扇三角洲一般发育在()A.河流入湖(海)口 B.陡峻的湖(海)岸地带 C.近距冲积扇 D.河流上游 (2)扇三角洲地带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滑坡 B.坍塌 C.地震 D.泥石流 答案:B 8 D【提示】流水地貌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扇三角洲地带易发生的地质灾害。【解答】(1)根据“扇三角洲是指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材料可知,扇三角洲一般发育在地势陡峻的湖(海)岸地带。故选 B。(2)若扇三角洲发育的地区山地植被稀疏,冰雪融化或山地降水时,流水携带大量砾
9、石、泥沙易形成泥石流。故选 D。6、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示意图和黄河三角洲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三角洲与冲积扇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表形态,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9 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A.B.C.D.(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B.台湾岛 C.华北平原 D.喀斯特地貌 (3)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
10、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 B.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 C.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 D.黄河入海口的位置不确定 答案:C C D【提示】流水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了流水地貌。(3)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解答】10 (1)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一般在入海口的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地貌。无论在干旱、半
11、干旱地区还是湿润、半湿润地区,都可能存在冲积扇和三角洲。故选 C。(2)A.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台湾岛是板块碰撞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是黄河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故符合题意;D.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3)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黄河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等,但黄河入海口的位置变化不影响黄河入海泥沙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7、桂林冠岩全长 12 千
12、米,岩洞规模宏大,气势恢弘,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琳琅满目,色彩斑斓,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小火车、在地下河浮桥中漫步等 5 种游览方式。洞分四门,第一层洞门高约 10 米,为外洞,洞顶有钟乳石悬挂。从第一洞转入第二洞时,洞门低矮。转入第三洞时,洞门更矮。第四洞较为容易进入,进到洞中,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有浅滩。下图是冠岩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溶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沉积 D.流水搬运 11 (2)每一层石灰岩洞穴形成时()A.地壳持续上升 B.地壳间歇性上升 C.地壳持续下降 D.地壳稳定 (3)冠岩的四层洞
13、穴形成,经历了几次地壳运动()A.三次上升运动 B.四次上升运动 C.三次下降运动 D.四次下降运动 答案:C D A【提示】喀斯特地貌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成的主要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3)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解答】(1)溶洞是流水溶蚀形成的,而溶洞内的石钟乳和石笋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故选 C。(2)石灰岩洞穴是石灰岩被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出现不同层次的洞穴,说明每一层洞穴被溶蚀期间地壳稳定,没有受外界干扰而中断,D 正确。若同层洞穴形成期间地壳运动活跃,石灰岩溶蚀过程被中断,又重新12 溶蚀,便无法形成连续的洞穴层,A、B
14、、C 错误。故选 D。(3)每一次地壳上升运动,会使得原来的地下暗河变成一层溶洞。现在的地下暗河也是一层溶洞,而且在流水溶蚀作用下,不断扩大。故选 A。8、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A.B.C.D.(2)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A.B.C.D.答案:B C【提示】喀斯特地貌 风沙地貌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2)本题主要考查了风沙地貌。13 【解答】(
15、1)由题干可知,“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是风蚀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貌。故选 B。(2)图是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中地貌景观是沙丘,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故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选 C。综合题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黄河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黄河流域旱涝灾害严重,
16、民间对此有“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描述;黄河在春季易发生凌汛,在干旱严重时下游出现断流现象。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如图)。(1)黄河下游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密切相关。从自然方面简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2)指出黄土高原土颗粒大小分布的总体规律,并分析原因。(3)为在黄河流域实现长治久安,简述黄河中上游地区应该采取哪些治理措施。14 答案:(1)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覆盖率较低 (2)规律: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冬春季,强劲的偏北风,把中亚、蒙古等地沙漠、戈壁中的粉沙尘土吹到此地,自西北向东南按颗粒大小依次沉积
17、下来 (3)建设水利工程;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重视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取缓坡修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建设护坡工程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等。解析:(1)黄土高原位于东部季风区中纬度地带,降水集中在 7、8、9 三个月,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搬运;植被覆盖率较低,水土保持能力低。(2)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的结果,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强劲的偏北风盛行,把中亚、蒙古等地沙漠、戈壁中的粉
18、沙尘土吹到此地,风力减少,自西北向东南按颗粒大小依次沉积下来,故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建设水利工程,减少流水对泥沙的冲刷;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第率,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重视环境保护,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少水污染;黄河流域水资源不足,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采取缓坡修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建设护坡工程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减少泥沙的冲刷等。【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水土流失、风力沉积及河流流域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起伏大,坡
19、度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风力沉积颗粒物的大小随风力越来越小,颗粒物越来越小。河流流域的治理主要从工程措施、产业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来治理。工程上,修建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产业上,调整结构,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生物上,植树造林,还林、还草。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为亚洲某区域略图。15 材料二:黄麻系热带和亚热带作物,适宜 20以上高温多湿气候。图中 A 河口三角洲地区盛产黄麻,是世界最大的黄麻加工中心。材料三:丁地气候资料图(图)。(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差
20、异并说明原因。(2)试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 A 河口地区盛产黄麻的原因。(3)比较丙半岛两侧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在高度上的差异,并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4)说出丁处的自然带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1)甲地夏季多雨,原因是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水汽形成降水;乙地全年多雨,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2)地形平坦,耕作面积大。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降水条件好(或降水丰富),有利于黄麻生长。(3)山脉高度更低矮;原因是位于板块(或南亚次大陆)内部,内力抬升作用不强;属于古老的山脉,受外16 力风化侵蚀严重。(4)热带草原带。西侧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丁地
21、区降水少,气候相对干燥,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解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地位于南亚地区,是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主要集中与 69 月份,主要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的水汽而形成的;乙地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其降水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易于凝云致雨形成的对流雨。(2)分析黄麻的区位因素,应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图中 A 河流的恒河,其河口地区地形平坦,耕作面积大;气候条件:南亚地处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夏季降水丰富,有利于黄麻生长。(3)由图可知,丙半岛两侧的山脉是古老的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内力抬升作用不明显,久经风化侵蚀,外力作用使得山地海拔高度较低。而喜马拉
22、雅山脉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边界线附近,其海拔高度还在不断的抬升,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4)由图可知,丁地位于中南半岛山脉中间的谷地中,其自然带应该是热带草原带。该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但是 D 地处山谷中,西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西侧热带草原带。【小提示】本题考查区域降水的差异,黄麻的区位因素,山地海拔高低的影响因素,区域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季风气候的雨季主要集中于夏季,降水时间集中与少数几个月中;热带雨林气候是终年多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
23、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内力作用把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则是把高山削低,洼地填平,是地表趋向平缓。非地带性的规律是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内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自成成分及其组合沿着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沙漠中的绿洲的出现就是一种非地带的分布。1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7 (1)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A流水作用
24、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波浪作用(4)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三北”防护林工程(3)B(4)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 解析:(1)因为图中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垦殖、放牧,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2)图中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分析其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我国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生态工程建设为“三北”防护林工程。(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所以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B 项正确。(
25、4)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说明。自然方面: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方面: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破环植被。18 【小提示】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 素 分布地区 破坏原因 危 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严重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 草原地区 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地区 中 上 游 过 度 利 用 水 资源,导 致 下 游 水 源 短缺,生态恶化 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