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4198456 上传时间:2024-08-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五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锃亮(zèng)熏陶(tāo)谥号(shì)白雪皑皑(kǎi) B.省亲(xǐng)上颌(hé)跻身(jī)居心叵测(pǒ) C.啜泣(cuò)束缚(fù)恪守(gè)鳞次栉比(zhì) D.门槛(kǎn)租赁(lìn)联袂(jué)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迁徒涟漪恪尽职守红装素裹 B.酷肖狡黠无可置疑人迹罕至 C.污秽撺掇繁花嫩叶迥乎不同 D.家醅告罄眼花缭乱鸦雀无声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了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最美和声”歌唱比赛活动,使我们宏志班锻炼了组织能力,提升了歌唱水平,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实验中学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流名校。 C.根据各种民意调查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这是中国民间广大群众的普遍心声。 D.在竞争激烈的CBA中,本赛季崛起的辽宁队凭借数次的“疯狂第四节”创下了17连胜的佳绩,连胜的质量和长度较以前均有所提高。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在人生中遭遇拒绝和障碍时,想想以下这种可能,不逃跑,并多问一句为什么。 B.我们是十四、五岁金色少年,具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C.农谚曰“寒露一到百草枯,”表明此时气温已经降到限制农作物生长的极限。 D.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曾翻译近代第一部社会科学著作——维科的《新科学》。 6.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________我们很渺小,________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________;对朋友,我们是他们________的对象。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星球上的无数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A.因为所以保障喋喋不休B.尽管但保障倾诉衷肠 C.不但而且保证倾诉衷肠D.如果就保证喋喋不休 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D.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往往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8.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潼关怀古》)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④,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 》)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⑥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 ⑦,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⑧,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礼仪板报我设计】 (1)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①   ②   ③    【礼貌用语我知晓】 (2)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人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 ①(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 ②(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③(阅读、拜读)!” ①   ②   ③    【礼节习俗我评说】 (3)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二.阅读(一)古诗词赏析 10.阅读 《卜算子 咏梅》回答问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的意境。下阕则写出了梅花、的品质。 (2)“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二)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 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答: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答: 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4.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答: (三)记叙性文体阅读 只念一点好 邹扶澜 ①他很小就失去了双亲,嫂子待他一点也不好,饭常常是别人吃剩了,就给他留一口;衣服破了,也不给他缝补。邻居一个寡居的女人看他可怜,便常常把他叫到家里,给他做一点好吃的,这让年少的他多少体味到一点母爱和温暖。后来,他参了军,在部队一千就是20年。 ②转到地方的他分配到一家国企,他为人质朴,富有识见,很快就从科长晋升为副厂长,后来又当了厂长。他经常回去看望那个当年接济他,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女人,而对于那个一墙之隔的嫂子家,他是不去的,他曾在心里恨透了她,并发誓永不见她。 ③那个后来被他称作“方氏大妈”的女人一直活到80多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分,她迟迟不肯咽气,浑浊的眼里充满了期待和不舍。 ④他来了,她颤抖着手摸了摸他的脸,这才放心地闭上了眼。 ⑤送走了方氏大妈.他的心里常感一种莫名的失落和烦闷。尤其是到了年关的时候,他常常站在窗前,对着自己的家乡,陷入了沉思。 ⑥又一年春节将至。他打点了几个包裹,叫儿子开着车,回到了乡下。他就径直去了嫂子家。 ⑦嫂子对他的不期而至感到十分吃惊,局促地把手往衣襟土擦了擦,忙着把炕上清理出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让他坐。这些年,她过得并不好,老伴病逝,小儿子又有残疾。生活的苦难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⑧他把带来的包裹放在一边,问寒问暖,走时又硬往她的衣兜里塞了几百元钱。嫂子拉着他的手,不住地抹眼角:“都是我没福,小时候待你不好,你能来看看我就很知足了,哪里还能再要你的钱呢?” ⑨他说:“过去的事不要再提了,现在想想,嫂子孩子那么多,生活又不好,拉扯起来不容易,哪能都照顾过来呢?” (10)她听了,越发羞愧不堪,泪流得更快了。 (11)他像是看透了她的心思,又说:“其实真该自责的是我,有时候想想,嫂子待我再不好,可毕竟还给我吃的,要不我早饿死了不是?所以,我真该早来看您才是……” (12)隔膜一旦捅破,心就变得亮堂起来。从那以后,嫂子经常打发自己的大儿子来看望他,有时候也自己坐车来,每次来,她都要带一些他爱吃的土特产,他呢,也把自己不舍得吃的东西给嫂子带回去。一来二往,中断多年的亲情,又变得像姐弟一样亲密无间了。 (13)去年,他七十大寿,嫂子一大早就雇车来了。这让他既感动,又有些不安。 (14)席间,她注意到他的一条腿不好,走路有些歪斜。问了才知道,这是中风引起的后遗症,去医院花了不少钱,就是不见效。她说,你哥哥在世的时候,也得过中风,后来从一个郎中手里讨得一个方子很见效,你不妨试试,那方子我还保存得好好的呢。 (15)他依照那个方子吃了药,神奇得很:不但腿好了,而且健步如飞。他扔掉了拐杖,又变得像以前那样矍铄和神采奕奕了。 (16)一次登山,坐在山顶上,眺望大海,他心有所感,高兴地拍着腿说:“去年生病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就完了,哪里想到有一天还能爬这么高,这可都得感谢我嫂子啊!” (17)我坐在一边,看着他说:“其实,你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 (18)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说:“人不能光想着别人的不好,而应该多念别人的好,即使那份好只有一点点,你也应该记着,终生不忘。” (19)他说,他真的很庆幸,庆幸自己当初正是因为这一份感念,所以才在暮年收获了一份已近枯竭的的亲情,更收获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礼物——健康。 (20)他是我的岳父,这是他的一段真实故事。 15.文章题为“只念一点好”,请联系全文,说说主人公感念的“一点好”具体指哪些事? 答: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传神,试揣摩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 局促地把手往衣襟上擦了擦。 答: 17.第(16)节写“他”登山观海这一笔在文中可谓闲笔不闲,请分析其作用。 答: 18.第(17)节说“其实,你最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治好了你的腿”,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19.文章结尾才说他就是我的岳父,并说这是一段真实故事。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 ,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都知道,其实后边两句“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更有气势,简言之就是“气贯长虹”。 ②做人贵有豪气。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有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就有了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甲 ,就有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乙 ,就有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丙 ……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第12期,略有改动) 20.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答: 21.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事 例 作 用 荆轲刺秦王,义无反顾 (1) (2) 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3) 22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 悲壮与不朽 从容与决绝 潇洒与自信 (五)名著阅读【甲】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生,一个是德清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乙】 第二天,保尔在街上看见一张布告,下面的署名是省肃反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朱赫来。他的心跳起来了。他去找这个老水兵,但是卫兵不让他进去。他软磨硬泡,弄得卫兵差点把他抓起来。费了好大劲,最后他总算见到了朱赫来。 他们两个人对这次会面都很高兴。朱赫来的一只胳膊已经给炮弹炸掉了。他们马上就把工作谈妥了。朱赫来说:“你既然不能上前线,就在这儿跟我一起搞肃反工作吧。明天你就来上班。” 同波兰白军的战争结束了。红军几乎已经打到华沙城下,只是因为远离后方基地,得不到人力和物力的补充,没能攻破波军的最后防线,就撤了回来。波兰人把红军的这次撤退叫做“维斯瓦河上的奇迹”。这样一来,地主老爷的白色波兰又存在下来了,建立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理想暂时没有能够实现。 23.结合【乙】作品的内容,清列举保尔与朱赫来之间的其他两个情节。 答 24,请分别概括两段选文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答 25.(甲)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评价(乙)文中的朱赫来? 答 三.作文26.题目:永不缺失的爱要求:1.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有误,“皑皑”的准确读音“ái ái”;注意“锃亮”的读音。B项,准确,注意“省亲”“跻身”的读音。C项,有误,“啜泣”的准确读音“chuò qì”;“恪尽”的准确读音“kè jìn”。D项,有误,“联袂”的读音是“lián mèi”;注意“租赁”的读音。 2..A【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有误,“迁徒 ”应改为“迁徙” 3.A【解析】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查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此题A“味同嚼蜡”和“觉得”重复。 4.【答案】B 5.D 6.【答案】B【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C项正确答案应该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8.【答案】①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③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密州出猎④日月之行星汉灿烂观沧海⑤苟全性命于乱世⑥悠然见南山⑦萧鼓追随春社近陆游⑧长风破浪会有时 【解析】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做”“俱”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9.综合性学习 (1)示例:①礼貌用语大串联,②礼节规矩我传承,③礼仪知识我知晓,④生活处处有礼仪,⑤知书达理赢天下。 (2)①久仰,②莅临,③拜读。 (3)示例:①我赞成。中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②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解析】 (3)这是一道开放题,赞成与否定皆可,关键在于陈述的理由要充分.如果赞成,可从热情待客的角度来谈;如果不赞成,可从来客的喜好以及卫生的角度谈。 二.阅读(一)古诗词赏析 【答案】落寞凄清;高洁、坚贞(不慕名利、傲立风雪) 【解析】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拟人;“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 【解析】试题分析: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这里“独自愁”将梅花人格化,“碾”更能表现出梅花的品质。 (二)文言文阅读 11.C )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3. ( B)【解析】“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有误。 14答案略。(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炼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缎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就专门宠幸伶官,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终于导致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不知投奔哪里是好,这又是多么衰败啊!”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三)记叙性文体阅读 15【答案】①他感念邻居方氏大妈给他做一点吃的。让他体味到一点母爱和温暖。⑦他感念嫂子当年给了他吃的,要不他早饿死了。③他感念嫂子为他找偏方,治好了他的腿。(3分.一点1分)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答案】①表现了嫂子的紧张、慌乱(不安)。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情节,了解人物形象。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说明其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答案】这一笔印证了方子的神奇疗效,他的腿已完全治好了:引出他对嫂子盼感谢及对人生的感慨;象征了他宽阔的胸襟。(一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联系上文嫂子给他冶腿这一情节,根据本段中人物的语言分析作者这样写所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答案】是他善良宽容、懂得感恩的品格,换回了与嫂子一家的亲情,并得到了那个疗效神奇的药方治好了腿。(一点1分) 【解析】试题分析:从文中找到“我”与嫂子之间有关的事情,抓住“我”是如何对待嫂子有关的情节从以恩报德这个角度来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答案】使文章有悬念,吸引读者(1分);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2分)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20.【答案】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答案】示例:(1)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2)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3)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3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理解举例论证的作用,按表中所示找到事例,根据事例所在文段的内容判断其所证明的分论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答案】甲:潇洒与自信乙:悲壮与不朽丙:从容与决绝(3分;每空1分)【解析】 五)名著阅读 23.在保尔家避难时,给保尔讲革命道理;朱赫来被土匪抓去了,保尔奋勇救朱赫来。一起逃跑;保尔向朱赫来学习英国式拳击打法,保尔吃了不少苦头。 24,范爱农外表冷漠,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内心热情,对师友,对知己有较深的感情,对革命极大热情;但也有失利后的苦闷。朱赫来遇事沉着冷静。做事果断,是保尔革命路上的导师。 25.(甲)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评价: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启发吸引了像保尔一样的青年参加革命。 三.作文 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