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王勃1/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9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雾中怎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五津。么也望不到想象中五津。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故乡,外出做官人。是远离故乡,外出做官人。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人,天涯海角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也好似亲密近
2、邻。我们不要在分手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我们不要在分手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挥泪告别。挥泪告别。译文译文3/9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王勃,(王勃,(649或或650675或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著有“滕王阁序滕王阁序”。绛州龙。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王杨卢骆”,亦称,亦称“初唐四初唐四杰杰”。4/9这首诗是王
3、勃在长安时候写。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时候写。“少府少府”,是唐朝对县尉通称。这位姓杜少府将到四川去是唐朝对县尉通称。这位姓杜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予给他这首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予给他这首送别诗。送别诗。创作背创作背景景5/9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即使远隔天不要为远别而悲伤:即使远隔天涯,但情谊不会因为距离遥远而涯,但情谊不会因为距离遥远而淡薄,他们心是连在一起。虽为淡薄,他们心是连在一起。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诗人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
4、婉亲切,表达了友人间真挚深委婉亲切,表达了友人间真挚深厚友情。厚友情。6/9赏析赏析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该诗是送别诗名作,本文选自王子安集。该诗是送别诗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伤。起句严整对仗,三、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伤。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远隔千山万水更成为远隔千山万水朋友之间表示深厚情谊不朽名句。尾联则点出朋友之间表示深厚情谊不朽名句。尾联则点出“送送”主题。主题。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表示出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表示出高
5、远志趣和旷达胸怀。高远志趣和旷达胸怀。7/9练一练一练练1.解释以下词语解释以下词语2.翻译以下句子翻译以下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句子是、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句子是 ;虚写景物诗句是;虚写景物诗句是 。出外做官出外做官无须、无须无须、无须挥泪告别挥泪告别宦游:宦游:_无为:无为:_沾巾:沾巾:_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城阙辅三秦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风烟望五津8/95、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是(、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是()、“城阙城阙”指长安,送别
6、之地,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五津”采取借代手法,采取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在长安而望、在长安而望“五津五津”,可,可“望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人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既、既“望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无须伤别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无须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 不不舍之意。舍之意。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终两句了解正确是()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终两句了解正确是()A我们无需在分手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难过落泪。我们无需在分手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难过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他人那样难过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他人那样难过落泪。落泪。C在即将分手路口,我们无需像日常送别青年男女那样难在即将分手路口,我们无需像日常送别青年男女那样难过落泪。过落泪。D在即将分手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儿女那样难过落泪。在即将分手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儿女那样难过落泪。C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