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收稿日期: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简介:唐志军(1991),男,汉族,四川遂宁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全科。-45-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唐志军 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中心卫生院全科医学,四川 遂宁 629005 摘要:摘要:目的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将随机选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35 例应用盲选法分配成参照组(47 例)和干预组(188 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并将干预组分成 4 个小组,因每组
2、循环次数不同划分成 1组、2 组、3 组、4 组各 47 例。分析比较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处理和单独应用常规对症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 干预组中 4 个小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且:干预组中 2 组和 3 组治疗有效率最高;干预组中 4 个小组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处理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显著,可尽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滋生,对机体健康恢复有着积极性影响。关键词:关键词: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处理;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8
3、 0 引言 临床上脑梗死也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不畅通而致,而急性脑梗死是指向大脑供给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脑血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坏死而发病。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相对较高,根据脑梗死发病部位和堵塞程度、面积不痛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通常脑梗死发作前无明显征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比如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麻木感、瘫痪、头晕、眼前发黑等。急性脑梗死发病较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甚至还可能造成直接死亡,这将
4、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有研究表明对患者采用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处理后发现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可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远程缺血后处理是一项相对简单易行、无创、风险小的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的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突出2。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将随机选取 9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参考对象,分析其应用于临床的优势性,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35 例参与本次活动,并将其利用盲选法分成参照组 47 例和干预组 188 例,参照组:男性患者 25 例,女性患者 22 例,年龄范围(5678),年龄均值
5、(67.012.06)岁;干预组:将干预组再分成1组(男患24例+女患23例)、2 组(男患 23 例+女患 24 例)、3 组(男患 25 例+女患22 例)、4 组(男患 22 例+女患 25 例)各 47 例,年龄范围(5679),年龄均值(67.522.11)岁。对组间患者基本资料进行互比,差异不明显(P0.05)。选入标准:符合临床鉴别诊断急性脑梗死疾病标准;未发生休克状态,精神状况正常,无明显意识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活动内容知晓,并愿意配合参加;患者无语言、听力、认知等功能障碍,可以进行交流。剔除标准:病情较为严重,神志模糊,无法正常沟通;对患者生命期限进行评估小于 3 个月
6、者;非原发性急性脑梗死,经判断由其他基础性疾病而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或传染病者。1.2 方法 遵医嘱予以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对症相关治疗,应用的药物有拜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J20130078)、阿托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6-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51407)、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100041),具体用药方法如下:拜阿司匹林:每天服用 1 次,每次 100 毫克,于饭前半小时空腹或者临睡前用适量温水送服,用来抑制血
7、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服用 1 次,每次20毫克,早或晚服用均可,用于降低体内血脂水平,确保血供通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每次 25 毫克,每天给药 2 次,用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以干预组患者开展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并分为四个组,即 1 组、2 组、3组、4 组,其中 1 组中包括 4 个循环,2 组中包括 8 个循环、3 组中包括 12 个循环、4 组中包括 14 个循环,具体操作方法: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将双上肢平放于床上,将台式血压计袖带分别加压于上涨,将压力调整比正常收缩压高出 25 毫米汞柱,然后进行充气和放气,充气和放气均
8、完成为 1 个循环,时间为 5 分钟,双侧上肢均需要进行该操作,连续治疗一周,在此期间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1.3 观察指标(1)临床治疗有效率: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比较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效果:患者意识方面和行动方面均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一般效果:患者意识方面和行动方面有改善;无效果:患者意识方面和行动方面仍存在障碍或更加严重。临床治疗有效率为显著效果率和一般效果率之和。(2)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 mRS(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比较组间患者 NIHSS 评分和 mRS 治疗前后评分,NI
9、HSS 评分范围为 0-42 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受损越严重;mRS 评分范围为 0-5 分,分值越高说明神经受损越严重。(3)CRP(C-反应蛋白):在不同治疗方案下,比较组间患者 CRP 水平变化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SPSS 25.0 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代表数据比对存在差异性。2 结果 2.1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参照组与干预组中的 1 组、2 组、3 组、4 组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互比,干预组各组均更高,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中干预组中 2 组和 3 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具体见表 1。2.2
10、 组间患者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比较 治疗前组间患者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互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参照组与干预组中 1 组、2 组、3 组、4 组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互比,干预组各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 2。2.3 组间患者 CRP 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组间患者 CRP 水平互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参照组与干预组中 1 组、2 组、3 组、4组 CRP 水平互比,干预组各组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 3。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全球的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相对较高,是一种比较危重的疾病。临床出现的
11、症状主要有头痛、目眩、耳鸣、半身不遂等,同时还可能伴随吞咽困难、口齿不清、恶心、呕吐等,甚至严重时还会发生昏厥、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针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在发病较短时间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患者采取控制血压、血糖、降颅压、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相关药物治疗,以提高对神经功能的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虽然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受多种因素以及溶栓时间窗紧迫性影响下,未能取得理想的溶栓效果,甚至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不良并发症,加重病情,故而应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措施改善神经功能,抑制炎性因子滋生,以减少患者预后发生不良并发症或遗留性功能障碍风险3。文献李洁4等在远隔缺血预适应与急性脑
12、梗死脑保护临床研究进展中指出,远程缺血后处理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可有效起到对脑组织保护作用,对患者短期预后提高有积极性影响。缺血后处理是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病变后给予远端肢体短暂、多次的缺血后再灌注处理,帮助机体能够产生更多的内源性保护因子,可有效减少脑梗死面积,促进部分神经功能恢复,进而达到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7-表 1 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小组 例数 显著效果 一般效果 无效果 治疗总有效率 参照组 47 17(36.17)12(25.53)18(38.30)29(61.70)干预组 1 组 47 21(44.68)15(31.91
13、)11(23.40)36(76.59)2 组 47 28(59.57)17(34.04)2(6.38)44(93.62)3 组 47 26(55.32)19(38.30)2(6.38)44(93.62)4 组 47 22(46.81)13(27.66)12(31.91)35(74.47)X2 16.145 P 0.014 表 2 组间患者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比较(s,分)小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NIHSS mRS NIHSS mRS 参照组 47 12.713.67 3.830.45 8.643.68 2.911.26 干预组 1 组 47 13.153.59 3.920.4
14、0 6.923.26 2.321.09 2 组 47 14.093.56 3.900.35 5.122.46 1.390.85 3 组 47 13.793.22 3.910.29 4.792.16 1.520.94 4 组 47 13.613.76 3.940.41 6.532.48 2.360.83 t 1.097 0.558 13.651 18.684 P 0.359 0.693 0.000 0.000 表 3 组间患者 CRP 水平变化比较(s)小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47 10.322.09 8.532.05 干预组 1 组 47 10.463.19 7.352.94 2
15、组 47 10.012.14 4.912.02 3 组 47 10.122.53 4.822.15 4 组 47 10.222.26 6.322.09 t 0.233 23.034 P 0.920 0.000 保护的目的,这对后续对症治疗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5-6。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处理后,干预组中 4 个小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且 2 组和 3 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最高,这充分说明该治疗方式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另外,干预组中 4 个小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和 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这足以说明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可尽快恢复神经
16、功能,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影响,这与李梦雨7等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表达的影响中研究结论相类似,更加突出其应用的优势性。干预组中 4 个小组 CRP 水平变化显著低于参照组,这说明经过远程缺血后处理可明显控制炎性因子滋生。CRP 是机体内的一种微量蛋白,如果机体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时,炎性因子水平将随之升高,是炎症反应的关键性敏感指标,所以 CRP 水平变化可反应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而 CRP 水平经治疗后明显降低,说明远程缺血后处理效果确切8。从本文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临床治疗有效率还是 NIHSS 评分、mR
17、S评分以及 CRP 水平变化均是干预组中的 2 组和 3 组效果更加突出,这是因为 2 组和 3 组接受远程缺血处理累计时间分别是 40 分钟和 60 分钟,而 1 组和 4 组接受远程缺血处理累计时间分别是 20 分钟和 70 分钟,如果对上肢加压时间过短,无法达到理想治疗下过,如果对上肢加压时间过长,会令患者产生焦虑情绪,使机体产生的神经保护因子减少,对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小,而应用 40 分钟和 60 分钟上肢远程缺血治疗对神经功能影响大,能够尽快改善临床相关症状,时间较为适宜9-10。综上所述:远程缺血后处理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中的疗效显著,可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
18、,累计 40 分钟60 分钟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炎性因子指标滋生,尽快改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促进机体尽快恢复,并且该种处理方法简单易行,患者接受度高、耐受性良好,具有较高安全性,具有加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48-参考文献 1黄旭,赵琪玉,曹磊,等.肢体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2):109-111.2王亚蕾,杨谦,吕建萌,等.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 Meta 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96):43-47.3靳奥洁,崔凡凡,孙原,等.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19、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1(2):96-101.4李洁,李宗欢,袁慧.远隔缺血预适应与急性脑梗死脑保护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22,43(10):792-796.5陈荣波,刘潇强,方敬念,等.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中的脑缺血保护作用J.新医学,2020,51(11):830-834.6曲典,吕秀玉,张雪凤,等.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8):897-901.7李梦雨,吴小坤,刘斌,等.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2,17(2):214-218.8冯博,李媛,常立国,等.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12):91-94.9苏俊,李鑫海.肢体缺血预适应联合超早期静脉溶栓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改善预后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21,27(6):493-496.10李梦雨,李长颖,刘斌,等.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7):7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