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总第240期/2023/7/学人问津浅析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提升对策易羚康(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5)摘要:新闻节目在传播政策、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该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符号、媒体的代言人,其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符合当下的时代标准,主持人的播报内容是否符合节目要求、是否具有吸引受众的能力,都已经成为衡量新闻节目优劣的重要标尺。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该文从多视角、多方面简析了当代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情况,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现状进行了正反两
2、方面的分析,并对该类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掌握语言表达提升的方法等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节目;语言表达一、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如今的受众在选择观看电视时,不仅关注电视节目的内容,还关注节目的整体制作水准与节目质量,尤其是节目主持人的业务能力。如主持人播读的内容是否符合节目的内在要求、是否对其有吸引力、谈吐是否得当有魅力,这些都已经成为衡量节目质量的重要标尺。由于电视新闻的审核较为严格,制作流程完全规范化,大部分受众认为
3、,电视、广播这一类媒介所播报的新闻内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节目制作设备不断进行科技化更替,主持的创作样态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革。如果说媒体是“此岸”,受众是“彼岸”,想要进行连接,那么就要在两者间架起一座“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节目主持人作为该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符号、媒体的代言人,其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相较于过去选择性更丰富,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想要受众在短短几秒的时间里停留并选择这个节目,首先就需要电视节目主持人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电视节目本身就是一个“声画结合”的产物,受
4、众第一时间听到的便是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声音,如果主持人声音是夸张的、怪异的、做作的,是很难被受众接受和认可的,受众有很大可能会选择更换其他节目。因此,今天的电视新闻主持人不再是过去所谓的读稿子的“人肉喇叭”,而是应在节目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个性。这对当今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提高新闻节目质量,让受众满意,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可谓是关键的“核心因子”。只有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收获受众的认可和喜爱,进而让节目获得更好的收视率及社会声誉。二、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亮点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大政方针、引导正确舆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播音员
5、主持人培养的规范化,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拔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我国电视荧屏上有很多优秀的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们活跃在各类新闻节目中,他们极富标志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受观众喜爱,观众只要听声音,便可知这是哪位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本文将从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来分析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亮点。(一)语言表达沉稳大气所谓的沉稳大气,指的是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表达中语气的沉着稳重、坚定感强,表达上明确精炼。说起这类主持人,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中,刚强算得上是语言表达沉稳大气型的代表之一。刚强在日常的新闻联播播报中,其语言表达给人一种稳重、大气之感,其气息运用自如,表达更趋自然。刚强在播音用声上主要
6、运用中声区的实声进行播报,语速平稳适中,稳重中透出内敛,整体语言表达十分规范,堪称“教科书”式的语言表达样式,不失泱泱大国之典范。(二)语言表达犀利哲理这类主持人往往出现于一些新闻评论类节目上,如新闻1+1。新闻节目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上,清晰的逻辑思维、深刻的语言表达是他们重要的语言表达特征。如我们所熟知的白岩松、王宁等,他们在形象上给人干练、大方的感觉,语言表达上讲究理性、客观。一般此类电视新闻节目语言表达更注重语言的干练、表达的清晰自然,要求主持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从宏观、微观等不同的视角分析新闻事件,帮助观众理性分析新闻事实。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播报类播音员,98/总第240期/
7、2023/7学人问津对于此类主持人对节目的把控能力、调度能力、思维能力等的要求更高。(三)语言表达亲切自然对于语言表达的亲切自然,这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首先在播音发声上,要求放下一切所谓的“腔调”,用最本真的声音进行新闻事实的陈述。这类语言表达对于主持人来说要求比较高,需要有丰富的从业经历及较好的业务水平。此外,想要做到表达上亲切自然,对象感一定要强,如果对象感不强,往往会适得其反,会给观众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以上仅仅是目前电视荧屏上常见的几类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亮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语言表达的呈现。如我们熟知的“老一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海霞、彭坤、贺红梅、李文静等,还有新晋的新闻节目
8、主持人严於信、张仲鲁、王言等。他们在给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还传递出不同语言表达下的另一道风景线。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主持人要不断提高、锤炼语言基本功,努力提高语言功底,不断增强语言魅力,相信这也是每个主持人必经的成长之路。三、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缺失新时代,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各大高等院校陆续开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每年该专业的毕业生为播音员主持人的队伍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一批批年轻的主持人怀揣着美好憧憬亮相电视荧屏。对于新闻节目本身来说,该类型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会更高,是对一位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因此,我们在电视荧屏前时常看到一些年轻主播,当
9、然也不乏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播音员,在主持、播报新闻节目时依旧会出现播音业务功底不扎实、语言表达不流畅等现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现阶段电视荧屏前新闻节目主持人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分析。(一)腔调尺度拿捏不准电视新闻是把文字的东西通过声音体现出来,播音主持人主要就是把稿件的内容生动表达出来,只是尺度要拿捏好,播音绝不是见字出声的机械动作,更不是声音的炫耀,播音的大忌是发出无意之声、无情之声、僵滞不变之声。播音员主持人身上肩负的一项责任就是做好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主持人个人的语言表达常常被普通话学习者拿来学习和模仿。但是直到今天,在主持人队伍中依旧会出现一些“怪相”,对于这些“怪相”有些主持人
10、还不以为然,反而引以为傲。一些主持人为了在节目呈现上富有新奇,在日常的新闻节目主持中,忽略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主持用语显得十分随意,拿腔拿调、不严肃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语言表达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闻腔”,故意提高气息,捏挤声带,发出一些自认为“高亮”的“好”声音,甚至有些地方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等,忽视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普通话中夹杂着方言,还有一些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进行消息播报时,直接用“港台腔”来播报,拖腔甩调不绝于耳。(二)表达技巧运用不足镜头前的主持人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其语言表达样式应该是规范的,这种语言表达的样式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曲艺、相声、朗诵等其他语言表达艺术,更有别于我
11、们日常说话聊天。规范的主持人镜头前语言表达样式应该是建立在规范的普通话基础上进行的自然、自如的表达,新闻节目主持人其播读、主持的内容所具有的严肃性、客观性决定了其在镜头前的表达应更为严格,但是在现实中有很多主持人在进行新闻节目的播报与主持中,找不准重音,声调时高时低,该停顿的语句却不停顿,该连起的语句却选择了停顿,一篇完整的稿件被读得七零八碎,主持人自己没有播明白,受众更没有听明白。(三)情感基调把握不明确央视著名主持人任鲁豫曾在一次讲座中说道,在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中,每一句主持词当中的每个标点符号都是具有情感的。可以说主持人对于情感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主持人在工作时,面对的是冰冷的文字,但
12、是这些文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但是,某些主持人案头工作准备不充分或者为了追求某些所谓的效果,用一些不合时宜的情感与基调处理文稿内容,所传递的效果让人啼笑皆非,有些本应该严肃播读的稿件,被主持人播读得松松垮垮,有些轻松活泼的稿件,却被播读得严肃无比,毫无情感把握可言,让受众听后十分难受。(四)口语化表达过于随意近年来,在电视荧屏上兴起了一些“说”新闻的节目,如有报天天读 新闻说报等。有学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借助电视媒体对广大观众的说话称为电视新闻的“语用”,即电视新闻语言是语言的应用。节目中,新闻电视节目主持人通过自己的口述来表达新闻事件的内容、传播新闻信息。这类节目中,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语言表达
13、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新闻播音样式,更轻松、更明快是其重要的语言表达标志。“说”新闻是在新闻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播音员以生动、凝练、接近口语的表达样式,平等、轻松、自然地向受众报告新闻时事的新闻播报样式,风格亲切自然、随意亲近。但我们看到电视荧屏上,有一些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了区别于传统新闻播音严肃的感觉,在“说”新闻时,刻意追求松弛、轻盈的感觉,在语言表达上更为放松、口语化。有些主持人由于业务能力不扎实,语言表达上对“松”的度把握不准确,导致口语化的语言表达过于随意,遣词造句不规范,语言功底不足的弊端在此时显现,电视荧屏上看似“松”了,实则受众并不买账,传播信息的效果根本没有显现。四、电视新闻节目主持
14、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策(一)注重知识积累,提高新闻修养和新闻素质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是一名优秀主持人的毕生追求,新闻节目主持人也不例外,这也是他们保持职业成功的秘诀所在。因此,想要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及文化修养,主持人需要不断学习,注重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敏感性是新闻人的成功密码。从表面上看,主持人只需要动动嘴皮儿就能播报新闻,看似要求不高,实则这项工作的专业性十分强。现如今,一些大型的新闻直播节目,其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更多偏向于即兴口语表达,这除了考验新闻节目主持人当下的知识储备、对节目案头功夫的投入外,更多考验的是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日常的知识积累,这其中就包括了新
15、闻修养和新闻素质,以及日常的大政方针政策、社情国情等方面知识的储备。99总第240期/2023/7/学人问津这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要做一名“全才”,要以一名新闻人的要求为自己构建起强大的知识体系,将“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扎根在心,不断提升自身对新闻的敏感性和知识储备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能够服务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中,真实地传播大政方针,准确反映百姓诉求。(二)使用规范语言,提升语言表达美感规范,不是仅限于普通话的标准,还应该具有规范性。一个主持人现场做得再好,如果观众听不明白、看不懂,也就失去了电视节目传播最本真的目的。只有与观众达成认知共识,才有可能产生“愉悦共鸣”。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
16、节目主持人,想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要以规范的语言作为支撑,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得到不断的完善。普通话作为主持人的规范用语,其因独特的审美价值,广泛而深刻地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在我国,绝大部分主持人都做得很好,能说,说后也能听懂,语言表达精准、简洁,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喜爱。(三)形成独特语言表达模式,增添个人表达魅力在新闻节目中,独特的语言风格代表了一个主持人鲜明的个性,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需要看电视,只是看某一段文字或者听某一段声音便会知道这是哪位主持人在主持。甚至一些主持人形成独特风格后,会被称为“体”,在网络上被大家竞相模仿,如“罗京体”“瑞英体”等等。可见主持人独特的语言表
17、达模式是多么重要。然而,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模式需要一个探索积累、锤炼升华的过程。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仅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还要经过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感受,形成自成一派的语言表达方式。想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模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要靠语言的精准、姿态语言的应用,还要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模式,真正从受众角度出发,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才能增强节目的可看性和亲民性。(四)运用通俗表达,更好服务受众通俗的话语表达,是为了更好地贴近受众,更易于受众掌握新闻事实与新闻信息。新闻主持人是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因此在表达中不应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生僻字、复杂难懂的概念、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等。这就要求新闻主持人在工
18、作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功夫,既要认真熟知当天要播出的内容及节目流程,确保播出的内容中没有不易理解的部分,也要认真备稿,节目主持人自己要看明白文稿文字中传递的信息,只有自己看明白了,才能表达明白,也才能让受众听明白。原人民日报社总编辑范敬宜说过:“人民群众是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与归宿,人民是实践中的战士,政府政策利弊得失,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五)提高观察体会能力,助力语言表达提升优秀的主持人需要展现出强大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容应对突发问题,这不仅需要主持人具有良好的心态,以及稳定的语言表达,还需要在客观报道的同时,保证观众的知情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除了不断学习、加强思考
19、外,主持人还要对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日常工作中,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事情,增大观察的广度和深度,以启发式和创造式的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新闻作品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五、结语本文以主持人语言表达为切入口,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现状进行了亮点与不足两方面的分析,进一步对该类型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提升提出对策,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自身在日常工作中的语言表达技巧、掌握语言表达提升的方法等提供了理论参考。截至目前,我国学者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研究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良好
20、局面。展望未来,希望更多有志于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的学者可以从更多不同的角度,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进行研究,为我国播音与主持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 聂铭.新闻播音主持创作发展路径探究 J.采写编,2022(4):120-122.2 曲海红.播音语言的用声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3.3 周蓉.浅析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养成 J.科技信息,2009(20):586,589.4 周丽娜.“说新闻”的言语行为分析 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5 祝捷,张丁.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21-24.6 范敬宜.谈谈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上)J.新闻实践,2004(2):8-11.7 黄睿.新闻播音主持如何提升魅力 J.采写编,2022(2):98-99.作者简介:易羚康,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口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