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144529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42024 年 2 月第 36 卷第 1 期油 气 与 新 能 源文章编号:2097-0021(2024)01-0054-06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刘博1,2,王晓荣3,刘伯约3,苑宏英3,纪冬丽3,何少林1,2,宋阳1,2,徐薇1,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北京 100083;2.北京中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3.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引用:刘博,王晓荣,刘伯约,等.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J.油气与新能源,2024,36(1):54-58,65.基金项目:国家油页岩生态环境分中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课题“油页岩原位开采生态环境与地质效应评价”(2019YFA0705504)摘要:基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生产实际,指出油页岩行业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并将开采过程中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置作为碳排放核算边界,确定碳排放源,构建碳排放核算模型,进一步确定排放因子。通过碳排放模型对某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示范基地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加热环节的排放量占比最大,为 29.44%;各环节中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量最大。最后提出针对性减排措施。关键词:油页岩;碳排放;生命周期;核算模型;原位开采中图分类号:TE662.2,TE991.1 文献标识码:A DOI:1

3、0.3969/j.issn.2097-0021.2024.01.009Life Cycle Thinking-Based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for In-situ Oil Shale MiningLIU Bo1,2,WANG Xiaorong3,LIU Boyue3,YUAN Hongying3,JI Dongli3,HE Shaolin1,2,SONG Yang1,2,XU Wei1,21.PetroChina Planning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2.Beijing Zhonglu Consulting Co.,

4、Ltd.,Beijing 100083,China;3.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Abstract: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issues with the oil shale industrys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based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oil shale in-situ mining.It does this by

5、 using the drilling,fracturing,heating,oil and gas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transportation to refineries,and treatment of wastewater,waste,and domestic waste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 as the boundary of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which allow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rbon emission source.Thu

6、s,the emission factors are ascertained and the carbon emission accounting model is developed.This paper also computes,using an accounting model,the carbon emissions for a pilot oil shale in-situ mining demonstration base.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of all the links,the heating link generates the larg

7、est amount of emissions29.44%and that the largest source of emissions overall is electricity use.Lastly,specific steps to reduce emissions are suggested.Keywords:Oil shale;Carbon emissions;Life cycle;Accounting model;In-situ mining0引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8、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双碳”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1-2。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诸多因素中,工业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3,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体4。对工业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科学准确的核算,是确定碳排放总量和提出针对性降碳措施的关键5。张振芳等6对地下煤矿开发碳排放源进行分析,建立碳排放核算模型,得出提高瓦斯利用率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才庆祥等7对露天煤矿的开采进行碳排放源分析并建立碳排放核算模型;张55第 36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刘博等: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震等8建立了煤炭矿

9、区开发碳排放测算模型以及能源替代视角下矿区碳排放测算模型;王晓琳等9对煤炭矿区各开采环节碳排放源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刘业业10分别从石油炼制企业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了碳排放核算;牛亚群11构建了煤制天然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并针对实例提出碳减排建议。当前,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研究较多12-14,对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油页岩原位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油页岩热解的物性分析方面15-16。本文主要针对油页岩原位开采矿区的碳排放进行研究,立足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生产实际,研究分析当前行业内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17;同时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考虑各个源项的碳排放核算问

10、题,参考相关行业已有的核算指南、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IPCC 2006 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2019年修订(简称清单指南)中提供的排放因子法和碳质量守恒法,构建原位开采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进行碳排放量核算和分析,针对核算出的碳排放量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为油页岩开采行业编写核算标准、制定合理的减排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1油页岩行业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1.1缺乏相应的统一参考标准及规范目前中国针对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方面还没有相关标准,只能参考石油、化工、煤炭等行业的规范。但是油页岩原位开采涉及到前期的场地开发,开采中的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分离、油气运输,以

11、及废水、废弃物的处置和开采后的场地恢复,且不同地区的油页岩开采加热方式也各有不同18-20,这使油页岩原位开采有别于其他行业,参考其他行业现有标准可能会造成核算结果准确度较低。因此,油页岩行业碳排放核算急需相关标准。应对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的场地开发,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分离、油气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的处置和场地恢复等全生命周期建立核算指南;针对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电力、柴油等能源消耗,钻机、泵、锅炉等不同设备、不同型号的排放,不同运输车辆、不同设备的柴油、电力消耗量,管道、脱硫罐、储油罐、阀门、火炬系统、冷凝系统、装卸过程等有组织和无组织的气体逸散都应建立不同等级标准数据库以供参考

12、。1.2相关碳减排方案较为空泛在“双碳”背景下,使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的碳排放量降到最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现有的针对相关企业碳排放量的减碳措施较为空泛,缺乏针对企业各个生产流程、各类能源消耗、各种设备选型的具有实际可行性的技术措施,对企业的实际应用价值较小。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准确反映油页岩开采过程中碳排放的重点因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或部署碳减排方案;在标准中要体现出不同规格企业应达到的碳排放量水平,帮助企业寻找差距,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准、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完成碳减排的目标。2碳排放核算模型的建立2.1影响碳排放量的源项目前,油页岩原位开采中的热

13、解技术主要有传导加热、对流加热、燃烧加热、辐射加热等21-22。传导加热技术是利用电加热器对油页岩层进行加热;对流加热技术是通过向地下注入气体形成热交换从而对油页岩层进行热解23;燃烧加热技术是在燃烧井中建立燃烧室,加热油页岩层,使干馏后的沥青质和固定碳发生氧化反应24,从而为后续热解提供热源;辐射加热技术是利用射频加热和超临界流体做载体实现油气的采出25。显然,不同加热方式对于能源的消耗存在差异,由此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不同。当前对于油页岩原位开采压裂油页岩层的方式主要有水力压裂、超临界 CO2压裂、天然气泡沫压裂等多种技术26。水力压裂是通过高压泵组向地层注入大量混合液体形成裂缝,裂缝在扩展

14、过程中延伸贯通,在油层与井筒之间建立起一条新的流体通道27;超临界 CO2压裂是将密度接近于液体,黏度接近于气体的超临界 CO2作为压裂流体对注入地层进行压裂28-29;天然气泡沫压裂技术主要通过将天然气流喷射到加压水中来实现。不同压裂技术对于柴油、电力等能源的消耗比例不同,碳排放量就不同;由于压裂液的成分差异,造成逸散的排放量也不同。56油气与新能源Vol.36 No.1 Feb.2024经济与管理油页岩原位开采生成的页岩油和热解页岩气通过生产井驱提至地面,进入三相分离器,实现页岩油、页岩气和水分三相的分离,分离出的页岩油运送至炼油厂提炼,页岩气先进入脱硫管脱硫,再进入气体分离装置进行不同组

15、分气体的分离,水则大部分回注于地下循环利用。在此过程中,不仅存在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也存在收集与分离过程的逸散排放。2.2碳排放核算边界和碳排放源的确定对油页岩原位开采矿区来说,碳排放核算边界为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是指开采过程中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则是指为了满足开采需求而排放的不属于组织边界内的一些排放源,如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油页岩原位开采工艺流程比较复杂,本文将开采过程的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理作为碳排放核算边界。根据核算边界确定碳排放源,主要包括开采过程中各环节消耗的柴油及电网电力等

16、能源的排放,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碳排放和逸散排放。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的是 CO2、CH4以及 N2O 这 3 种气体的碳排放,为了统一计算,将CH4和 N2O 气体的排放量通过温室效应换算转化为CO2当量来进行计算。2.3碳排放核算模型的建立本研究涉及的碳排放核算主要围绕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分析,分为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等 5 个开采环节,包含废水、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贯穿整个过程的逸散排放,如图 1 所示。水力压裂注蒸汽加热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逸散钻井油气收集、处理与排放油气运输+图 1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边界1)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的碳排放

17、总量为核算边界内所有碳排放量之和,计算公式如下:Eall=Ezj+Eyl+Ejr+Esj+Eys+Efs+Efw+Elj+Eyis(1)式中:Eall核算边界内产生的碳排放总量,tCO2;Ezj 钻 井 环 节 产 生 的 碳 排 放 量,tCO2;Eyl压裂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jr加热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sj油气收集与处理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ys油气运输环节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fs废水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fw固体废弃物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lj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yis开采全过程产生的逸散排放量,tCO2。

18、2)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等 5 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分别是其对电力、柴油等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i=Edf+Ee+Eother(2)式中:i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环节;Ei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运输环节的碳排放量,tCO2;Edf该环节柴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e该环节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Eother该环节使用其他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tCO2。其中,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是由各自消耗量与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的乘积得到。3)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19、简称指南)进行估算。废水处理产生的 CH4和 N2O 排放核算公式如下。(3)(4)(5)(6)式中:废水处理产生的 CH4排放量,tCH4;废水处理产生的 N2O 排放量,tN2O;Ti可降解有机物总量,kgCOD/a(COD 指化学需氧量);Si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kgCOD/a;Fi 排 放 因 子,kgCH4/kgCOD;RiCH4回收量,kgCH4/a;NE污水中氮含量,kgN/a;FE废水中 N2O 排放因子;B0CH4最大产生能力,取 0.25 kgCH4/kgCOD(指南推荐工业废水为每千克 COD 产生 0.25 kg 的 CH4);MCFCH4修正因子,根据指南中

20、表 5.8 给出的各行业工业废水的 MCF推荐值,取 0.3;P人口数;Pr人均57第 36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刘博等:基于生命周期思想的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蛋白质年消耗量,取 11.06 kg/a(来源于吉林省统计值);FNPR蛋白质中氮含量,取 0.16(指南推荐值);FNON-CON废水中非消耗蛋白质因子,取 1.5(指南推荐值);FIND-COM蛋白质排放因子,取 1.25(指南推荐值);Ns随污泥清除的氮,取 0(指南推荐)。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的碳排放核算公式如下。(7)式中:2COE固废处理产生的 CO2排放量,104 tCO2/a;iW废弃物的焚烧量,

21、104 t/a;CCiW废弃物中碳含量比例,%;FCiF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FiE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3实例研究以某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示范区为例,前期完成勘探井、温度监测井、注气燃烧井、生产井、地下水源监测井等钻井工程,之后采用原位竖井水力压裂油页岩层建立油气连通通道,实现油页岩原位加热、注气燃烧、干馏驱提页岩油气至地面、油气分离与收集的工艺路线,最终运输至炼油厂进行精炼加工。参考该示范区域的环评报告得到,页岩油产量为 1105 t/a,油页岩含油率约为6.453%,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 34.3 t/a,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为 3.18 t/a,运送至污水处理厂废水总量为2

22、.79103 m3,施工周期按 4.25 a 计算,产出页岩气收集再利用,不计入碳排放量。3.1碳排放因子的确定3.1.1柴油的碳排放因子从清单指南中查柴油相关的 CO2、CH4、N2O 的缺省碳排放因子,使查到的缺省值乘对应热值并换算单位,得到修正的碳排放因子,选取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对应的全球增温潜势值,将温室气体转化为 CO2当量来核算,得到柴油总的碳排放因子为 3.20 kgCO2/kg(见表 1)。3.1.2电力的碳排放因子按照生态环境部 2022 年 3 月 15 日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2 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 号),对于购

23、入电力的的电网碳排放因子调整为 0.581 tCO2/(MWh)30。表 1柴油碳排放因子计算柴油排放气体组成碳排放因子缺省值/(kg/TJ)修正值/(kg/kg)转化为 CO2当量后的碳排放因子/(kgCO2/kg)CO274 1003.186 33.186 31CH431.2910-41.2910-423NO20.62.5810-52.5810-5296合计3.20计算修正值时取热值为 4.310-5 TJ/kg。1、23、296 为 IPCC 第三次评估报告中对应气体的全球增温潜势值。3.1.3逸散的排放量煤矿开采、石油开采等逸散的排放因子对于油页岩原位开采行业都不具有参考性,本文利用碳

24、质量守恒来计算逸散的排放因子,计算公式为:逸散气体排放量=(原岩开采量 原岩含碳量-产油量 产油含碳量-产气量 产气含碳量-剩余半焦量 半焦含碳量)44/12。根据本文研究区域情况(见表 2)计算得到逸散碳排放量为 5.17104 tCO2。表 2研究区域实际情况项目物质的量有机碳含量/%含油率 6.453%的油页岩原岩开采量/t2.2106 4.93产油量/t1.010585.39产气量/m3密度为 1.9810-3 t/m3的 CO21.510720.80密度为 1.2510-3 t/m3的 CO4.43密度为 0.7810-3 t/m3的 CH46.77剩余半焦量/t1.21060.49

25、3.2实例计算该油页岩原位开采先导示范区的碳排放源是能源消耗、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和逸散产生的碳排放,具体的能源消耗量和核算结果如表 3 所示。根据核算结果可知,碳排放总量为 5.06105 tCO2,加热环节的碳排放占比最大,为 29.44%,排放量是 1.49105 tCO2,是所有工艺过程中排放量最大的环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废水处理的碳排放量较少,占比不到 1%;除此之外,各个环节中,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58油气与新能源Vol.36 No.1 Feb.2024经济与管理4结论及建议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将油页岩原位开采过程中钻井、压裂、加热、油气收集与处理、油气

26、运输,以及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的处置作为碳排放核算边界,确定电力、柴油等能源的消耗,废水、废弃物、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碳排放和逸散排放为碳排放源,最终建立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核算模型。通过对油页岩原位开采碳排放的核算,对原位开采的碳排放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和定位,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源头上实现碳减排。基于油页岩原位开采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对某先导示范基地进行碳排放核算,结果表明,加热环节碳排放量占比最大,为 29.44%,各环节电力消耗产生的排放量最大。油页岩原位开采矿区应积极开展节电工程,控制能源消耗,合理管控高能耗设备,减少非生产能耗,采用一些具有低碳优势的电力来源,如风

27、电、太阳能电力、水电等。工艺技术方面应提升设备工艺水平,选用先进工艺设备;提高温室气体的收集和利用率,减少逸散等方法降低碳排放量。柴油方面合理安排生产,加大道路维护力度,缩短运距,减少运输油耗;减少怠速油耗;加强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车辆,严格用油等。参考文献:1 于庆友.“碳中和”背景下数据中心的运维与管理J.电气应用,2021,40(9):4-6.2 汪澜.肩负起水泥工业零碳流程再造的重任J.中国水泥,2021,(5):36-39.3 殷俊平,孟诗语,朱星阳.“双碳”背景下工业企业节能降碳路径探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28):84-85.4 李文仲,蔺增琪,郭烨,等.浅谈工业制造

28、企业碳排放常见核算方法C/重庆铸造行业协会,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2023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重庆:出版者不详,2023.5 吴玉萍.工业企业低碳生产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研究:基于典型高碳行业企业的数据J.生态经济,2017,33(6):60-63.6 张振芳,姬长生,王晓琳,等.地下开采煤矿碳排放量核算初探J.矿山机械,2012,40(10):1-4.7 才庆祥,刘福明,陈树召.露天煤矿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J.煤炭学报,2012,37(1):103-106.8 张震,李跃,焦习燕.能源替代视角下碳排放测算模型构建及减碳机理研究:以煤炭矿区为例J.矿冶工程,2017,37(3):152-1

29、55.9 王晓琳,姬长生,张振芳,等.基于碳足迹的煤炭矿区碳排放源构成分析J.煤矿安全,2012,43(4):169-172.10 刘业业.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碳排放核算及环境影响评价D.济南:山东大学,2020.11 牛亚群.煤制天然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12 邵桂兰,陈令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3-79.13 张晓燕,孙志忠.西北地区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1):76-84.14 余伟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

30、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3,(1):109-112.15 李若琳,何少林,苑宏英,等.原位热解对油页岩物性及地下水水质影响探索J.化工进展,2023,42(6):3309-3318.16 徐龙谭,何少林,苑宏英,等.油页岩原位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23,43(6):7-14.17 刘静静.大型煤炭企业的碳排放测算及评价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18 PAN Y,MU J Q,NING J P,et al.Research on in-situ oil shale mining technologyJ/OL.表 3碳排放核算结果碳排

31、放环节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tCO2占比/%柴油/t电力/(MWh)柴油/tCO2电力/tCO2钻井环节1.101020.781053.521024.531044.571049.03压裂环节80.002.121052.561021.231051.2310524.30加热环节60.002.561051.921021.491051.4910529.44油气收集环节50.001.561051.601029.101049.1110418.00运输环节70.000.781052.241024.531044.551048.99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82.8782.870.02废水处理2.602.6

32、00.000 5逸散8.251045.1710410.22总量9.631054.541055.06105100(下转第 65 页)65第 36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李亮荣等:“双碳”目标下稀土改性光催化制氢路径production over dual-cocatalyst-modified g-C3N4 heterojunctionsJ.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9,40(3):434-445.27 CHEN J,SHEN S,WU P,et al.Nitrogen-d o p e d C e Ox N a n o p a r t i c l

33、e s M o d i f i e 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J.Green Chemistry,2015,17(1):509-517.28 KHALID N R,LIAQAT M,TAHIR M B,et al.The role of graphene and europium on TiO2 performance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J.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8,44(1):546-5

34、49.29 吴琛,李越湘,彭绍琴.S、RE共掺杂TiO2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性能J.材料导报,2011,25(20):66-69.30 SUHAG M,TATEISHI I,FURUKAWA M,et al.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Formic Acid Solution with Titanium Dioxide with the Aid of Simultaneous Rh DepositionJ.ChemEngineering,2022,6(3):43.31 郑先君,姜巧娟,魏丽芳,等.铕掺杂纳米T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甲酸制

35、氢研究J.稀土,2010,31(3):58-61.32 KIM D H,YONG K J.Boron doping induced charge transfer switching of a C3N4/ZnO photocatalyst from Z-scheme to type II to enhance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21,282:119538.33 AHMAD I,SHOAIB A M,AHMED E,et al.Rare earth co-doped Zn

36、O photocatalysts:Solution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J.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20,237:116328.34 ZHU G L,YIN H,YANG C,Cui H,et al.Black Titania for Superi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J.ChemCatChem,2015,7(17):261

37、4-2619.35 FIORENZA R,BALSAMO S A,CONDORELLI M,et al.Solar photocatalytic H2 production over CeO2-based catalysts:Influence of chemical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J.Catalysis Today,2021,380:187-198.第一作者:李亮荣(1986),男,副教授。现在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制氢和聚酰亚胺材料相关研究。通信地址:江西省抚州市东临路 9 号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344000。E-mail:。通信作

38、者:邵水平(1969),男,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生物教学与生物质制氢研究。通信地址:江西省抚州市环城北路 2 号,344000。E-mail:。修回日期:2023-12-21编辑:魏传博(2020-01-25)2023-12-20.http:/ijpsi.org/VOl(1)1/A110107.pdf.19 李利利,张福群.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现状及建议J.化学工程师,2023,37(8):71-75.20 孙友宏,郭威,李强,等.中国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现状与展望J.石油科学通报,2023,8(4):475-490.21 孙友宏,郭威,邓孙华.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与钻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钻探工程

39、,2021,48(1):57-67.22 徐金泽,陈掌星,周德胜,等.油页岩原位转化热解反应特征研究综述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5):220-226.23 豆进元.油页岩原位注蒸汽开采油气中试与多模式原位热采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22,29(10):217-219.24 赵金岷.油页岩原位竖井压裂化学干馏提取页岩油气的方法及工艺:CN103232852AP.2013-08-07.25 李年银,王元,陈飞,等.油页岩原位转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特种油气藏,2022,29(3):1-8.26 周军平,旷年杰,田时锋,等.页岩气储层无水压裂技术现状J.天然气技术与经

40、济,2022,16(6):49-55.27 冯国瑞,樊一江,王朋飞,等.基于离散元法的类岩石材料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J/OL.煤炭学报:1-152023-12-20https:/doi.org/10.13225/ki.jccs.2023.0555.28 ZHANG C P,LIU S,MA Z Y,et al.Combined micro-proppant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CO2)fracturing in shale gas reservoirs:a reviewJ.Fuel,2021,305:121431.29 李小江,李根生,王海柱,等.超临界CO2压裂井筒流动模型及耦合求解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2(2):87-94.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号A/OL.(2022-03-15)2023-12-20.htps:/ 3 号,100083。E-mail:。修回日期:2023-12-20编辑:夏希品(上接第 5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