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135429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目 录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技术要求1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21。3。1执行的规范、规程21.3.2参考的规范2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31.4.1勘察方法31.4.2勘探工作量41。4。3 工作质量评述42自然地理52.1地形地貌52。2气象62.3水文63区域地质概况63。1地层岩性63。2地质构造73.3地震93.4水文地质条件93.4.1地表水93。4。2地下水93。5物理地质现象104河堤工程地质条件104。1地形地貌104.2地层岩性114.3水文地质条件124.3.1地表水124.3.2地下水125场地地震效应1

2、36河堤岩土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146.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46.1.1河堤原位测试成果146。1.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146。1.3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指标176.2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176。3河堤工程地质评价186.4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196.5岸坡稳定性评价196。6渗透系数206。7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206.8堤防及地基工程处理措施227天然建筑材料227。1土料227.2砂砾料237。3石料238结论及建议238.1结论238。2建议24附录:1.工程勘察技术要求NO.12.工程地质平面图NO。 2-13。工程地质剖面图NO.313164。工程地质柱状图NO。4-14165.土工试验成果

3、表NO。515-26.水质分析报告NO。616-27。颗分曲线NO.717-88。现场照片NO.8 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我院受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的委托,于2011年10月,进行了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初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的是为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岩土工程依据。1。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灞河蓝田县城3号橡胶坝下游,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km;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0。6到下游3+652.6处,长3。0km。左右岸总计长为6。65km。规划河堤设计左岸堤顶宽度15。0m,右岸堤顶宽度24

4、.0m,预计堤顶高程462。0478.0,预计基础底埋深1.03。0m。在1+397.911+864.52段左岸外侧为黄土台塬,其边坡滑坡发育,滑坡群连环密布,层序错列紊乱,呈阶梯状,为先后连环滑动错落形成,层面前缘高后缘低,微倾坡内。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物分布于规划河堤线上.根据确定的防洪标准,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的有关规定,灞河堤防工程级别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西安市水利建筑规划设计院提供的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堤综合治理的工程勘察技术要求(见附录1),结合国家现行

5、的规范、规程,同时考虑河堤建筑物的特点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为:1、查明堤防工程沿线各工程地质单元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提供堤防各层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及渗透系数。2、预测规划河堤挡水后堤基及堤内相关地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与建议。3、提供堤岸区工程地质平面图,两岸河堤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及工程地质柱状图。4、调查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范围、数量、质量等。5、对存在工程地质问题的地层提出工程处理措施.1.3勘察工作技术规范和规程依据西安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如下:1。3.1执行的规范、规

6、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内业整理规程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T1889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2参考的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勘察方法及完

7、成工作量1.4.1勘察方法工程地质测绘为查明规划河堤沿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1:2000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绘工作,调绘面积3。3km2;调绘点20余处;野外调绘路线顺河堤及河道外测布置,地层分界线用罗盘及经纬仪标定界线、皮尺量测距离。测绘范围:左岸从蓝田县灞河0+000到下游3+652。6处,长3。65km;右岸从蓝田县灞河0+652.6到下游3+652.6处,长3.0km。左右岸总计长为6.65km。宽为灞河河床向东西各外延500.00800.00m。工程地质钻探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及规范中工作量布置原则,结合场地条件,灞河两岸河堤勘探测试点沿规划河堤轴线布置.从灞河上游0+

8、000至3+652.6处,左岸布孔9个,右岸布孔9个,垂直河堤轴线布置横剖面4条,钻孔8个,共计26个孔;现场试坑渗水试验9次,钻孔注水试验4段次.本次河堤勘察点间距为:钻孔间距9。0470.0m.钻孔深度为11.315。6m。(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附录N0。2-1)。采用工程地质岩芯钻机,以孔径146mm开孔,110mm终孔。本次外业工作共投入GJ150型钻机3台.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在孔内碎石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录击入10cm锤击数,以求得碎石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标准贯入试验:在孔内填土、砂土及粉质粘土层中进行,试验落距76cm,锤重63。5kg,记录击

9、入30cm锤击数,以求得填土、砂土及粉土层的密实度及承载力。试坑渗水试验:主要在两岸河堤人工填筑层及河漫滩中做渗水试验,试验采用单环法,环高20cm,直径为37.75cm,面积为1000cm2,环内水柱高10cm,试坑深50cm.记录稳定渗入水量,求得各土层的渗透系数。钻孔注水试验:在钻孔卵石层中做注水试验,试验采用钻孔常水头注水法,由达西定律得出,试验土层渗透系数计算公式k=Q/FH其中,Q-注水量(单位:cm3/min)H-试验水头(单位:cm)F-形状系数(单位:cm),因试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钻孔套管下到孔底,孔底进水,试验土层顶板为不透水层粉质粘土,取F=4r。室内土工试验:主要进行

10、了常规项目试验,颗粒分析试验,相对密度试验等。并进行了快剪、慢剪及固结快剪.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简分析,以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4。2勘探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见勘探工作量汇总表1。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11年10月15日到10月23日进行,共计9天;室内土工试验于2011年11月9日完成。1。4.3 工作质量评述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工作量汇总表 表1序号工 作 内 容单 位工 作 量1工程地质测绘km24。02钻孔个263进尺米/孔330.1/264动力触探试验米6.15标准贯入试验次326试坑渗水试验次97钻孔注水

11、试验段次48室内土工试验不扰动样组19扰动样组169快剪组610慢剪组611固结快剪组612水质简分析件22自然地理2。1地形地貌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箭峪岭南九道沟,总体向北西方向蜿蜒穿流,流经秦岭山地、穿越黄土台塬后进入工程区域.灞河在下游处与浐河交汇后流向折向正北、于水流乡兰家庄地段注入渭河。灞河全长104km,流城面积2581km2,灞河终年流水,山区段两岸山体雄浑,林木茂密,水体清澈透明,属渭河水系的秦岭山支流。灞河流经黄土台塬区的河谷长度46km,河谷断面呈不规则平缓“U”型,河谷左岸为白鹿塬,塬体宽厚,塬面平坦完整,呈二级黄土台塬地貌,塬面高程706780m,周边多以陡坎或滑坡群与

12、其它地貌单元邻接.河谷右岸为铜人塬,塬面受冲沟冲刷破坏,塬面起伏,沟壑发育,“V型谷深切80180m,呈黄土丘陵地貌,塬面高程700900m。灞河河流沿白鹿塬坡角流过,河道宽度50.0230。0m不等,河床高程580450m,两岸发育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右岸广大河谷一四级阶地保存连续完整,呈带状分布。河漫滩高出河床13m,宽度0。51。5km,地面高程358390m;一级阶地高出河床48m,阶面宽度12km,地面高程360392m;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2025m,阶面宽度0。51km,地面高程383400m;三级阶地高出二级阶地1020m,阶面宽度12km,地面高程410562m;四级阶地高出三

13、级阶地2040m,阶面宽度0。51.5km,地面高程480622m。地形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2。2气象蓝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有伏旱,秋凉气爽阴雨多.多年平均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4;平均无霜期211天,冻土最大深度25cm。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1。6m/s,最大风速20m/s。2。3水文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33。3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4%.灞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5.72m3/s,年径流量4。96亿m3,年平均含沙量4.43kg/m3。3区域地质概况3.1地层岩性区域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1、全新统上部冲

14、积层(Q42al):主要由卵、砾石层,粉、细砂层组成,含少量泥质,分布于河床及河漫滩.2、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主要由卵、砾石层、砂层组成,夹有淤泥质薄层或透镜体,分布于一级阶地。3、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主要由浅棕红色粉质粘土层组成,含少量砂质及砾石,分布于全新统下部冲积层(Q41al)地层下部.4、上更新统滑坡体(Q3del):由(Q3eol)风积黄土及(Q2eol+pl)风洪积黄土状土组成,灰黄色浅棕红色,层序错列紊乱,分布于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5、上更新统风积层(Q3eol):由三层灰黄色黄土及浅棕红色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二阶地及黄土台塬上部、三阶地上部。6、中更新

15、统冲积层(Q2al):由浅棕红色黄土状土及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三阶地下部及四阶地。7、中更新统风洪积层(Q2eol+pl):由浅棕红色黄土状土及古土壤层组成,分布于三阶地、四阶地上部。3。2地质构造工程区处于渭河断陷盆地(渭河地堑)南部,渭河盆地的形成始于第三纪始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大体形成.第四纪以来以沉降为主,断裂活动强烈。切割第三系、第四系的断裂很多。主要断裂组有近EW向,NE向和NW向(西安凹陷南部还有近SN向)断裂,共百余条.另外凹陷中地裂缝也较发育,工程区距地裂缝(隐伏断裂)分布较远。工程区处于秦岭山前断裂、余下铁炉子断裂的北边。现就与勘察区距离较近的断裂特征分述如下:余下一铁炉

16、子断裂:由户县、余下、经引镇至蓝田,呈近东西向展布,为高角度正断层,断面倾向北、倾角6080,牧护关岩体的侵入与该断裂中生代活动有一定关系。该断裂从工程区南边通过,距场地9.0km.秦岭山前断裂:由涝峪至汤峪沿秦岭山前呈近东西向展布,总体倾向北、倾角6080,深切地壳20。0km左右。沿断裂带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分布,为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断层。该断裂从工程区南边通过,距场地14。7km。灞河断裂:沿网峪油坊街灞桥呈北西向延伸,倾向南西,为隐伏的高角度正断层,深切地壳20km以上,为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断层.该断层于场地外西南侧(灞河左岸)通过,距场地约1。0km。见构造纲要图。3.3地震第四纪以来,渭

17、河地堑急剧下沉,为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历史地震活动频繁,如最近发生的泾阳地震、草滩地震等就是佐证。据史料记载,渭河地堑范围内发生过M4级的地震有104次,其中M5级的地震有11次,1487年8月临潼6.2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568年4月2日临潼5.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568年5月15日西安东北6。75级地震,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556年1月23日华县8级地震为最大震级,影响到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均不超过度。秦岭山区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垂直抬升与面状剥蚀为特点.工程区属稳定性较差地区。3.4水文地质条件3。4。1地表水西安市水系发育,主要分布于秦岭山北坡,从西到东主要大河流有黑河、沣河

18、、浐河及灞河,均为渭河一级支流。区内最大河流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河流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支流河水补给,地表水储量丰富.排泄方式为河水常年补给两岸地下水,并向河流下游排泄.3.4。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孔隙潜水:分布于灞河河谷地貌单元中的河漫滩及一四级阶地松散层中,储水空间充沛,水量丰富。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两岸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补给,向河道及下游排泄.黄土裂隙潜水:分布于灞河河谷两岸黄土台塬中更新统Q2eol+pl黄土层裂隙中,由于塬面宽厚,受下部胶结成层的钙质结核层隔水作用,水量较丰.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是由黄土台塬两岸以渗流或泉水的形式向河谷排泄.

19、滑坡体承压水: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滑坡体坡角均有泉水出露.工程区段白鹿塬岸坡沿线李家坡、陈家坡处的滑坡群坡角沿线有多处常年上升泉水出露,具有承压性。余家坡、杨家坡村处的滑坡体前缘坡度较陡,滑坡床较深,在村子附近的冲沟处有少量上升泉水出露现象,水量不丰。受大气降水补给和黄土塬区地下水排泄补给,地下水赋存于滑坡体黄土裂隙中,排泄方式是沿滑坡体坡角以上升泉水的形式或沿地下滑弧面向河谷排泄。3.5物理地质现象灞河河谷左岸的二级黄土台塬白鹿塬,和河谷右岸的黄土丘陵铜人塬,主要物理地质现象为冲沟、滑坡、崩塌现象。冲沟:在两岸黄土台塬均有发育。特别是河谷右岸的铜人塬,塬面受冲沟冲刷破坏,塬面起伏,沟壑发育

20、,“V”型谷深切80180m,呈黄土丘陵地貌,主要由大气降水冲刷形成,受其影响,台面和边坡不完整。滑坡:分布于白鹿塬、铜人塬岸坡部位,特别是白鹿塬岸坡沿线,滑坡群连环密布,层序错列紊乱,阶梯状,为先后连环滑动错落形成,层面前缘高后缘低,微倾坡内。崩塌:受重力作用影响,在白鹿塬、铜人塬陡峻岸坡部位均有崩塌堆积现象。4河堤工程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测区范围内灞河两岸一级阶地发育,河岸两侧地表不良地质作用只在1+397。911+864.52段,左岸外侧黄土台塬的边坡滑坡发育。其它地段无不良地质作用。灞河河道弯曲多折,河道宽度110。0169.0m,河床海拔457.22470。06m,比降3.51(见

21、附录No.2)。本次勘察范围属于灞河冲洪积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地貌单元,左岸外侧为黄土台塬地貌单元。4。2地层岩性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揭露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本次勘察的河堤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耕植土(Q4ml)、冲积卵石(Q42al),全新统滑坡体(Q4del)、冲积粉质粘土(Q3al)组成,现按其成因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分层描述如下(见附录No.31316).全新统滑坡体(Q4del):该滑坡体位于工程区灞河上游左岸外侧,为一最近形成的滑坡体,其主要由(Q3eol)风积黄土组成.在该新滑坡的左右为上新统滑坡体群(Q3del),其主要由(Q3eol)风积黄土及(Q2eol+pl)风洪积黄土状土组成,

22、灰黄色浅棕红色,层序错列紊乱,分布于工程区左岸黄土塬边坡部位.层素填土(Q4ml):成分主要为卵石.灰色灰白色,散体结构,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粒径2.06.0cm,个别可达15。0cm,卵石含量约5570%。充填物以中粗砂、砾砂为主。稍湿,松散中密。主要分布在下游左岸河堤上部。在左岸河堤上游、右岸河堤上部为耕植土-1。本层厚度为2。42。6m,层底埋深为2.42。6m,层底标高为461。8465.5m。-1耕植土(Q4ml):褐黄色,土质较均,富含植物根系,含约10的卵石。厚度为0。5m,层底埋深为0。5m,层底标高为462.7468.8m。层卵石(Q42al):杂色,以灰白色为主,

23、散体结构。卵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呈亚园状,一般粒径2.06.0cm,个别可达15。0cm,卵石含量约65%左右.充填物以砂、泥质为主。稍湿,松散中密.厚度为0。87。5m,层底埋深为1.67。8m,层底标高为456。9472。87m。1粗砂(Q42al):灰白色,散粒结构,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粘性土。稍密。仅在ZK1钻孔中见到,呈透镜体状分布.厚度为2。0m左右。层粘土(Q3al):黄褐色,土质不均,局部含少量卵石、砂质及园砾。硬塑。本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2。4m。1层粉质粘土(Q3al):黄褐色,土质不均,局部含少量卵石、砂质及园砾。硬塑。厚度为1。15.6m。4。3水

24、文地质条件按空间分布条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4.3。1地表水灞河为渭河一级支流,灞河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箭峪岭南九道沟,全长104km,流城面积2581km2。灞河受大气降水和上游支流河水补给,地表水储量丰富.排泄方式为河水常年补给两岸地下水,并向河流下游排泄.河流与一级阶地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勘察区为广大的农业区,工业基地分布较少,河流受工业污染程度甚微,河水清沏,水质良好.其地表水化学类型上游为S04HCO3NaCa型水,总矿化度0。386g/l,pH值8。08,属淡水(见附录N0。6-1)。4。3。2地下水工程区河谷两岸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

25、散层孔隙潜水两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工程区河流及冲沟两侧基岩的层面裂隙、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中,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濳水,孔隙含水层为黄土、黄土状壤土和砂砾石。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水补给和上覆地层中地下水渗流补给,以渗流方式向下游排泄.平水期及枯水期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和向河流下游排泄。丰水期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总之,工程区河水与两侧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灞河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2.46。8m。平水期及枯水期河水补给两侧地下水和向河流下游排泄。丰水期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总之,工程区河水与堤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互补关系。勘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04MgC

26、aNa型水,总矿化度为0。661g/l,pH值8.40,属淡水(见附录N0。6-2).5场地地震效应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勘察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规范表3.1。2划分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按表3。1。3划分场地类别为类。本次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2。46。8m,在15.6m范围内没有砂土及粉土层分布,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规定,在地震基本裂度为度时不存在液化问题.6河堤岩土工程评价及处理措施6。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岩土物理力

27、学性质指标统计和原位测试成果指标统计,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D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取值”方法标准进行的。6。1.1河堤原位测试成果采用自动落锤法,在18个钻孔中共进行动力触探试验61次,统计结果见表2。在18个钻孔中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2次,统计结果见表3。堤基岩土动力触探实验成果统计表 表2堤身地层代号及岩性频数动力触探击数(N63.5)动力触探击数(N63。5)修正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左岸素填土31271610.66。314。1卵石2020.955017.54.843.0右岸卵石3819。155017。04。833.5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

28、计表 表3地层代号及岩性频数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m标准差变异系数粉质粘土3214。79182。5770.1746.1。2岩土物理力学指标规划河堤各层土颗粒组成特征见表4、堤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见表5。16地基土颗粒组成特征表 表4层号颗粒类别频数n颗 粒 组 成有效粒径d10中间粒径d30界限粒径d60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砾 粒砂 粒细 粒20202.2。00.50.50.250。250.0750.075mm卵石ZK3311759.127。87。21。30.641.2411。331。525.413。300ZK45-160.125.281。10.55.11.0111。232

29、.632。323。823ZK55149.632。18.61.60.77。40.5426。4725。947.822.981ZK33158.225.88.51.80.84.90。8319.8331。537.963。687ZK4515826。68。11.70.84.80.88510。031。235。313。628ZK33-158.122.810.11。80.76。50.6108.2232.352.903。433ZK45-161。525。87。31。20。63.61。3212.733。124.993。681ZK23-24235。812.72.10。96.50.5493.9221。338。781.318

30、ZK31250。427.3112.10。88.40.3564。7827.176.252。363ZK7-351。9278。32.90。59。40。2596.0427。8107.55。054ZK4935628。88。41。60。54。70.9589.2329。831.142。982ZK49353。628.310.41.80.85。10.7557.1028.838.152。316平均值54。727.98。21。70.76.80.6098。0729。348。103。650河道上游154。430.97。64。20。92。00。8409.2828。533。903。601河道中游155。228.79.13。

31、91.41.70.8038.7729.436.603.262河道下游166.616.910.02.91。22。40.83515。737.845。257.837地层 指标值别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干燥重度比重天然孔隙比孔隙度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快剪慢剪固结快剪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粘聚力内摩擦角w()odGsen()Sr()wL()wp()IpILa12(MPa-1)Es12Es23ccc(kN/m3)(MPa)kPa(o)kPa(o)kPa(o)粘土频 数n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2233平均值fm24.819.215.52。75

32、0。76842.687.746。026.819。20.100.484.46.3361242.018。264.313。4最小值Xmin17.317。211.52.740。52334.380。741.124.117。00。000.241。93。127.018。156.09.0最大值Xmax49。720.717.72。771.37057.8100。054.331.323.00。801。226.79.057.018.373.017。9标准差f9。4751。0911.7740.0120.2416。6187.3675。2542。8682。3860。2550。2901.4102.040变异系数0。3820.

33、0570.1140。0040.3150。1550.0840.1140。1070。1242。4980。6090.3230.323-1粉质粘土频 数n666666666666661133平均值fm21.419.416。02。730。67340。286.735。821.214.60.070。434.56。13424。135。717.7最小值Xmin17。818。915.42.720。55535.784。733。319。813。50.000.202。54。315。010.3最大值Xmax23.820.217。22.740。73342.389.740。123.616。50.190。687.79。470。

34、024。8标准差f2。1900。4560。6790.0080.0682.5231.9572。5561。4291。1270。080。181.8491.890变异系数0.1020。0240。0420。0030.1010.0630。0230。0710.0670。0771。1640.4180。4110。311堤基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56。1.3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指标河堤地层渗水试验成果见表6。试坑渗水试验成果表 表6渗透试验类型渗水介质试验位置渗 透 系 数(cm/s)平均渗透系数(cm/s)渗透等级现场渗水试验滑坡体(黄土)试坑14。391044。22104弱透水试坑24.32104试坑33.9

35、5104素填土试坑43。0910-23.68102强透水试坑53。9510-2试坑64.02102卵石试坑73。5610-23。57102强透水试坑83.37102试坑93。88102钻孔注水试验粘土ZK26。121076。7910-7极微透水ZK57。1910-7ZK167.05107-1粉质粘土ZK101.2710-61.2710-6微透水备注室外渗水试验:坑深0.5m,面积1000cm26。2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根据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同时结合地基土野外鉴定特征及类似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规划河堤内各层地基土各项指标建议值见表7.地基土的各项指标建议值 表7地层编号岩石名称容许承载力o(kPa

36、)总应力有效应力干燥重度(KN/m3)天然重度(KN/m3)渗 透系 数(cm/s)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滑坡体1602624.423264.2210-4素填土2003.63233514.616.13.68102卵石5002。43323621。124.53.57102粘土20064。313。442。018.215。519。26.79107-1粉质粘土20040。017。737。019.016。019。41.27106据调查历史最大冲刷深度为1。0m左右,不冲刷流速为1.52.0m/s.6.3河堤工程地质评价本次钻探揭露成果显示,左右岸规划河堤的地层岩性基本

37、一致,场地地基结构属单层结构地基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左右岸河堤基本上为自然河堤,均未砌护.其工程性能如下。层素填土(Q4ml):成分主要为卵石.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平均值为10.6击,中密。渗透系数K3.68102cm/s,属于强透水性。容许承载力o=200kPa,工程性能一般。局部为-1耕植土,无工程意义。层卵石(Q42al):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修正平均值,平均为17击,中密.渗透系数K3.5710-2cm/s,属于强透水性。容许承载力o=500kPa,工程性能较好。层粘土(Q3al):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7.7。湿密度平均值为19。0KN/m3,干密度平均值为15。1KN/m3.液性指数

38、平均值为0.20,硬塑.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54,属高压缩性土。渗透系数K6。7910-7cm/s,属于微透水性.容许承载力o=200kPa,工程性能好。1层粉质粘土(Q3al):天然含水量平均值为21。7%。湿密度平均值为19.3KN/m3,干密度平均值为15.9KN/m3.液性指数平均值为0。06,硬塑.压缩系数平均值为0。43,属中压缩性土。渗透系数K1。2410-6cm/s,属于微透水性.容许承载力o=200kPa,工程性能好。6。4堤身堤基土的物质组成灞河蓝田县城下游段河均为自然河堤,左岸河堤上游外侧为黄土台塬,台面基本平整,边缘黄土柱、黄土漏斗、黄土冲沟发育,边缘差次不齐,时有滑坡

39、及崩塌发生。下游则为卵石.右岸为冲积卵石及粉质粘土.两岸迎水坡均未砌护。由左、右规划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3-13-6)可以看出,堤基土主要由卵石及粉质粘土组成。6。5岸坡稳定性评价拟建堤防座落于灞河一级阶地上,地形开阔平坦,地层岩性均一,地层厚度稳定,拟建堤防不存在岸坡稳定性问题.但左岸河堤在1+397.911+864.52段,从黄土台塬坡脚下通过,黄土台塬边坡滑坡发育,有古滑坡,亦有新近形成的滑坡,新近形成的滑坡堆积体堆于规划河堤线上。左河堤外侧的滑坡群对河堤的安全存在潜在威胁,拟建堤防左河堤外侧存在边坡稳定性问题。由左、右堤防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详见附录3-136)可以看出

40、,堤基土主要由卵石及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大,地层结构层面起伏平缓,且不存在软弱下卧层.据此判定,堤基抗滑稳定性较好.6.6渗透系数本次勘察在坝址区不同地段共进行了9处方坑渗水试验,在钻孔ZK2、ZK5、ZK16、ZK10中作了4段次钻孔注水试验,其结果列于表6,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附录J。0。1标准,堤身卵石为强透水性,其渗流稳定允许水力坡降为:层素填土、层卵石:Jy0.10.2。层粘土、-1层粉质粘土:Jy0.5。灞河堤防地基的渗透变形类型依据地基颗粒组成的不均匀系数按表8进行判别. 渗透变形类型判别评价表 表8允许水力坡降渗透变形类型流土型过渡型管涌型Cu33Cu55Cu1010Cu20级配连续级配不连续J允 许0。250.350.350。500。500.800。250。400.150。250。100.20判别结果及J允许值不均匀系数Cu20,一般会产生级配连续管涌型破坏0。100.20粒径小于1mm的颗粒含量25%,一般会产生级配不连续管涌型破坏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