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080590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 p r 第 卷第期(总第 期)J o u r n a l o fB a o j i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a n dS c i e n c e s(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 (S u m N o )【儒释道与传统文化】D O I:/j c n k i j b u s s 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王大伟(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 成都 )摘要 文人与僧人之间的酬唱交流是佛教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题材之一.宋元时期由于有大量僧人参与了

2、社会医疗活动,所以一些文人对此类医僧多有赞叹或感谢,同时也不乏真情流露的欣赏.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互动,展现了涉医僧众群体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他们的交游特征.这是以诗文为视角发掘宋元僧众与文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途径,也是从更多层面建构两者之间互动交流的特殊观察方式.关键词 宋元时期;诗文互动;文人与医僧 中图分类号I ;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文化因素,从此,文人能够描写吟咏的对象又多了佛教所带来的意象.同时,文人能够交流的对象,也加入了僧人这个群体.可以说,两者之间的对话与酬唱,已成为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研究话题.程章灿在 唐诗入门 中将唐诗分为十类,其

3、中一类为“唱酬与应制”“赠诗表达诗人对受赠者的赞誉、仰慕、谒祝愿、规劝或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用意各殊”(P ).这不仅是唐代文学的诗歌种类特征,而且在中国古代文学的范围内,其实也可作为独立的一门,且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宋元时期涉医僧人与文人之间的唱酬,多表现在文人对涉医僧人的赞赏与肯定,或者为涉医僧人撰写的匾额或相关题记等.从他们的诗文中,亦可看出宋元时期医僧与文人之间通过医疗互动,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这是以诗文为路径,进一步探讨宋元时期文人与僧人之间交往活动的一个另类视角.一、宋元文人对医僧的致谢与赞赏宋元时期文人描写医僧最多的内容,是对他们的致谢或赞赏,这一般是以诗词的形式表达,如

4、宋代张元干在其 芦川归来集 中有 医僧真应赞:慈济之孙,慧觉之子.以疾苦度诸众生,以药石作大佛事.是为僧中之扁鹊,故能疗人之垂死,而圆顶方袍,亦略取其形似者也.(P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又号真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他生活在两宋之交,曾参与过李纲组织的汴京保卫战,但因李纲被贬而受到牵连.宋高宗即位后,起复为作监丞、抚谕使,但绍兴元年()就以右朝奉郎致仕归乡,南宋初胡铨强烈反对议和,乞斩秦桧等三人,但被秦桧等报复,贬送新州,张元干因为写了送别胡铨和表达对主和一派愤懑之情的 贺新郎,受到秦桧一系的打击,被削籍除名且下狱.张元干晚年生活贫苦又好佛,所以也作了很多青词类作品,这些带

5、有收入动机的文字,是其人生进入困顿状态的写照.“芦川居士本好佛,又熟悉佛典,作这类文章自是高手,故所涉寺庙众多,疑亦以赚取 润笔而为.”所以他为佛教僧人写的赞颂类作品,也不排除是为了收入的应请之作.不过他给真应写的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汉传佛教医疗社会史(项目编号:C Z J );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 S S C U ).作者简介 王大伟(),男,黑龙江绥化人,哲学博士、医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佛教史、汉传佛教社会生活史、佛教与传统医学的交流.这个赞文虽然文辞略显夸张,但也透露出真应的医术

6、,也是师徒子孙传承下来的,从慈济、慧觉到真应,已经传了三代.真应能获得张元干的赞文,也说明他的医术已获得了当地人的称道.在苏辙的 栾城集 中,收录了他赠予医僧鉴清与善正的诗歌:赠医僧鉴清二绝 肘后 医方老更精,眉白尽,气弥清,只应救病能无病,岂是平生学养生.(其二)门人久作开堂老,庭桧看成合抱围.它 日 浴 堂 归 洗 背,回 头 还 解 放光辉.(P )从苏辙针对鉴清的描写能看出,此时的鉴清已是晚年,眉毛白尽,但气场更清,医术更高.他似乎自己也不怎么出诊了,所以连门人都“久作开堂老”,庭中之桧已长成合抱之围,可见他在寺中作为医者的岁月是多么久远.鉴清并不仅仅出现在苏辙的诗中,也出现在沈括的笔

7、下,并被记述具有善于治疗痈疽的医术特征:治痈疽方忍冬嫩苗一握甘草半两生用右忍冬烂研,同甘草入酒一觔半,砂瓶中塞口煮两食顷,温服.予在江西,有医僧鉴清善治发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须,余颇神秘之.后十年过金陵,闻医王琪亦善治疡,其方用水杨藤,求得观之,乃老翁须也.又数年,友人王子渊自言得神方,尝活数人,方用大薜荔.又过历阳,杜医者治疡,尝以二万钱活一人,用千金藤.过宣州,宁国尉王子驳传一方,用金银花.海州士人刘纯臣传一方,用金钗股.此数君皆自神其术,求其草视之,盖一物也.余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古人但为补药,未尝治疽,其用甘草煮饮之法,制方皆同.若仓卒求不获,只用干叶为散,每服三方寸,甘草方寸,酒煮

8、服之亦可,然不及生者.(P )金银花为“伤科圣药”,几乎可以出现在一切治疗痈疽脓肿的感染类疾病中,而其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历史阶段,正是宋元时期.“宋元年间,金银花较多应用于外科疮疡诸证.”此时金银花的主要使用方向正处于转型阶段,虽然很多医生掌握了金银花的这个功效,但依然会将其视为自己的秘方而不予公开.沈括描述了自己所见的多个具体案例,用于说明金银花治疗痈疽的独特功效,也意外地透露出他与鉴清之间的交往,这也说明鉴清的医术获得了时人和士人的肯定.苏辙还有一首赠予医僧善正的诗: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历言五藏(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身厌远游安靖默,术因多病更深长.时时为我谈尊宿,曾

9、入南公古道场.(P )关于医僧善正的事迹已无考,我们仅能从这首诗中看出苏辙似乎与善正的交往颇多,从他“老怯江边瘴疠乡”的描述可猜测,这应是他被贬雷州、循州等地时所写的诗.因为在苏辙的诗文中,在描写岭南的生活或表达他对华南一带的不喜时,爱用“瘴疠”形容环境的恶劣.如元符三年(),苏辙贬居循州(今广东河源等数县市),后移岳州(今湖南岳阳)时,他在 移岳州谢状 中写道:“得罪南迁,于今七岁.投窜岭表,又已四年.瘴疠所侵,仅存皮骨,亲属沦丧,生意几尽.”(P )在过江西阁皂山时,他念起自己当时被流放岭南后遭瘴疠之苦,内心中只能祈求神恩加被返回北方的苦楚时,写下了一篇本为祭神所用的青词,但转而也成了表达

10、自己心境进而感念帝王之恩的政议之文:伏念臣顷自丁丑(绍圣四年,)之春,得罪朝廷,流放海上.是时舟过临江,近瞻阁皂,遥望玉笥,诚心惕然.徼福圣境,愿得生还中原.当就兹山,恭陈薄供,以答灵造.今已蒙恩授前件官岳州居住.乘舟北归,复出山下.而私行无力,仰止胜地,不能自致.惟神格斯,不可揆度.容光必照,何所不临?臣邅回瘴疠之乡,得脱病苦;出入岭海之际,获返江湖.天地之恩,草木何报;重念臣志弱才短,学术空虚,顷岁忝冒,实为过分.然其忠国爱民始终一心,粗若无愧.人不可,而况于天;傥兹心不诬,愿今日已往,随福所有,随力所堪,除其艰难,锡之安稳.至于寿考由命,富贵在天,不敢妄祈,有所非觊.臣无任恳倒激切之至,

11、谨词.(P )从苏辙以上两篇文章能看出,苏辙在岭南时期的生活是他非常痛苦的一个阶段,由于当时苏轼被贬儋州,生活在岭南的苏氏兄弟在政治上几乎处于绝望状态,瘴疠之毒更是对身体的摧残,这也是苏辙在自己的文字中不断提及“瘴疠之乡”的缘故.所以寻医求药也许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苏辙在诗中提到的善正不仅是一位医僧,同时也是禅师,但他可能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所以由于自己王大伟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的多病,使得他的医术更有进境,善正经常与苏辙谈禅门的典故与人物(尊宿),本人也曾在某处道场参学.所以,善正是综合了医僧与禅僧特征的僧人.也许,在苏辙岭南生活期间,能帮助他排遣苦闷与解除疾病之苦的

12、,正是善正之类的本地医僧.其实不止苏辙如此,在笔记小说的故事中,苏轼能够逃脱儋州等地的瘴气之毒,也传说与他获得了医僧赠与的药物有关.如宋代 孙公谈圃 中记载:“子瞻在黄州,术士多从之游.有僧相见,数日不交一言,将去,怀中取药两贴,如莲蕊而黑色,曰:此烧炼药也,有缓急服之.子瞻在京师为公言,至 今 收 之,后 谪 海 岛 无 恙,疑 得 此 药 之力.”(P )这个故事虽未必可信,但也说明了苏氏兄弟在南中国的生活岁月中,遇到瘴疠之类非常令他们恐怖的疾病或生存环境时,某些医僧是给予了他们助力的.北宋文人王质在 雪山集 中有 赠僧师能 一诗:稽首十方大医王,乞我太素灵枢方.无朱无墨无文章,不用桂术参

13、芝香.亦非山泽川原良,非丸非散仍非汤.勺撮铁两何能量,寻源不出义农王.岐伯伊叟无交相,而况韩孟陈吴杨(韩、孟诜、陈藏噐、杨损之).一切灵府常念不,不层心脾肝胆肠.倐忽六猴窥六窗,心花撩乱空飏.三界六趣横颠狂,六友十习纷踉蹡.中此疾得何茫茫,尔出何策能相当.此魔跋扈争强梁,汗流卢扁走且僵.眼乱孙陶惊而跄,温寒燥翻阴阳.君臣佐使徒慞惶,我发刀七非寻常.应证取效无参啇,临济一系雷横橦.德山一喝龙腾骧,荒郊解使枯骨强.龙盘虎绕嬉迷藏,明月堂中启秘囊.一服甘露玻璃浆,大千世界都清.世药亟咽不必尝,一粒中千金刚.炮爁炙煿谁精详,听取露柱声琅琅.西泝江汉浮潇湘,呼将石人撑铁航.药囊抛向江中央,长风落日云苍苍

14、.(能精医,逅有竒功,学禅门所坷,然医养道有,犹念于其他也.)(P )王质是南宋著名文人,尤其以诗文著称.王质在诗中描绘了一位对医疗活动颇为娴熟的医僧师能,且疗效显著.王质用了大量比喻,对师能带有佛教味道的医疗行为进行了描述.如“一服甘露玻璃浆”“一粒中裹千金刚”“炮爁炙煿谁精详”等,这表示师能使用的药物剂型种类颇多,且能自己修治药物.所以,他是一位颇为专业的医僧.他也并未完全脱离佛教的底色,似乎依然对禅法有所领悟.这是因为王质在这首诗中,不仅描述了师能医术的精湛,更描述了心绪难以调服,出现心猿意马的状态,如“倏忽六猴窥六窗,心花撩乱空飏.”“中此疾得何茫茫,尔出何策能相当.”那么该如何收服这

15、种茫茫然的心理呢,自然是“临济一系雷横撞”“德山一喝龙腾骧”.这首诗虽然是赠与师能,为赞扬其医术高明之作,但又融入了禅宗调摄心身的过程描述,显得医禅相合,比一般的赞美之作还是高明的.还有文人写给医僧的赞颂之作,是通过对比当地其他医僧的方式突出了该僧人德行之完备,如宋代强至有 送药王圆师 一首:吴僧甚商贾,嗜利角毫芒.或以医自业,利心剧虎狼.今时愚鄙人,平居恡私囊.寒饿来求仁,一毫不肯将.不幸病且亟,呼医计仓忙.惟医所欲求,万金弗较量.吴僧业医者,十室九厚藏.张口待人哺,咪咪厌酒粱.求其不尔徒,萧丛拣兰芳.圆师何许人,出家本衢梁.自圆之先师,三世为医王.圆尤得术精,一丸起膏肓.虽挂吴僧籍,亦吴其

16、衣章.仁义薰厥心,愈彼不愿偿.人以财啗圆,恶如唾霑裳.晨斋未有余,一饼蔬充肠.行槖无长物,秋风药裹香.昨因赴人急,挈然来浦阳.始见已可爱,气温语端详.再见结所好,佛外喜缣缃.住久见益数,乃知数事长.作诗聊纪师,岂曰为行光.(P)我们通过强至之诗,不仅看到医僧圆师的个人操守,更透露出当时吴地医僧这个社会群体的特征 “吴僧甚商贾,嗜利角毫芒.或以医自业,利心剧虎狼.”“吴僧业医者,十室九厚藏.”这些描述说明当地医僧人数众多,但大部分人的逐利之心如同商贾,且非常富裕,这与传统意义上佛教僧人的身份是不相符的.强至一生游宦,历任泗州(今安徽宿州)、浦江(今浙江浦江)、东阳(今浙江东阳)、元城(位于今河北

17、大名)等地.从圆师“出家本衢梁”可知,他在衢州出家,且作为医僧的弟子被收归门下,这个医僧谱系的师徒传承也已三代.通过“昨因赴人急,挈然来浦阳”一句可知,强至能够与圆师相见,是因为圆师要来浦阳为人治病.这说明圆师因医名在外,故被多地的病患聘请.这位圆师不仅仅医术精湛,而且还喜欢书法,所谓“缣缃”,指的是书写用的浅黄色细绢,说明圆师的文化素养不低,能够与士大夫们交游.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 t t p:/ww wb j w l x y c n/z a z h i s h e/s h e h u i/i n d e x h t m圆师也的确获得了强至的欣赏,所以他要写诗纪念这番相遇.当然,

18、强至的这首诗虽然说的是因为欣赏圆师的德行与操守而作,但也不排除是为友人所请,帮助赞颂圆师的医疗功德.文人帮助朋友写诗赞赏其他人的功德,在古代文人之间已是常态,元代道士兼诗文家和书画家的张雨,就曾应友人朱德辉之请,作词送医僧:龙树名方阿师偏(一作旁),得参荅,药笼真,奇特闲身,偶尔(一作示)病魔侵,几番劳动黄金锡,灌溉三田,平和百脉,只消甘露杨枝滴八荒,寿域太平时,大家都藉慈悲力.(P)这首词并未透露朱德辉要称颂的医僧姓名,但能看出朱德辉几次劳动这位医僧为他诊治(几番劳动黄金锡),医僧能凭借自己的医术“灌溉三田”,这指的是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丹田,都得到了滋养,并使百脉平和,在中医针对人体身体

19、状况的认知中,“平脉”是无病的表现.而且医僧所做的工作,如同观音菩萨以杨枝滴甘露一般,神效且慈悲.张雨为朱德辉写的这首唱酬赠予诗,是对医僧医疗效果的充分肯定和赞美,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所具有的功能之一的展现.二、文人对医僧的单纯描写与肯定所谓“单纯描写与肯定”,指的是文人与僧人之间建立了非常融洽的朋友关系,并非因利而交往甚至攀附.所以,与宋元时期一些文人刻意对医僧的赞美陈谢不同的是,还有一些诗文或题壁(题匾额)等,是文人对这些医僧带有更深情感意识的肯定与酬唱.苏轼在杭州期间,曾作有 六观堂老人草书诗,这一方面是赞赏医僧了性的医学能力,同时也是对其草书的赞叹: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

20、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板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六观,取 金刚经 梦幻等六物也,老人僧了性,精于医而善草书,下笔有远韵,而人莫知贵,故作此诗.(P )苏轼好佛,禅僧了性精于医学和草书,对苏轼来说,这样的医僧自然是值得与之交游的对象.苏轼的诗以梦幻泡影的空境开篇,构建了了性作为禅僧的底色,进而谈起他善医,尤其是草书的境界,已经能“游龙天飞万人呼”,还鼓励他莫要羞涩遮掩.了性的堂,以 金刚经 中的“六观”为名,这“六观”是观一切有为法的基本比喻(路

21、径),也就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些皆为刹那生灭之物,不应执着,在禅宗的思想意境中,金刚经是其理论根源之一,而这“六观”更是空境的直接譬喻.所以,苏轼此诗是建立在禅宗境界的基础上,对了性的修行、善医、草书等特征的糅合性的描述,更突出了了性作为禅僧的特质.比较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是苏轼对了性比较单纯的评价和赞赏,没有特别突出的褒扬,更像是朋友之间的欣赏,此类作品也更是作者臧否人物的直接表达.了性所驻锡的寺院为杭州的千顷广化寺,“在木子巷北.开平元年(),吴越王建,旧名千顷,大中祥符九年(),改赐今额.中兴后,为临安祝圣道场.僧了性精于医,善草书,东坡尝为作 六观堂老人草书歌,赵清献公名其

22、堂曰 垂慈堂,以著其疗疾济人之功.”(P )赵清献公就是北宋名臣赵抃(),他是浙江衢州人,曾知杭州,了性在千顷广化寺驻锡,赵抃题“垂慈堂”,这与了性善医的特征相符.赵抃与苏轼之间有很好的交游往来,苏轼对赵抃一直有尊敬之情,其神道碑亦为苏轼所撰(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撰写 表忠碑,是赵、苏交往的最早的文字证明;而 两 人 交 往 之 始,却 可 以 推 溯 至 嘉 祐 四 年()十月之前;元丰二年()二月赵抃致仕之际或 稍 后,苏 轼 作 有 诗 文 相 赠;直 到 元 丰 七 年()八月赵抃去世之前,赵、苏之间尚有诗歌唱和.赵抃在北宋中期,被推为 世人标表(韩琦语),苏轼对他充满着尊敬与向慕

23、之情;而赵抃则无论年岁还是地位,对苏轼都堪称 前辈”(P )从中可见,赵、苏二人虽然有辈分之差,但并未妨碍交往,两位宋代顶尖的士大夫都与了性相熟乃至相交,这说明了性在禅法、医学、书法等层面的造诣,都得到了文人阶层的肯定与赞赏,而这种赞赏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表达,是不掺杂其他恭维性表述的.笔者此论的一个证据,就是苏轼在山东登州时,收集被海水冲刷出来的圆石,用来种石菖蒲,并将此事作成诗文,赠予了性相知: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土人谓此弹子涡也.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王大伟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慈堂老人.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

24、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采.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P )这首诗虽然是写给了性的,但却可见苏轼试图以旷然的心境,用华严圆融的观念,让自己接受真妄不二,此土与彼土不二的道理.“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苏轼用一块海石寓沧海之广博,表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与沧海同于此间的意象,他既与了性交流了佛理,也在感慨自己需要更加豁达才能在此安稳生活.苏轼与医僧了性之间的交流是“纯洁的”,是可以互相倾诉内心的所知所想,乃至对未来的期许与渴望(

25、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这是朋友间真情实感的流露.南宋李洪在 芸庵类稿 中有一首 医僧慧昌小轩,这是一首专门描写医僧居住环境清雅可爱的七言诗:小池绿净数游鱼,高柳蝉嘶暑气虚.露脸清真双菡萏,风标闲雅一舂锄.囊中时晒君臣药,肘后 新抄和扁书.只此便为安穏处,何须林下与山居.(P )李洪是南宋诗人,在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中认为其生卒年已不可考,但根据今人的研究,李洪的生卒年 等 信 息 都 已 得 到 考 证.“李 洪(),字可大,一字子大,扬州(今属江苏)人,寓居归安(今浙江湖州),李正民子与.其弟漳、泳、洤、淛皆以文鸣,有 李氏花萼词 五卷,存词 首.另有 芸类类稿 传世.”李洪在诗中描述了

26、一个有池有莲、鱼游碧水、柳荫遮蔽的医僧居所,一幅画面清新、和药制药、静读医书的医僧小轩呈现给读者.李洪并没有大赞笔下的医僧慧昌,而是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就表现出慧昌作为僧人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恬淡与安宁.北宋文人方洵武有 题宁国院十全堂,这是为医僧(韫公)新建的堂宇题写的祝贺之诗:卢扁不世出,死生非在人.草木孕妙理,金玉潜至神.用之固有序,品制非君臣.世之挟术者,不啻空中尘.悉以利自售.幽枉何由伸.韫公药之师,所得无非真.构堂备观寂,榜墨如堆云.再味维摩言,深闵芭蕉身.我病众生病,当推病之因.诸幻起诸妄,勿药常欣欣.(P )方洵武是“临海人(今浙江台州临海市),治平四年进士,终朝奉大夫,知南

27、安军.”(P )宁国院位于浙江台州,“宁国院,在州东二里,旧名六通.晋天福二年()建,国朝大中祥符中改今额,有铜钟一,梁乾化中所铸.”(P )“十全”是指的治病十次十愈,比喻医者医术之精妙.方洵武对佛教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他很了知维摩诘居士以病为机,进而阐扬大乘般若性空之理,将虚妄与疾病对举,将佛教义理对苦空的认知与韫公虽为医僧,但尽量做到“勿药”的境界相比附,实际上是夸赞医者的水平.从“构堂备观寂,榜墨如堆云”可知,韫公新修的十全堂获得了很多友人赠送的牌匾榜额.事实恐怕也是如此,如北宋文人张景修有 题宁国县十全堂:医莫以人试,药能生死人.十失为一次,望而知谓神.尝闻秦医和,诊君知其臣.岂无肘

28、后方,埋没随埃尘.韫师以愈疾,犹如臂屈伸.华佗医之良,思邈医之真.谁能不服药,一一如朱云.斯堂名十全,全人亦全身.方公谙药性,勇退盖此因.金玉不足宝,人生系悲忻.(P )“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人.治平进士,寓居郡中,少刻苦作诗,至老不衰.初为浮梁令,邑子朱天锡以神童应诏,景修作诗送之.天锡到阙,忘取本州公据,为礼部所拒,因击登闻皷缴景修所送诗为证.神宗一见,大称赏之.语王珪曰:恨四方有遗材 趣令召对,珪言:不欲以一诗召人,恐长浮竞俟.其秩满赴部,令中书籍记姓名,比景修罢官而神宗崩矣.景修历官三朝,两为宪漕,五典郡符,每登对,上必问卿作朱童子诗试为举,似由此诗,名益著.官至祠部郎中,卒年七十余.

29、有诗集藏于家.子汉之知崑山县.”张景修实际是“登治平四年进士第”(P ),是与方洵武同年进士.在(嘉定)赤城县志 中,收录了张景修的诗文五首,所以张景修很有可能曾在赤城为宦,且与方洵武有交游.这首诗的题名中,“县”或为“院”的讹写,而且此诗所要描写的主人同是医僧韫师,所以基本可以判断张景修与方洵武都曾为韫师十全堂的落成,送去了祝贺的诗文.这样一位地方医僧,能够与当地的文人仕宦相交相知,且受到他们的礼敬恭贺,自然与其掌握较好的医术有直接关系,但若是仅有技术而无佛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 t t p:/ww wb j w l x y c n/z a z h i s h e/s h e h

30、u i/i n d e x h t m法义理层面的修行,那么他恐怕也很难与士大夫有更深的交流.三、总结从笔者的论述能看出,宋元时期的某些涉医僧人兼顾了佛教修持与医学技术两个方面的特征,他们在社会中尤其是士大夫群体中获得认同,是他们独特身份更具有社会性特征的体现.这个群体同时也是文人与僧人之间交往互动过程中,是非常特殊的一类人,由于他们具备了切实的技术能力,所以文人对他们往往更加客气和赞赏,与普通僧人相比,医僧群体的入世属性更强,也更被民众认识与接受.对于文人来说,表达自己陈谢或感激之情的最好方式,依然是以文相赠,所以从此类诗文中,恰可发现涉医僧众群体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他们的交游特征,这是以诗文为

31、视角,发掘宋元僧众与文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独特途径,也是从更多层面建构两者之间互动交流的特殊观察方式.注释关于医僧与文人唱酬互动的研究非常少,笔者仅看到李熙灿的两篇文章,如 佛教史话:唐诗中的医僧(国学(汉斯)年第期,第 页)和 唐代佛门药僧之考证(科教文汇 年第期,第 页),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梳理 全唐诗 中与医僧有关的医药活动(包括种药、采药等),以诗歌为史料,对僧人进行的医疗活动和他们与文人的互动有所考察.关于张元干生平和家世的研究,可参考王元鹏编 张元干年谱(吴洪泽、尹波主编 宋人年谱丛刊 第册,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祝尚书 张元干事迹与创作考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

32、第期,第 页)等.王质(),字景文,号雪山,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主要著作有 雪山集 绍陶录 诗总闻 等.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庆历六年()进士,著有 祠部集 四十卷存世.可参考傅璇琮总主编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宋代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年版,第 页.张雨(),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钱塘(浙江杭州)人.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道号 贞居 子.著作 有诗 集 贞 居 集(又名 句曲外史集)五卷.“(李)洪,姓名不著于史,诸家书目亦未载,有是集(芸庵类稿)惟永乐大典颇散见,其文又别出,陈贵谦原序一篇,称洪为李正民之子,又称为滕州使君,知洪官止知藤州.集中又有扈

33、从朝德寿宫、景灵宫诗,则尝为京朝官.有在温州题其父手泽诗,称嗣子守官于此,则曾知温州,其他则不何复考矣.”(永瑢、纪昀等撰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集部 卷一百六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册第 页.)详见王鏊等修纂(正德)姑苏志 卷五十七,第 页.参考文献程章灿唐诗入门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张 元 干芦 川 归 来 集 M上 海:上 海 古 籍 出 版社,祝尚书张元干事迹与创作考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辙苏辙集M/曾枣庄,舒大纲三苏全书:第 册北京:语文出版社,苏轼,沈括苏沈良方M/曾枣庄,舒大纲三苏全书:第 册北京:语文出版社,丁国明,孙龙川金银花临床应用历史沿革探讨J江西中医

34、药,():孙升,刘延世孙公谈圃:中卷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王质雪山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强至祠部集:卷一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张雨贞居词M/四部备要:第 册上海:上海中华书局,苏轼苏轼集M曾枣庄,舒大纲三苏全书:第册北京:语文出版社,吴之鲸武林梵志M杭州:杭州出版社,詹亚园赵抃与苏轼交游事实略考M中国古典文献 学 丛 刊:第 五 卷北 京:国 际 炎 黄 文 化 出 版社,李洪芸庵类稿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王可喜南宋词人王质、沈瀛、李洪生卒年小考J文学遗产,():林庚,林师

35、藏,林表民,等天台续集M/景印文渊阁四 库 全 书:第 册台 北:台 湾 商 务 印 书馆,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黄,齐硕修,陈耆卿赤城县志:第册M北京:中华书局,李铭皖,谭钧培,冯桂芬苏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责任编校张福安)(下转第 页)王大伟文人的陈谢:宋元时期文人对医僧的诗文赞赏与互动社,李煜东杜甫 示从孙济 系年新考J中国诗歌研究(第 辑),():李林甫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胡 可 先出 土 碑 志

36、 与 杜 甫 研 究 J文 史 哲,():(责任编校张 瑜)Q u e s t i o n i n g t h eA u t h e n t i c i t yo f t h eN e w l yU n e a r t h e dD uR o u z h e n gsE p i t a p hL IY u d o n g(I n s t i t u t eo fL i t e r a t u r e,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37、 h ed e t a i l so ft h ee x c a v a t i o no fD uR o u z h e n gsE p i t a p ha r eu n k n o w n A tp r e s e n t,o n l yr u b b i n g sc a nb es e e n U p o nc a r e f u l e x a m i n a t i o n,t h ec o n t e n to f t h ee p i t a p hi sr e a l l ys u s p i c i o u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p i

38、 t a p h,D uR o u z h e n gw a st h e t hg r a n d s o no fD uY u,w h i c h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w h a tw ek n o wa t t h em o m e n t T h eo f f i c i a l p o s i t i o n sh e l db yD usg r e a tg r a n d f a t h e r a n dg r a n d f a t h e r,a sd e s c r i b e d i nt h ee p i t a p h,d on o

39、t a p p e a r i nt h eB o o ko fZ h o u;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h e rh u s b a n dW a n gG u i,t h et i t l eo fD ui nt h ee p i t a p ht e x t i sq u i t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fD uR o u z h e n g i nt h eW a n gf a m i l y,a sd e s c r i b e di

40、nt h ee p i t a p h,i sl i k e l yt ob et r a n s c r i b e df r o mt h eO l dB o o ko f T a n g I na d d i t i o n,t h e r ea r es o m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t e c h n i c a lq u e s t i o n s T h e r e f o r e,D uR o u z h e n gsE p i t a p hm a yb ea f a l s eo n e K e yw o r d s:e p i t

41、a p h;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D uR o u z h e n g;W a n gG u i(上接第 页)W a y s f o rL i t e r a t i t oE x p r e s sG r a t i t u d e:P o e t i ca n dL i t e r a r y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M e d i c a lM o n k sb yL i t e r a t i,a n d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d u r i n g t h

42、 e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WA N GD a w e i(I n s t i t u t eo fT a o i s ma n dR e l i g i o u sC u l t u r e,S i c h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C h e n g d u ,S i c h u a n)A b s t r a c t:T h er e s p o n s ea n d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 l i t e r a t i a n dm o n k sw a so n eo f t h

43、 e i m p o r t a n t t o p i c si nt h ea r e ao f r e s e a r c ho nB u d d h i s t l i t e r a t u r e I n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a l a r g en u m b e ro fm o n k sp a r t i c i p a t e d i ns o c i a lm e d i c a l a c t i v i t i e s,s o s o m e l i t e r a t i p r a i s e do r t h

44、a n k e ds u c hm e d i c a lm o n k s A t t h es a m e t i m e,s o m eo f t h e ms i n c e r e l ya p p r e c i a t e dm e d i c a lm o n k s T h r o u g h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l i t e r a t i a n dm e d i c a lm o n k st h r o u g hp o e t r ya n dp r o s ei nS o n ga n dY u a n

45、D y n a s t i e s,w ec o u l df i n dt h es c e n e so f s o c i a l l i f e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s o c i a l i n t e r c o u r s eo f t h eg r o u po fm e d i c a lm o n k s T h i s i s au n i q u ew a y t o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 o n k s a n d l i

46、 t e r a t i i n t h eS o n ga n dY u a nD y n a s t i e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p o e t r ya n d p r o s ea n das p e c i a lo b s e r v a t i o n m e t h o d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t e r a c t i o na n dc o mm u n i c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ma tm o r e l e v e l s K e yw o r d s:S o n g a n d Y u a n D y n a s t i e s;i n 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p o e t r y a n d p r o s e;l i t e r a t ia n dm e d i c a lm o n k s李煜东新见 大唐故侍中礼部尚书永宁懿公夫人杜氏墓志铭 献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