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6410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管理学自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学笔记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2、 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 (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 (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3、相关概念:(1)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其他社会成员活动和行为的人们。(2) 管理者的种类:国家的统治者;政府的领导者和管理

2、人员;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 委托的代理人和经理人;非政府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3) 管理者的形式:个人形式;集体形式(4) 管理的环境和条件:外部环境和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内部环境组织内部状况(性质、制度、人员、技术水平、文化)(5) 有效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机会、时间、信息.4、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1)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其主观作用与客观的活动;(2)管理是通过被管理者的活动来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5、关键语句: (1)管理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性(

3、4)管理是管理者主观见之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是典型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 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 b、体现在

4、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

5、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 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惟一不变的事就是变革。三、管理的职能职能概念特点内容1、计划职能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对未来活动的具体行动任务、行动路线、行动方式、行动规划等方案进行规划、选择、筹谋的活动.1、预先性2、预测性3、评价性4、选择性5、调整性1、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2、决策和选择3、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2、组织职能

6、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管理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1、合理性2、有序性3、规范性3、领导职能管理者按照管理目标和任务,运用法定的管理权力,主导和影响被管理者,使之为了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贡献力量和积极行动的活动。1、合法权力性2、主导性3、决断性4、公正性5、协调性6、规范性激励沟通协调奖励处罚示范4、控制职能管理者组织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和社会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1、特定的标准性2、事后反馈性关键语句:(各职能的地位) (1)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起点; (2)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

7、进行的必要环节;组织的结构设计和构建是组织职能的关键环节。 (3)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活的灵魂,是管理的核心环节; (4)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是管理过程不同阶段的连接点;是管理过程的重要链条。控制职能与计划职能的关系:(1)控制是特定阶段管理过程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具有特定的标准性,而这种标准性与计划和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2)控制具有事后反馈性的特点,控制通过对前一时期管理状况的回顾和信息的反馈,来校正和调整管理运行过程和方向。(计划的调整性)(3)控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管理按照既定计划和目标运行.四、管理的类型领域主体结果公共领域政

8、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非公共领域企业企业管理1、管理的分类: (1)根据管理是否具有剥削和压迫劳动者的性质,分为剥削阶级社会的管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 (2)根据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分为科学管理和非科学管理 (3)根据对管理过程不同环节的重视和运用,分为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 (4)根据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态度,分为人本管理、非人本管理 (5)根据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方法,分为专制式管理、民主式管理、自治式管理2、公共管理 概念: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有效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特点: (1)公共管理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目标 (2)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 (3)

9、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过程 (4)公共管理具有独占性 (5)公共管理必须接受公众监督主要概念: (1)公共利益:理论意义:特定范围内所有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现实意义:公共服务的承担。(2)公共服务的承担: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公共产品的提供a、公共事务:社会成员为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b、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有形产品:道路、桥梁等;无形产品:法律、规章制度、政策及意识形态等。(3)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组织的基本功能上。(4)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a、社会全体合法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b、通过法定的公共程序

10、产生;c、其权力得到社会公众认同(5)政府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6)非政府公共组织: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中介(7)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的权力。在阶级社会中,公共权力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在我国,公共权力来源于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力。(8)公共权力的特性: a、强大性:公共权力是社会权力资源的高度集中,是社会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 b、权威性:公共权力以政治合法性为基础 c、约束性:公共权力具有对全社会的制约(9)公共管理独占性的优缺点 a、优点:使公共管理具有统一性,避免公共资源配置的重复和浪费; b、缺点:因缺乏竞争而效率不佳、质量不高。3、企业管理 特点:(1)企业

11、管理目标相对单一; (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 (3)企业管理具有典型的经济理性; (4)企业管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及由此委托的经营管理权。4、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二者的联系:a、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社会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对公共领域进行的公共管理,以及对非公共领域进行的企业管理共同构成的社会管理。b、二者具有不可割断的联系。公共管理在许多方面要和企业管理打交道,约束、指导、协助企业管理者;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二者的区别:实质不同、目标不同、权力来源不同、组织不同、特性不同、监督方式不同.第二节、管理学一、管理学的内容和学科特

12、征 1、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含义:(1)管理学的研究与管理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2)管理学在研究和把握管理本质含义的前提下,也对管理的具体形态进行研究; (3)管理学以探索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4)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2、内容:a、研究管理的本质 b、研究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 c、研究管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3、管理活动的具体形态:(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4、管理的一般规律:是指一切管理现象和活动普遍具有和遵循的

13、规律,这些规律在各个层次、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并发挥作用,支配着管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管理的一般规律: (1)、管理的人本规律 (2)、管理的组织规律 (3)、管理过程的循环规律 (4)、管理的择优规律 (5)、管理的权变规律 (6)、管理的反馈规律5、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1)、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2)、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3)、管理学是一门发展学科二、管理学的历史发展1、重点语句: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劳动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管理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方式的确立,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工业革命以后,管理

14、科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学科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詹姆斯斯图亚特提出的实现刺激工资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理论和分工理论;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提出的重视人的因素在工业管理中的作用;政治学家马基雅佛利提出的政治管理的本质以及管理技术和技能问题的看法.2、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行为科学阶段;(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3、管理学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另附表。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定义:人们在管理研究中认识和把握管理现象的哲学原则、分析角度、途径、步骤和程序的总称。 方法:(1)、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2)、历史研究方法;(3)、比较研究方

15、法;(4)、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5)、跨学科的研究方法。5、管理学的发展特点: (1)、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对管理中经济人、机械人的设定到对管理中社会人设定的过程. (2)、管理学的发展是从管理过程的单个因素、单个过程和单个侧面的研究到全面系统研究的过程. (3)、管理学的发展是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过程。 (4)、管理学的发展是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相互借鉴、吸收融合的过程。第二章、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广义: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 侠义: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出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16、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里查德施奈德: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想像中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重点: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 特征: 1、预见性 2、选择性:选择是决策的灵魂,决策过程就是选择过程 3、主观性:决策是人的主观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进行选择 决策的内容: 1、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应有可检验性。 2、方案选择:只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二、决策的分类与基本原则 1、决策的分类类别分类依据1、开关式决策与旋钮式决策决策方案中可选方案的

17、数量2、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3、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决策目标的影响程度4、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决策目标的多寡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条件(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6、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7、激进型决策与保守型决策后来决策与先前决策的一致程度8、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 2、概念解释 自然状态:决策面临的未来环境和条件。 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一种比较确定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 风险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事前虽难以肯定,但却可以预测

18、其出现的概率。决策虽然带有一定的风险,但决策者对风险程度有基本的预知。 非确定型决策: 面临的决策条件与风险型相似,不同的只是不能预测未来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因而不定因素更多,决策风险更大。 激进型决策:对先前决策的目标、手段有突破性改变和创新性作为的决策。 保守型决策:对先前决策或维护保持或进行微调的决策。 原始决策:根据决策目标对行动方案进行初始选择的决策。 追踪决策:当原始决策的实施结果严重威胁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对原始决策目标及其执行方案进行根本性修正的二次决策。 追踪决策基本特征的四个方面: 回溯分析:对原始决策的产生机制、决策内容、主客观环境等进行一步步分析,从起点开始,按顺序考察导

19、致决策失误的原因、问题的性质、失误的程度等。 非零起点:追踪决策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其初始状态,原始决策的实施已经带来很大的沉没成本,这些成本的投入已经对周围环境产生可一些实际影响. 双重优化:一是在原始决策基础上进行优化;二是在替代方案的选择中进行优化。 心里障碍:原始决策所引发的各种利害关系给追踪决策带来的负面心里效应。2、决策的基本原则: 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客观原则;4、系统原则;5、智囊原则; 6、优化原则;7、动态原则;8、效益原则;9、法制原则;10、公正原则.三、决策的一般步骤: 1、问题发现;2、问题确认;3、建立议程;4、确立目标;5、信息搜集6、拟定备选方案

20、;7、备选方案评估;7、行动方案选择四、决策的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1、价值前提 价值判断是决策的首要前提 决策层次系统(目标手段系统):较低层次的决策行为往往成为实现较高较高层次决策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越是低层次的、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实因素所占的比重越大; 越是高层次的、战略性的决策,价值因素所占比重越大。 决策的价值前提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诸多价值因素构成的价值系统决定的。 决策目标包含有价值目标,但又不等于价值目标. 决策目标主要是对实践结果的预先设定,价值目标则是对实践结果的意义的评价。 2、事实前提特点:客观性、可检验性、变动性。3、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的区别 1)、提出问题的

21、角度不同:价值前提侧重决策主体的要求;事实前提侧重客观实际的条件。 2)、认识形成的依据不同:价值前提的判断依赖与人们的价值体系;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与客观标准。 3)、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主要影响决策目标的确定;事实前提主要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五、决策方法: 1、组合排列法 2、方面排除法:适用于对决策方案进行同时选择的有效方法; 3、角色互换法 4、风险型决策的一般方法“决策树法”(决策点、方案分枝、自然状态点、概率分枝、结果点);主观抉择环节、客观抉择环节; 6非确定型决策的原则方法: a、乐观原则(最大最大原则) b、悲观原则(最大最小原则) c、乐观系数原则(Hurwicz法则

22、,赫威茨法则) d、等可能性原则(Laplace法则) e、后悔值原则(Savage法则,萨维奇法则)第二节、预测与决策 一、预测的含义 预测:就是立足于过去和现在,预料和推测事物发展的未来。 预测的发展首先来自决策需要,预测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可选方案的内容评估方面. 预测的三种重要类型:中长期预测、短期预测、滚动预测。 预测的一般程序: 准备:明确预测目标、搜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 实施:预测的分析与计算 评价:论证和比较 提交:报告包括题目、摘要、目的、方法、正文、结论、建议和附录。 二、预测的方法 1、专家会议法: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对象,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

23、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预测方法。 优点:集思广益、信息放大;思维共振,有利创新 优势互补、职能叠加;知识共享,互相启发。 应用:项目规模宏大且环境条件复杂的预测情景 2、德尔非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互意见。3、投入产出法:对备选方案的各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对比。4、时间序列法:预测对象的变化仅与时间有关。简单平均、加权平均.5、回归分析法:根据相关因素的大量实测数据来近似地确定变量间函数关系的分析方法。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6、趋势外推法:根据事物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探索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测出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

24、一种预测方法。7、马尔可夫模型:事物的变化过程仅与事物的近期状态有关.以转移概率矩阵为基础,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算第三节、计划与决策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就是对行动的预先设计,它是在决策目标的指导下,以预测工作为基础,对实现目标的途径作出具体安排的一项活动。 计划是连接人的愿望与客观现实的桥梁。 计划的内容:5W1H,Why、Wha、Who、When、Where、How。 二、计划的功能 1、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2、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3、预防意外情况对行动造成的干扰 4、为实施控制提高依据 计划职能部门的要求: 1、计划部门一般被视为各级决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直接隶属

25、于上级决策机构,受其领导和制约。2、计划部门应包括多方面的专业人员,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3、计划部门应该建立严格的论证制度,并以此为计划的科学性提供有利的保证。4、计划部门只是提供服务和咨询,决策机构才有权力最终拍板.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第四节、决策与心里 一、心里效应及其对决策质量的影响 具体内容见附表 部分概念: 1、群体压力:是行为个体的一种心里感受,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变量. 2、群体压力的大小与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距离远近成正比。 3、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 1、对自己的判断缺

26、乏自信; 2、在情况不明而又不愿冒险作出决定时; 3、不愿树敌、不愿违背多数人的意见,或怕自己受到伤害; 4、违背意愿被迫从众 5、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一致时 4、从众行为结果的三种可能性: 1、积极的一致性鼓励与支持 2、消极的一致性消除与转化 3、无异议的一致性服从与遵守 5、群体压力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智力、情绪、自信度、性格特点 环境因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竞争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二、决策中的心里压力 1、心里压力的表现形式: 心里压力:是指能引起人们身体不适和情绪波动反应的外界刺激.心里压力心里冲突。 心里冲突:指心里的矛盾状态,即决策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动机需要

27、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左右为难,莫衷一是的心里状态. 心里冲突的表现形式: 趋避冲突: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的矛盾冲突. 双趋冲突:是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里. 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矛盾心里。 2、心里压力的持续时间 塞赖的压力反应理论,心里压力过程包括三阶段:惊恐阶段、抗拒阶段、力竭阶段。 3、影响心里压力的因素:1) 实现决策目标的难易程度;2) 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3) 决策后果对对决策者个人的利害关系;4) 决策风险的大小;5) 决策时间的压力大小;6) 决策在实际执行中如达不到

28、目标,其回旋余地的大小;7) 决策目标的多少及相互的冲突程度;8) 决策环境的变化程度;9) 决策者对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多少;10) 群体决策中责任的分散程度;4、逆反心理:对说服性信息进行反抗的一种心里状态。(佩蒂等人的实验)第五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 含义: 领导群体决策:一个领导集体共同进行决策; 群体参与决策:较低层次的群体成员参与较高层次决策. 特征 : 1、可以为解决问题提供较多的处理意见和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有利: 2、群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伴随着满意度的增加,会表现出对决策的支持,从而使之易于执行; 3、通过群体决策可以加强组织中不同水平的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

29、发展,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不利: 1、工作程序较慢,需要比领导个人决策更长的时间; 2、在群体沟通遇到障碍时,个人意见往往会受到某种因素的压制; 3、群体决策易出现极化现象,出现冒险或保守两个方向的极化; 4、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和人力的浪费,导致人为 的决策障碍; 5、名义上的集体决策,实际上的个人拍板,可能会伤害参与决策的其他成员的感情; 6、一旦决策失误,责任需由集体承担,可能掩盖了个人的失误; 7、当组织不具备群体决策的条件,一旦采取群体决策形式,往往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 8、激励只是群体决策的附加值,把群体决策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的做法并不明智; 9、在决策目标和问题情境不清楚时,不

30、要采取群体决策;二、参与决策的特征 1、从领导机制的角度来看,参与决策可以削弱集权式领导的作用,是一种制衡工具; 2、从执行效果的角度来看,由于参与决策的群体往往就是决策的执行群体或目标群体,因此,通过参与的形式作出的决策易于被群体接受和认同,也就是说,参与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决策的合法性; 3、从决策执行过程中人际互动的角度来看,参与决策与领导个人决策相比,会使目标群体有更强的合作意识和更广泛的支持效应; 4、从尊重人的价值的角度来看,参与决策体现可现代公共管理以人为中心的决策理念; 5、从决策水平高度的角度来看,参与决策优势的发挥也要具备相当的条件后才能生效;三、群体决策的择案

31、规则 概念: 群体决策选定最终决策方案的程序和方法 规则: 决策者平等分享决策权 1、一票否决:全体一致原则 决策者都能由此获得一定的收益 2、多数原则:以多数票通过中选方案的原则。 相对多数:得票最多的方案获得的赞成票没有超过总票数的一半简单多数方法 绝对多数:得票最多的方案获得的赞成票超过总票数的一半 3、孔多塞标准:又称“两两对比法”、“成对表决法 成对表决时胜出的方案必须获得过半数的赞成票4、博尔达计数:先给每个备选方案按照偏好次序依次排列打分,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总分,分数最高者胜出。 又称:“偏好次序表决法5、赞成投票制:创始人“布拉姆斯和菲什伯恩”,又称“同意表决法” 由群体成员对

32、所有他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可中选。6、淘汰投票制:又称“否定表决法 由群体成员对所有他认为可以舍弃的方案投反对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即被淘汰,否定表决依次进行,直至剩下最后一个备选方案。7、正负表决法:对某一备选方案或者投一赞成票或者投一反对票,但两者只可择其一,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正负之和就是净余票,净余正票最多者获得通过。8、等级决定原则:由某一成员(通常是领导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第六节、决策思维 1、 经验思维和逻辑思维 经验联想:适用处理重复性的工作; 经验思维: 经验迁移:通过类比找出问题或事物的共同性;创造性 逻辑思维: 1、抽象思维 2、概念思

33、维 3、辨证思维 2、直觉思维与系统思维 直觉思维:整体性、直接性、跳跃性、随机性、突发性 系统思维: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以大局为着眼点,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局部性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丁渭修皇成、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原则、歌德和迈克尔系统工程学 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 非常规性. 头脑风暴法:奥斯本,通过思维共振达到智力放大,遵循“无批评”的原则。 哥顿法:通过会议形式,根据主持人的引导,让与会者进行讨论。 原则:“变陌生为熟悉”、“变熟悉为陌生” “零起点”方法:一切从零开始 挑错法:詹尼斯,暗中安排具有一定群体影响力的人扮演“魔

34、鬼”角色。第三章、组织第一节、组织的概述 作为实体的组织是管理的载体,作为活动的组织是管理的职能 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一、组织的含义 含义: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机结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组织的特点:1、目标一致性;共同的目标是组织的基础和第一要素。 体现: 目标价值的一致性; 层级目标的一致性;整体目标、层级目标、个人目标 阶段目标的一致性;2、原则的统一性;组织原则是组织构建和运行的基本规范和规则的总和,包括价值规范、组织构建原则、组织活动和运行原则。 人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3、资源的有机结合性; 组织的职位是组织资源要素有机

35、结合的纽带;4、活动的协作性;从活动的角度来看,组织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协作关系。 a、组织的结构由各系统构成;5、结构的系统性; b、组织的整体功能能够得到优化;二、组织的类型分类标准类型性质和目的企业组织、政府组织、政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功能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活动领域和目标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权力配置方式集权组织、分权组织管理事项及复杂程度综合性组织、专门性组织功能和职责权力组织、执行组织、监督组织 1、根据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的分类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布劳和斯科特的分类: a、互益组织:政党、宗教、工会、俱乐部 b、工商组织:工业企业、银行、商会 c、服务组织:医院、

36、学校、社会机构 d、公益组织:政府、研究组织、消防队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管理公共事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包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 非公共组织: 1、企业 2、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组织 3、服务于非公共利益的特定利益集团 4、宗教组织 5、基于特定的生活兴趣而形成的组织2、根据认为设定还是自发形成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经过认为的筹划和设计,并且具有明确而具体的规范、规则和制度的组织. 特点:1、具有专业分工; 2、具有明

37、确的科层; 3、具有法定的权威; 4、具有统一的制度规范; 5、组织形态相对稳定; 6、职位承担者可以替代; 7、内部正式交换关系的存在; 非正式组织:组织成员为了满足特定心里和情感需要而在其实际活动和共同相处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形成的团体。 特点:1、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基于特定的需要; 2、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3、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自发形成的; 4、非正式组织没有明确或者成文的制度和规则; 5、非正式组织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水平集团:由地位大致相等,同属一个工作单元或者组织的成员构成,是非正式组织的常见形式; 垂直集团:由一个工作单元或者组织内不同层次和职级的人员组成。 混合集团:由组织不同工作单元、不同地位或职级的成员交叉组成。 6、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功能具有两面性;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负功能:1、组织成员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的心里与正式组织目标指向相反时,会阻碍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 2、非正式组织以心里需要和情感为联系纽带,在组织实际运行中,往往会破坏以理性为基础的正式组织的制度和规则; 3、非正式组织形成的人际集团,可能造成组织中的成员分裂,甚至造成与管理者抗衡的团体,从而严重妨碍组织的稳定和团结,妨碍管理者意志的贯彻和实际管理活动的进行。 正功能:1、增强组织成员对于特定组织的归属感,从而形成有利于组织稳定和目标实现的凝聚力; 2、协调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