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8601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学原理学习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笔记一、学习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章:理解管理内涵,熟悉管理性质,掌握管理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第二章:了解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吗,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理解现代管理理论,理解“管理丛林”现象。第三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第四章:定义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差别,概述计划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内涵。第五章:定义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

2、别,对比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行为的过程及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有效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概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第六章:定义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第七章:定义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的概念,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组织,解释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识别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了解团队结构组织、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内涵,阐明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说明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程

3、序.第八章:定义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程序,掌握员工招聘的基本程序,对比人员选拔的两种方式,熟悉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内涵,了解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说明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第九章:定义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的概念,说明组织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内容、以及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识别引起组织变革的各种内外动因,解释对待组织变革的不同观点及组织变革的推动力量,了解人们为什么会反对变革以及排除变革阻力的方法,比较结构、技术、人员、文化等不同内容的组织变革,阐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程序,区分不同的组织变革.第十章:定义领导的概念,掌握领

4、导的技能,了理解领导者权威的内在含义,了解人性假设的内容,理解不同风格的领导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掌握领导权变理论.第十一章:理解激励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及分析,掌握群体行为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了解需要动机激励及其与行为的关系。第十二章:理解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熟悉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说明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掌握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把握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激励方法。第十三章:定义沟通和谈判,了解沟通的过程,区分沟通的类别,了解有效沟通的障碍,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站我成冲突管理的方法,掌握有效谈判技能.第十四章:

5、系统掌握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明确管理控制的含义及控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常见的控制类型、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管理控制过程,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第十五章:定义预算及预算控制的概念,了解预算的种类,账务预算在控制中的作用及特点,了解生产控制的内容,熟悉库存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及其他控制方法,掌握管理审计与经营审计的区别,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有效控制的各种技能。第十六章:了解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管理的影响,掌握21世纪管理变革与发展的总趋势。第十七章:了解了解美国企业的管理特性,熟悉日本企业的管理特性,解释美国、如本企业的管理差异的根源,比较分析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现行管理,认识加

6、入WTO对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第一章 管理概述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一、管理的概念 概念理解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三、管理的作用 整合资源 提高效率 实现1+12的效应 拓展发展空间 科技作用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一、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 二、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计划职能是首要职能,而后产生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过程是连续的。第三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 理解管理者和管理者层级的概念二、管理者角色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 三、管理技能 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技术技能:第二章 管理

7、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管理思想史的原因:第一节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 “利“义”观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思想第二节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历史阶段说 管理学派说 管理职能说二、西方早期典型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 巴贝奇 欧文第三节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二、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管理的十四条原则三、“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权威的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第四节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 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行为科学理论二、管理科学

8、理论 研究方向不同于行为科学 研究方法与手段不同于科学管理三、“热带丛林”现象 社会系统学派 权变管理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第一节 对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一、社会责任的概念 内涵:比较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三个概念:企业的社会契约 利益有关者 企业的社会审计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市场行为 监督行为 自愿行为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趋势 福利主义政策(2050) 关注环境与有害行为(60年代)道德起源运动(70)国际贸易标准(80后)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两种力量:外部力量 自身力量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古典观 社会经济观四、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 企业的

9、社会责任并不会明显降低经济绩效。第二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 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 法律要求与社会要求相协调 企业契约与社会契约相兼顾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员工 投资者 服务对象 环境 竞争者 社区居民第三节 管理道德建设一、管理道德建设的内涵及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二、不同的道德观 功利主义 权利主义观点 公平理论观点三、影响管理道德水平的主要因素 管理者的道德水平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企业文化 事件本身的性质四、管理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五、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六、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思考第四章 计划概述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与特点一、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内容:做什么,为

10、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二、计划的特点 目的性 基础性 前瞻性 普遍性 创造性三、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为企业指引方向和目标 帮助企业发现机遇与威胁 经济合理的进行管理 提供控制标准第二节 计划的分类一、战略性计划与行动计划概念二、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三、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四、专题计划与综合计划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过程一、估量机会 广泛收集信息 调查研究和社会需求分析 比较有利不利条件 对未来进行展望。二、确定目标三、确定前提四、提出备选方案五、评价备选方案六、选择方案七、制定派生计划八、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第四节 战略管理与企业家精神一、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 企业战略

11、全局性 长远性 应变性 战略管理的起源和过程二、战略分析 宏观战略分析:PESTEL框架模型 SWOT分析中观环境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微观环境分析:竞争者分析 市场目标分析 企业自身条件分析三、战略选择 基本战略 发展战略四、企业家精神第五章 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第一节 计划的前提预测一、预测的概念及意义二、预测的分类 按内容:社会预测 经济预测 技术预测 科学推测 按时间:长期预测 中短期预测按性质: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三、预测的方法 定性预测:头脑风暴法 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定量预测:简单平均 加权平均 移动平均 指数平滑 回归分析名称方法优缺点简单平均法将观察

12、期实际销售量的时间序列之和除以数据个数,球的下一期的预测值。简单易行未必准确在波动较大时间较长时误差较大加权平均法根据观察期每一数据资料的重要性分别给予不同的权值,在加以平均的方法。准确性有所提高操作简单移动平均法将观察期的数据由远到近按一定顺序进行平均,取平均值,再相应前移,取距预测期最近的数据为预测值。适用于预测值与近期实际值近期关系密切,与远期实际值关系较小的情况。指数平滑法以本期实际值和本期预测值为基础,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求出指数平滑值进行预测。发挥不同时期资料的作用,不许大量历史资料,数据较少,便于计算.最小二乘法利用最小二乘公式求出系数,得到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代入数据进行预测。

13、应用广泛,是一种很重要的预测工具。第二节 时间管理一、时间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个人作业计划,它可以教会人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管理者的时间 被动时间 可支配时间三、有效的实际管理 时间管理的原则 工作时间表的制定 实施与总结第三节 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以目标为中心 以目标网络为基础 以人为中心二、目标管理的基本过 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组织实施 检查结果 新的循环三、影响目标管理的主要因素 目标明确共同参与目标选择决策 规定期限 反馈绩效第六章 决策第一节 决策的概念及分类一、所谓决策,就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平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判断过

14、程。决策要有明确的目的 决策要有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 决策要进行方案的分析评价 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方案 决策时一个分析判断的过程二、决策的分类 按作用分:战略 管理 业务按时间长短:中长期 短期按决策者的层次:高层 中层 基层按问题的不同属性或重复程度:程序化 非程序化按问题所处条件: 确定型 风险型 不确定型三、决策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组织的存亡第二节 决策过程一、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问题原因 对策1、组织运行与计划发生偏差 修正计划 加强控制 将实际情况和计划指标进行比较检查.2、组织环境变化分析环境变化,发现竞争对手的新举措或价格波动等

15、具体问题.3、组织内部变化找出异常现象,发现症结,作为决策出发点。4、组织管理工作收到了批评广开言路,多方听取意见,进行分析。二、拟定备选方案三、评价和选择方案名称方法注意事项经验判断法依靠决策者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来选择方案的一种方法。数学分析法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计算之后进行选择。科学准确,但要准备完备资料。试验法选取几个典型环境进行试验,取得经验数据作为依据决策。适用于重大决策,无经验无资料,难以建模难以判断的情况。四、决策的执行和检查第三节 决策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 征询法 哥顿法 方案提前分析法二、定量分析方法 确定性决策:直观法 损益平衡点法 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小

16、中取大法 大中取大法 最小后悔值法第四节 决策行为一、决策的有效性 决策的有效性是指决策实施后产生的客观效果,它取决有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Q)和执行决策者对决策的认可(A)。公式为:ED=QAA/Q低质量高认可AQ/O高认可高质量O/AQ低质量低认可Q/A高质量低认可O/AQ类问题 Q/A类问题 AQ/O类问题 A/Q类问题二、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优势 群体决策的缺陷 群体决策的效果和效率第七章 组织概述第一节 组织的概念与分类一、组织的概念及其功能 组织的概念:静态组织(名词) 无形的组织活动(动词)组织的功能:凝聚力量 放大力量二、组织的分类 依据基本性质(营利性 非营利性) 依据组织方

17、式(正式 非正式组织)相互关系(紧密联系 重大差别)第二节 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定义(职能 目的) 任务分解 任务组合 组织协调 跨职能小组基本类型(特点 主要目标 适用条件):机械式组织 有机式组织二、影响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 环境 战略 规模 技术 管理高耸型组织结构 扁平式组织结构 三、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 直线制 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事业部 矩阵式 四、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 团队结构组织 无边界组织 学习型组织第三节 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的概念 基本内涵 指导理论 静态 动态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根本任务:建立有益于管理的组织,有效实现各种目标。原则:劳动分工 部门化

18、指挥链 管理幅度 集权分权 正规化 三、组织设计的内容 职务 部门 管理乘层次与管理幅度 组织决策系统 组织执行系统 横向联系和控制系统 组织的行为规范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规划 四、组织设计的程序 确定组织目标 确定业务内容 确定组织结构 配备职务人员 规定职责权限 联为一体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 微观组织意义特征 能动性 再生性 时效性 生产与消费的两重性 社会性二、人力资源的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本前提 关键 主要潜力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的概念 宏观 微观 第二节 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作用(确保需求 促进有序化 促进融

19、合)二、人力资源的内容 总体规划 业务计划三、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评价(现状考察 职务分析) 预测 行动方案第三节 员工招聘一、招聘的作用与程序二、人员的选拔 内部选拔(优势 弊端) 外部选择(优势 弊端)三、人员的录用第四节 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一、培训目的 培训内容 二、培训的方法 在职培训 脱产培训 三、员工的职业发展 组织的职业发展规划 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五节 绩效评估一、评估目的 评估标准(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二、绩效评估的方法 三、绩效评估的实施 目标 评估者 评估 结果 备案第九章 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一、组织文化的概念 特征(实践性 独特性 相

20、对稳定性 可塑性 综合性)二、组织文化的结构 浅层次的精神层 表层的制度系统 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内容 价值观 精神 伦理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 发展 整合 激励 约束 功能四、组织文化的塑造 CIS系统塑造组织文化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基本规律一、变革的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顾客 竞争 科技 经济 法律 政治)内部条件的变化(目标 规模 技术 管理)二、推动组织变革的力量 “风平浪静”观 “急流险滩”观、推定变革的力量(来自方向 地位 优点 缺点 剧烈程度):内部 外部第三节 组织变革的管理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原因 个体层面 群体层面 二、组织变革阻力产生原因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对既得利益的担

21、忧 对未来发展认识不足三、派出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增进内部沟通 加强教育培训 把握策略和时机第四节 组织变革的内容与程序一、组织变革的内容 结构变革(局部调整 重新设计) 技术变革 人员变革 文化变革二、组织变革的程序 基本方针 基本程序(诊断 设计 实施 评估)三、组织变革的方式(方式 特点) 起始点不同: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上下结合方案的不同:强制式民主式 参与式进程不同:突变式 分段发展式力量来源不同:主动思变式 被动应变式第十章 领导概述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及其职能一、领导的概念 四层含义(社会行为 动态行为 有目的的行为 有序的行为过程)领导者(双重含义 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特

22、点二、领导的职能 目标确立 总体规划 激励 监督指导 协调控制 第二节 领导者权威一、领导者权威的影响因素 权力性 非权力性二、权力性影响力 传统因素 职位因素 资历因素三、非权力性影响力 品格因素 知识因素 感情因素四、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第三节 人性假设与领导理论一、人性假设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 复杂人二、领导作风与领导行为理论领导风格(风格 特点):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高关心人低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三)管理方格理论(四)领导系统理论 剥削式集权领导 仁慈式集权领导 协商式民主领导 参与式民主领导三、领导权变理论

23、 菲德勒有效领导权变模型:领导者类型(人际关系驱动型 任务驱动型)环境因素 有效领导模式豪斯的“通路-目标”模型理论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第十一章 激励原理第一节 激励的概念及作用一、激励的概念 特性:相容性 奖惩行 可变性二、激励的作用第二节 个体与群体行为分析一、个体行为分析 心理过程(认知 情感 意志) 个性(气质 性格 能力)二、群体行为分析 群体(概念 特征 功能 发展规律)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f(M,T,O,LE) 影响因素(个人 环境)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群体凝聚力(内涵 作用 影响因素)第三节 激励过程一、需要 概念 特点(针对 复杂 发展 重复 竞争

24、 驱动)需要与个体行为二、动机 概念 条件(强度 外部诱因) 分类(原始 一般 习得) 主要功能(功能 选择和导向 强化) 动机和个体行为三、行为与激励 概念及特征 温勒场论公式B=f(P,E) 激励过程第十二章 激励理论与方法第一节 内用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析论 五个层次: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实践意义二、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 “满意-不满意 实践意义三、后天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 亲和需要 权力需要 实践意义第二节 过程激励理论一、公平理论 基本内容 实践意义二、期望理论 基本内容 实际意义第三节 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一、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25、强化理论的实践意义第四节 激励方法一、物质激励二、精神激励 目标 情感 榜样 行为 荣誉激励第十三章 沟通与冲突管理第一节 沟通原理一、沟通的概念 重要性 过程 类别(按功能 按方法 按组织系统 按方向 按是否存在反馈二、组织内部的沟通 人际沟通(星型 Y型链型 环型 全通道型) 团队交流 三、组织之间的交流第二节 组织沟通的管理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发送者方面 沟通过程中 接收方 反馈过程中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正确对待 反馈机制 表达清楚 积极倾听 拓宽渠道 平行沟通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一、冲突产生的原因 不同观点(传统观点 人际关系观点 相互作用观点)原因分析(沟通差异 结构差异 个体差

26、异)二、冲突管理 确定基本风格 谨慎选择冲突 认真评估代表 深入了解根源 选择妥善处理三、有效谈判的实施 谈判策略(分配谈判 总和谈判) 决策偏见 谈判技能第十四章 控制概述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一、控制的概念 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相似点 不同点二、控制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 与计划职能 与组织职能 与领导职能第二节 控制的分类和原则一、控制的分类 按性质 按控制点位置 按来源 按手段 按控制范围 按主体 按有无反馈二、控制的原则 计划控制 组织适宜性 及时控制 重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 直接控制 例外控制 灵活控制 经济性控制第三节 控制过程纠正偏差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业绩修改计划标准明确职务加强

27、领导培训有关人员采取激励措施统计方法工程方法经验估计法第四节 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一、 控制必须有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计划二、控制应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三、组织中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应当是整个组织活动四、控制必须要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第一节 预算控制一,预算控制的概念及预算编制二、预算的种类 收入预算 费用预算 利润预算 现金预算 投资预算 可变预算三、预算在控制中的作用及特点 优点 缺点 第二节 生产控制一、对供应商的控制二、库存控制三、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四、时间控制第三节 其他控制方法一、比率分析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

28、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 速冻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盈利比例 盈利比例=利润/销售额或全部资金 经营比率 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库存平均价值。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固定资产。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之比二、经营审计 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 管理审计三、其他方法 统计分析法 亲自观察法第十六章 管理前沿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二、严峻的挑战 改变资源配置模式 改变激励机制 改变组织结构设计 改变经营理念改变发展战略三、知识经济为管理变革奠定了现实基础 技术条件 精神环境 群众基础第二节 管理变革与创新进入

29、新的发展阶段一、流程再造 产生极其基本含义(三个中心)二、知识管理 内涵 特点 原则(参与 解释 澄清 知识资本化) 第三节 21世纪管理发展大趋势一、 以创新性管理应对个性化需要二、 把知识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三、 通过学习充实企业的发展后劲四、 快速的应变力是企业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五、 通过分权来提高组织效率六、 团队精神把未来企业导向成功七、 多重目标成为企业的永恒追求八、 企业发展战略要适应经济全球性和可持续发展大趋势九、 管理以人为本十、 跨文化管理师未来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第十七章 企业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第一节 美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一、 美国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以“严”字当

30、头构建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建立合同制下以效率优先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美国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二节 日本企业管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一、“日本式管理”的传统特征 终身雇佣 年功序列 企业内劳动组合二、日本企业管理的最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第三节 美日企业管理文化差异的根源一、 管理与文化 文化的含义 特征(社会 精神 综合 一致 特色) 管理与文化的关系二、美国文化及其对美国企业管理的影响三、日本文化对日本企业管理的影响第四节 中国企业管理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一、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传统企业管理二、 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及其文化背景三、加入WTO

31、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对策 严峻挑战 发展机遇 以积极的心态应对WTO二、知识掌握程度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我十分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书中的很多管理方法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际适用,提高我们的工作生活效率。比如计划的制定,就能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加以使用.又如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但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商业分析方法,还欠缺将其付诸实践的机会。经过自我评估,我认为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比较理想的,不同的学习对象,我采用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概念,我着重记忆理解。对于方法,我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求能够使用,就如我上一点所强调的一样。当然,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也还需要经过以后的时间来发现解决

32、.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学习至此,基本上告一段落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很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我觉得学习的层次不仅应当停留在了解上,还应该加以实际应用,这样这门课程才能够凸显其实用性的特征,体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精神.现在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在真正的商业管理中尝试这些理论,但其中有些方法不仅仅可以使用在企业管理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时间管理,目标确定的相关理论,就可以为我们实际生活提供很有益的指导。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应该重视案例的分析。一个管理理论的成败,很多时候要靠实际来检验。从成功的管理学实践中,也可以提炼出有用的管理理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很注意广泛收集一些管

33、理学案例,并尝试通过书本上的理论分析解释.我觉得这对于开阔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管理学原理这门课各章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比较注意总结不同章节的联系,环环相扣,构建完整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三、思考题1、 现在李先生的处在一个决策的十字路口,是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改变公司的管理结构。还是卖掉自己的公司,从头再来。2、 李先生的领导风格主要是一种集权式的管理,对公司的一切都要求掌握,追求事必躬亲。这种工作方式要求的是全能行的管理者,且工作的规模范围要相对小。3、 李先生如果要解散自己的公司,首先要让他认识到为什么会造成公司的经营

34、不善,是谁的原因。不妨利用解散公司以后空闲的一段时间来学习、改善自己的管理思想与风格,采取一种分权的管理思想,否则他将一直处在创业的艰难期中。李先生的创业能力从案例中看出是勿庸置疑的。最主要的还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充电.4、 评价一个管理者的好坏,是要看他周围的各种因素的。当李先生面对一个刚诞生的企业的时候,他所要面对的是一个组织的建立和制度的完善,这就需要他全面统筹的领导员工从头坐起,建立起公司的组织框架和基本的运营模式及企业文化。这时他时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公司的各个管理层的能力已经在跟李先生创业时得到了锻炼,这是李先生没有对自己的管理风格进行更改,没有放开手让自己的“开国元勋们”开始发挥自己的锻炼出来的能力,自己作为一个统筹的管理.现对与公司的规模,李先生的企业家才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至.所以在公司发展的后期,李先生并不是个合格的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