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52782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6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河南省高中历史统编版上第九单元知识集锦 单选题 1、如图为民国 38 年 5 月 30 日的解放日报,上有“一亿余斤粮食正运沪”“第二批煤千吨己运抵上海”等报道。上述行动 A引发了银元之战 B有利于掌握市场主动权 C忽视了市场规律 D推动了上海物价的回升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资本家的猖狂进攻及疯狂言论,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为中心展开“米棉之战”,从 1950 年 3 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国 38 年 5 月 30 日”“一亿余斤粮食正运沪”“第二批煤千吨己

2、运抵上海”可知与“米棉之战”有关,B 项正确,排除 D 项;材料说的是“米棉之战”,非“银元之战”,排除 A 项;“米棉之战”是为了打击投机倒把的资本家,非忽视了市场规律,排除 C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2、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基本建设投资比成,1953-1968 年投资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2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民族团结的需要 C三线建设的开展 D西部开发的推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1953-1968 年投资比重发生了变化,中西部的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受到国家发展三线建设的影响,把大批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C 项正确;一五计划到 1957 年就结束,排除 A 项;

3、BD 项都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 BD 项。故选 C 项。3、1953 年 11 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有可能由共产党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而由国民党中国参加安全理事会。”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美国 A意识到新中国的强大 B意欲改善同新中国的关系 C企图制造“两个中国”D开始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答案:C 解析:“共产党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国民党中国参加安全理事会”意味着两个中国,说明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C项正确;杜勒斯的观点中并未体现出其认为新中国强大,排除 A 项;当时的美国孤立遏制新中国,排除 B 项;美国竭力支持国民党,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新中国成立后,

4、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是在 A1971 年 B1972 年 C1978 年 D1979 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 20 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5、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涌现出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3 的时代精神。这里的时代精神是指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答案:C 解析:王进喜、焦裕禄

5、、雷锋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克服困难,自立更生和皆苦奋斗的时代精神,C 项正确;A 项、B 项符合王进喜,排除 A 项;诚信、友善精神在人物中并不突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6、下图为 1957 年出版的宣传海报。该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作的创作风格 B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建设的方针 C激发了“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 D倡导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答案:B 解析:4 根据材料可知 1957 年的海报是为了宣传开展工业化建设方针的,B 项正确;材料的海报不属于文人画,文人画多山水,排除 A 项;1958 年大跃进,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项;材料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6、B 项。7、1949 年 1 月,毛泽东指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因为中国是独立国家,中国境内之事,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如有外国人提到外国政府调解中国内战等事,应完全拒绝之。”该指示 A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 B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全面实施 C关闭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大门 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信息“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应由中国人民及人民的政府自己解决”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这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奠定了基础,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外交

7、方针,排除 B 项;C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新中国外交的灵活性,排除 D 项。故选 A项。8、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中国就致力于在新的基础上,开创与各国交往的新型外交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探索中,最具开创性的是 A大规模援助亚非新兴民族国家 B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D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立足国情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有开创性,D项正确;20 世纪 50-60 年代,我国始终在大规模援助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排除 A 项;2013 年 3 月 2

8、3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刘少奇在 1956 年政治报告中道:“美国政府对于我国的态度至今还远不是现实的和合理的”,“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需要和平”,“事实证明,铁幕不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门是对一切人敞开的。”这反映了我国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B外交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C有意放弃“一边倒”外交战略 D置身于美苏冷战对峙之外 答案:A 5 解析:刘少奇的言论指出了造成中美关系的关键是美国对中国的敌视,而

9、且明确提出中国追求和平,不排斥任何尊重中国主权的国家,这种外交意识反映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外交要求,A 项正确;这一时期外交并未有突破性进展,排除 B 项;材料内容坚持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一边倒”无关,排除 C 项;当时中国并不能置身于冷战之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0、1950 年 9 月 20 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稻麦穗。关于国徽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天安门指的是明清故宫中紫禁城的南门 B国徽象征着中共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 C齿轮和稻麦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D在北京召开的

10、全国政协一届会议讨论了国徽问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可知齿轮和稻麦穗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C 项正确;“天安门”只是一种象征化,排除 A 项;中共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B 项;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讨论了国徽问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1、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但是轻工业发展离不开机器、钢铁和能源。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全部依赖进口是不现实的:一是我们没钱,二是西方国家对我们的禁运与封锁;全靠苏联支持也不现实;特别是与美帝国主义的对峙,我们急需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表明新中

11、国 A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性 B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迫切性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 D实行“一边倒”政策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是因为有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6 义企业发展的奠基,而且优先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是欧美国家的工业化之路。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首先面临的是国防和政权的巩固问题,即便是轻工业的发展也需要重工业的保障,因此当时我国亟需优先发展重工业,弥补近代以来重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B 项正确;材料主旨未涉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排除 AD 项;材料内容未体现实

12、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能性,排除 C 项。故选 B 项。小提示: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后建立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 1958 年,故 A 项正确,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3、画家张碧格(1905 年-1987 年)早年创作月份牌面,1949 年后被聘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年画创作,1952 年他创作了年画养小鸡捐飞机(如图),

13、从年画中可以看出 A海派艺术家的世俗审美情趣 B新时代妇女用劳动生产支援前线 C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突出成就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积极性 答案:B 解析:7 根据材料“1952 年他创作了年画养小鸡捐飞机”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抗美援朝时期,新时代的妇女用劳动生产支援前线,B 项正确;根据年画信息无法得出海派艺术家的审美情趣,排除 A 项;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53 年开始,排除 C 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 1978 年后才开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1949 年,全国高校学生总数 11.65 万人,其中工科生 3.03 万人,占总学生数的 25.9%。1951 年,国家提出工

14、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1952 年后,全国高校学生总数 19.11 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 6.67 万人,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 34.8%。材料反映的事件 A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与“双百方针”的实行有关 C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D导致高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9 年,全国高校学生总数 11.65 万人,其中工科生 3.03 万人,占总学生数的 25.9%”“1951 年,国家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工科生的数量 6.67 万人,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 34.8%”可知,1951 年,国家调整方案,重点培养工科生,这为 1953 年开始的工业化

15、建设储备了人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A项正确;双百方针提出时间是 1956 年,排除 B 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排除 C 项;D 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当时教育改革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排除。故选 A 项。小提示:15、1964 年 1 月,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对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说:“日本人民不关心东南亚的民族解放斗争,他们倾向于认为苏联,而不是中国,是主要敌人:在法国承认北京的问题上,日本政治家和报纸认为,法国的行动开创了一个和中国接触的机会。”这表明 A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 B中法建交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 C美苏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合作 D中美外

16、交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日本人民不认为中国是主要敌人,而且日本政治家和报纸认为“法国的行动开创了一个和中国接触的机会”,这说明日本舆论是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的,A 项正确;决定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是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美苏两大阵营由对峙走向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材料的主旨是日本舆论倾向于缓和中日关系,不是中美外交关系,排除 D 项。故选 A 项。填空题 16、1960 年提出_的方针,1962 年_ 总结了经验,1964 年 _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答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七千人大会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8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

17、0 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 年七千人大会总结了经验,1964 年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17、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 年,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2)1954 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_的广泛承认。答案:尊重领土主权 国际社会 解析:根据所学,(1)1953 年,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

18、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2)1954 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18、1969 年 4 月,中共_召开。1971 年 9 月,_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答案:九大 林彪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9 年 4 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 年 9 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小提示:19、新中国成立后,按照“

19、_”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答案:一边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小提示:20、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 9 (1)背景: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措施 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和“_”。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3)意义 到_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

20、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到 1952 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答案:银元之战 米棉之战 1950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通过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 1950 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 年)12 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

21、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

22、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 4 卷)1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 50 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指出影响该时期外交的主要因素。答案:(1)成

23、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因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实力的衰落;多极化力量的发展;解析:(1)成效:根据“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根据“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可得出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

24、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方针:结合所学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表现: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因素:综合所学可得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美国实力的衰落;多极化力量的发展;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和建设 材料一 1928 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论证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发生分裂和战争。红色政权能够利用这种矛盾长期坚持下来。此外,红色

25、根据地还能使红军获得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足够的给养。“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王明等人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特点,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低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低估了乡村根据地的重要性,错误地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他们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主张在湘鄂赣各省“实现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进而推进与争取全国范围内的胜利”。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作出的,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使敌军疲于奔命,红军取得主动权。材料二 1

26、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好比展翅高飞的大鸟,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别为两翼。因此,总路线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11 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 1/5,而且私营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基础。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不可能担当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

27、、扩建这些工业,还要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的大型工业骨干企业。为此,国家有必要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2)依据材料,结合当时国情,说明三大改造对于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答案:(1)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在华分而治之,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建立并发展革命政权成为可能。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28、取政权的道路,1930 年全国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王明等人忽视中国国情,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错误估计革命形势,坚持发动中心城市起义,获得一省或几省革命胜利,最终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对中国革命做出重大决策,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29、是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制度保证。建国初我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工业化建设,需要进行合作化改造,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重工业落后,制造业不发达,无法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国营工业是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改造私营工商业,可加强国营经济,推动工业化建设。解析:(1)根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可得出这主要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之一。再结合“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作出的,开启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进行分析可得出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革命道路问

30、题,也是表现之一。因此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即可。(2)根据“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在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的。”得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制度保证。建国初我国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工业化建设,需要进行合作化改造,为工业化提供物质基础。根据“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12 设备落后,不可能担当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重工业落后,制造业不发达,无法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主要依靠办好原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扩建这些工业,还要兴建新的、足以为国家工业化奠定

31、基础的大型工业骨干企业。”得出国营工业是工业化的依靠力量,改造私营工商业,可加强国营经济,推动工业化建设。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 年的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第一次正面交锋,由于美国情报机构评估的失误和对中国严肃警告的不以为然,使其触碰了中国出兵的底线而不知觉,导致这场战争在所难免的爆发。在朝鲜战争爆发当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提出三项建议,其中一项为:“应当命令第七舰队进入福摩萨(台湾)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同时美国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支配之下而忽略其独立意志,而事实证明,中国出兵朝鲜是自己的决定和选择,苏联并未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中共领导人完全有可

32、能也有能力进行独立决断。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以至于美国方面对中国发出的明确警告视而不见。事实上,随着美军仁川登陆后,中共领导人危机感增强以及由于战争形势的逆转、金日成的求助和来自苏联的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准备。摘编自张肖桐试论 1950 年朝鲜战争中美国决策的失误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有哪些决策的失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策失误的原因。答案:(1)失误: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或美国人插手台湾问题);美国错误以为中国会听从苏联(或忽视中国的独立自主);对中国的警告视而不见;认为新中国刚建国(或新中国国力弱)无力出

33、兵朝鲜。(任意 3点即可)(2)原因:中情局对情报评估错误;中国国内问题严重(政权不稳、经济萧条);美国骄横,高估自己力量;误解中苏关系中国的地位;低估中国领导人和人民的意志和决心。(任意 3 点即可)解析:本题以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1)失误:根据材料“应当命令第七舰队进入福摩萨(台湾)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可分析出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或美国人插手台湾问题);根据材料“同时美国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支配之下而忽略其独立意志,”可分析出美国错误以为中国会听从苏联(或忽视中国的独立自主);根据材料“中国不会公开介入朝鲜战争的观念,似乎深入人心以至

34、于美国方面对中国发出的明确警告视而不见。”可分析出对中国的警告视而不见;结合所学知识认为新中国刚建国(或新中国国力弱)无力出兵朝鲜。(2)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美国情报机构评估的失误和对中国严肃警告的不以为然,”可分析出中情局对情报评估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刚成立国内问题严重(政权不稳、经济萧条);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骄横,高13 估自己力量;根据材料“同时美国把中国出兵与否置于苏联支配之下而忽略其独立意志,”可分析出误解中苏关系中国的地位;根据材料“中共领导人危机感增强以及由于战争形势的逆转、金日成的求助和来自苏联的压力,使得中国不得不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准备。”可分析出低估中国领导人和人民的

35、意志和决心。24、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贞观政要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后,即对汉族官宦人等大加笼络。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康熙即位后,又从各方面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更主要是清朝政府通过理藩院,承认了各族上层统治者在本族内的社会地位及其经济和政治的特权,这样,满族统治者就能利用各族上层分子来统治各族人民了。摘编自翦伯赞

36、主编:中国史纲要(下)材料三 国家在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 2000 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 5 个自治区、27 个自治州以及 120 个自治县(旗)中的 83 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 3 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除武力征服之外,对不同民族地区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2

37、)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康熙帝如何“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指出雍正年间清政府在西南地区采取的统治措施,并说明其作用。(3)中国中央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写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中央政府建设西藏的一项成果,并概述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藏地区和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答案:(1)观点: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统治政策: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吐蕃:和亲。(2)“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南巡曲阜,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措施:

38、“改土归流”;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14 (3)特点:中央政府绝对主导;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成果:青藏铁路 影响: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1)观点:根据“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概括得出不以武力迫使少数民族顺从。统治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对东突厥采取设置羁縻府州的政策,对吐蕃采取和亲的政策。(2)“加强笼络汉人的工作”:根据所学,可从南巡曲阜,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崇尚儒家文化;开

39、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等方面进行回答。措施:根据所学可知,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作用:根据所学可知,土改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特点:根据“改土归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信息得出中央政府绝对主导;根据唐朝的羁縻府州政策、“满族统治者就能利用各族上层分子来统治各族人民”,分析得出笼络各民族上层分子;根据唐朝的民族政策、清朝的民族政策、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分析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目的: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是促进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成果:根据所学,可列举

40、 2006 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影响:根据“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得出实现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根据“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得出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所学,还可从保证了祖国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等角度进行总结。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48 年底到 1949 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

41、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摘编自张勉励毛泽东在 1949 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式判断一以中美苏三方文献档案对比研究为视角 材料二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 1953 年才刚结束,如果不能在 1954 年阻止印度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新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15 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

42、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画外交的意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些外交方针。(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惧”,中国还采取了什么外交措施?答案:(1)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现实意义: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措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1)方针根据“新中国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并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毛泽东主张应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影响,而对于争取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问题”得出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现实意义:根据“如果不能在 1954 年阻止印度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得出缓解国内财政困难;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措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