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炼胶常见问题总结、橡胶加工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 硫黄分散不均,有麻点(凝集物)现象 使用自制的硫黄母炼胶。使用含100质量份橡胶,50质量份硫黄的母炼胶,因此,母炼胶中含有三分之一的硫黄,相当于三倍的硫黄添加量. 2 硫黄喷霜 橡胶中的硫黄向其表面迁移并在表面形成结晶,这种现象称之为喷霜.不论是未硫化胶或硫化胶都会发生这种现象。 橡胶技术网 未硫化胶发生喷霜时,对胶料的粘接会带来困难,导致粘接不良;若喷霜现象严重,在制造模压制品或移模注片制品时,喷出的硫黄会滞留在横具的凹陷部,这样,容易形成缺胶。这是由于硫黄在短时间内不能溶解于橡胶中造成的。 防止未硫化橡胶喷霜的第一项措施是减少硫黄的配合量,
2、但减少硫黄配合量后,硫化胶的弹性模量会急剧下降,硬度也降低。因此,减少硫黄配合量要慎重。该文作者认为半成品胶料的硫黄配合量可降低到2份这样的临界点。 假如不减少硫黄量,则可以通过添加不溶性硫黄来解决该问题。若不能把全部硫黄换成不溶性硫黄,可将一半硫黄置换成不溶性硫黄。这样几乎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以上方法,适用于面向外加工的工厂所用的未硫化胶。外加工工厂,不会象作者本公司的工厂那样严格管理,入库的原材料经过数曰后仍存放在库房里未使用,尤其存放在寒冷的库房里,这样会诱发喷霜,产生不溶性硫黄的效果。 硫化后的橡胶制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喷霜。作为预防措施,在计划减少硫黄配合量以前,就应该留意完全硫
3、化问题。硫化温度、硫化时间是否适宜,不要寄希望于考虑稍微延长一点硫化时间为好。但是无论如何,高温短时间硫化是不合适的. 橡胶制品在硫化后应避免曰光直射与急剧冷却,应注意存放在自然通风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在容器上盖上由帆布等制成的布套,这样可以防止喷霜现象的发生。在硫化后产生的喷霜现象中,不溶性硫黄是不起作用的。 与喷霜稍有不同的是,冬季橡胶胶浆中会出现肉眼看得见的硫黄结晶,若用放大镜看,则能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些斜方晶体。一旦有这样的结晶产生,在用毛刷涂布胶浆时会在毛刷的端部附着结晶体,在胶浆涂面上形成凹痕;而用涂胶机进行涂胶时,则在刮胶刀的刀刃部位形成结晶,像一条条纵向胶痕。 防止措施是,在硫
4、黄配合中加入相当于硫黄所需量半数的不溶性硫黄,在使用胶浆时仅从胶浆槽中取所需的量,暂时不用的胶浆存放在胶浆槽内,慢慢搅拌以备待用。 3 胶料焦烧 混炼胶的焦烧多见于梅雨季节开始。 由于有了门尼粘度计及硫化仪,不论是新炼的混炼胶还是返炼胶料都能随时进行测定,这样就能防止胶料焦烧。在大批量生产混炼胶的工厂里,没有必要进行全面测定,仅对规定要注意的胶料可采用一种测定方法。以下介绍防止焦烧的方法。 首先要减少硫化促进剂的配合量,但这样会导致橡胶制品的物理性能下降,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硫化促进剂单独使用的情况很少,多半是采用二种、三种促进剂并用的方式.一旦配合出了问题,就不能防止胶料焦烧,一般来说,
5、通用橡胶用的主促进剂为曝pill类或次磺酞胺类促进剂。主促进剂DM是万能型促进剂;促进剂M的焦烧性高,次磺酞胺类促进剂虽然有耐焦烧性,但由于硫化的起步速度慢,所以要根据胶料使用要求进行选择。橡胶技术网,肌类、秋兰姆类系辅助促进剂。在盛夏高温季节,辅助促进剂要减量使用,而主促进剂则尽量不减少其配合量。 将10 20质量份的再生胶加入通用橡胶中,经共混后制成的胶料,具有防止焦烧的作用。另外,对共混胶料,要考虑设计加成性配方,在研究焦烧性与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修正。 在配合白炭黑胶料中,要添加二甘醇、聚乙二醇、有机胺助促进剂SL等。但添加以上配合剂过量的话也会导致焦烧,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6、。标准的配合量应该是(与白炭黑相比)二甘醇与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 60,有机胺促进剂SL为2.5。 在配合方面尽管如上所述,作了许多探讨,但是如果仍不能防止焦烧时,可添加防焦剂(硫化延迟剂)。硫化延迟剂是无水邻苯二甲酸及苯甲酸类的有机酸、亚硝基化合物及邻苯二甲酞胺等有机合成化合物。因亚硝基二苯胺具有污染性,所以不能用于浅色橡胶制品。 防焦剂在延迟硫化的同时,也减慢了硫化速度,因为它会降低交联度,所以不要大量使用。根据该作者的经验,用量不应超过0.4。如果必须超过0。4,则首先应该减少硫化促进剂的用量。不宜使用高促进剂,高防焦剂的配合方法。 以下就操作工序中防止焦烧应注意的问题作一介绍,就
7、每批混炼胶料而言,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设定焦烧时间的范围,在此范围内不断调整解决。例如,设定为门尼焦烧时间,125 , MS、15一25m in. 对混炼胶可用水冷、风冷或两者并用的方式使胶片冷却到室温。即使是压延卷取的胶料,如果存在焦烧的危险,可对其进行边风冷边卷取,或者按一定长度裁断后再进行风冷。按照需要也可以用空调房、冷藏库进行贮存. 对多数需返炼的胶料,首先将需返炼的胶料投入热炼机上热炼,在确认该胶料未发生焦烧的情况后,再添加新的混炼胶进行混炼,若操作程序与此相反,则会导致全部胶料焦烧。 4 有异物混入胶料的混炼 在炼胶时有时会混入导物,这样的胶料就不能使用,其原因有多种多样,没有定论
8、,需要区别对待。 在生胶中有用取乙烯薄膜包装的,也有未包装的。用聚乙烯薄膜包装的橡胶极少混入异物,未包装的橡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粘上砂土等异物。另外,在用托板运输的橡胶中最近发现,托板的木片会嵌入橡胶,这类附着在橡胶上的异物必须用钢丝刷除去。 RSS 3号或4号等大多数生胶是由小橡胶园生产的,所以经常会发现在生胶片之间夹杂着残枝、枯叶、死亡的昆虫等,若用钢丝刷除去当然好.但若未能清除干净,就投入炼胶机。这样,由于相当一部分异物会在炼胶时落到存胶盘上,因此这类异物要收集起来丢弃。无论如何,将这些生胶作为高等级的橡胶使用是不合适的。 过去,为了除去生胶中的异物系采用滤胶机过滤或手工方法去除异物。所谓
9、手工方法,就是将生胶塑炼后,把炼胶机辊距调节为约lmm,再进行薄通,再把薄通出来的胶片置于强烈光线的照射下,由人工通过肉眼观察将异物除去。由于滤胶法与手工方法都会降低生胶的韧性、使硫化胶的弹性模量下降,因此有必要加以注意。另外,由于现在的劳务费用相当高,租金等费用也据高不下,采购杂质较少的一、二级上等生胶是明智的。 生胶被雨淋湿后会产生霉变,轻度霉变尚无大碍,若严重的话,生胶会产生发白现象,即使用炼胶机塑炼也不会使之塑化,会产生与焦烧胶料相同的状态。这样,只有将霉变部分的生胶切掉废弃方可避免。 即使是SBR,也会发生热硬化物混入的情况。在生产过程中把生胶堆放在炼房烘胶时,靠近烘房壁的生胶,因长
10、时间烘烤形成热硬化,演变成黑褐色的树脂状物,这些树脂状物会从生胶包上脱落下来,混入生胶中.在此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将树脂化部分切除。 5 橡胶共混不均 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或合成橡胶与合成橡胶的共混是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进一步讲,就是塑料与橡胶的共混.如果用密炼机共混,在操作工艺上没有多大的麻烦,一下子就能混合.但是,这样共混的胶料批量小,而且也有不能用密炼机炼的橡胶。这样一来,就必须用开炼机进行混炼,以下就用开炼机混炼的方法作一叙述. 一般的操作程序是先将硬质橡胶A放在开炼机上炼,然后再投入软质橡胶B进行共混。如果反之,混炼出来的胶料就象豆腐渣一样。 若想得到质量好的共混胶料,应该首先完成薄通
11、橡胶B.再将硬质橡胶A放入开炼机,并将橡胶B按硬质橡胶A的5%质量份投入开炼机中,并不断地用炼胶用小刀反复切割,这一步至关重要。然后再投入10%质量份软质橡胶B进行混炼。再继续依次增加软质橡胶B的投放量,直至混炼完毕。当观察到混炼胶的颜色及透明度达到要求后,即可判断共混完成。 当高苯乙烯树脂及聚乙烯与橡胶共混时,首先要将融熔点高的树脂投入炼胶机中,这时是否将辊筒温度设定在某一较佳范围内,由于多数情况下不甚清楚设定温度的最佳点,所以最好一边对辊筒加热,一边添加少量的树脂进行观察。如果温度低,则树脂会七零八落地落入接胶盘中,如果过一会儿再添加树脂,则会有一定比例的树脂附着在辊筒上。其中附着在辊筒上
12、的树脂呈橡胶状,像包卷在辊筒上一样.这时,再将剩余的树脂添加到炼胶机上,达到整体均匀后,即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的理由是要防止两点一是若超过以上温度,树脂的粘度就会过度下降,共混的胶料因热老化而被着色。此时,即使停止加热,由于炼胶机已进行过预热,故炼胶机辊筒温度不会迅速下降。 向包卷在炼胶机辊筒上的树脂添加5左右的薄通了的橡胶,再进行充分的共混,依照前述之方法,依次逐步增加投胶量并继续充分共混.如果一次投入的生胶太多,会导致失败,因此要多加注意。共混完成后,通过观察混炼胶的颜色与透明度即可判断共混是否成功。如果是用电加热的炼胶机,则可进行高融点的树脂与橡胶的共混.混炼胶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原因 A
13、 分散不良的原因 (a) 混炼过程中的原因 1混炼时间不够; 2排胶温度太低或太高; 3同时增加酸性配合剂和碱性配合剂(如将硬脂酸和防焦剂ESEN与氧化锌和氧化镁一起加入); 4塑炼不充分; 5配合剂增加的顺序不恰当; 6混炼周期中填充剂加得太迟; 7同时加入小粒径炭黑和树脂或粘性油; 8金属氧化物分散时间不够; 9在们料己经开始撕裂或碎裂后加入液态增塑剂; 10胶料批量太大或太小。 (b) 工艺操作上的原因 1没有遵循所制订的混炼程序; 2油性材料和干性材料的聚集体粘在上顶栓和进料斗边上; 3转子速度不恰当 4胶料从压片机上卸下时太快; 5没有正确使用压片机上的翻胶装置。 (c) 设备上的原
14、因 1密炼机温度控制失效; 2上顶栓压力不够; 3混炼室中焊层部位磨损过度; 4压片机辊温控制失效; 5压片机上的高架翻胶装置失灵; (d) 原材料方面的原因 1橡胶过期存放和有部分凝胶; 2三元乙丙橡胶或丁基橡胶太冷; 3冷冻天然橡胶; 4天然橡胶预塑炼不充分; 5填充剂中水分过量(结块); 6在低于倾倒点温度下加入粘性配合剂; 7配合剂使用不当; (e) 配方设计方面的原因 1使用的弹性体门尼粘度差异太大; 2增塑剂与橡胶选配不适当; 3硬粒配合剂太多; 4小粒径填料过量; 5使用熔点过高的树脂; 6液态增塑剂不够; 7填充剂和增塑剂过量; b焦烧的原因 (a) 配合方面的原因 1硫化剂、
15、促进剂用量太多; 2硫化体系作用太快; 3配合剂称量不正确; 4小粒径填料过量; 5液态增塑剂不够. (b)混炼操作方面的原因 1装料容量过大; 2密炼机冷却不够; 3转子速度过高; 4初始加料温度太高; 5排胶温度太高; 6促进剂加入密炼机中的时间不对; 7或过早地加入硫黄,或分散不均而造成硫化剂和促进剂局部高度集中; 8促进剂和(或)硫化剂分散不良; 9树脂堆积在转子上; 10漏加防焦剂; 11未经薄通散热就过早地打卷,或卷子过大,或下片后未充分冷却。 (c) 停放方面的原因 1在胶料还呈热、湿状态时,堆积胶料; 2停放场所温度太高,或空气不流通; c、配合剂结团的原因 1生胶塑炼不充分;
16、 2辊矩过大,辊温过高,粉剂落到辊筒面上压成片状; 3装料容量过大; 4粉状配合剂含粗粒子或结团物; 5凝胶太多. d.收缩大的原因 (a)无硫胶料 1可塑度过低; 2混炼时间太短或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导致结聚。 (b)加硫胶料 胶料开始焦烧。 e.麻面(胶粒)的原因 (a)无硫胶料 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炭黑凝胶量太多。 (b) 加硫胶料 1胶温、;辊温过高引起焦烧; 2混人一些已焦烧胶料. f。可塑度过高过低或不均的原因 1塑炼胶可塑度不适当; 2混炼时间过长或过短; 3混炼温度不当; 4并用胶未掺合好; 5增塑剂多加或少加; 6炭黑多加,少加或品种用错. g.相对密度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原因
17、 1配合剂称量不对,漏配和错配; 2炭黑、氧化锌、碳酸钙等多于规定用量或油类增塑剂等少于规定用量时,均会出现胶料相对密度超过规定量; 3混炼时粉剂飞扬损失过多、粘附于容器壁过多或加料盛器未倒干净; 4混炼不均匀。 h.焦烧时间过长或过短的原因 (a) 焦烧时间过长 1促进剂品种弄错、少加; 2氧化锌漏加; 3炭黑品种弄错,软化剂品种弄错,如将松焦油当机油等;4沥青、陶土多加。 (b) 焦烧时间过短 1促进剂多加或品种搞错; 2碳酸钙过量; 3炭黑品种搞错。 i。 硬度过高过低或不均的原因 1配合剂称量不准,如补强剂、硫化剂和促进剂称量过多,则硫化胶硬度偏高;相反,则硬度偏低; 2增塑剂和橡胶称
18、量过多,则硬度偏低; 3混炼不均匀,硫化胶硬度不均。 j.喷霜的原因 1胶料混炼不足、不均匀; 2配合剂称量不准; 3硫磺结团或用量超过其常温在橡胶中的溶解度; 4加硫时胶温过高; 5软化剂用量过多; 6胶料停放时间过长; 7制品欠硫。 k.硫化起点慢的原因 1促进剂称量不准(过少)或漏加氧化锌或硬脂酸; 2炭黑品种搞错。 l。欠硫的原因 1促进剂、硫化剂和氧化锌等漏配或少配; 2混炼操作不当,硫化剂和促进剂飞扬损失过多。 m。分层的原因 天然橡胶胶料中混入丁基橡胶或相反。 n。脱辊或粘辊的原因 (a) 粘辊 1辊温过高、辊矩过小; 2可塑度过高; 3软化剂过多; 4混炼时间过长或违反加料顺序
19、,如沥青和松香在后面加入等。 (b)脱辊 1含胶率过低; 2胶质硬; 3混炼时辊矩大; 4某些合成橡胶性能所致。 o.污染的原因 1由灰尘、污垢、砂粒及其他物质所致的弹性体和橡胶药品的物理污染; 2由其他弹性体(如天然橡胶和丁腈橡胶)所致的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的化学污染; 3对不同的配合剂未分别使用铲勺; 4使用不适当的配合剂; 5以前用过的料盘中残留有配合剂; 6密炼机油封的渗油; 7余留胶料粘在转子、卸料门、进料斗和上顶栓上,如果定期用清洁胶料清扫,可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8余留胶料粘在卸料料槽、接料盘、导向槽和高架翻胶装置上; 9余胶堆积在密封圈处; 10密炼机和压片机周围区域不整齐。
20、 p.力学性能不合格或不一致的原因 1配合剂称量不准,特别是补强剂; 2硫化剂和促进剂漏配或错配; 3混炼过度; 4加料顺序不合理或混炼不均,易引起性能不一致。 Q 各批胶料间性能差异的原因 1初始加料温度有差异; 2冷却水流动和(或)温度有差异; 3上顶栓压力有差异; 4配合剂称量中有误差; 5不同批号之间配合剂的差异; 6使用了代用配合剂; 7排胶时间和(或)排胶温度有变化; 8不同的操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压片机上加工胶料; 9捣胶时间有变化; 10配合剂分散程度不同; r、压延性能差的原因 1辊温迁用不当; 2辊温和辊筒速比及辊筒速度的控制失灵; 3胶料的门尼粘度太低; 4增粘剂过量;
21、5粘性填充剂(如陶土)填充量过高; 6粘性增塑剂量太大; 7配方中缺少适当的操作助剂; 8装料不足或过量; 9弹性体的粘度选择错误; 10分散不良; 11胶料易焦烧; 12胶料留在开炼机上的时间太长。 (2) 不合格混炼胶的处理方法 对于不合格的混炼胶的处理,道德要查明产生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A补充加工 (a) 补充混炼 对于因可塑度和分散不均造成的硬度和相对密度不均匀的胶料,可进行补充混炼。方法是:将胶料在开炼机上回炼均匀后出片,经快检检查合格者,可按50比例掺合于同样胶料中使用;不合格者进一步查明原因,另行处理。 (b) 对掺混炼 对于一批胶料多加配合剂,另一批胶料少加配合剂的
22、情况,经检验后,取两批胶料混合,达到合格要求,即可正常使用。 (c) 补加配合剂 对于己知混炼胶中漏加或少加某些用量较小的配合剂,如促进剂,防老剂,氧化锌,着色剂和发泡剂等,可按要求补加混炼。但是炭黑、软化剂和橡胶等,补加有困难,不宜这样处理。 (d) 换算配方 对于因为配料错误造成不合格的胶料,可按生产配方经调整补充生胶或配合剂,使之变为另一种合格胶料供用。 (e) 薄通 对于需剔除杂物的、有轻微焦烧现象的或无硫收缩大、有麻面的胶料等,适合于用薄通法处理.辊距0。5-1mm,辊温4045,每4-6次薄通为一段。对于焦烧程度较重的胶料,在薄通后还需加11.5的硬脂酸或23%机油。 (f) 滤胶
23、 对于无硫黄但含有纸屑、石子、垃圾、帘线头等胶料,可采用滤胶机除去杂质。一般采用两层滤网(24孔/in),停放一天后进行外观检查。 B处理方法 不合格胶料经补充加工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a多量掺用 1可塑度、相对密度和硬度与标准指标相差不大的胶料,可按一定比例均匀掺用于正常胶料中。可塑度误差为0.01者可掺用50;0。02者可掺用30;-0。02以下的要重新加工。可塑度偏高(硬度、相对密度符合要求)的胶料可掺用30%.相对密度误差为0。01时,可掺用50。硬度误差1者,可掺用50;误差为2者,可掺用20%;误差大于3者,相对密度误差大于0.03,经补充加工仍不合格者,要测定性能,查出
24、原因酌情处理。 2滤去杂质的胶料,经检查合格者,可按30掺用于正常同类胶料中. 3轻度焦烧胶料,经补充加工处理后,停放24h,可按15%20%掺用于正常同类胶料中.严重焦烧胶料,经补充加工处理后,应降级使用。焦烧非常严重以致无法处理时,应作为废胶处理. (b)微量掺用 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及工艺性能的条件下,可将不合格混炼胶按12%比例掺用到同类胶料中使用。无硫胶料出现较大收缩,经加工后仍不见好转者,也可按2比例掺合使用. 混炼胶质量问题和可能原因www.sto。net。cn 质量问题 可能原因 1。分散不良 A混炼过程混炼时间不够,排胶温度太低或太高,同时添加酸性配合剂和碱性配合剂(如将硬脂酸和
25、防焦剂ESEN与氧化锌一起加入)塑炼不充分,配合剂添加的顺序不恰当,混炼周期中填充剂加得太迟,同时加入了小粒径碳黑和树脂或粘性油,金属氧化物分散时间不够,在胶料已经开始撕裂或撕裂后加入液态增塑剂,胶料批量太大或太小. B工艺没有遵循所制订的混炼程序,油性材料或干性材料的聚集体粘在上顶栓和材料斗边上,转子速度不恰当,胶料从压片机上卸下时太快,没有正确使用压片机上的翻胶装置 C设备 密炼机温度控制失效,上顶栓压力不够,混炼室中焊层部位磨损过度,压片机恒温控制失效,压片机上的高架装置失灵 D材料 橡胶过期存放和有部分胶疑,三元乙丙橡胶或丁基橡胶太冷,冷冻天然橡胶,天然橡胶顶塑炼不充分,填充剂中水分过
26、量(结块),在低入倾倒点温度下加入粘性配合剂,配合剂使用不适当。 E配方设计 使用的弹性体门尼黏度差异太大 ,增塑剂与橡胶选配不适当,硬粒配合剂太多,小粒径填充填充过量,使用熔点过高的树脂,液态增塑剂不够,填充剂和增塑剂过量. 2.焦烧 A配合 硫化剂,促进剂用量过大,硫化体系作用太快,配合剂称量不正确,小粒径填充过量,液态增塑剂不够 B混炼操作 装料容量过大,密炼机冷却不够,转子速度过高,初始加料温度过高,促进剂加入密炼机中时间不对,或过早的加入硫磺,或分散不均而造成硫磺剂和促进剂局部高度集中,促进剂和硫化剂分散不良,树脂堆积在转子上,漏加防焦剂,未经薄通散热就过早地打卷,或卷子过大或者下片
27、后未充分冷却. C停放 在胶料还呈热湿状态时,堆积胶料,胶料停放过久,停放场所温度太高,或空气不流通 D防止焦烧的措施 严格控制恒温,改进冷条件,按照操作规定加料,加强胶料管理等等,调整硫化体系,添加防焦剂为有机酸酐,一般用量不宜超过0.4份,新型高效防焦剂,用量0.10。2份,如防焦剂CTP防焦剂的添加顺序应在硫化剂和促进剂之前。 3配合剂结团 生胶塑炼不充分锟距过大,辊温过高,粉剂落到辊筒片上压成片状, 装料容量过大 4收缩大 A无硫胶料 可塑度过低,混炼时间太短或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导致结聚 B加硫胶料 胶料开始焦烧 5麻面胶粒 A无硫胶料 密炼机混炼时间过长,碳黑凝胶量太多 B加硫胶料
28、 胶温,辊温过高引起焦烧,混入一些已焦烧胶料 6可塑度过高或 塑炼胶可塑度不适当,混炼时间过长或过短,混炼温度不当,并用胶未 低或不均 掺合好,增塑剂多加或少加,或品种用错 7相对密度过大 配合剂称量不称漏配和错配,碳黑,氧化锌,碳酸钙等多于规定用量,或 过小或不均 油类增塑剂少于规定用量时均会出现胶料相对密度超过规定量,混炼 时粉剂飞扬过多,黏附与容器壁过多或加料盛器未倒干净,混炼不均匀 8焦烧时间过长 A焦烧时间延长 或缩短 促进剂品种弄错,少加,氧化锌漏加,碳黑品种弄错,软化剂品种弄错, 如将松焦油当机油等,沥青,陶土多加 B焦烧时间缩短 促进剂多加或品种搞错,碳黑品种搞错,碳酸钙过量
29、9硬度过高过低 配合剂称量不准,如补强剂,硫化剂和促进剂过量,则硫化胶硬度偏高 或不均 相反,则硬度偏低,增塑剂和橡胶称量过多,或则硬度偏低,混炼不均匀硫化胶硬度不均 10喷霜 胶料混炼不足,不均匀,配合剂称量不准,硫磺结团或用量超过其常温在橡胶中的溶解度,加硫时胶温过高,软化剂用量过多,胶料停放时间过长,制品欠硫等 11硫化起点慢 促进剂称量不准,或漏加氧化锌或硬脂酸,碳黑品种搞错 12欠硫 促进剂,硫化剂和氧化锌等漏配或少配,混炼操作不当,硫化剂和促进剂飞扬损失过多 13分层 天然橡胶料中混入丁基橡胶或相反 14脱辊或粘辊 A粘辊 辊温过高,辊距过小,可塑性过高,软化剂过多,混炼时间过长,
30、或违反加料顺序,如沥青和松香在后面加入等 B脱辊 含胶率过低,胶质硬混炼时辊距大,某些合成橡胶 15污染 由灰尘,污垢,沙粒及其它物质所致的弹性体和橡胶药品的污染,由其它弹性体如天然橡胶和丁腈橡胶所致的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胶的化学污染,对不同的配合剂未分别使用铲勺,使用不适当的配合剂,以前用过的料盘中残留有配合剂,密炼机油封的渗油,余留胶料粘在转子上,卸料门,进料斗和上顶栓上,如果定期用清洁胶料清扫,可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余留胶料粘在卸料斗槽,接料盘,导向槽和高架翻胶装置上,余胶堆积在密封圈处,密炼机和压片机周围区域不整齐 16物理机械性能 配合剂称量不准,特别是补强剂,硫化剂和促进剂漏配和错配
31、,混炼过度,加料顺序不合格,或混炼不均易引起性能不一致 不合格或不一致 17各批胶料间 初始胶料温度有差异,冷却水流动和温度有差异,上顶栓压力有差异性能差异 配合剂称量中有误差,不同批号之间配合剂的差异,使用了代用配合 剂,排胶时间和排胶温度的变化,不同的操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压片机上加工胶料,捣胶时间的变化,分散程度不同 18压延性能差异 辊温选用不当,辊温和滚筒速比及滚筒速度的控制失灵胶料的门尼黏度太低,增粘剂过量,粘性填充剂填充量过高,粘性增塑剂量太大,配方中缺少适当的操作助剂,装料不足或过量,弹性体的黏度选择错误,分散不良胶料易焦烧,胶料留在开炼机上的时间太长文章来源: 中国橡胶国际网
32、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代号? ?ASTM代号 天然橡胶 Natutal Rubber NR AA 异戊橡胶 Polyisoprene IR AA 丁苯胶? ???Styrene butadiene copolyme SBR? ??AA 顺丁胶? ??Polybutadiene? ???BR? ?AA.BA 丁基橡胶? ??Butyl Rubber? ?IIR? ? BA 乙丙胶? ??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 EPDM? ? AA。BA。CA。DA 氯丁胶? ? Polychloroprene? ? CR? ? BC.BE 丁睛胶? ? Nitrle Rub
33、ber? ? NBR? ? BF.BG。BK.CH 聚氨酯胶? ? Urethane Rubber? ? PU? ? BG 氯磺化聚乙烯胶? ? Hypalon Polyethylene? ? CSM? ? CE 丙烯酸酯橡胶? ? Polyacrylate Rubber? ? ACM? ? DF.DH.EH 氯酯橡胶? ? Epichlorohydrin? ? ECO? ? CE 乙烯丙烯酸胶? ? VamacEthylene/Acrylic? ? E/A? ? EE 硅橡胶? ? Silicone Rubber? ? SI? ? FC.FE。GE 氟素橡胶? ? Fluoro Carbon Rubber? ? FPM? ? HK 氢化丁睛胶? ? Hydrogenate Nitrile? ? HNBR? ? DH 氟素硅胶? ? Fluorinated Silicone Rubber? ? FLS? ? FK/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