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7061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寺人披见文公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内容摘要:寺人披见文公是我国汉代编年体史学巨著左转中的名篇.文中通过对寺人披见晋文公这一事件描述,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寺人披的审时度势、理智果断的人物性格特点;也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晋文公的帝王胸襟与英雄气度;寺人披见文公全文不过194字,却蕴含了大量立身处世、人文修养的道理,行文简练,言简意赅。本文通过对寺人披见文公中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的分析,旨在诠释其深刻社会内涵以及语言艺术的运用特点。关键词:寺人披 晋文公 人物形象 语言艺术 言简意赅 借鉴 寺人披和晋文公都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生活经历,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政治环境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

2、历史角色,寺人披见文公一文,是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比较集中鲜明的记录。通过分析其人物语言性格特点,可以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发掘文章的闪光点.一、寺人披见文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寺人披,又名勃鞮,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宦官.在晋国内乱中,曾两次追杀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本章通过对比寺人披对晋文公重耳前后态度的不同,着重分析寺人披的人物形象特点。(一)浅析寺人披人物特点的两面性1:从寺人披与晋文公对立关系看寺人披人物特点从寺人披见文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寺人披曾在蒲城、狄国两次追杀公子重耳,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对重耳的造成的心理阴影还是非常巨大的。文中记载“夫袪犹在,女其行乎1”,说的是有一次寺人披将重耳

3、的衣袖割断,可见在浦城、狄国时期,寺人披与重耳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文中记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2,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可见寺人披是一个行动极为迅速、雷厉风行的人物,他对自己的使命看得极为重要,抛开历史上成王败寇的传统观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寺人披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能为当权者不顾危险全力以赴。2:从寺人披与晋文公君臣关系看寺人披人物特点寺人披见文公是以寺人披求见晋文公,然后由对话引入插叙行文的。所以,文章一开始,是将寺人披与晋文公定位于君臣关系的。通过文章的一系列的对话,读者才了解到,原来寺人披曾两次追杀晋文公。在晋文公成功掌握政权后,对往

4、日的仇敌理所应当采取诛杀惩治的态度。但是,读者看到的事实却是,寺人披来求见晋文公。从这一出乎常理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寺人披是一个有胆略有谋略的人.他通过晋文公继位后的言行举止,判断出当权者对自己已经采取了宽容放任的态度,所以,他才敢冒险来到晋宫,求见文公。他这样做的目的能达成近期和远期两种效应:首先是他带来的内幕消息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而且事关王者安危,这是寺人披的最大筹码;其次,寺人披必须通过这次冒险确定晋文公对自己的态度,以消除日后的生存隐患。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寺人披有相当深厚的社会经验,而且敢于直抒胸臆说出自己的见解,他不卑不亢引经据典,其机智成熟,有勇有谋的形象跃然纸上.(二)浅析晋文公

5、人物形象特点的多面性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后人对其评价极高,有“齐桓晋文”3之说。晋文公早年间曾经受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并受到了权利争夺的迫害,多次遭遇生命危险,寺人披就曾对其两次追杀未遂。1:晋文公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在寺人披见文公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晋文公取得政权后,晋惠公的宠臣吕甥、郤芮怕遭到报复,计划火烧晋宫谋害晋文公。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晋文公并没有对当面迫害自己的人斩尽杀绝,反而给了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所以才会有诛君弑上的潜在危险发生,吕甥、郤芮的行动就很据代表性。这样的描述,从侧面表现了晋文公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的君王风范。但是,大篇幅描写晋文公气量胸襟的段落,还是在他和寺人披的对话中

6、。文中记载: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公使让之,且辞焉,“让”字在古汉语中为谴责的意思.面对往日的杀身仇敌,晋文公采取的只是谴责的态度避而不见,这一点很让人意外.以晋文公当下的实力,对寺人披可以采取任何报复手段.但是,他仅仅是采取了谴责并避而不见这一态度,晋文公的人物形象立刻变得丰满、具象,王者的宽厚从容之风也得以多层面的展示。2:从对话看晋文公人物形象的立体化在寺人披与晋文公的对话中,虽然晋文公采取了谴责回避的态度,但是寺人披并未由于这样的态度退缩,反而

7、以是逐条反驳据理力争.寺人披有一段很经典的对白:“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4?”寺人披这些话,可谓开门见山、一阵见血,在以“礼治国的封建社会,这种行为已经是明显的僭越了.但是,晋文公并没有因为寺人披的失利而治罪与他,反而是仔细分析了当下的形式,对寺人披透露的消息采取了信任的态度.这一决定,也帮助他成功的逃脱了一次为难,并除掉了想要陷害他的吕甥、郤芮二人。晋文公的人物形象通过具体行为得到了立体化的展示和完善,作为一国君主,可以不计个

8、人恩怨,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事态的发展,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行事准则,接受了寺人披的建议和意见,果断将其收为己用,可以说这是战略与人格的双重胜利。后人曾总结对待佞臣的态度:“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都咬破矣”.5孙子兵法军争中也说:“归师勿遇,围师必阙,穷寇勿追。6可见晋文公对这个度的掌握非常科学,所以可以做到最终的“秦伯诱而杀之”,达到了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三)浅析寺人披见文公中人物形象的转变轨迹在寺人披见文公中,人物形象的转变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点.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他的形象是隐忍低调甚至委曲求全的。在卷入权利斗争中时,他无

9、疑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严酷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并没有使他失去信心,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耐力,终于取得了晋国的政权,实现了一代霸主的宏图伟业。通过寺人披见文公的行文叙述读者可以看到,晋文公的人物形象有一个从忍辱负重到宽厚淡定的变化过程。相对于晋文公的持续形象变化过程,寺人披的形象变化前后反差非常大,一个宦官以杀手的面目出现,并且两次刺杀晋文公,在执行任务失利后,又以臣子的身份来到晋文公面前进谏,这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形势不可掌控性。但是,寺人披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试探,对晋文公的个性特征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他确信自己的进谏会达到共赢效果的时候,寺人披果断冒险,并达到了自己取信于人的目的。可以说,寺

10、人披的人物形象转变过程,完全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各为其主的尽忠观念,也使他的辩词铿锵有力,最终赢得了晋文公的谅解与信任.二、寺人披见文公的语言艺术(一)试论寺人披见文公的人物语言艺术寺人披见文公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篇幅短小,但是塑造人物形象丰满,细节分明,这和文中语言艺术的合理运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中大量采用对话的形式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1:晋文公在听到寺人披求见后,并没有直接同意或拒绝,而是通过第三方的传达,对寺人披的此次造访做出了评价。“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

11、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这段话中,晋文公把自己与寺人披的两次仇怨交集表达的淋漓尽致,并且以谴责的口吻指出了寺人披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夫袪犹在,说的是在某一次寺人披行次当时还是公子的重耳时,将其衣袖割了下来,那次行刺造成的影响,至今仍令晋文公战战兢兢。“君命一宿,女即至”“命女三宿,女中宿至”,晋文公以大量事实证明,寺人披当时确实对重耳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行动迅速绝不手软。“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这句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增加了晋文公的谴责力度,但是,作为当时的受害者,晋文公的怨怼也仅止于这些,可见含蓄语言的运用,可以更加形象的表达一代霸主的宽厚和气度。2:寺人披见文公中,最出

12、彩的对话应该是寺人披应对晋文公谴责时候的对话,这段话几乎占去了该文章的主体部分。人物语言的应用及其精妙,大量引证、旁证、对比、反问句式的引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寺人披的艺术形象,并且通过这些独特的语言方式,达到了说服第三方的效果。“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以上引用文中寺人披原话,现将其语言艺术特点一一分析.“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这句话中,寺人披以假设的肯定语气,首先将晋文公置于一个懂得君王之道的范畴中,这

13、种肯定,也直接向晋文公表明了自己臣子的地位。但是,寺人披并没有因为身为臣子一味逢迎,而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其中危机重重,不得不引起晋文公的重视。然后,寺人披又对自己的两次刺杀晋文公的行为作出了解释,中心思想,就是封建社会“君命无二”的最高精神指导。寺人披对自己刺杀重耳的行为解释为“受人之事忠君之命”,这是君主制社会对臣子的最基本要求。寺人披对自己的行为丝毫没有愧疚感和犯罪感,反而以这样的事实,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原则,讲忠义的人.“除君之恶,唯力是视”,他的态度相当明朗,为君王尽忠,就要有多大能力,发挥多大能力,这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从这短短的八个字读者也可以看到,寺人披虽“忠

14、”却不是愚忠,他在原来的君主失利后,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的弃暗投明,可见他所谓的“忠”与封建社会所宣扬的“殉忠”有本质上的区别.总体看来,寺人披见文公的人物语言艺术特点,含蓄却不失力度,铿锵却兼顾细节。这样的文字运用,可以更好的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作用。(二)试论寺人披见文公的行文语言艺术寺人披见文公的行文语言艺术,整体特色鲜明,开门见山式的引入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文章在一开始,并没有采取大量的铺叙和背景介绍,而是直接说出了寺人披见晋文公的原因,是因为“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这样的语言干净利落,可以直接将读者带入情节氛围,而且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描写,阐述晋文公的政治处境和

15、周边环境特点,所以,开门见山式的语言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读者带入。在寺人披说服晋文公的语言运用的中,除了增强语气的反问句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典故运用,“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齐桓公尚未成就霸业的时候,管仲曾经试图用箭射杀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虽然没有行刺成功,但是也射中了小白腰间的带钩,只使其吐血假死。但在后来公子小白上位为齐桓公后,不但没有对管仲进行追杀迫害,反而将其从鲁国引渡回齐国,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大业。寺人披引用这样的典故,将双方比作齐桓公与管仲,这样比喻很有说服力,也为顺利见到晋文公打下了基础。在晋文公得知消息后与秦穆公联合铲除吕甥、郤芮的最终结果来看,寺人披的消息指

16、向非常准确,对晋文公的稳定治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看以看出,多层面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达到绵里藏针一步到位的艺术效果.三、寺人披见文公中人物形象与语言艺术的运用特点(一)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丰富作用合理的运用语言艺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人物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语言艺术是综合艺术的其中门类之一,旨在通过语言运用的手段,创造更新的审美形象,用通俗的话将,就是利用语言的特殊魅力,使人们接受并赞同自己的观点.但是语言艺术和“狡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注重艺术感受和文字修养,而后者则更注重运用的现实结果,所以两者一定要严格区分.在寺人披见文公,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丰富人物形象的

17、作用,晋文公的雍容大度和寺人披机智果敢,都是通过双方的对话进行表达的。语言艺术的充分运用,尤其表现在寺人披说服晋文公的一段话中。在这些引经据典的叙述中,寺人披首先肯定了自己的行为是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因为“君命无二的思想是当时统治阶级制约民众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寺人披利用这一点说明了自己的当时立场。但是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寺人披这种“树倒猢狲撒另投明主的做法,也为后世人们所诟病,称其为“势利小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势利小人”,却可以通过完美的语言辩解,充分利用语言艺术的特点,使自己彻底脱离的“势力”与“小人”的概念,反而以管仲自比,不得不说,强大的语言艺术成就了这为春秋名人,也成就了晋文公气度不

18、凡宽容天下的王者风范.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寺人披见文公中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丰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二)言简意赅的古体行文对现代行文方式的启示寺人披见文公的行文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中心突出,指向明显,没有一点赘述,全文通读一气呵成。研究古体行文对现代行文方式有非常积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言简意赅的行文,可以避免拖沓浅白的赘述,还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可推敲性.就实际应用来讲,剖析寺人披见文公语言艺术和行文特点,可以帮助读者形成更成熟的写作技巧。首先,借鉴古文的一些行文技巧,可以增强文章的创新性和相互渗透性,可以通过相互参照相互影响的特点,形成自身成熟的行文风格,增加文章的审美性,多角度灵活运

19、用语言艺术的创作技巧,可以将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的素材为我所用,构建更加立体感性丰富多彩的文章形式,最大限度的提升其艺术价值。欲抑先扬的语言特点,倒叙插叙的引入,衬托、典故等艺术形式的运用,都为人物形象的丰满与立体化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而且寺人披见文公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独立自主创作手法,更好的表现了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有立体感。结论:本文通过对寺人披见文公行文方式及语言运用特点的分析,使文中人物形象更加具象,通过历史原因及写作背景的阐述,结合语言艺术的运用技巧,使人物形象及语言艺术的特色更加鲜明.通过多层面的人物分析与语言艺术的借鉴,可以使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吸取文章主旨精华,丰富创作灵感,对未来的学习创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释:1女与汝在古代通用,为你的意思。2宿在古文中指一天,此处不做夜晚讲。3 “齐桓晋文”是指后世人们对春秋五霸的评价,以齐桓公与晋文公并称,广受赞誉。4以上文字引用寺人披见文公原文。5引用自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以对仇家的态度来判断一个的品德,说明为人处世要宽容大度,知进退.6孙子兵法中阐述穷寇莫追的道理,同样说明当权者“度”的掌握问题.参考文献:1 (汉)司马迁著 史记 京华出版社 1999 2 杨伯峻 注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81 3(明)洪应明著菜根谭 浙江古籍 19934 赵锋 晋文公奔狄时年十七补证 晋阳学刊 198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