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2716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279 大小:15.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9页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9页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9页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9页
DLT 5150-2017 水工混领土试验规程(带条文说明).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 P59备案号:J1532018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P DL/T 5150 20 17代替 DL/T 5150 2001水 工 混 凝 土 试 验 规 程Test code for hydraulic concrete20 17-11-15 发布20 18-0 3-0 1 实施国 家 能 源 局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Test code for hydraulic concreteDL/T 5150 2017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 0 1 8 年 3 月 1 日中国电力出版社2 0 1 8 北

2、 京DL/T 5150 2017国家能源局公 告20 17年第10 号依 据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 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 20 0 95 2 号)有关 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 煤层气生产站场安全管理规范 等 20 4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NB)62项、电力标准(DL)86项、石油标 准(SY)56项,现予以发布。上述标准中电力管理、电工装备标准、煤层气及生物液体燃 料标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电 力(火电)规划设计标准 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定制电力技术导则由中国标准出 版社出版发行,石油天然气标准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煤 炭标准由

3、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锅炉压力容器标准由新华出 版社出版发行。附件:行业标准目录国家能源局 20 17年11月1 5曰DL/T 5150 2017附 件:行 业 标 准 目 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米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曰期10 8DL/T5150 20 17水工混凝土试 验规程DL/T5150-20 0 120 17-11-1520 18-0 3-0 1IIDL/T 5150 2017本规程是根据 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 10 年第一批能源领 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 能 科 技 20 10 320 号)要求,对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 20 0 1进行的修订。本

4、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 定稿。本规程共分7 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混凝土拌和物、混凝 土、全级配混凝土、现场混凝土性能试验、水泥砂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加高速圆环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旋转射流法混凝土 抗冲磨试验、高速水下钢球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混凝 土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试验、混凝土泊松比试验、混凝 土早期抗裂性试验、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 度、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渗性、钻芯拉拔法检测混凝土 黏结强度和水泥砂浆含气量试验共10 个试验方法。在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试验中,增加关于注水排气的 规定。在混凝

5、土压缩徐变、拉伸徐变、干缩湿胀、自生体积变 形试验中,增加关于变形数据自动测量、采集的规定。增 加“术语”一章。删除混凝土抗含砂水流冲刷试验(圆环法)、混凝土抗 氯离子渗透快速试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均 匀性、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平测法)、超声波inDL/T 5150 2017检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对、斜测法)、超声波检测混凝 土内部缺陷和混凝土原位直剪试验(平推法)。在混凝土、全级配混凝土和水泥砂浆轴向拉伸试验及混 凝土抗弯试验屮,将弹性模量的计算上限由50%破坏应 力改为40%破坏应力。将原附录A附录F修订为规范正文,删除提示性附录 G附录J。-提高对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绝热条件

6、的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完善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等。按 照 关于印发 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通知(建 标 20 0 8182号)要求修改。本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规程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 C29)归口。本规程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屮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蔡 跃 波 丁 建 彤 陈 改 新 纪 国 晋杨

7、 华 全 曾 力 李 光 伟 陈 志 远 谢 凯 军 林 星 平 杨 森 何 金 荣 宋 人 心 钱 文 勋 王 少 江 陈 霞 傅翔陈波白银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梅 锦 煜 王 鹏 禹 许 松 林 汪 毅尚 翔 楚 跃 先 陈 宏 孙 志 禹 郭 光 文 孙 来 成 黄 中 鑫 张 文 山 吴 高 见 杨 成 文 王 军 钟 彦 祥 沈 益 源 杨 涛 何 小 雄 孙 昌 忠 吕 芝 林 陈 文 耀 殷 洁 李 勇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 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 0 761)。DL/T 5150 2017VDL/T 5150 2017目 次1总

8、、贝 丨J.12 私吾.23 混凝土拌和物.33.1 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33.2 坍落度试验.53.3 维勃稠度试验.73.4 扩展度试验.93.5 泌水率试验.103.6 压力泌水率试验.123.7 表观密度试验.133.8 拌和均匀性试验.153.9 凝结时间试验.163.1 0 含气量试验.183.1 1 水洗法水胶比分析试验.223.1 2 炒干法水胶比分析试验.244 混凝土.274.1 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274.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94.3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314.4 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334.5 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344.6 混凝土抗弯试验.384

9、.7 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424.8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与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444.9 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试验.47VIDL/T 5150 20174.1 0混凝土压缩徐变试验.514.1 1混凝土拉伸徐变试验.574.1 2混凝土干缩湿胀试验.614.1 3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634.1 4混凝土导温系数试验.654.1 5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694.1 6混凝土比热容试验.734.1 7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试验.764.18、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774.1 9高速圆环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804.2 0旋转射流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824.2 1水下钢球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854.2 2高

10、速水下钢球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874.2 3风砂枪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904.2 4混凝土抗渗性试验.944.2 5混凝土相对渗透性试验.964.2 6混凝土抗冻性试验.974.2 7混凝土或砂浆动弹性模量试验.994.2 8混凝土气泡参数试验.1024.2 9新拌砂浆阳极极化法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试验.1044.3 0硬化砂浆阳极极化法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的电化学试验.1094.3 1混凝土碳化试验.1124.3 2混凝土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试验.1144.3 3 混凝土钢筋腐蚀快速试验.1214.3 4混凝土泊松比试验.1244.3 5混凝土抗压强度快速试验.1274.3 6混凝土透气性试验

11、.1284.3 7真空脱水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1314.3 8混凝土拌和物真空脱水率试验.133VIIDL/T 5150 20174.3 9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试验.1345全 级 配 混 凝 土.1385.1 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1385.2 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1395.3 全级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1405.4 全级配混凝土弯曲试验.1415.5 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1435.6 全级配混凝土静力抗压弹性模量试验.1455.7 全级配混凝土渗透系数试验.1476现 场 混 凝 土 性 能 试 验.1506.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506.2 超声回弹

12、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1576.3 射钉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626.4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686.5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渗.1716.6 钻芯拉拔法检测混凝土黏结强度.1716.7 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试验.1747 水 泥 砂 浆.1797.1 水泥砂浆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1797.2 水泥砂浆稠度试验.1807.3 水泥砂浆泌水率试验.1827.4 水泥砂浆密度试验及含气量计算.1837.5 水泥砂浆含气量试验.1857.6 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试验.1877.7 水泥砂浆劈裂抗拉强度试验.1897.8 水泥砂浆黏结强度试验.1907.9 水泥砂浆轴向拉伸试验.1927.1 0

13、水泥砂浆干缩湿胀试验.1957.1 1 水泥砂浆抗冻性试验.196VIIIDL/T 5150 20177.1 2水泥砂浆抗渗性试验.198附录A混凝土导温系数1值 和 值 的 关 系 表 D2(高度为直径2 倍的圆柱体).20 0附录B回弹法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213本规程用词说明.228引用标准名录.229附:条文说明.231IXDL/T 5150 201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12 Terms.23 Concrete mixture.33.1 Mixing method in laboratory and field sampling.33.2 Slu

14、mp test.53.3 Vebe consistency test.73.4 Slump flow test.93.5 Bleeding rate test.103.6 Pressure bleeding rate test.123.7 Density test.133.8 Uniformity test.153.9 Setting time test.163.10 Air content test.183.11 Water-cementitious material ratio test(wash method).223.12 Water-cementitious material rat

15、io test(fry-dry method).244 Concrete.274.1 Methods for making and curing concrete specimens.274.2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of concrete cubes.294.3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314.4 Adhesive strength test.334.5 Axial tensile test.344.6 Flexural strength test.384.7 Shear strength test.424.8 Test

16、of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tatic compressiveelastic modulus.44XDL/T 5150 20174.9 Test of bonding between concrete and steel bar.474.10 Compressive creep test.514.11 Tensile creep test.574.12 Dry shrinkage(wet bulking)test.614.13 Autogenous volume deformation test.634.14 Thermal diffusivity t

17、est.654.15 Thermal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test.694.16 Specific heat test(adiabatic method).734.17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test.764.18 Adiabatic temperature rise test.774.19 Anti-abrasion test(ring specimen method).804.20 Anti-abrasion test(high-speed rotating jet flow method).824.21 Anti-abra

18、sion test(underwater steel ball method).854.22 Anti-abrasion test(high-speed underwater steel ball method).874.23 Anti-abrasion test(sand-air jetting method).904.24 Anti-seepage test.944.25 Relative anti-seepage test.964.26 Freezing-thawing resistance test.974.27 Dynamic elastic modulus test(concret

19、e and mortar).994.28 Air bubble parameters test of hardened concrete.10 24.29 Electrochemistry test of steel bar corrosion in concrete(anodic polarization method of fresh mortar).1044.30 Electrochemistry test of steel bar corrosion in concrete(anodic polarization method of hardened mortar).10 94.31

20、Carbonation test.1124.32 Quick test on resistance of chloride ion diffusion.1144.33 Quick test of steel bar corrosion in concrete.1214.34 Poissons ratio of concrete in compression.1244.35 Quick test of compressive strength.127XIDL/T 5150 20174.36 Air permeability test.1284.37 Methods for making and

21、curing vacuum-dehydrating concretespecimens.1314.38 Dehydration ratio test of fresh concrete.1334.39 Crack resistance of concrete at early age.1345 Fully-graded concrete.1385.1 Methods for making and curing concrete specimens.1385.2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1395.3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14

22、05.4 Flexural strength test.1415.5 Axial tensile test.1435.6 Static compressive elastic modulus test.1455.7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test.1476 Concrete quality test on site.1506.1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with rebound hammer.1506.2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with rebound hammer and ultrasonicwave.15

23、76.3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with nile gun.1626.4 Strength test of concrete core sample.1686.5 Anti-seepage test of concrete core sample.1716.6 Adhesive strength test by pulling the concrete core sample.1716.7 Measurement of half-cell potential of steel bar in concrete.1747 Mortar.1797.1 Method fo

24、r mixing cement mortar in laboratory and fieldsampling.1797.2 Consistency test.1807.3 Bleeding rate test.1827.4 Density test and air content calculation.1837.5 Air content test.185XIIDL/T 5150 20177.6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1871.1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test.1897.8 Bonding strength test.1907.

25、9 Axial tensile test.1927.10 Dry shrinkage(wet bulking)test.1957.11 Freezing-thawing resistance test.1967.12 Anti-seepage test.198Appendix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in thermal9g)21DL/T 5150 2017C-骨料校正因素,。以 2 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 2 次含气量测值相差 0.5%以上时,应找出原因,重做试验。3.1 1 水洗法水胶比分析试验3.11.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水胶比。3.

26、11.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平:称量2kg,感量不大于lg,并应备有称水中质量的 支承架。2称量桶:3 只5 只,其中带玻璃板盖的2 只,直径和高 均 为 160mm。称量桶用白铁皮制成,装有提把。桶的质量连同试 样质量不得超过天平称量。3方孔筛:筛孔尺寸为0.16、5mm筛各一只。4水槽:用于称试样水中质量,操作时槽内水位要求稳定。5水洗操作池:装有供水龙头,水压能冲净附着在砂子上的 胶凝材料浆。排水道应设沉淀池,也可用大的容量筒代替。6其他:拌和铲等。3.1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称出各称量桶和玻璃板在空气屮及水中质量,并编号。2预先测定原材料的参数:1)砂的饱和面干表观密

27、度(ps):按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 料试验规程DL/T 5151的规定进行。2)胶凝材料的表观密度(pem):取水泥与掺合料的比例 与实际混凝土拌和物相同的胶凝材料试样l g放入 已知水中质量的称量桶内,加水至桶高的2/3处,用 拌和铲充分搅拌,使气泡完全排出,加水至满,静置 lOmin。除去水面泡沬,称出胶凝材料在水中的质量。按 式(3.11.3-1)计算胶凝材料的密度,计算结果保留 至 0.0 1g/cm3:22DL/T 5150 2017Pcm1000 1000-mw(3.11.3-1)式中:Pan胶凝材料的密度,g/cm3;mw胶凝材料的水中质量,g。3)称胶凝材料水中质量时,胶凝材料不

28、得漂出桶外,必 要时应加盖玻璃板,玻璃板下面不得留有气泡。应扣 除玻璃板的水中质量。4)胶凝材料中的水泥接触水后即发生水化作用,测得的 密度可能与常规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测得的密度略 有差别,为了符合本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计算,故 仍采用此法测出的密度。5)测定砂中含有小于0.16mm的颗粒修正值/:取烘干 砂样20 0 0g 2 份,分别分数次放在0.16mm的筛上进 行筛洗,筛洗至筛孔流出的水清澈且无粉砂粒为止。将筛上的砂样重新烘干,称其质量。按 式(3.11.3-2)计算粉砂修正值/,计算结果保留至0.0 0 1:式中:/粉砂修正值;(3.11.3-2)m试样质量,g;m s-经筛洗后筛余

29、试样的烘干质量,g。以 2 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3用 5mm筛从需要分析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尽快筛取砂浆试样 2kg3kg,分 2 份装入2 只已知质量的称量桶中,称出试样的质量。4向装有试样的称量桶加水至桶高的约2/3处,充分搅拌,使试样中的气泡全部排出。加水至满,静 置lmin,除去水面泡 沫,然后加玻璃板盖,但不盖严,把称量桶浸没于水中,注意盖 底不得留有空气泡,称出试样在水中的质量。23DL/T 5150 20175将称过水中质量的砂浆稍加搅拌,静置约10s,然后将胶 凝材料悬浮液通过0.16mm筛筛去。再往桶内加水,重复操作,直至绝大部分胶凝材料排除后,再将试样分数次放在0.16

30、mm筛 上用水筛洗,将砂收集在称量桶内,称出砂的水中质量。3.11.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样中砂、胶凝材料和水的质量分别按式(3.11.4-1)、式(3.11.4-2)和 式(3.11.4-3)计算:+(3.11.4-1)A-1所 cm 咖 隱-(1+/)(3.11.4-2)A m-1=r7K-K+mcm)(3.11.4-3)式中:ms、mem、mw-砂浆试样屮砂、胶凝材料及拌和水的质量,g;wsw粒径大于0.16mm砂料的水中质量,g;Wm、Wmw-砂楽试样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质量,g;fh、pcm-砂及胶凝材料的密度,g/cm3;/粉砂修正值。2实测水胶比为mw/mem。以 2 次

31、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 结果。3试验前应预先在室内按给定配合比拌制试样,进行还原分 析,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方可使用。3.1 2 炒干法水胶比分析试验3.12.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水胶比。3.12.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平:称量2kg,感量不大于lg。2 电炉:20 0 0W,宜有电压调压器。3炒盘:铁制,2 个4 个。24DL/T 5150 20174方孔筛:筛孔尺寸为0.16、5mm筛各一只。5小铁桶:容积约2L,2 只。6其他:拌和铲等。3.1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定粉砂修正值/:按本规程第3.11.3条的规定进行。2测 定 砂 的 吸 水 率 按DL/T

32、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 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3用 5mm筛从需要分析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尽快筛取砂浆试 样约2kg,分成2 份。每份试样约80 0g,分别放于已知质量(m)的炒盘上按下述步骤进行测试。4称出炒盘及砂浆试样的总质量(),此时砂浆试样质量为 m m=m 广m0 5把装有砂浆试样的炒盘放在电炉上将砂浆炒干。冷却后称 炒盘及炒千砂浆试样的总质量(m2)。6将炒干砂浆试样放于小铁桶内,加水搅拌,使胶凝材料与 砂子分离。搅拌后静置约ls,把胶凝材料悬浮液通过0.16mm筛 筛弃。再往桶内加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绝大部分胶凝材料先 行排除。然后将砂分数次放在.16mm筛上,用水洗净,再放在

33、 炒盘上炒干,冷却后称出砂子质量(m3)。3.12.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样中砂、胶凝材料和水的质量分别按式(3.12.4-1)、式(3.12.4-2)和 式(3.12.4-3)计算:ws=m3(l+/)(l+i)(3.12.4-1)ww=(m 厂m2)所 3(1 +/)“i(3.12.4-2)所cm=所m一 爪S一 所W(3.12.4-3)式中:ms、mem、mw-砂浆试样屮砂、胶凝材料及拌和水的质量,g;mi未炒前砂浆试样及炒盘总质量,g;m2-炒干后砂浆试样及炒盘总质量,g;25DL/T 5150 2017m m砂浆试样质量,g;m3经冲洗烘干后的砂料质量,g;aA以干砂为基

34、准的饱和面干吸水率,;/粉砂修正值。2实测水胶比为Ww/wem。以 2 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 结果。26DL/T 5150 20174混 凝 土4.1 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4.1.1目的及适用范围:为室内混凝土性能试验制作试件。4.1.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模:试模最小边长应不小于最大骨料粒径的3 倍。试模 拼装应牢固,不漏浆,振捣时不得变形。尺寸精度要求:试模内 部尺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尺寸的0.2%,且 不 大 于 1mm;夹角误 差不应大于0.2;平面度公差不应超过边长的0.0 5%。2振动台:振动台应产生垂直方向上的简谐振动。在空载条 件下,振动台面中心点的垂直振幅应为.5m

35、m士0.0 2mm。台面振 幅的不均匀度不应大于10%。振动台满负荷与空载时,台面中心 点的垂直振幅比不应小于0.7。振动台侧向水平振幅不应大于 0.1mm。振动台振动频率应为50Hz土2Hz。3 捣棒:直径应为16mm0.2mm,长度应为650mm 5mm。由圆钢制成的捣棒,表面应光滑,端部呈半球形。4养护室:标准养护室温度应控制在20 C3C;相对湿度 应 在 95%以上。在没有标准养护室时,试件可在20 C3C的不 流动的C 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但应在报告中注明。4.1.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制作试件前应将试模清擦干净,并在其内壁上均匀地刷一 薄层矿物油或其他脱模剂。2应按

36、本规程第3.1节的规定拌制混凝土拌和物。当混凝土 拌和物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试模最小边长的1/3时,大骨料应用湿 筛法筛除。27DL/T 5150 20173试件的成型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而定。混凝 土拌和物坍落度小于90mm时,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混凝土拌和 物坍落度大于90mm时,宜采用捣棒人工捣实。采用振动台成型 时,应将混凝土拌和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 壁略加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和物高出试模上口,振动应持续到混 凝土表面出浆且无明显大气泡溢出为止。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 动台上自由跳动,且不应过振,振动时间一般不超过30s。采用 捣棒人工插捣时,混凝土拌和物应分两层装入

37、试模内,每层的装 料厚度大致相等。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插 捣底层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面,插捣上层时,捣棒应穿至下层 20mm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同时,还应用抹刀沿试 模内壁插入数次。每层的插捣次数一般每10 0cm2不少于12次,以插捣密实为准。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10 下15 下,直到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成型方法需在试验报告中 注明。4试件成型后,在混凝土初凝前lh2h,需进行抹面,要 求沿模口抹平。试件表面与试模边缘的高低差不宜超过.5mm。5根据试验目的不同,试件可采用标准养护或与构件同条 件养护。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或进行材料性能研究时,应

38、采用标 准养护。在施工过程屮作为检测混凝土构件实际强度,决定构件 的拆模、起吊、施加预应力等时间的试件,应采用同条件养护,即试件尽量置于构件附近,试件养护环境的温度、湿度与构件 相同。6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的带模试件宜用塑料薄膜覆 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并 在 20 C5C、相对湿度大于50%的室 内静置24h48h,然后拆模并编号。试件在静置过程中要避免受 到振动和冲击。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入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在 标准养护室内试件应放在试架上,彼此间隔10mm20mm,试件 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应避免用水直接冲淋试件。28DL/T 5150 20177采用同条件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

39、表面。试件的拆 模时间可与实际构件的拆模时间相同。拆模后试件仍须同条件 养护。8混凝土终凝后8h,试件方可搬运。在搬运过程中,应采用 合适的衬垫材料保护试件免受损伤。天气寒冷时,应采用保温材 料包裹试件,防止试件受冻。运输过程屮应防止试件水分流失,可采用塑料薄膜包裹试件或用湿麻袋覆盖试件,也可用湿砂覆盖 试件。4.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4.2.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4.2.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应符合 液压式压 力试验机GB/T 3722及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 2611中的 技术要求,且其测量精度应为 1%,试件

40、的预计破坏荷载宜在试 验机全量程的20%80%之内。应具有加荷速度指示装置或加荷 速度控制装置,并应能均匀、连续地加荷。试验机应定期校正,示值误差不应大于标准值的士 1%。2钢制垫板:钢垫板的平面尺寸应不小于试件的承压面积,厚度应不小于25mm。钢垫板应采用机械加工,承压面的平面度 公 差 为 0.0 4mm;表面硬度应不小于55HRC;硬化层厚度宜为 5mm。当压力试验机上下压板符合钢垫板的厚度、硬度和平面度 的要求时,可不需要钢垫板。3试模:试模规格应视骨料最大粒径按表4.2.2确定。表4.2.2骨料最大粒径与试模规格表(mm)骨料最大粒径试模规格骨料最大粒径试模规格彡3010 xl xl

41、 8030 0 x30 0 x30 040150 x150 x150150 (120)450 x450 x450294球座:球座钢质坚硬,面部平整度要求在10 0mm距离内 高低差值不超过.5mm,球面及球窝粗糙度如=0.32,研磨、转动灵活。不应在大球座上作小试件破型。当试件均匀受力后,一般不宜再敲动球座。5网罩:混凝土抗压强度彡60MPa时,试件周围应设防崩 裂网罩。4.2.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3.1节和第4.1节的规定制作试件。2到达试验龄期时,取出试件,并尽快试验。试验前需用湿 布覆盖试件,保持试件的潮湿状态。3试验前将试件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测量试件尺寸,并检查

42、其外观,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试件尺寸测量准 确 至 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如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 之差不超过1mm,可按公称尺寸进行计算。试件承压面的不平整 度误差不得超过边长的0.0 5%,承压面与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 超过0.5。4以成型时试件的侧面为上下受压面,试件中心应与试验机 下压板中心对准,上下压板与试件之间宜垫以钢垫板。开动试验 机,当上垫板与上压板即将接触时如有明显偏斜,应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均匀。5以 0.3MPa/s0.5MPa/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载。当试 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停止调整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4.2.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

43、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按式(4.2.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 至 0.1 MPa:DL/T 5150 2017/cc=-(4.2.4)cc A式中:/cc抗压强度,MPa;30DL/T 5150 2017F破坏荷载,N;A-试件承压面积,mm2。2以 3 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 结果。当 3 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 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当 3 个试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 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 的试验结果为标准,其他尺寸试件的试验结果均应换算成标准值

44、。对边长为10 0mm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换算系数0.95;边长为30 0、450mm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分别乘以换算系 数 1.15、1.36。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 0 时,宜采用标 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4.3 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4.3.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4.3.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试验机:应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2试模: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应采用150mmxl50mmx 150mm 的立方体试模作为标准试模。制作标准试件所用混凝土骨料的最 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3垫块:半 径 为 7

45、5mm的钢制弧形垫块,其截面尺寸如图 4.3.2所示。垫块的长度应与试件相同,且要求平直。4垫条:用于垫块和试件之间,由木质三合板或硬质纤维板 制成,宽 15mm20mm,厚 3mm4mm,长度不应小于试件边 长。垫条不得重复使用。4.3.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本规程第3.1节与第4.1节的规定制作试件。2到达试验龄期时,取出试件,并尽快试验。试验前需用湿 布覆盖试件,保持试件的潮湿状态。31DL/T 5150 2017l图4.3.2劈 裂 试 验 用 垫 块 及 垫 条 1_ 上压板;2下压板;3垫条;4一垫块3试验前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拭干净,检查外观,并在试件成型时的顶面和

46、底面中部画出相互平行的直线,准确定 出劈裂面的位置。量测劈裂面尺寸,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2.3 条第3 款的规定。4将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下压板的屮心位置。在上下压板与 试件之间垫以弧形垫块,垫块与试件之间垫以木质垫条。垫块、垫条方向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见 图 4.3.2)。为保证上下弧形 垫块对准及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把弧形垫块安装在定位架上使用。开动试验机,当垫块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5 以 0.0 4MPa/s0.0 6MPa/s的速度连续而均匀地加载。当 试件接近破坏时,停止调整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4.3.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按

47、式(4.3.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 O.OIMPa:ft=0.637(4.3.4)ts kA A式中:f t s劈裂抗拉强度,MPa;F破坏荷载,N;A试件劈裂面面积,mm2。2以 3 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32DL/T 5150 2017试验结果。当 3 个试件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一与中间值之差超 过中间值的15%时,取中间值。当 3 个试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屮间值的15%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4.4 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4.4.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新老混凝土之间或混凝土与其他材 料之间的黏结强度。4.4.2仪器设备应符合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4

48、.4.3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与被黏结构物混凝土相近的原材料和配合比,成 型 1 组 150mmxl50mmxl50mm的试件,标准养护14d后取出,按本 规程第4.3节的规定,将试件劈成6 块待用。2将劈开的混凝土试件劈开面清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状态,垂直放入150mmxl50mmxl50mm立方体试模一侧,光面紧贴试模 壁,劈开面与试模之间形成尺寸约为150mmxl50mmx75mm的空间。3拌制新混凝土,浇入已放置混凝土试块的试模屮并振实,人工成型时分两层捣实,每层插捣13次。新拌混凝土的最大骨料 粒径不得超过25mm。4按本规程第4.1节的规定将试件脱模,标准养护28d。5到规定龄

49、期取出试件,按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将黏结 面作为劈裂面,进行新老混凝土黏结强度的测试。4.4.4试验结果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黏结强度按式(4.4.4)计算,计算结果保留至 O.OIMPa:2F Ffh=0.637 (4.4.4)b nA A式中:/b-黏结强度,MPa;F破坏荷载,N;A试件黏结面面积,mm2。33DL/T 5150 20172在 6 块试件测值中,易lj除最大、最小值各1 个,以其余4 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黏结强度试验结果。4.5 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4.5.1目的及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的轴向抗拉强度、极限拉伸 值以及抗拉弹性模量。4.5.2仪器设备应符合下

50、列要求:1试验机:10 0kN拉力试验机或伺服程控万能试验机,其拉 伸间距不应小于80 0mm10 0 0mm。2试件及埋件:见图4.5.2-1。拉环r10 0 x10 0)_100_|卜250 1 -550-1 1J0 0(a)(b)100 x100(c)图4.5.2-1混 凝 土 轴 向 拉 伸 试 件 及 埋 件(单 位:mm)(a)、(b)、(c)室内成型试件;(d)钻芯试件3应变测量装置:千分表、电阻应变片或位移传感器等均可 用于测定试件的变形。米用千分表或位移传感器时应备有变形测 量 架(见图4.5.2-2)。试件的变形通过变形测量架传递到千分表 或位移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或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