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如何做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结合这几年的班主任经验和今年的具体工作,我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做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如何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精细化?我是从以下方面做起的:一是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严明,“以法”治班。例如卫生方面,开学第一周,我就任命了班干部并指导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常规制度。教室值日、卫生区值日、自行车摆放值日均分成小组,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并提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和老师监督。因为有章可寻,所以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很快进入有序状态,比较轻松.纪律方面,我一方面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另一方面调动班干部积极性,有问题及时汇报
2、;另外,还在班里安插了几个亲信眼线,从多角度掌握班级的总体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对于违反纪律的现象决不轻易放过。严重违纪影响恶劣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班级纪律的处分。我作为班主任始终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违纪违规者,无论是班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都一视同仁。二是要狠抓养成教育,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鉴于不少六年级学生学习仍然比较主动,作业固定不及时。所以半年来我经常早读前到班,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杜绝抄袭现象,同时不断鼓励他们勤思多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六年级学生,数学,英语两科也十分重要,我要求学生早读、晚睡前各背诵,复习半小时。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养成自觉复
3、习的良好复习习惯.期中、期末考试及每次测验后,我都会及时做好总结分析工作。谁进步了,谁退步了,谁的成绩总提不上,谁的成绩遥遥领先,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列一份分批谈话的名单。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目标,既有针对性又兼顾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后进生更是经常谈心,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树立学习自信。班级少了一些“双差生,多了一些努力追赶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自然十分浓厚了。三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不少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充当着“管家”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弊大于利。管理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
4、不堪,不利其自我的完善与发展。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主要方面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其他方面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所以我把一些具体事务让班上每个学生承包,让学生认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又有利于嘘声个性完善、能力的提高。四是要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学生,做到理解与尊重
5、他们,严与宽有效结合.六年级是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应树立怎样的人身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学习,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如何交友,怎样遵纪守法,他们心中还没有什么数。作为班主任必须肩负起这个神圣的使命,给学生以恰当的指点,常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这不仅是出于爱心更要有耐心.常规性的问题要经常说(如卫生,纪律),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反复说(如迟到,抄袭),个别性的问题要单独说(如早恋,吸烟),普遍性的问题要公开说(如安全),对班级问题要有预测性,平时多打“预防针,多提出严格要求,而问题出来之后,对捅了漏子被处罚学生要私下做好的思想工作,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只会导致不良后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
6、理,说到他们心里去,使其正确认识错误,并努力改正。同时,对学生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不伤害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要让他明白:老师是他们的母亲,又是可信赖的朋友。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总之,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既要有方法又要有耐心,从班级的大处着眼细微处着于。做到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外,我们为了更加突出班主任自主化管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要做到对学生八点承诺和推行班主任“之效制”。一、 对学生八点承诺:(1) 对学生微笑任何一个学生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2) 对学生交谈每个学生都与老师平等对
7、话,建立班级谈话角。(3) 帮学生明理-让学生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4) 教学生求知能面对每个学生提出问题.(5) 让学生自主-尊重学生的意志,张扬学生个性。(6) 为学生着想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特别要关注畸形家庭又性格内向的学生。(7) 能给学生学习机会激励学困生。(8) 替学生保密不将学生的隐私公开点。二、 推行班主任“知晓制(1) 知晓学生个性;(2) 知晓学生学习行为方式;(3) 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4) 知晓学生的思维方式;(5) 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6) 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7) 知晓学生的家庭;(8) 知晓学生心理需求;(9) 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10) 知晓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只有对孩子真心了解,才能谈得上对孩子的真正关爱,只有心灵沟通,才有收到教导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