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撷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素材点说1项羽兴兵四十万,驻扎于新丰鸿门,威逼刘邦十万军众。刘邦隐忍以行,往项羽驻地赴宴,凭借张良的智谋和自己的英勇,得以脱险。【适用话题】“忍”是一种士气,更是一种才智;不擅长抓住机遇,成功往往失之交臂。2范增力主毁灭刘邦,项伯为报私恩,连夜前往刘邦军营通告张良。鸿门宴中,项羽不理睬范增杀死刘邦的示意。项庄舞剑意在刘邦,项伯舞剑爱护刘邦。最终,刘邦成功逃脱,项羽错失良机。【适用话题】人心齐,泰山移;祸起萧墙;机遇不等人。3项羽和刘邦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史记记载,项羽、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的壮大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两人觊觎帝位之心相同,但语言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两人性格差异可见一斑。由鸿门宴又可得知:项羽胸无城府,而刘邦阴险狡诈;项羽傲慢自大,而刘邦忍辱负重、能屈能伸;项羽刚愎自用、粗疏大意、拙于应变,而刘邦能言善辩、随机应变;项羽为人不忍,而刘邦坚决坚决;在用人问题上,项羽固执己见、任人唯亲,而刘邦知人善任、善纳意见。因此,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孰胜孰负,不问自明。【适用话题】策略;成功;选择;才能;成与败;性格与命运。二、素材运用“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并不是低头向人称臣,或许你是即将从地平线跃起的初阳,在沉忍中积蓄迸发的力气;或许你是土地里就快出芽的种子,在忍耐中冲向期
3、望,忍一时得来的风平浪静会让你的将来更加光明。在刘邦眼中,“忍”已不仅仅是中华传承的美德,更是他战胜项羽的必胜法宝,是一种活下去的方法。刘邦由于好好地把握了这门“忍”的学问,也才缔造了中国历史长河中辉煌的西汉王朝。“忍”是生活中永恒的学问,非但古人,直至今日,也是如此。“忍”,它并非一种愚昧的退缩,而是一种才智的忍耐。三、文摘精华鸿沟无深浅2022年5月18日大河报诸荣会当我们从黄河中的小艇上一脚跨上鸿沟沟底的时候,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地照着沟底的绿草黄花草是野草,花是菜花,花草间有蜜蜂嗡嗡作响、蝴蝶上下翻飞。除了我们一行数人,不见别的游人,更不见刀光剑影,不觉血雨腥风,不闻两军呐喊,沟谷除了阳光
4、还有清静。要不是向导不厌其烦而又漏洞百出的讲解,要不是远远地观察了一块大书“鸿沟”二字的石碑,要不是项羽的那匹乌骓马正站在高高的沟岸上仰天嘶鸣,我们真不信任自己真的已身在鸿沟曾将多少楚、汉将士的性命填埋其中的鸿沟,曾让多少仁人志士对此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的鸿沟。鸿沟原名广武涧,宽800米,深200米,长号称320里,原是战国时期魏国开挖的引黄浇灌工程,没想到百年之后它竟把一条历史的大河引上了另一种走向。乌骓马永久在沟岸仰天嘶鸣,它是在替仆人表示不屈,无奈,抑或懊悔?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各种情感都有,我想。当项羽的手下将刘邦的老父亲捉住捆绑在鸿沟一侧向对方喊话时,刘邦竟大声回答:“我与项羽俱北面受怀
5、王命,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若必烹尔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完全是一副无赖嘴脸。面对这种无赖嘴脸,爱面子的项羽对其无可奈何,只好将刘父放了,随后干脆以鸿沟为界与刘邦平分了天下。这对项羽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由于鸿门宴上项羽的放虎归山,使得刘邦的羽毛渐丰,等到二人隔着鸿沟相互虎视时,刘邦早已非鸿门赴宴时的刘邦了。项羽多次想越过鸿沟将其毁灭,无奈鸿沟太深,都没能得逞。有一次项羽曾一箭射中了刘邦的前胸,但凭借着鸿沟的阻隔,刘邦仍又一次大难不死;而对于刘邦来说,以鸿沟为界则是一种缓兵之计,由于他同样没有毁灭项羽的实力,他要充分地利用鸿沟进一步壮大力气,以便最终实现自己“威加海内”的野心。于是刘邦在鸿沟西
6、侧筑汉王城,项羽在鸿沟东侧筑霸王城。时在公元前202年。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历史便在刘邦一手导演的四周楚歌的话剧中宣告一个段落了,而项羽不得不在乌江边上演一出令天地动容的霸王别姬的绝唱,让自己和虞姬的鲜血绽放出最终的绚烂。至此,反观楚汉相争,假如说鸿门宴上项羽写就了他第一处人生的大败笔,那么鸿沟边上则又是他人生的其次处大败笔。说来真是巧,这两个以“鸿”字打头的地名,竟注定了项羽失败的命运。项羽失败了,但惊异的是他并没有应了“成者为王败者寇”这条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铁律,那个“寇”字好像怎么也安不上项羽的头,他的失败好像反而使他英雄的形象高大了很多,以至1000多年后,一位素以含蓄婉约著称的女子,竟
7、毫不掩饰自己因他而生的感动,并把自己的思慕毫不吝啬地遥寄于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成功了的刘邦没能成为英雄而成了皇帝,但当了皇帝的刘邦也并没能让全部人都买他的账。“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鸿沟边发出的一声感叹,它在鸿沟间任过往的八面来风飞扬了千余年,可人们对其理解至今莫衷一是:刘邦非英雄,项羽因此而成名;项羽非英雄,于是成全了刘邦;刘邦、项羽皆非英雄,只是由于世上没有真正的英雄而使得他们成名到底哪一种理解才是阮籍的本意,一时无法知道,但或许正是因此,鸿沟连同与它有关的人物和故事才更让人值得品尝。眼下的鸿沟看上去如一条一般的河渠故道,我们的向导却为我们描述说:“鸿沟原来是很深的,当地的老人说,从前将一个石碾子从沟坡顶上往下滚,滚到沟底就只剩下一颗枣核那么大了。”这一形象描述明显有些夸张,但我们还是因此而信任鸿沟原来的幽深和险要,否则实在难以想象它当时如何能够隔开两支强壮的兵马。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隆隆的声响,原来是一列火车正从新建的黄河大桥上通过。这让人联想起“天堑变通途”词句,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行沽名学霸王”的诗句。在回航的快艇上,黄河的风在我们的耳边呼呼作响,也在一马平川的河滩上腾挪漫卷,望着这漫漫烟尘,再回望鸿沟,禁不住想,现在已不太深险的鸿沟,有一天它会被历史的风尘填平吗?只要不被填平,无论深浅它都是鸿沟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