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B静谧/奇怪m C炫耀/绚丽xun D锲而不舍/扶老挈幼qi)2B 3A4B 5C (,庄稼,写近景;,羊群,写远景)二、文言文阅读(18分)6. B(到去)7.B (于谨一人制定了伏击的计策)8.(1)适逢章武王被鲜于修礼杀害,(广阳王)就在中山驻军。(评分建议:“为所”被动句1分;“军”1分;句意1分。)(2)当时魏末动乱,群盗像蜜蜂一样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评分建议:“蜂”1分;“劳”1分;“致”1分。)(3)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周望去,浑然一体。(评分
2、建议:“萦青缭白”1分;“际”1分,“四望如一”1分,句意1分。)9(4分)肤浅有度量;英勇坚毅;谦恭退让(每点一分,答出二点即可)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1)构图上由远及近,(1分)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1分)颜色上绚烂明丽,(1分)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绚烂的画面。(1分)(2)开头时词人远眺断虹饮水、斜日含山,心情比较安静、舒适;结尾时闭门独坐、孤灯相伴,内心布满抑郁无聊之感。(一点1分,两点3分)(3)以景作结(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黄昏月、寒灯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烘托了仆人公内心的孤独孤
3、独之感;“又”表明词人在外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辛万苦;结构上呼应开头,用“月黄昏”“寒灯”与开头“断虹”相照应,示意整首词时间的推移,首尾照应,结构完整。(答出两点得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1)挥斥方遒 (2)故木受绳则直 (3) 骐骥一跃 (4)师之所存也 (5)位卑则足羞 (6)歌窈窕之章(7)余音袅袅 (8)举匏尊以相属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2. (1)使读者对银杏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2分)(2)引出下文对银杏叶的描写,由树及叶,合乎人们的认知规律(2分)1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明银杏叶与书的具体篇章相连(1分),既能让读者读书时记忆
4、深刻,又能唤起读者对往事的追忆。(2分)14.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古朴高大;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营造气氛,引人深思。(“侧重点”和“用意”两方面每答一点并说明清楚不同之处,得3分)15.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一般,就会省得很多苦恼,也就有了尊严;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人不愿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人应当学会珍惜,懂得谨记。(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首先,指出:“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慧人也简洁犯的毛病;其次,以两种人为例从反
5、面论证“学和思”不能分开;最终,指出“学和思”相结合是莫大的精神享受。17相同:他们都认为天才(或者思想)不能孤立地产生,需要与人交往等外界激励(或激发)。(2分)不同:席勒更强调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等外界的激励;(2分)托尔斯泰则强调思想的加工和表达是在一个人的独处之时。(2分)18学、思、录三者都很重要,不行偏废;学思结合,常学常思,准时记录;勤于记录,可以使思维更活跃;学、思、录相互助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七、作文(70分)19作文参考立意 关键词“低头”,可以引伸出:从人生态度看:谦逊;从人的教养看:谦卑;从治学态度看:虚心;从对待天地自然看:敬畏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
6、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假如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假如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参考译文】于谨字思敬,性情肤浅,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美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举王谨担当长流参军,对他特殊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
7、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来归附,确定会来拦击。他假如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假如用乜列河等人来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确定很简洁战胜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真前来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来,贼兵就此大败。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知灵太后说: “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生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
8、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恳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来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格外生气。于谨具体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状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于谨自认为长期把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闲适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始终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
9、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询问于谨。于谨说:“我始终蒙受丞相的特殊关怀,今日的事情,我确定会以死相争。其次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协商。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托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当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峻,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假如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恳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恳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于谨为人有智谋、英勇坚毅,擅长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力气,所以在功臣当中,特殊受到委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