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试卷类型:A卷 河北冀州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三 班级 地理 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选择题:(共60分,其中1~10题,每题2分;11~50题,每题1分)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21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少儿人口比重上升 B.总人口数量不断削减
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劳动力数量不断削减
2.影响图中人口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诞生率 B.医疗卫生 C.死亡率 D.自然环境
下图为2005~2021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时期,该市人口状况是( )
A.2021年该市人口数量最多 B.2022年人口增长最快
C.2022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D.人口持续削减
4.2008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头明显下降,其缘由最有可能是该市(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城市居住用地紧急
C.第三产业进展快速 D.产业升级和转移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山地( )
A.位于非洲大陆 B.雪线高度约为5 000米
C.气温最低的地方降水量最丰富 D.甲坡盛行西北风
6.图中处于山麓地带的乙地,其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8.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 B.与气温变化趋势全都
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D.在中纬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全都
读“某区域陆地自然带沿不同方向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自然带),完成9~12题
9.图中①②自然带之间山地的成因是(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10.M、N两海区表层的海水等温线( )
A.都向低纬度弯曲 B.都向高纬度弯曲
C.M海区向北弯曲 D.N海区向北弯曲
11.①④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B.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热带荒漠带
12.⑤自然带的成因是( )
A.受沿岸寒流影响 B.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和离岸信风影响 D.受来自西北方向的暖湿气流影响
应墨西哥、牙买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和马耳他(地中海中部的岛国)六国领导人的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009年2月8~22日对上述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据此回答13~14题。
13.关于拉丁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以酷热干燥为主 B.面积最大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
C.没有苔原带 D.对自然带影响最大的是洋流
14.在结束对委内瑞拉的访问后,习近平乘专机从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飞往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开头对巴西进行正式访问。飞机沿途飞越的自然带按挨次排列是( )
A.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台风中心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 )
A.14 B.16时 C.19时 D.22时
16.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图示意海平面两每条闭合等压线。读图回答l7~18题。 。
M
17.若M点吹东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18.若该天气系统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洋面上,其中心移动的方向通常为( )
①南 ②西 ③北 ④东南 ⑤西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A
B
下图是等震线,且等震线值自下向上递减,回答19~20题。
19.从A到B的地质构造( )
A.山脊 B.背斜 C.断层 D.山谷
2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影响图中聚落空间形态变化因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而宽敞
B.受铁路运输影响,聚落沿铁路分布
C.聚落先沿河流延长和扩展,后又受铁路影响,铁路又成为聚落的进展轴
D.距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因而聚落进展较好
22.图中聚落很快进展成了城市,为了快速、合理地进行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应借助 ( )
A.遥感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对原有商业网点进行调查分析
冀州中学某地理爱好小组于10月某日所做的模拟温室效应的小试验,图甲是8时,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室外温度以2°C / 小时递增。(图中数值单位:°C),回答23~24题。
23.该日室外温度最高温时,透亮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
A.18°C B.20°C C.22°C D.24°C
24.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热力作用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辽宁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春季最大,夏季最小。该省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读“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分布和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对该省风速和太阳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风速的变化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B. 山区风速变化最大,沿海风速变化最小
C. 风速的大小与地形有关 D. 纬度越高,太阳能分布越少
26.有关该省能源分布及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太阳能水平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C.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D.沿海地区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具有较好的季节互补性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27~29题。
27.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 )
A.纬度位置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高度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28.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9.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读“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和消费构成示意图” ,回答30~31题。
30.下列关于上图中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 B.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都是以煤炭为主
31.下列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的能源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需要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过分依靠煤炭
下图为中心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难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毁灭,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3.地质灾难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 分别可能是 ( )A.沙尘暴、寒潮 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 D.暴雨、低温
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34~35题。
34.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诞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35.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削减,其主要缘由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图2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回答36~37题
36.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缘由最可能的是当地( )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37.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全部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学校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38~3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38.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39.为了社会的和谐进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城管人员 B.中小幼老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进展趋势。回答40~42题。
40.该国人口变化趋热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诞生率较高
41.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42.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43~44题
43.图中山地降水量( )
A.随海拔上升而递增 B.与山气温垂直变化全都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44.(2009年高考北京卷) 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45.若不考虑岩性影响,在A、B、C、D四地修建大路,不易毁灭滑坡现象的是 ( )
46.在森林中一旦患病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假如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凹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47.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缘由是:(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暴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四周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48.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 )
A.纬度凹凸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掩盖程度 D.气温凹凸
49.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②东海毁灭南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难性天气毁灭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0.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上升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ll卷:(共40分)
51.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缘由。(6分)
(2)依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进展农业应实行的主要措施。(8分)
52. 2021年7月8日晚,河北省邢台沙河市下起了暴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一辆轿车在通过沙河南环一处地下桥时熄火被沉没,当时水有4米深。待消防官兵将其救上来时,车上的三人已经死亡。
试分析暴雨成灾的缘由。(6分)
53. 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题。(20分)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如今,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对上海的社会经济者进展正在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1)分别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并分析其乐观意义。(14分)
(2)同学们,你高校毕业后,是否情愿到上海、北京等中国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并说明理由。(6分)
期中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A卷
1---10 DAADB BACCC 11---20 BDCBC ACCCD
21—30 CBDDC DCBCB 31—40 DBCAD DCCBB
41—50 ABCBA DCCAD
B卷
1---10 BBADD AACCC 11---20 BDCBC ACCCD
21—30 CBDDC DCBCB 31—40 DCBAD DCCBB
41—50 ABBCD DCCAA
问答题:
51. (1)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地区(答任意1点得2分)。缘由: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用水便利(答任意2点得4分)。(共6分)
(2)进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进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留意防治水土流失;改良酸性土壤。(答任意4点得8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2.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力气不足,(排水系统老化);患病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合低洼处。(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53. (1)图甲: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健康进展(6分)。言之有理即得分
图乙;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郊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郊区中西、南部郊区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任答2点得4分)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其次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任答2点得4分)。(共8分)
(2) 情愿。从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保障完善等角度。(6分)
不情愿。房价高、城市问题如污染等、交通拥堵等角度(6分) 言之有理即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