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鲫鱼就是一个种群C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在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解析:选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2.某争辩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觉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 D增长型和解析:选B。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始终在增大;而“S”型增长曲线中,由于环境限制,增长速领先增大后减小
2、,故该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对应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3下表是调查某区域(样方面积为2 hm2)田鼠种群密度,对捕获的雌雄个体数和有标记个体数所做的记录。已知田鼠被捕获过一次后较难再被捕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雌性/只雄性/只标记数/只初捕282250重捕321810A.若调查该区域蚯蚓的种群密度也实行此方法B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D综合两次捕获状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解析:选B。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活动范围小,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不宜接受标志重捕法;田鼠在被捕获过一
3、次后较难再被捕获,即重捕时的标记数减小,依据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依据题表数据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4(原创题)科研工作者对某草原上一种黄鼠种群进行争辩,得出与该种群密度相关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如图1;并依此画出了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死亡率增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导致的B图1中的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图2中b点C图1中D时刻种群增长速率为0,但此时种群数量达到图2的K值D图2中b点到c点时种群的数量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渐渐转为衰退型解析
4、:选D。种群死亡率增加的缘由有食物不足、空间有限和自身疾病、天敌等;图1中的B时刻诞生率与死亡率差值最大,反映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S”型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图1中的B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相当于图2中b点;图1中D时刻诞生率死亡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是稳定型,此时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容纳量,相当于图2的K值;图2中b点到c点时种群的数量渐渐增大,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5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获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由于放置鸟笼的位置
5、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头的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解析:选C。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大山雀活动力气强、活动范围大,不适于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02年内保持不变,但大于1,说明这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从第4年开头至第8年小于1,说明这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逐年下降,因此,第4年的种群数量应多于第8年。6某区域中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表示)渐渐变为B(以表示),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种群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转变Bd种群数量较以前会有
6、所增加Ca、d两个种群间将消退竞争关系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解析:选C。环境因子由A渐渐变为B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a种群中适应B环境的个体数量削减,种群的基因频率将发生定向转变,A项正确。d种群由于环境适宜,数量增多,B项正确。由于a种群中仍有部分个体生存,a种群与d种群间的竞争不能消退,C项错误。据图可知,d种群较适应B环境,D项正确。7(原创题)生物农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平安的制剂,如图为某农田使用某种针对田鼠的生物农药X后,田鼠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农药后田鼠的数量马上下降了B田鼠种群的K值没有转变C为死亡率,为诞生率D田鼠种群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削减
7、解析:选D。种群数量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的最大值,即K值,由于人为使用生物农药使环境容纳量降低。为诞生率,为死亡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两曲线交叉之前诞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交点之后,诞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削减。田鼠种群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削减。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诞生率最高(2021浙江,4D改编)B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诞生率为10%(2021浙江,4A)C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2022浙江,4A)D用样方法争辩固着在岩礁
8、上贝类的种群关系(2011北京,2C)解析:选D。年龄组成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体现了诞生率与死亡率之间差值大小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不知死亡率的大小,三种类型种群的诞生率大小无法比较,故A项错误。诞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诞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该种群开头个体总数为100,一年内新诞生个体数为20,因此该种群的年诞生率20/100100%20%,故B项错误。环境容纳量是指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在某些时候种群的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但通过调整后又恢复到正常数量,故C项错误。样方法争辩的对
9、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9. (2022高考广东卷)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确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转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解析:选B。A项,分析坐标曲线图可知,幼虫密度呈现周期性变化。B项,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落叶松是一个具体的物种,不具备丰富度这一特征。C项,对于活动力气较弱的昆虫,如蚜虫、跳蝻等可以接受样方法来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从坐标曲线
10、图中可以看出,幼虫密度增加在前,松针长度增加在后,有确定的滞后性;当幼虫密度减小后,松针的长度随之变短。10.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育液的试管中混合培育,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试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育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解析:选A。由于试管内的资源是有限的,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A项正确
11、。好氧细菌的异化作用为需氧型,主要分布在培育液的表面,酵母菌的异化作用为兼性厌氧型,均匀分布在培育液中,所以,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的大草履虫在培育液中不是随机分布的,B项错误。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C项错误。试管中草履虫个体微小、活动范围有限,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项错误。11(原创题)下图曲线X、Y表示10年内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两种不同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X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BX所处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是初生演替CX和Y的种间关系是竞争DY的密度变化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选C。最初X的种群数量为0,有可能是外来入侵物种,也可能
12、是在初生演替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物种;X和Y不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存在竞争关系;Y的种群密度最终降为0,以Y为食的物种的生存也可能受到影响,故Y的密度变化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锐减。12在一段新建大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疼惜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试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处理方式植被掩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预892811.9A.可以推想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行能自然
13、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渐渐加剧解析:选B。移栽植物后,生物的种类增加,能提高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A项错误;移栽植物后,植物能为动物供应生存环境,故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项正确;边坡甲上可能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而自然长出乔木,C项错误;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间延长而连续加剧,D项错误。13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问题:(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甲图所示。在没有迁入、迁出的状况下两种群在时间t1内增加的缘由是_。a种群与b种群为_关系。(2)有关科研人员为了把握农田害虫的数量,向农田内放养了一小批青蛙,几年来,农
14、田内青蛙数目渐渐增多。放养后测得青蛙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状况如乙图所示。在测量时期内,青蛙种群呈_型曲线增长;其中青蛙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点是图中_点。在图中ac段内,农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渐渐提高。解析:(1)在无迁入、迁出状况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在时间t1内,种群a、b都是增长的,其缘由是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据题图可知,种群a、b为竞争关系。(2)该曲线是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S”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匹配;题图中e点增长速率为0,青蛙种群数量达到K值。在图中ac段内,青蛙的增长速率渐渐增大,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渐渐变得简洁,抵制力稳定性渐渐提高。答案:(1)诞生
15、率大于死亡率竞争(2)“S”e抵制力14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渐渐形成的,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群落空间结构的_方向上。区分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当是_。(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一般的江豚,它们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疼惜它们的根本措施是_。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
16、相关学问。(1)由于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渐渐形成的,最初无土壤条件和任何生物,故其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点是不同地段上生物种类存在差异,为群落的水平结构。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在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时,也可用样方法,要留意随机取样。(4)对于白鳍豚和江豚等珍稀物种的疼惜根本措施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疼惜区等。答案:(1)初生演替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2)种群密度样方法“S
17、”型曲线(3)随机取样(4)提高环境容纳量(建立自然疼惜区)15江苏大丰麋鹿疼惜区20多年前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滩涂。1986年,13头雄性、26头雌性麋鹿从英国来到了中国落户大丰。麋鹿在接下来几年中的数量变化如下表:年份198719881989199019911992诞生率/%17.927.329.622.724.930.2存活数/只4454667896122依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麋鹿引入疼惜区后的几年中,麋鹿种群数量接近“_ ”型增长,其缘由是_。(2)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_。(3)请在下面的坐标中,绘制该麋鹿种群从1986年以后性别比例(雌/雄)的变化趋势。(4)在半散养环境
18、下,由于麋鹿种群对植被的采食与践踏,造成栖息地环境的转变,如大多沼泽植物渐渐消逝,某些植物数量有所增加等。麋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_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疼惜区内生物群落发生转变,这属于群落的_演替。争辩人员发觉麋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其生态学意义为_。解析:(1)糜鹿引入疼惜区后,在开头的几年中,种群数量变化接近“J”型增长,缘由是满足了“J”型增长的条件。(2)1988年麋鹿种群的增长率为(5444)/44100%22.7%,故死亡率约为27.3%22.7%4.6%。(3)刚引入时“雌/雄”的值为2,而麋鹿属于XY型性别打算的生物,故“雌/雄”的值会渐渐由2变为1。(4)麋鹿为消费者,其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该疼惜区内的演替为次生演替,麋鹿喜食当地被列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互花米草,有利于把握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答案:(1)J食物和空间充分、气候适宜、天敌少(2)4.6%(3)如图所示(4)初级消费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次生有利于把握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从而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