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第一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垩(è)漫 斫(zhuó)之 郢(yǐnɡ)人
B.逡(qūn)巡 踵(zhònɡ) 怵(shù)然
C.恂(shùn)目 巨缁(zī) 期(qī)年
D.腊(là)之 黄馘(xù) 舐(shì)
【答案】 A(B踵:zhǒnɡ,怵:chù,C期:jī,D腊:xī)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 C(A—陷,B趣—趋,D说—悦)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答案】 A(B贷:借,C来:语助词,D然:乃)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A方:①刚刚,②方圆;B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乃:竟然;D曾:①还,②同“增”)
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B.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D.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答案】 AC(AC:回头;B但,只;D回头看)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B.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C.揖御寇而进之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答案】 CD(CD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超群,同时也说明郢人胆识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反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凄惨的结局。
C.“任公子钓鱼”的寓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本事、大思想、高校说、大抱负、大作为的人才能参与治理世事。
D.“舐痔得车”讥讽那种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求得富贵还向别人炫耀的人。
【答案】 A(说明谈话辩论要有合适的对象)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给
B.周顾视车辙中 顾:回头
C.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为:为了
D.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下来
【答案】 C(为:动词,做。)
10.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B.于禽兽又何难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答案】 A(A项与例句中的“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之”。B项,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C项,疑问代词,哪里。D项,句中音节助词,无实义。)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B.子何为者邪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 B(B项是宾语前置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1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怜悯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而违反自然之道,必定会遭到人们厌弃。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见。
D.擅长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深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答案】 A(“怜悯弱者”、“悲天悯人”说法错误。)
三、课外延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廉耻
(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注:①之推:即颜之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己有耻 行:行事
B.弃礼义,捐廉耻 捐:放弃
C.则可以死易生 易:替换
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 率:带领
【答案】 D(率:大致,大都。)
14.下列属于直接争辩“廉耻”问题的一组是( )
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②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③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④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⑤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曰止欲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B(②句是确定乱世中有糊涂者。④句是批判那些献媚于世俗的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义廉耻”四者是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耻辱之心。
B.假如一个人没有廉耻之心,会导致失败、灾祸甚至死亡。
C.颜之推否定了齐朝一个士夫训练孩子的方法,也反对自己的孩子去做官。
D.张奂是个廉洁的人,他把羌人的财货退还,使威望教化得到了发扬。
【答案】 C(不是反对孩子做官,而是“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凭借一些小技艺向有权势的人献媚而做官”。)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假如通过这些本事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
(2)边疆局势的败坏,莫非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头的吗?
【参考译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假如这四个要素不能贯彻执行,那么国家就会灭亡。”管子的擅长立论,真是妙啊!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或许不廉洁便什么都拿,没有耻辱心便什么都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辱心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时),说道:“个人处世必需有耻辱心。”孟子说:“耻辱心对于人来说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阴谋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辱心的。”这样说的缘由是由于一个人的不廉洁,以至于违犯礼义,缘由都是出于人没有耻辱心啊!因此士大夫的没有耻辱心,可以说是国耻。
我考察到三代以下,世风败坏道德日益衰微,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扔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松柏在寒冬之后凋枯,鸡鸣叫不在风雨中停止,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原来就未曾没有独具卓识的糊涂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上有一段话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已经十七岁了,很能写点文章诗词什么的,我教他讲鲜卑话,也(让他)学弹琵琶,让他略微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公卿大人没有不宠爱我儿子的。’我当时低头没有回应。这个人教孩子,真是怪啊!假如通过这些本事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干。”哎!颜之推不得已在乱世中做官,尚且能说这样的话,还有《小宛》诗人的精神,那些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罗仲素说:教化是朝廷紧要的工作,廉耻是士人优良的节操;风俗是天下的大事。朝廷有教化,那么士人便有廉耻;士人有廉耻,那么天下才有良风美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本的。《吴子》说:“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需教军民遵守礼法,勉励他们遵守道义,使他们有耻辱心。当人有了耻辱心,从大处讲就能进攻战斗,从小处讲就能退守了。”《尉缭子》说:“一个国家必需有慈孝廉耻的习俗,(这样)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而太公对答武王时则说:“有三种将士能打胜仗,一是知礼的将士,二是有士气力气的将士,三是能克制贪欲的将士。”《后汉书》(上记载):张奂担当安定属国的都尉,“羌族的首领感谢他的恩德,送上二十匹马,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八枚金环,张奂一起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在羌族众人的面前,把酒浇在地上说:‘即使送我的马多得像羊群那样,我也不让它们进我家的马厩;即使送我的金子多得像粟米一样,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把金子和马匹全部退还。羌人的性格是重视财物而敬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爱财货,被羌人怨恨,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在羌族中得到了发扬”。唉!从古至今,边疆局势的败坏,莫非有不从贪求财货开头的吗?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假如我说人有一种毁灭欲望,或许你会觉得不行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死本能也会指向自身,全部猛烈的生气背后,好像均有一种同归于尽的冲动。
①毁灭欲望来源于生物的死本能,即任何生物都必定走向死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②幸好有理智的约束,大部分人不至于被这种毁灭冲动所掌控。
③在正常状况下,由于生本能的作用,死本能会被转向外界,表现为攻击。
④但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对某人极端生气时,你会恨不得把对方撕成两半或扔出窗外。
⑤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本能与死本能此消彼长,相互拮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②①⑤③
18.电视栏目需要包装,需要宣扬。好的宣扬语或者说有创意的口号既能呈现栏目风采,又能拉近电视栏目与观众的距离,具有亲近感,请参照示例任选下列两个电视栏目为其拟制宣扬语。(每句不超过20字)
示例:“焦点访谈”——用事实说话。
(1)“星光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预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日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家讲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与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开门大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星光大道”——老百姓自己的舞台
(2)“天气预报”——共享阳光,分担风雨
(3)“今日说法”——点滴推动法制进步
(4)“百家讲坛”——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
(5)“人与自然”——讴歌生命,关注环境
(6)“开门大吉”——享受奇怪音乐,实现家庭幻想
19.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后文构成排比,要求语段意思连续,风格统一。
我们都知道唐诗很美,那么多华美、动人的篇章,令我们目不睱接,既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豪迈,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轻快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有“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的潇洒和豁达,也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惊疑和愧疚。
【答案】 示例:既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苦苍凉,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至情至性。既有“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深情眷恋,也有“春风若可寄,暂为绕兰闺”的刻骨思念。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北岛在《走吧》一诗中用异于前辈的歌声,吟唱着自我:
走吧/落叶吹进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
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查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诗人朝着“生命的湖”一路走去,一路是“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布满诱惑的“红罂粟”……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在同样的一条路上。
请以“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需在规定的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体裁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得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向】 话题“在路上”,浅显易懂,审题难度不大。但是,若不深化理解材料含意,这个作文也易平凡化。如去上学的路上,去看电影的路上,去XX路上,等等。“在路上”,是一个比方型话题,有象征意义。从所给材料来看,这个“路”是人生历程,“在路上”,明显是指在人生之路上。正如引语中所说,人生之路有着“‘落叶’的萧条、‘没有归宿’的迷惘、清冷的‘月光’、布满诱惑的‘红罂粟’”,这些都预示着人生是在挫折和迷茫中前行的,但正如北岛在诗中所言: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查找生命的湖。即便人生之路坎坷难行,我们也有不灭的幻想和心中的圣地要去追寻。因此,这个话题,精确 的立意应当与人生、抱负、追求、苦难、挫折等有关。
话题是一个介词短语,可以依据立意自设合适题目,也可以用添加法,将这个话题补充完整用作题目。“谁”在路上?在路上怎么样?即补出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来。这个“谁”,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国人,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这个(或这些)人在路上做什么呢?不论在路上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在路上,享受着人生的欢快与苦痛,坦然面对;等等。这样一来,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文章的内容也有了。
【佳作赏读】
泪与旗
唐黎
在去往生命之湖的路上,那满地的落英与不尽的萧索勾出了我眼中的泪,可我却不能让我生命坚毅执著的旗倒下。
在路上,我不敢看我看到的。那些上帝为我布置的景色叫我如何面对与观赏,它们是风也瑟瑟,雨也潇潇;那些上帝为我设下的岔道叫我怎么解读,黑夜里歧路万千,让我如何走好;那些上帝为我支配的行人,要我用什么方法去陪伴,每个人都是一座山,要我怎样攀登。我好迷惘,神啊,救救我吧!清冷的月光中,是谁吹起了羌笛?那天上的云不散,可我的神已乱;那地上的水在流,可我的心已断。这一切要叫我如何面对?这凉风暖风都是悲风,这过去将来都是伤痛。
在路上,我不敢想我想到的。虽然没有谁来禁锢我的思想,可到底未到过生命之湖的我尚未成熟。二十年后的我会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宫殿里,还是生活在别人的冷眼与赞扬里却仍未背弃心中的抱负?在生命的路上,风放纵舍命地吹,无端拨弄我的眼泪,当记忆的弦缠绕住过往的支离裂开,是慌乱占据了心扉。夜深人静,唯有孤独徘徊于路上,心中仅有“拣尽寒枝不愿栖”的微微凄凉与苦笑的泪。
在路上,我不敢做我想做的。我想当一个英雄,惋惜没有那个胆识;我观看很多污浊不堪的世事,在我的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演出,我想伸出双手,却是无能为力,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心生怨怒;我拥有爱心,却没有那份士气将之释放,这分明是一种苦痛。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击,让我疲乏不堪。时间在无言中消逝,萍踪花影,飘漂移荡,苦苦挽留也只有一缕微香。脚步朝着生命之湖,回想起曾经有过的景色与如今的情状,怕只怕秋来望那落叶满地,怕只怕春来看那花如泪凝。
但我照旧不愿将生命的旗丢下,即便是我泪流满面,也要让旗做我在路上拼搏过的见证。
看生命的路上:月在窗影上移,花在石阶下残,树在月光中摇,泪在烛光中闪。
看我:将在路上,扛着一面大旗,像狂风一样舞蹈,心生咆哮。
【名师点评】
作者对话题理解精确 ,明确指出在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各种挫折,会“勾出了我眼中的泪”,但不能退缩,“不能让我生命坚毅执著的旗倒下”,主题鲜亮,紧扣话题。作者开头先提出全文的中心,然后从三个方面平行开放论述,最终总结,因而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全文语言流畅,尤其结尾两段,布满了诗情画意,极具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