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长泰一中2022/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理科地理试卷
命题人: 叶跃泉 审题人: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席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留意事项:
1. 第Ⅰ卷共4页。答第Ⅰ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洁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右下图3-1-4完成1-2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图示选定的区域,最适合建设( )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疼惜区
图3-3-6是长江流域图,读图回答3-5题。
3.从上图3-3-6中信息分析,该流域开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水土流失严峻 ②大气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水体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长江近十几年洪涝频繁的人为缘由之一是( )
A.长江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B.中游河道截弯取直
C.中下游湖泊沿岸围湖造田
D.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变率大
5.长江流域开发优势是( )
A.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 “黄金水道”
C.石油资源丰富 D.太阳能资源特点丰富
图3-5-6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首先应促进区域内(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图3-5-7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淌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政策 D.④为原料
9.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不应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以免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都转移到欠发达 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其次产业,
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 业,有利于解决发达地区的就业问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连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宽敞内陆腹地,涵盖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
3—1—l,结合有关地理学问完成l0~12题。
10.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整体性 D.阶段性
11.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外形
B.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全都
C.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12.区域内部的经济进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太湖平原气候温存潮湿,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出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很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猛烈爱好,所产长绒棉、瓜果品
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依据以上材料,回答13~14题。
13.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缘由是( )。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14.对两地农业进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牧业为主
B.太湖平原留意进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人,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留意浇灌农业的进展
图3—1—3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所示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高原 D.山脉
16.与松嫩平原相比,图示地区进展
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人少地多
图3—2—2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8.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支配利用水资源,进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浇灌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乐观营造防护林网
⑥扩大植被掩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9.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缘由,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制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河流的侵蚀作用猛烈
图3—2—6是亚马孙开发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方案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缘由
B 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养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亚马孙大路从大西洋沿岸贯穿太平洋沿岸
21.假如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COZ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亡速率将大大加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在无林地区 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白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保持水土 C.调整大气成分 D.含蓄水源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整气候、把握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行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23~24题。
23.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4.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进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快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进展旅游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进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图3—3—1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图3—3—2与图3—3—3,回答27~30题。
27.20世纪80年月,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 C.采煤业 D.冶金工业
28.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头围绕能源开采,着力构造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②煤一焦一化③煤一电一钢④煤一铁一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 山西省资源丰富,煤产量大,经济进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缘由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小
C.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煤质量不高
30.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力气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进展
黄河上游河段水量丰富、落差集中、水能隐蔽量丰富,尤其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全长 918 km,自然落差 1324 m,水能资源理论隐蔽量 1133万 kw,具有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和水库移民相对较少、对外交通便利、经济指标好等优点,被誉为我国水电建设中的“富矿”。据此完成31~32题。
31.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度大 ②河流流量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河流落差大 ⑤水库移民较少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 ④⑤
32.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难威逼②增加年径流量③改善枯水期水质④提高地下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图3—4—1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完成33~35题。
33.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4.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35.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 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 D.春小麦、玉米、甜菜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进展不同的农业。图3—4—3是某地等高线地多图.读图回答36~39题。
36.M平原最适合进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37.M区域进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8.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 )。
①净化空气 ②美化环境 ③调整气候
④涵养水源 ⑤调整径流蓄洪防旱
⑦降解污染 ⑧疼惜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⑦
C.③④⑤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⑦
39.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进展的方向应当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疼惜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进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图3—4—5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0~42题。
图3—4一5 珠三角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40.20世纪80年月以后,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 B.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侨乡优势
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三角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三角地区
B.长三角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三角地区
C.珠三角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始终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42.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进展
C.乡镇企业进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 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图3—5—2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43~45题。
43、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
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b B、d C、c D、a
44、水能资源得到梯级开发的有( )
A、a、b B、a、c C、a、e D、b、e
45.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这是由于( )
A.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削减
B.使东部电价上升,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力气改善环保条件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图 3—5—4完成 46~47题。
46.结合图3—5—4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其次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O08年深切D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其次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47.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A.服装制造 B.生物制药 C.金融 D.玩具制造
图3—5一5是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同一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8~50题。
48.该鞋厂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①廉价的劳动力 ②丰富的能源
③较高的技术 ④低廉的地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类鞋厂有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B.节能减排是该鞋厂提高利润的最重要途径
C.旅游鞋质量差是该鞋厂获利少的主要缘由
D.放弃利用自己商标出口产品是该鞋厂进展的必定趋势
50.该鞋厂假如要转变企业在生产环节中的不利地位,提升自身的产业价值,需要( )。
A.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B.尽量节省生产成本
C.讲行产业空间转移 D.企业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
长泰一中2022/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理科地理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留意事项:
1. 第Ⅱ卷共2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姓名、班级、座位号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
51.图3-1-6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3-1-6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 试从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像性。(每空2分,共4分)
①地形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进展差异性。(每空1分,共5分)
社会经济进展差异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发达
铁路运输为主,
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凹凸
(3)试简要说明甲、乙两区域进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每空2分,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图3-2-9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图3-2-10是荒漠化进展与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每空1分)
(1)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___,干旱程度_______________。
(2) 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 由图3-2-10可见,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下降,其实质是___________的退化。
53.能源是支撑国家富强和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重要基础。读下面三幅图,完成相关问题。(14分)
(1)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2分)
(2)请依据图乙、图丙分析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 ;
。(4分)
(3)为解决图乙、图丙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应实行的有效措施有哪些?(8分)
;
;
;
.
54.图3—5—10中,甲图表示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自然环境,乙图表示日本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从图中可看出,下列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2分)
A.日本企业主要设在种植园农业区
B.日本企业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人均GDP越低,用人规模越大
D 日本企业设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多
(2)日本向该地区输出的工业,除“劳动密集型”以外,还有对环境 大的工业。(2分)
(3)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有 ;
; ; 。(8分)
长泰一中2022/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理科地理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C
B
B
D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B
B
A
A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A
D
D
B
C
D
C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D
B
A
D
B
A
C
D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A
D
B
A
B
C
A
A
D
二、非选择题(50分)每空一分。
51.图3-1-6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3-1-6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6分)
(2) 试从地形、气候比较甲、乙两地自然环境的相像性。
①地形类型:__都是以平原、山地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候特征:__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强_(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_。
(2)比较甲、乙两地社会经济进展差异性。
社会经济进展差异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乳蓄业
商品谷物农业
交通方式
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发达
铁路运输为主,
内河水运不发达
城市化水平凹凸
高
低
(3)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经济进展。试简要说明甲、乙两区域进展钢铁工业的条件。
______煤、铁资源丰富_____;__水资源丰富_;___交通便利__________;
______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宽敞_________;
52.图3-2-9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图3-2-10是荒漠化进展与结果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
(4)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干旱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递减__,干旱程度___增加____。
(5) 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__过度樵采__、_过度放牧_、_过度开垦_等方面。
(6) 由图3-2-10可见,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土地生产力下降,其实质是__土地_的退化。
53.能源是支撑国家富强和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重要基础。读下面三幅图,完成相关问题。(14分)
(1)据图甲分析,在气源地方面,西气东输二线与一线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部分来自境外 。
(2)请依据图乙、图丙分析广东省当前能源供需特点: 自给率低(先高后低,近年来略有提高) ;需求量大(需求越来越大)。
(3)为解决图乙、图丙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应实行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节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
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
调整产业结构,进展低能耗产业 ;
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
54.图3—5—10中,甲图表示日本企业在亚洲地区的用人规模和企业所处自然环境,乙图表示日本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从图中可看出,下列叙述最为恰当的是( B )。
A.日本企业主要设在种植园农业区
B.日本企业主要设在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C.人均GDP越低,用人规模越大
D 日本企业设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多
(2)日本向该地区输出的工业,除“劳动密集型”以外,还有对环境 污染(影响)大的工业。
(3) 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有 失业率上升 ; 某些产业空心化 ; 市场萎缩 ; 经济下滑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