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强化练习: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823091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强化练习: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强化练习: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辽宁大连双基测试)胰岛A细胞能够分泌胰高血糖素(一种29肽),胰岛B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表达的基因有所不同 B.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合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水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把握胰高血糖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为174对碱基 解析:选D。胰岛A细胞能够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能够产生胰岛素,两者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血糖的分解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糖原水解以上升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分别是蛋白质和多肽,两者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胰高血糖素是一种29肽,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因此把握胰高血糖素合成的基因长度至少有174个碱基组成。 2.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大事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削减 D.猛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选D。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引起体温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分析及与生理现象相联系的力气。分析图形,ab段体温上升,产热量增加,bc段体温降低,散热量增加。分析四个选项,寒颤和猛烈运动会使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温上升,出汗增加使机体散热量增加,使体温下降,故D正确。 3.(2021·北京海淀模拟)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整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含量甚微的①经过分级调整作用,可明显增加③的分泌 B.激素②是调整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的主要激素 C.血液中③的浓度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促进作用减弱 D.③几乎作用于全身的靶细胞,促进其细胞代谢 解析:选C。该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整示意图。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②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③。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下丘脑、垂体通过增加激素①②的分泌量,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依据③的生理作用可知:该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4.(2022·高考海南卷)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下丘脑功能的是(  ) A.参与体温调整 B.参与水盐平衡的调整 C.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对昼夜节律有调整作用 解析:选C。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整中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参与体温调整,也参与水盐平衡(渗透压)调整,维持渗透压的稳态,同时还调整着动物的昼夜节律。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调整甲状腺功能的激素,而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5.(2021·大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猛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B.从温存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耗氧量削减、心跳加快 C.T细胞分别通过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作用 D.若垂体受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削减 解析:选A。人体在猛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取,故A项正确;从温存的室内到寒冷的室外,为维持体温恒定,代谢加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故B项错误;抗原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参与免疫作用,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先分化成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故C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故D项错误。 6.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整的三种方式,请依据图解内容回答问题。 (1)在体温调整方面: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激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产热量增加,维持体温恒定,表现出协同作用。 (2)在血糖调整方面: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能够上升血糖浓度,二者表现为________作用。 (3)图解中的①②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两种促激素释放激素,③④是相应的促激素。假如①和③是对应的,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示中的虚线接受到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________,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下丘脑一方面可以分泌________(激素)通过垂体调整甲状腺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泌______(激素),作用于________。加强对水分的重吸取,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6)血糖浓度上升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____________调整的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反过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和胰岛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种调整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利用图解的形式考查与激素相关的内容。看懂图解是解题的关键。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产热,二者表现出协同作用;在血糖调整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这是由于激素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图示中虚线表示下丘脑通过神经调整作用于胰岛和肾上腺,因此某些细胞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取。化学物质(如血糖)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整的过程,胰岛素与血糖浓度之间通过负反馈调整以维持二者浓度的相对稳定。 答案:(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拮抗 (3)只有性腺细胞上含有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受体 (4)神经递质 (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6)体液 反馈调整 1.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并不向组织供应能量或物质 B.激素与特定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C.动物激素由细胞产生,由特地管道分泌到血液中 D.激素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生长与发育等方面的作用 解析:选C。激素是调整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不向组织供应能量和物质;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无特地管道运输,直接分泌到内环境中。 2.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甲、乙、丙、丁四只雄性小狗,丁狗不做处理,甲、乙、丙狗分别做不同的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查得各自血液中三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雄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甲 3.8 0.1 5.8 乙 3.6 2.8 0.1 丙 0.8 3 5.5 丁 4 3 6 A.甲狗可能毁灭的症状是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 B.乙狗可能毁灭的症状是生长马上停滞 C.丙狗可能毁灭的症状是性情变得温存 D.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其个体大小变化为:甲、丁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乙、丙狗不断长大 解析:选D。甲狗手术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毁灭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乙狗生长激素含量降低,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殊是骨的生长,缺少后生长缓慢或停滞。雄激素可维持其次性征,丙狗体内雄激素量很低因而性情变得温存。丁狗不做处理应正常生长;乙狗个体小,基本处于术前状态;甲狗由于甲状腺激素少,而患呆小症;丙含有生长激素能长大。 3.如图各曲线能够反映典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变化的是(  ) 解析:选A。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 g/L之间,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于1.2 g/L,餐后由于消化和吸取糖类,导致血糖浓度上升,A选项曲线符合。 4.(2022·高考江苏卷)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特殊。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状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试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想(多选)(  ) A.餐后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比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上升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解析:选BCD。图中显示15~45 min时,运动组血糖浓度低于对比组,而45~60 min时,运动组胰岛素含量才快速下降,可见胰岛素分泌下降不是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比组的缘由,A项错误。运动后,比较两条血糖浓度曲线,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比组,运动组胰岛素含量上升幅度明显降低,说明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上升幅度,B项正确。从图中曲线可推断,运动组胰岛素含量在45 min时达到峰值,而对比组胰岛素含量在120 min时达到峰值,可见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的分泌高峰提前;运动后,运动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比组,可推断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运动组的胰岛素含量峰值低于对比组,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D项正确。 5.(2021·山东潍坊莱芜质检)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不会引起(  ) A.水盐调整紊乱        B.性腺发育停止 C.血糖浓度渐渐降低 D.体温调整紊乱 解析:选C。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在水、盐平衡调整中起作用,抗利尿激素虽由下丘脑分泌,却通过垂体释放,垂体损伤,会造成水盐调整紊乱。垂体能合成和分泌的激素有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动物最主要和最直接参与体温调整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整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原创)2022年11月5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开头了其第29次南极之行。这次科考队员将在大陆冰盖为我国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刚抵达南极时他们生理上毁灭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整中枢兴奋性增加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选D。在低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整中枢兴奋,通过削减散热、增加产热来实现体温的稳态。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可有效削减散热,同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人体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7.(2022·高考重庆卷)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解析:选D。当动物性腺被割除后,体内由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削减,由于机体的反馈调整,促性腺激素会增多,故A项错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称为非条件反射,B项错误。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完成,而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故C项错误。膝跳反射涉及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故D项正确。 8.(2022·高考海南卷)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整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削减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体液中的激素调整及反馈调整的相关内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的调整。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机体耗氧量产热量都增多。由于只有甲状腺细胞表面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而机体大多数组织、器官表面都有甲状腺激素受体,故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通过反馈调整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9.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器官,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②通过血液运输 B.③、④过程为正反馈调整,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①、②的分泌 C.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 D.下丘脑的活动与神经调整无关 解析:选C。图中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丙表示甲状腺,①、②都通过血液运输;③、④过程为负反馈调整,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①、②的分泌;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整,又参与体液调整。 10.(2021·安徽皖南八校联考)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整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图为影响血糖调整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上升 B.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整 C.激素发挥作用后灭活,需不断产生 D.若靶细胞为肌细胞,则激素刺激可促使糖原分解 解析:选C。刺激X作用于下丘脑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整;肌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够再分解成葡萄糖。 11.(2021·石家庄市部分学校联考)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e表示水的重吸取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整过程均存在反馈调整 解析:选A。信息分子a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因此a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信息分子c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因此c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d作用于组织细胞后,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d表示胰岛素。 12.(2021·安徽淮北模拟)如图是某种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状况示意图,结合所学学问及图中信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该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 B.若该激素为雌性激素,它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集中 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后作用于核内DNA 解析:选D。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通过核孔作用于核内DNA,不需穿过膜。 13.(2021·济南练习)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②、③、m、n分别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人的体温调整力气下降甚至丢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 (2)当体内缺乏碘元素时,将导致图中[ ]________的合成受阻,进而引起激素①和③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糖尿病患者体内,图中n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含量过高,葡萄糖随尿液流失,则n代表________,由________细胞分泌。 (4)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________________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取增加,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1)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人体的体温调整力气下降甚至丢失。(2)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缺碘时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会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3)有些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造成的。(4)人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取增加,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答案:(1)下丘脑 (2)② 甲状腺激素 增加 (3)胰岛素 胰岛B (4)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14. 脑水肿常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进行脱水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毁灭反弹。据报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治疗效果远远高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图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示意图,甲和乙表示相应的器官,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激素CRH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ACTH的调控,同时其分泌量增加会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CTH的分泌,这种调整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脑水肿的形成缘由主要是脑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____________,一些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导致其渗透压____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液总量增加。 解析:(1)类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过程可知,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激素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2)由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这种调整方式称为反馈调整。(3)脑水肿是由于脑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蛋白质进入脑组织液中,其渗透压上升,吸水力气增加,进而引起脑组织液增加。 答案:(1)下丘脑 垂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2)抑制 (负)反馈调整 (3)增加 上升 15.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靠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和________细胞。 (2)乙是由______分泌的,调控其分泌的结构是______,它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系统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 (3)当人紧急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整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争辩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争辩者从大白鼠体内分别出新颖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育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育液中,培育后测定培育液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 (5)试验中A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据图分析试验结果。 D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分析图可知,①为免疫系统,B细胞增殖分化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乙为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产生,而垂体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的调控。(3)当人紧急时,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4)目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整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5)A瓶内只含有培育液,目的是证明培育液(及培育过程中)不会产生TSH。(6)D瓶内含有垂体和甲状腺激素,通过与A、C瓶比较说明甲状腺激素可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E瓶内含有下丘脑和垂体,通过与A、C瓶比较,说明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1)免疫 记忆 (2)垂体 下丘脑 (3)神经递质 (4)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 (5)对比 培育液(及培育过程中)不会产生TSH (6)甲状腺激素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 下丘脑能促进垂体分泌TSH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