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高中语文同步练习:2-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粤教版必修4)---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823048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中语文同步练习:2-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粤教版必修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高中语文同步练习:2-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粤教版必修4)---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敬业与乐业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训练(  ) ②蛀虫(  ) ③赦免(  ) ④充分(  ) ⑤解剖(  ) ⑥佝偻(  ) ⑦承蜩(  ) ⑧亵渎(  ) ⑨骈进(  ) ⑩聒噪(  ) 旁骛(  ) 扯直(  ) (2)多音字 ①禅 ②悄 ③济 ④偻 ⑤露 ⑥丧 ⑦强 ⑧曲 2.辨形组词 (1) (2) (3) 3.词语释义 (1)断章取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二法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聒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敬业乐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至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言行相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直接·直截·直捷 “直接”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直截”指(言语、行动等)简洁、爽快;“直捷”与“直截”相同。 例句:①企业有困难,可________找政府或职能部门领导进行协调解决。 ②诗人们不________明白地表现心中的眷恋不舍,而是通过这种委婉、曲折、简洁的时空构成模式来寄予胸中情意。 (2)出神·入神 “出神”和“入神”都是形容词,都可以形容人的心神专注。“出神”指因精神过度集中而发呆,强调神态格外专注,到了发愣的地步,有时可写作“出了神”。“入神”指对眼前的事物产生深厚的爱好而留意力高度集中,强调留意力格外集中,到了入迷的地步,有时也可写作“入了神”。“出神”侧重于强调人的神态,“入神”侧重于强调人的留意力。 例句:①小红军听着笛声,________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将来,看到了期望。 ②先生读书________的时候,于我们是很适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 文体互动 一、整体感知 1.梳理文本结构 2.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二、深层探究 3.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三、技法迁移 论证条理清楚,论据生动有力 [文本回顾] 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楚。主体部分分别论述时,用了序次语“第一”“其次”,更加清楚地显示出演讲的层次。在证明自己论点的过程中,作者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受中卓有成效的阅历,还有古人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尤其是引用的古代名言警句,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为有力。 [技法点拨] 写好谈论性散文,论据是不行忽视的要素。如何恰到好处地选用论据、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呢?以下四种技法,可供参考。 一、名句串联法 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依据表达的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概。如下面这段文字: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久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思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所吟唱。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扬…… 二、夹叙夹议法 夹叙夹议,就是在选用论据的时候,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依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谈论。但这种叙述没有必要太铺开放,谈论也应力求简洁、精要,能够画龙点睛。如下面这段文字: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终毅然打算长征,一个高尚清楚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打算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三、素描列举法 在谈论性散文中,对符合题旨的有关论据材料,可以实行“轻描淡写”的方法,即用高度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开放进行叙述。素描列举能够在简洁的叙述中包孕丰富的内涵,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与伴侣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举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觉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气,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四、正反呈现法 运用这种方法,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方面从正面列举,另一方面从反面列举,这样会使得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正面的意见更加突出。如下面这段文字: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原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擅长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技法运用] 以“精神”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论据要充分。(240字左右) 练以致用 【答案解析】 基础梳理 1.(1)①huì ②zhù ③shè ④pèi ⑤pōu ⑥ɡōu lóu ⑦tiáo ⑧xiè dú ⑨pián ⑩ɡuō wù chě (2)①chán shàn ②qiāo qiǎo ③jǐ jì ④lóu lǚ ⑤lòu lù ⑥sānɡ sànɡ ⑦qiánɡ qiǎnɡ jiànɡ ⑧qū qǔ 2.(1)训练 懊悔 (2)赦免 姓郝 (3)好高骛远 趋之若鹜 3.(1)章,指诗歌的段落。本指截取《诗经》中某篇诗的某一章节,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指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2)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行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方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3)极力唠叨个没完。强,牵强,硬(做)。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4)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伴侣相处很融洽。(5)道理最简洁明白。(6)言行全都。 4.(1)①直接 ②直截 (2)①出神 ②入神 文本互动 1. 2.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开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生疏。 3.第6段作者阐述了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值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可敬”,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7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整理得洁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愿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4.作者在第8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欢快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化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好玩味的”,这是作者的阅历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悟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抱负的生活了”。 [技法运用] (示例)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一块基石,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绚烂人生的标尺。有了虚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孔子缓缓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终成一代儒学大师;有了宽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齐桓公摈弃私仇,任人唯贤,成就了千秋伟业,终成一代霸主;有了坚贞,孤独忧愁、孤寂郁愤的苏武始终不扔掉手中的汉使旌节,心系国家,终成千秋爱国楷模;有了奉献,和善质朴、平凡无闻的徐虎才能够十年如一日,情洒百姓,温存万家,终成当今的“活雷锋”。……精神,穿越历史隧道,趟过历史长河,将永久撑起人生宏伟壮丽的大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