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整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七)
第七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单质硅
B.SiO2与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不能与酸反应
C.28 g硅含有6.02×1023个电子
D.28Si、29Si、30Si是不同的核素
2.(2021·贵港模拟)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结果有晶体析出,对析出晶体的缘由分析错误的是( )
A.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B.溶液中溶剂削减了
C.溶质质量增加了
D.反应过程放热
3.下列材料的特性及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铝陶瓷具有两性,可用来制造人造牙齿
B.氮化硅陶瓷耐高温且不易传热,可用来制造柴油机
C.光导纤维传导光的性能很强,是格外好的通讯材料
D.人造刚玉硬度高,用于制造刚玉球磨机
4.有些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高纯度的硅广泛用于制造计算机
B.硅可由二氧化硅还原制得
C.低温时,硅与水、空气和酸不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
D.自然界中硅的储量丰富,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5.(2021·玉林模拟)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试验事实是( )
A.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2难溶于水
B.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
C.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
D.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放出的气体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
6.北京奥运会奖牌所用的玉为昆仑玉,其主要成分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其中透闪石的化学成分为Ca2Mg5Si8O22(OH)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a2Mg5Si8O22(OH)2属于硅酸盐
B.昆仑玉是混合物,透闪石中镁元素与钙元素的质量比是3∶2
C.透闪石的化学式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D.透闪石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能易溶于水
7.(2021·忻州模拟)关于下图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来处理CO尾气
B.装置②中若X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取氨气,并防止发生倒吸
C.装置③的试验可除去CO2中的NH3
D.装置④的试验可除去CO2中的HCl和SO2气体
8.(力气挑战题)将碳和8 g O2在密闭容器中使之发生反应,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温度,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则反应的结果是( )
A.生成CO、CO2体积相等
B.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D.消耗碳4.2 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9.(14分)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由钢筋混凝土、7 000多块红色铝板和1 200多块玻璃等建成。
(1)铝 (填“是”或“不是”)红色的,铝板和玻璃均易被烧碱腐蚀,缘由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生产硅酸盐水泥和一般玻璃都需要用到的主要原料是 。
(3)石英玻璃化学稳定性强、膨胀系数小,是一种特殊玻璃,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际上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一种 (选填“橡胶”“纤维”或“塑料”),有机玻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确定条件下通过 反应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4)要将NaOH高温熔化,下列坩埚中可选用的是 。
A.一般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
10.(14分)某同学为争辩氧化铁与过量炭粉的反应,进行如下试验:
①称取3.2 g氧化铁与2 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48.48 g的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连接。
②通一段时间纯洁、干燥的氮气。
③夹紧T处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 g。
(1)试验步骤①加入药品前,先进行的操作是 。
(2)试验步骤②通入N2的目的是 ,试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经计算,参与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g。
(4)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该试验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该试验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说明改进方法: 。
11.(10分)已知A、B、C、D组成的元素都属于短周期,它们之间的简洁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若其中A、D为单质且同主族,B、C为氧化物(该反应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
(2)若A、D为常态下的气体单质且不同主族,B、C为化合物且B为水: 。
(3)若A、B、C均为化合物且C为水,单质D常态下为固体: 。
(4)若A、B、C均为氧化物,D为单质,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 。
(5)若A、D为固体单质且不同主族,B、C为氧化物:
。
12.(14分)(力气挑战题)(2022·上海高考)碳酸氢铵是一种重要的铵盐。试验室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可制得碳酸氢铵,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可制得纯碱。
完成下列填空:
(1)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过程中,先有 (填写化学式)晶体析出,然后晶体溶解,最终析出NH4HCO3晶体。
(2)含0.800 mol NH3的水溶液质量为54.0 g,向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至反应完全,过滤,得到滤液31.2 g,则NH4HCO3的产率为 %。
(3)粗盐(含Ca2+、Mg2+)经提纯后,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得碳酸钠。试验步骤依次为:
①粗盐溶解;②加入试剂至沉淀完全,煮沸;③ ;
④加入盐酸调pH;⑤加入 ;⑥过滤;⑦灼烧,冷却,称重。
(4)上述步骤②中所加入的试剂为 、 。
(5)上述步骤④中加盐酸调pH的目的是 。
(6)为探究NH4HCO3和NaOH的反应,设计试验方案如下:含0.1 mol NH4HCO3与NaOH的反应,若有沉淀,可能为 (写离子方程式);
若无沉淀,则NH4HCO3与NaOH的反应可能为 (写离子方程式)。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光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A不正确。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能与氢氟酸反应,这是其特殊性,B不正确。硅是14号元素,1 mol硅含有14 mol电子,C不正确。
2.【解析】选D。产生沉淀的缘由不是产生的碳酸氢钠不溶于水,而是由于碳酸氢钠溶液达到了饱和,不能溶解的碳酸氢钠沉淀了下来。从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中可以算出,假如有106克碳酸钠参与反应,可以生成168克碳酸氢钠。由于原溶液是“饱和”的碳酸钠,反应过程中又消耗了一部分的水。且同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要大于碳酸氢钠,所以产生的碳酸氢钠无法全部溶解,就产生了沉淀,D不正确。
3.【解析】选A。依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及相应用途来推断。氧化铝陶瓷对人体无毒,不溶于水,强度高,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对人体组织的适应性好,所以可用来制人造牙齿。
4.【解析】选D。由于硅是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无单质硅,D项错误。
5.【解析】选B。将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依据相对强的酸制取相对弱的酸的反应原理可知酸性:H2CO3>H2SiO3。但D项中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出的气体中可能有HCl气体,HCl也可以与硅酸盐反应生成H2SiO3沉淀,故无法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误区警示】解答该题时易错选D项,缘由是只考虑CO2与硅酸盐溶液反应,忽视了放出的气体中可能会有HCl,HCl也能与硅酸盐溶液反应。
6.【解析】选D。由透闪石的化学成分可知它属于硅酸盐,属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难溶于水,D错误;透闪石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方法技巧】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一般方法
(1)基本形式:氧化物·氧化物·水
例如(xMnO·ySiO2·mH2O)
(2)氧化物前化学计量数配置原则:
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化学计量数。留意:①氧化物之间以“·”隔开。②化学计量数配置毁灭的分数应化为整数。如正长石KAlSi3O8不能改写成K2O·Al2O3·3SiO2,应改写成K2O·Al2O3·6SiO2。③金属氧化物在前,非金属氧化物在后,若同一元素有变价,那么低价在前,高价在后,H2O一般写在最终。
7.【解析】选C。碱石灰可与CO2反应,而不与NH3反应,因此不能用碱石灰除去CO2中的NH3。
8.【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留意以下2点:
(1)同等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2)要考虑到氧气过量和不足的状况。
【解析】选B。若O2过量只生成CO2,容器压强不变;若O2不足只生成CO,容器压强为原来的2倍。由于1<1.5<2,产物为CO和CO2混合气体。由碳、氧原子守恒得:
解之
消耗碳的质量为(0.125 mol+0.25 mol)×12 g·mol-1=4.5 g。
9.【解析】(1)铝是银白色金属,而红色铝板是添加红色物质所致,Al、玻璃中的SiO2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而易被腐蚀,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SiO2+2NaOHNa2SiO3+H2O。
(2)生产水泥与玻璃的主要原料为CaCO3。
(3)石英玻璃主要成分为SiO2,有机玻璃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确定条件下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因此,有机玻璃属于塑料。
(4)SiO2、Al2O3与NaOH反应。
答案:(1)不是
2Al+2NaOH+2H2O2NaAlO2+3H2↑,
SiO2+2NaOHNa2SiO3+H2O
(2)CaCO3
(3)SiO2 塑料 聚合
(4)D
10.【解析】(1)加入药品前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由于炭粉能与装置中的O2反应,故用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试验室里用NH4Cl与NaNO2饱和溶液共热制取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NaCl+N2↑+2H2O。
(3)n(Fe2O3)==0.02 mol,
由于炭粉过量,故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Fe和剩余的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削减的即为生成碳的氧化物的质量:(48.48 g+3.2 g+2 g)-52.24 g=1.44 g
参与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为
1.44 g-0.02 mol×3×16 g·mol-1=0.48 g。
(4)生成气体中n(C)==0.04 mol
n(O)=0.02 mol×3=0.06 mol
即得到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其物质的量的比为1∶1,反应方程式为
Fe2O3+2C2Fe+CO↑+CO2↑
(5)由于CO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将尾气点燃。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装置中的氧气(空气)排尽
N+NN2↑+2H2O
(3)0.48
(4)CO、CO2 Fe2O3+2C2Fe+CO↑+CO2↑
(5)未考虑尾气中可能含有CO,气体排放会污染大气;点燃尾气
11.【解析】本题较综合地考查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置换反应类型,中学化学阶段所涉及的置换反应类型通常有非金属置换非金属、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金属四种类型,常见的有Fe2O3+2Al2Fe+Al2O3、4H2O(g)+3FeFe3O4+4H2、2Mg+CO22MgO+C、H2O(g)+CCO+H2、SiO2+2C
2CO↑+Si、2F2+2H2O4HF+O2、2H2O+2Na2NaOH+H2↑、H2(或C)+CuOCu+H2O(或CO↑或CO2↑)等。
答案:(1)2C+SiO22CO↑+Si
(2)2F2+2H2O4HF+O2或
2Cl2+2H2O4HCl+O2
(3)SO2+2H2S3S↓+2H2O
(4)CO+H2O(g)CO2+H2
(5)2Mg+CO22MgO+C(合理即可)
1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留意以下3点:
(1)二氧化碳通入碱溶液,一般先生成正盐,再生成酸式盐;
(2)留意粗盐提纯除杂剂加入的挨次和作用;
(3)碳酸氢铵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解析】(1)二氧化碳通入碱性溶液,先生成碳酸盐,然后碳酸盐和水、二氧化碳再生成碳酸氢盐。
(2)0.800 mol NH3能和0.800 mol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0.800 mol碳酸氢铵,共0.800 mol×79 g·mol-1=63.2 g,溶液质量54.0 g加上通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0.800 mol×44 g·mol-1=35.2 g,减去剩余的溶液31.2 g,生成的碳酸氢铵总共为58.0 g,则NH4HCO3的产率为58.0÷63.2 g≈92%。
(3)、(4)和(5)中粗盐的提纯先要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然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除杂试剂。提纯后的食盐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生成碳酸钠。
(6)和钙离子生成沉淀的是碳酸根离子,假如有沉淀,则发生的应当是碳酸氢根和氢氧根生成碳酸根的反应。假如没有沉淀,则发生的是铵根和氢氧根的反应。
答案:(1)(NH4)2CO3 (2)92
(3)③过滤 ⑤碳酸氢铵
(4)氢氧化钠 碳酸钠
(5)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6)HC+OH-C+H2O
N+OH-NH3↑+H2O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