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春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第4单元-第1讲.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22036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春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第4单元-第1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春走向高考湘教版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必修2-第4单元-第1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一讲 A.基础组 (建议用时:20分钟,分值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猎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供应应人类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猎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毁灭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2022·哈尔滨模拟)臭氧层因吸取大部分紫外线而被誉为“地球的疼惜伞”,但目前臭氧在削减。下图中每种紫外线宽度变化代表其浓度变化。回答3~4题。 3.据图推断,臭氧层(臭氧浓度最大)的海拔约为(  ) A.0~15 km  B.15~30 km C.30~45 km  D.45~60 km 4.假如图示中臭氧浓度削减,导致地面生物受到损害最大的紫外线波段是(  ) A.UV-a  B.UV-b C.UV-c  D.三种相同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直接依据图示纵坐标读数即可。第4题,每种紫外线宽度变化代表其浓度变化,图示UV-b在臭氧层大量削减,反映臭氧层能大量吸取UV-b的紫外线,故臭氧浓度削减,导致UV-b紫外线到达地面的量大幅增加,损害地面生物。 下图是“人类不同进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符合人类社会进展先后挨次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公正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生疏自然、改造自然的力气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靠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进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答案:5.A 6.D 解析:第5题,①是采猎文明时期,②是工业文明时期,③是环境文明时期,④是农业文明时期。第6题,②是工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是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类制服自然。 读下表,回答7~8题。    时代 类别    远古时代 古代 近现代 人类 人 从 众 生产工具 石斧 鲁班斧 电锯 资源 森 林 木 自然环境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环境问 题渐显 山秃鸟绝水浊 天黑尘扬地塌 7.上表反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 A.远古时代没有环境问题 B.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进展变化的打算性因素 C.人类只要转变生产工具就确定会改造和战胜自然 D.随着人类的进步与进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8.针对上表所反映的问题,请你选择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你想知道你的子孙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B.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C.进展科技,疼惜环境 D.把握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 答案:7.D 8.A 解析:第7题,表中反映出随着人口的增多与生产工具的改进,资源渐渐削减,自然环境渐渐变差。第8题,“你想知道你的子孙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意在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且富有创意;B选项是地理环境打算论的思想;C选项体现不出表中要表达的内容;D选项比较片面。 下图为“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智力资源 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 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 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 ③—智力资源 10.工业文明阶段,曲线①增长快速的主要缘由是(  )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区位条件增多,影响程度增大 D.劳动力数量增多,素养提高 答案:9.D 10.C 解析:第9题,随着社会推动,智力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故③为智力资源。工业革命后,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加;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故②为矿产资源。第10题,空间资源是空间环境中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获得经济和其他效益的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总称。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快速进展,人们掠夺式开发空间资源,空间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快速增加。 B.提升组 (建议用时:25分钟,分值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特殊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毁灭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养分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疆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疆位于(  ) A.赤道四周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缘由,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养分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养分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养分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选项正确。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选项错误。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取,C选项错误。泄漏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选项错误。第2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集中,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供应了有利条件,C选项正确。第3题,赤潮的毁灭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供应了养分物质,C选项正确。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错误。 (2022·河北邯郸一模)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领先分布分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2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5.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缘由,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天气返潮,微风少雨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结合图例可看出珠海PM2.5均值在35以下,为选项中四城市最低值,故空气质量最好。第5题,强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大风会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快速集中,从而降低PM2.5的浓度,不会导致浓度偏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加快大气污染治理的步伐,但各地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材料二 我国酸雨区分布图。 (1)试分析我国北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比南方严峻的主要自然缘由。(2分) (2)分析图中A区域酸雨严峻的主要缘由。(4分) (3)依据所学学问,你认为应如何提高我国的空气质量?(2分) 答案:(1)北方地区降水少;多沙尘天气(植被掩盖率低)。 (2)南方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多盆地、谷地地形,污染物不易集中;有色金属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较多;燃煤量大。 (3)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集中供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倡乘坐公交车);工业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7.(12分)(2022·安徽三校高三12月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是由于近地面水汽分散而形成的很多小水滴;霾是指悬浮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量烟尘。近年来,中国受雾霾天气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空气污染严峻,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材料二 图1是“2021年10月28日08时-29日08时我国霾区预报图”,图2是“雾霾天气图”。 (1)分析我国甲地区秋冬季节阴霾天气多发的缘由。(4分) (2)严峻的阴霾天气,可能产生哪些危害?(4分) (3)为了把握和削减阴霾天气的毁灭,我们应当实行哪些有效措施?(4分) 答案:(1)①大量燃煤发电及冬季燃煤供热,排放大量烟尘;②汽车数量众多,排放大量尾气;③重化工业集中,排放大量废气;④建筑工地产生灰尘多;⑤秋季农田燃烧大量秸秆,产生大量烟尘;⑥秋冬季节降水少,晴天多,天气干燥;⑦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有逆温现象发生,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答对4点即可) (2)①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②能见度下降,易发交通事故,影响交通出行;③加重大气污染,扩大污染范围;④恶化人居环境,阻碍经济进展。 (3)①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②优化能源结构,乐观进展清洁能源;③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④进展公共交通,把握小汽车数量;⑤禁止焚烧秸秆,做到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答对4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危害及其治理措施。第(1)题,结合材料一,从该季节产生雾霾天气的污染物来源、天气条件两方面分析解答。第(2)题,结合雾霾天气图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雾霾天气的危害。第(3)题,把握和削减雾霾天气的有效措施主要是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具体措施可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技术、政策法规等层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