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达成的目标】1、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示意性的理论。2、理解诗歌中相同的意象在不同语境中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教”与“学”过程】本堂课使用的电教手段 一、理解诗歌语言具有示意性的理论。1、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分。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示意性。请运用诗歌语言的示意性特点,品尝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意味的不同,说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色泽和意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2、咬文嚼字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往
2、往有联想的意义,本文谈到诗歌语言的示意性问题,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我国诗歌中,如“梅”“柳”“草”等,都具有示意性,能引起联想。下面各诗中的“梅”有怎样的特点?梅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二、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形象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快?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课后反思】(老师写成败得失和改进措施,同学写学习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老师共性化教案 同学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