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814965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二)-历史-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大庆铁人中学高三练习题(二)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四周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A.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有效把握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冲突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25.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A.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见 B.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C.战国

2、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26.北宋汴京“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宽敞,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A.专业交易地点开头毁灭 B.汴京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C.城市商品贸易规模巨大 D.官商分利推动了商业富强27.明末清初,王夫之主见“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见A.具有深厚的复古颜色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28.太平天国把握南京之时,居民埋怨太平天国对经济生活的转变,建立圣库制度,管理市场,将人们依据性别和职业分别,以及

3、强化严格管束人们行为的法令。人们通过逃离、为朝廷做奸细,或叛投清朝等方式消极地抵制太平天国。这说明太平天国A.对民众的管理过于严苛 B.缺乏科学的政权建设纲领C.失败是历史的必定结果 D.未能关注农夫阶级的利益29.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状况(上海)年月日本纱印度纱合计1918.51919.470891392511101421919.51920.434177138996173173增减-36714+99745+63031结合历史形势,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进展快速 B.与北洋政府进展经济的政策有关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 D.国际关系影响中国进出口额变化30.19

4、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进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进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其次世界。”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A.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 B.外交方针和政策毁灭重大变化C.突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D.从国际格局变化动身来调整外交战略31.在罗马共和国末期,法院判决的执行不容许当事人自力处理,而必需由原告在判决宣告三十日后,带同被告到庭,向法官提出“执行判决”的申请。这时,如被告对判决提出异议,法官还须当作为异议之诉重新提交法庭审

5、理,而不许原告直接用拘押式程序强制被告执行。这体现了诉讼中的A.公力救济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C.形式主义原则 D.公开审判原则32.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需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任凭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打算和政府命令,必需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一法案没有实现的是A.议会把握了国王的继承权 B.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加C.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 D.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减弱33.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他们已有更进步的业务手段,如复式簿记、汇票、商业信函和保险。“这一时期”是指A.中世纪的早期

6、B.文艺复兴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 D.十九世纪晚期34.1921年春,农村和城市的饥荒表明国民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引起的社会动荡积聚着对苏维埃政权的不满心情,最终导致了反苏维埃政权的骚乱和暴动。这一状况产生的主要缘由是A.自然灾难导致农业歉收 B.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苏俄政策严峻脱离现实 D.同盟国对苏俄武装干涉35.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制定了一套经济政策:严格把握政府的财政支出;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些政策A.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复苏进展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C.凸显市场在经济进展中的作用 D.使凯恩斯主

7、义退出经济主流地位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第45-48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头派传教士在广州四周、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方式是学问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致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扬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殊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

8、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扬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很多西方著作。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第一阶段结束。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材料二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揭开其次阶段西学东渐序幕。鸦片战斗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期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学问分子开头主动的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身份参与译书工作。其次次鸦片战斗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从1860

9、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扬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头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技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斗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谈论等。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化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

10、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1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北美史学家时常埋怨,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总是腰斩他们的“革命史”,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依据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1775年到1782年的独立战斗,却将更为重要的1782年至178

11、7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长至1787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斗,其次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到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美国革命假如仅仅停留在第一段落,那就不是革命,而是一场战斗,甚至仅仅是一场内战:同一民族内部母邦与移民之间发生的分裂性内战,并不是外来异族统治与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民族战斗”。这场“内战”后来之所以进展为“革命”,是在“内战”结束之后的其次、第三段落,从1787年至1800才从容开展。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中译本)序 指出材料中中美两国史学家关

12、于“美国革命史”的不同叙事模式,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这两种叙事模式。(评价要求:观点明确,规律清楚,表述合理,论述充分。)历史选考题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并用签字笔将所选的题号填入括号内。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洪武七年(1374)定卫所之制。明初卫所军士的来源,大抵可分为“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类。明代军士地位格外低下,由于“谪发”作为卫所军士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有相当数量。因此“人耻为军”成为当时人的普遍生疏。明中期以后,军职冒滥,占役严峻,军士的地位

13、更是每况愈下,卫所军士逃匿日多。卫所军士别立户籍,称军籍。军籍属于都督府,民籍属于户部。卫所军士不受一般行政官吏的管辖,在身份、法律和经济地位上都与民不同,军和民截然分开。材料二 明朝中叶以后,实行募兵法。募兵无特殊户籍,虽领饷银,但不世袭,也无固定驻地。正统二年(1437),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人给布二匹,日粮四斗。这样的民壮属地方军,系召募而来。最初,募兵只在军事需要的状况下进行,而且多充实沿边军事力气。嘉靖以后,明朝便以募兵为主力,卫所军只留虚名,置而不用。万历末年,女真族在东北崛起,因辽东用兵,明政府因此募兵更多,国库日绌。募来的兵未经严格训练,战斗力较差,又

14、不能按时发饷,结果也和卫军一样,逃亡相继。天启时,各地所募兵逃亡的日益增多。募兵制的弊端到明末已暴露无遗。以上材料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与卫所制相比,募兵制在军士管理方面发生哪些变化?(8分) (2)依据材料,简要评析募兵制。(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我所说的自由是社会的自由。这种社会的自由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由是通过公正的限制来实现的。这种社会又是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人的自由、团体的自由和众人的自由都不能找到任何凭借和渠道来侵害社会中的任何个人或任何类别人的自由。【英】埃德蒙伯克(17291797)材料二 政治自由并不是

15、情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当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假如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于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埃德蒙伯克与孟德斯鸠自由观的异同点。(10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埃德蒙伯克与孟德斯鸠的自由观形成的共性缘由。(5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进行“阿卡迪亚”会议,双方再次确定“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全都同意连续重视苏德战场。为

16、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打算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支配部。会议拟定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首先于1942年1月1日由罗斯福、丘吉尔、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在白宫签署了这一文件,次日,宣言被放到国务院里,再由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的大使依次签署。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主编其次次世界大战史大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阿卡迪亚”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阿卡迪亚”会议的意义。(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十六日,张之洞致电刘坤

17、一等八人,“其实变法有一紧要事,实为诸法之根,言之骇人耳。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外国大局茫然,中国全局、本省政事亦茫然,下议院此时断不行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考宋磨勘转官之法,必有荐主十人;明廷推之法,则大臣皆与;似可略仿之。督、抚由司、道、府、县公举,司、道由府、县公举,府由州、县公举,州、县由通省绅民公举。但不能指定一缺。举员多者,用之京官。除枢垣不敢轻议外,部院堂官由小九卿、翰詹、科道部属公举,科道由翰詹部属公举,司员掌印补缺,由本部候补者公举。每一缺举二三员,候钦定,岂不胜于政府数人之心思耳目乎?推之各局总办,亦可由局员、工匠公举。惟武将不在内。盖今日营

18、哨官并不知兵,不能举也。流弊亦不能无,总是利多害少。贿赂、情面、庸劣、尸位之弊,必可绝矣。姑妄言之,请诸公略本此意而思一可行之法”刘坤一收电后回复张氏,表示不便同意:“鄂铣电悉,议院意美法良,但恐事多阻格,未能照行。”尽管如此,刘还是期望由张来主稿,态度至为恳切:“此次变法为中国治乱兴衰一大转机,关系极巨,香帅博通今古,贯彻始终,经济文章海内推为巨擘,非由香帅主稿,断难折衷至当,万望勿在客气,主持办理。”(“刘制台来电”,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七日)张文襄公全集第十册(1)依据材料,概括张之洞关于官吏选举改革的主要主见。(8分) (2)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评价张之洞的主见。(7分) 大庆铁人中学高

19、三练习题(二)历史答案DACDB CCADB CA40.(25分)(1)(12分)传播者主要是新教传教士;传播方式有译书、报刊、学校、留学等多种方式(多样性);传播内容包含近代西方整个学问体系(系统性);受传对象达到社会各阶层(广泛性);影响区域由通商口岸沿海内地(渐进性、广泛性);影响程度具有全方位、全局性、根本性(整体性);由被动传入到主动学习。(2)(13分)促进了经济的进展和进步;推动了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了政治变革和民主化进程;推动了科技、文化和训练的进展;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亲热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41.(12分)中国

20、史家认为美国的革命史就是美国独立战斗的历史。美国史家认为美国革命史既是对旧制度的推翻和否定,也包括新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美国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独立国家的建立,更突出的表现在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进展。)。 中国史的叙事模式,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争辩历史(强调改朝换代的意义)。认为1783年,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开头独立进展道路,是美国革命的突出成果。美国史的叙事模式,运用现代化史观,强调推翻旧制度后,美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进展。美国革命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推动美国的现代化进展(破旧立新)。1787年,在邦联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状况下,1787年宪法出台,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符合

21、美国进展的需要。1800年,政党政治确立,两党轮番执政,两党制的确立是民主政治进展的突出表现。在和平的局面下民主政治不断完善进展。美国式叙事模式更强调长时段、完整关注美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45(15分)(1)(8分)军士不世袭;没有军籍;受地方行政管理;流淌性大。(2)(7分)缘由:明代军士地位低下;卫所军士逃跑多,士兵缺乏;卫所制下对军士限制严苛。所以募兵制取代卫所制。评价:募兵制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确定程度缓和社会冲突。但没有根本上解决士兵逃亡问题。 46(15分)(1)(10分)同:自由是受到制约和限制的。异:埃德蒙伯克:强调自由的社会性(自由与他人的关系);自由通过公正的限制实现。孟德

22、斯鸠:强调自由的政治性;强调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当做的事)。(2)(5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启蒙思想的影响;对民主社会的渴望;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要求的反映。47(15分)(1)(6分)苏德战斗和太平洋战斗的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加深了同英美等国的冲突;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方案,加强合作。(2)(9分)会议确认并完善了“先欧后亚”战略方针,为美国和英国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 联合国家宣言则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成功进程;为战后联合国的创建打下了初步基

23、础。48(15分)(1)(8分)中国民智未开,不应全面改革(不完全照搬西方,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局部改革)。仿行西方上议院和中国古代选举法,改革官吏选举制度。具体原则:州、县长由绅民选举;高一级的官员候选人,由低一级的下属公举产生;皇帝有核定适当人选的最终权力。武将不适用此法。(2)(7分)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进展,生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进步,提出政治改革方案,为清政府实行新政供应借鉴,符合历史进展潮流;但是,官吏选举改革的方案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无法实行,他的主见仍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有其历史局限性。试卷分析:1、学问分布:必修部分85分,从分值分布看,古代史部分20分,近代史部分53分,现代史

24、部分12分。整体侧重近代史部分的考查。选修部分学问点分布比较均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各一题。2、问题呈现:选择题中,多用以下词设问:表明,反映,说明,解读,体现,缘由。材料解析题中,多用比较,分析,指出,评价,说明,评析,概括等设问方式。参考高考设问方式,体现创设新情境引领同学分析。3、力气考查:本卷考查对基本历史学问的把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留意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重点解析:24题,考查周代的地位和影响。商周政治制度是重要考点,几乎每年都有试题毁灭。高考题中对于分封制的缘由、内容等考点已经考查很多,近

25、年来侧重在分封制的影响和周代的地位的分析。本题需要同学对分封制的作用、“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以及中心与地方关系等学问的精确把握。26题,侧重考查商业活动的状况。唐宋时期是近年来高考高度关注的时段。这一时期,可以从阶段特征、城市进展、商业活动、商业政策、历史地位等角度出题考查。本题需要同学对以上角度的概况都比较熟知并且与材料所述内容紧密结合才能答好本题。35题,考点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本题的信息比较丰富,包括经济理论,经济运行手段,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等,同时要求同学对1979这个时间比较敏感,与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毁灭的“滞涨”局面相联系,明晰本题考查的是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调整

26、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结论。41题,近4年高考题中开放性试题的呈现方式机敏多变,但是,都留意考查同学的观看力、提取信息的力气,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同学语言表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规律层次等力气,要求同学学会多角度分析论证,史论结合,以及运用新的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史学方法去阐述问题,考查同学的综合力气。本题侧重于史观引领下的史学争辩方法,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明确表述中美两国史学家史学争辩的不同叙事模式,进而分析形成不同叙事模式的缘由或者依据。并结合所学学问,通过客观评价这两种模式,使同同学疏到不同争辩模式的相互借鉴和运用有利于更加客观理性全面地阐释历史。 版权全部: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