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查效果——高考调研题组
热点考题 对点即练
(Ⅰ)高考真题
1.(2022·北京卷)读图,依据所学推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春秋》
B.《孟子》
C.《荀子》
D.《离骚》
解析 结合所学学问和地图可知,④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结合该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想成就可知答案为D,楚国的屈缘由忧国忧民而作《离骚》。
答案 D
2.(2021·新课标全国卷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经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精确 可信
B.传奇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奇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文献的记录都带有主观颜色,A项表述过于确定。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文献中有对黄帝的赞誉,可见,传奇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故B项正确。C项“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奇相印证”在题干中不能得到体现。D项表述过于确定。
答案 B
3.(2021·新课标全国卷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进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解析 小说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涉及传播宗教,因此A项错误。大部分小说宣扬忠君、孝道等儒家思想,B项错误。社会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阶级属性,世俗文化(市民文化)不行能整合社会的价值观念,D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小说的影响巨大,体现了世俗文化的进展,这是市民阶层扩大引起的,C项正确。
答案 C
4.(2021·新课标全国卷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解析 脸谱反映了剧中历史人物的性格,蓝脸代表着刚直、红脸代表着忠义、黄脸代表焦急躁、白脸代表着奸诈、黑脸代表着威猛正直,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化认知,A、C、D三项错误。剧中人物的性格通过固定的脸谱表现出来,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B项正确。
答案 B
(Ⅱ)创新命题
1.下图是某位书法家作品,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这幅作品的作者最可能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颜真卿
D.柳公权
解析 依据所学学问,图中的字体为草书,颜真卿、柳公权为楷书书法家;依据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确定为怀素的作品,故选B。王羲之擅长行草,其书法特点为: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
答案 B
2.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②③ B.①② ③④
C.②③ ①④ D.②④ ①③
解析 题干中的《风》是指诗经,属于现实主义风格,《骚》是指《离骚》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望庐山瀑布》是唐朝李白的作品,李白诗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红楼梦》属于批判现实主义,②④与《风》风格一类,①③符合《骚》的风格,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3.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C.渐渐平民化、世俗化
D.体现了时代的进展变化
解析 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进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征,体现了时代的进展变化与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答案 B
4.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颜色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留意诗情画意
解析 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留意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故选D项。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