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开歧义积累与运用1选出不会产生歧义的一句()A鲁迅格外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B老师看到我们格外兴奋,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谈天。 C校长完全接受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 D完全出于不行抗拒的自然灾难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担当责任。解析A句“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看来应指少年儿童们动手写的作品,但从下句看,又可以理解为关于少年儿童的创作。B句可以理解为“老师”兴奋,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兴奋。C句“两个”既可以理解为修饰“同学”,也可以理解为修饰“合理化建议”。D句则只有一种理解。答案D2. “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
2、在它后面能消退歧义的一项是()A请做好预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知小王。解析接上A、C、D项,的内容后,这个句子仍有两种理解。答案B3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A孩子们很宠爱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格外兴奋。B我观察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解析A项是“李大伯”兴奋,还是“孩子”兴奋?B项“谁”提着皮包?C项在医院里工作的是“他”还是“女儿”?答案D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肯定的消极影响。B“有偿
3、新闻”当受到严峻批判,这是极其错误的。C徐经理一走进瑞芳的办公室,马上给她拉到了靠窗户的小圆桌前。D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响了论文的水平。解析B项“有偿新闻”错误还是“批判有偿新闻”错误?C项“谁”把“谁”拉到桌前?D项“他”改没改论文?答案A5下列各句中,句意不清的一项是()A谁违犯这铁的法则,谁就要碰得头破血流,不管他地位多高,权势多大。B在人类社会的进展过程中,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义与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概括。C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冲突。D下周星期六和星期日的下午,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公园。解析“两天”还是“一天半”?谁和“你一起去”,是“我”还是“妈妈”?答
4、案D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现在可不比父亲那个时候,人要强悍,才能生存。B几个重庆市的专家学者认为,开县与长江水位的落差只有3米,完全具备了打造水城的基础条件。C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96111城管热线,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会尽快派人十点钟前去处理。D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赴富士康进行了实地调查,称并未有强制加班或超时加班的现象。解析A项什么时候“人要强悍,才能生存”,不清楚。C项可在“十点钟”后停顿,也可在“前”后停顿。D项谁称“并未有强制加班或超时加班的现象”?是该局,还是富士康?语意不明确。答案B7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八旬翁难忍老伴闹离婚 B10万候鸟飞羊
5、城高度戒备 C俄美欧联手力阻伊朗恢复核燃料争辩 D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率纯属谣传解析A项,有歧义,可指“八旬翁闹离婚”,也可指“八旬翁的老伴闹离婚”。B项,有歧义,可指“10万候鸟飞/羊城高度戒备”,也可指“10万候鸟飞羊城”,有关方面“高度戒备”。“飞”本身也有多义,既可指“起飞”,也可指“降落”,还可以指“经过”。D项,有歧义,既可以理解为“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活期存款利率”是谣传,也可以理解为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取消活期存款利率是谣传”。答案C8下面四句话中,有歧义的一句是()A接受训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B本市火车站的客流量,平均每天都在5万人以上。C解
6、放军指战员日夜奋战,最终筑好了防洪大坝。D小兰哭了很久,最终感到累了,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解析B项是歧义句子,此句中的“平均每天都”造成了两种理解:一是客流量平均人数在5万人以上,二是客流量每天都保持在5万人以上。答案B创新迁移9下列各句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A翻译外国作品要用适当的语言,否则所翻译的作品就失去了原貌。B人民政府从一开头就很重视翻译工作,尤其是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C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全都性。D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在作品的开头或结尾加上一个总起或总结。解析A项中“适当的语言”既可理解为语种,也可理解为“语言文字”。C项中“风格和语言的全都性”既可理解为“
7、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全都,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全都。D项中“或”改为“和”,才可一一对应。答案B10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负债累累,一日讨债者甚众,椅凳皆占满,有一位只得坐在门槛上。仆人偷偷对他说:“请你明天早点来!”于是那人格外兴奋,帮仆人把讨债人都劝走了。其次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仆人家,问相约事。仆人说:“昨日劳你坐门槛,甚感担忧,今日早来可先占把椅子。”故事中的讨债人是怎样理解“请你明天早点来!”这句话的意思的?仆人的用意是什么?是使用怎样的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答:_答案讨债人所谓“相约事”无疑就是以为仆人答应明日先还他的债了(他始终是围围着讨债还钱这个言语环境的),而仆人的回答则另取语境(来晚了,无座位),省略意(示意意)是“可先占把椅子”。是有意使用模糊语境的手法来达到这种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