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水一中2021届高考全仿真考试试题
文科综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曲线1是我们所熟知的“微笑曲线” (Smiling Curve),表示价值链在不同生产阶段的增值力气存在差异。可简洁地将“微笑曲线”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其中,上游为设计研发,下游为销售与服务,上下游附加值较高,而且需要高素养的劳动力;而中游是以制造、加工为主的部分,附加值较低,需要的是相对低素养的劳动力。 读图回答1-2题。
1.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我国主要处于中游的生产制造环节,主要依靠较多的资源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较少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实现总产值的增长和规模扩张,假如我国连续在低附加值和高速规模扩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带来的后果说法错误的是 ( )
A.铺张资源 B.破坏环境 C.劳动酬劳难以提高 D.缓解高校生就业困难
2.近年来,处在中游的指向型工业有从进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趋势,最可能的缘由是发达国家 ( )
A.劳动力成本下降 B.市场需求增大
C.工业机器人的大量使用 D.产品运输成本上升
克里米亚为欧洲旅游圣地.冷洞是该地恰提尔达格山最大的地窖,它像一座迷宫,洞内有池,池水清冷,因而称作“冷洞”。洞顶有众多石柱垂下,人行其中,如入水晶宫。雅尔塔海边峭壁上的燕子堡是克里米亚的象征.1927年雅尔塔发生大地震,堡顶的尖端掉入大海。乙图为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3~5题。
3.有关冷洞地质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 )
A.冷洞是因海水侵蚀而成 B.可找到大量碳酸钙沉积物
C.与挪威峡湾的成因相同 D.冷洞中的石柱是风蚀产物
4.读上面两幅图,关于此次地震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B地区相比,A地区逃命的时间更充裕些
B.P处船舶上的船员感觉是由地震波b引起的
C.造成燕子堡破坏的主要缘由是震级大和处在震中地区
D.当距震中3000千米的地面有震感时,距震中2000千米的地面有摇摆的感觉
5.读图甲、图丙。某人在雅尔塔燕子堡照片中添加T1、T2、T3分别为三个不同日期的海上太阳,若T3表示当地时间6:00,此时照片中的石柱日影朝向T3方向,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①日期T2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T1的正午太阳高度
②日期T1的白昼时间大于T2的白昼时间
③拍摄照片时当地时间可能是6月7日18:00左右
④拍摄照片时当地为阳光明媚的冬季
⑤拍摄照片时当地时间可能2月7日10:00左右
A.①和④ B.①和③
C.②和⑤ D.②和④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右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右上图为五大湖区东岸四周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8.关于图中各地积雪厚度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积雪厚度大只与地形抬升有关 B.乙地积雪厚度小主要是由于距湖远
C.丙地所在等值线的数值应是120 D.丁地等值线密集的缘由是风力最大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B.P′表示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表示环境承载力
10.本图反映了 (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成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连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某区域地形分布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6),依次为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海拔渐渐降低, 人口密度的分布如图7所示,人均自然资源禀赋如图8分布,目前该区域大力进展高铁,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完成第11题。
11.关于在甲,乙,丙和丁四个地区修建高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人口相对分散,需要修建高铁,便于联系
B.乙地矿产资源丰富,需要修建高铁
C.丙地高铁修建需要建高架桥,工程量大
D.丁区高铁可直接修建在地面,工程量小
第Ⅱ卷 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第42-48题为选考题。
(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略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2010年10月底,中国专家组在塞内加尔(N地所在国)的水稻种植项目获得重大技术突破,杂交水稻新品种喜获成功,这将为更多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解决粮食危机带来期望。
材料三 马赛人是东非最出名的一个游牧民族,其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的最南端在坦桑尼亚的多多马(6°10′23″S,35°44′31″E),最北端在肯尼亚的基塔莱(1°01′N,35°00′E)。下表和下图分别示意多多马和基塔莱的气候类型和降水资料。近年来马赛人迁徙的地区植被退化严峻。
(1)说出非洲南部大陆东岸与西岸年均温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缘由。(4分)
(2)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塞内加尔推广高产水稻种植的优势气候条件和将面临的限制性人为条件。(6分)
(3)马赛人一年中游牧的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其缘由。(8分)
(4)请结合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分析非洲热带草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右图为“安徽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安徽省是我国主要产棉省区之一,“十一五”期间全省棉花年平均种植面积为36.67万公顷,年均生产棉花35万吨,形成了淮北、沿江和江淮三大棉区,其中淮北棉区种植面积渐渐缩小。
材料三 淮北市是一座坐落在皖北地区,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
(1)分析流水作用在皖南和皖北地区的主要差异及主要地貌类型,并分析缘由。(8分)
(2)依据所学学问,简述皖北地区商品棉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
(3)“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淮北市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请你为淮北市经济可持续进展提出合理的建议。(8分)
(二)选考题(共25分)
地理选考题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40ºN
94º
96º
城市
省界
时令河
世界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出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逼。
(42题图) (43题图)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疼惜较完好的自然缘由。(4分)
(2)说明为疼惜该文化遗产应实行的措施。(6分)
43.(10分)【自然灾难与防治】右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难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冷冻灾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难高发的缘由。(6分)
(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难可实行的主要措施。(4分)
44.(10分)【环境疼惜】读“我国稻米污染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我国稻米污染的分布状况并分析缘由。(6分)
(2)我国稻米的主要污染类型为________,这种污染有哪些危害?(4分)
一、选择题
地理部分 DCBDB DABCD C
二、非选择题
36.(1)东岸比西岸气温高。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
(2)优势气候条件:热量充分,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限制性人为条件:水稻种植阅历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3)马赛人5—10月往北迁移,11月—次年4月往南迁移。缘由:马赛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线经过的地区分别是南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区干、湿季依次交替,干季时草原一片枯黄,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5—10月是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马赛人总是迁徙到草原葱绿的地区。
(4)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由于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对草原造成破坏,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37.(1)皖南地区流水作用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主要形成沟谷等流水侵蚀地貌。缘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皖北地区流水作用以积累作用为主,主要形成冲积平原等流水沉积地貌。缘由:地形以平原为主。
(2)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难;易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地势低平,易产生土壤盐碱化等。
(3)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进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进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善投资环境,查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42.(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把握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多媒体呈现等。
43.(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积累;地势较高,气温低。
(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与推广耐寒品种。
44.(1)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只分布在辽宁。缘由: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造成了污染。
(2)重金属污染 污染水源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人类饮用水源被污染;污染土壤,导致人类疾病多发;污染大气,导致呼吸道疾病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