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12687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9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新课标版历史选修1-单元检测-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单元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北宋中期,兴起变法运动的主要缘由是()北宋统治黑暗腐朽财政危机的困扰地方割据势力的威逼阶级冲突的突出A BC D解析北宋中期的变法运动,针对的是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和日益尖锐的社会冲突,而不是统治的腐朽,排解;北宋初年通过加强中心集权,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威逼,排解。答案D2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国 B西夏C金国 D元政权解析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每年送给辽“岁币”30万两

2、。答案A3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宋朝治军留意兵员的素养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峻的冗兵现象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解析“鬻技巧”“绣画”等不仅不能说明宋朝统治者留意兵员的素养,反而说明宋朝兵员不务正业,军纪败坏。答案A4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疆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实行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B减轻农夫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解析材料认为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

3、敛财宝,是“为国守财”,当有农夫起义,外族侵扰发生时,地主们可以把“兼并之财”为国全部。这实际是办不到的,但客观上助长了土地兼并。答案C5观看下图,图中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了中心集权 B造成冗兵冗费C减弱了武将权力 D增加了军队战斗力解析由于北宋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别等措施,虽然军队人数快速增加,但战斗力并没有增加,却造成冗兵冗费的现象。北宋强化中心集权主要接受分化事权的方法,增加军队人数与此没有直接联系。材料体现不出C项信息。答案B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倡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促成因素不包括()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逼,边患严峻

4、D权臣弄政,政局动荡解析北宋中期的三大危机是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土地兼并造成)、边患危机,A、B、C三项是促成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因素。D项在北宋中期尚不明显。答案D7“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行分派)之敝。”此话反映的是()A政府挂念农夫解除高利贷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宝的手段C政府不向农夫供应所需的贷款和种子D新法对大官僚和大地主不利解析材料反映了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消灭了政府为追求政绩而强制摊派的现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答案B8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的下列措施,在当时很难真正实行的是()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保甲

5、法解析方田均税法主要针对官僚地主兼并大量土地的现实,直接触及他们的利益,必定遭到极力反对,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答案C9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地方官强制农夫借贷遭到大地主的猛烈反对利息偏高,农夫负担沉重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A BC D解析考查分析理解力量。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是青苗法的缺陷,是青苗法对大地主的影响。答案D10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积贫富国之法 B积弱强兵之法C三冗取士之法 D保证时间免役法解析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可知A、B、D三项对应正确。三冗造成积贫积弱局面,而取士之法的目的是选拔人才,以保证变法顺当进行。答案C11王安

6、石变法措施中,收益最大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解析A、B、C三项均触及到了大地主的利益,很难推动;D项措施广受支持,便于操作,使国家、地主和农夫深受其益,所以收益最大。答案D12王安石留意培育人才,主持编纂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其中的“三经”是指()诗书周礼易春秋A BC D解析考查学问的再认再现力量。王安石对诗书周礼作了新的解释,主持编纂了三经新义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A项正确。答案A13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

7、”的看法正确的有()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它限制大商人把握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整市场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C D解析考查材料分析理解力量。由“政府拨出巨款”可知正确;“平价收购”“市场缺货时卖出”可知正确;“商贩半年出息一分”可知正确。答案D14王安石变法对科举考试改革的核心是()A科举考试留意实际 B选拔人才不拘一格C大力进展军事训练 D选拔人才一视同仁解析王安石对科举考试的改革,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律令、断案等,这实际是选拔有用型人才。答案A15“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夫失业,穷愁无造

8、”这些言论实际上代表了()A农夫利益 B贫民利益C士族利益 D大官僚大地主利益解析材料的核心是反对实行免役法,免役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答案D16在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是()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市易法解析既维护了地主治安,又能起到增加军事力气和节省开支的作用,只有保甲法符合。答案A17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留意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

9、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解析考查材料分析理解力量。“国以任贤使能而兴”说明王安石生疏到了任用贤才是国兴的关键。在具体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成为变法失败的缘由之一。A项中“留意任人唯贤”不符合变法内容。答案B1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王安石变法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夫的关系B王安石变法与商鞅变法的性质相同C宋太祖改革的影响是王安石变法的缘由之一D王安石变法为中下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制造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解析商鞅变法是转变社会性质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是封建社会王朝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的变法,故而两者性质不同。答案B19“改革是一场政治革命”。下列改革

10、与变法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商鞅变法庆历新政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A BC D解析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使国家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体现了“政治革命”的性质。答案A20从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主要历史结论是()A国运困难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B人民群众是改革变法的主力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改革中才能前进、进展解析考查综合分析力量,通过综合概括中国古代史上的历次改革,得出一般性的生疏。古代史上的改革,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方式,B项错误;C项不符合历次改革的史实;改革则兴,保守则衰是改革给我们留下的贵重阅历。A项虽然有道理,但不是主要结论,

11、和平常期也应改革。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21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冲突和阶级冲突,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育国家急需人才,开放了激烈的争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行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才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

12、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行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值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见?(4分)(2)结合所学学问,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

13、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选拔人才这一学问点,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材料二中直接猎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一中猎取范仲淹的主见是“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从材料二中猎取有效信息,苏轼的主见是重视诗赋,王安石主见要知道“世事”,司马光赞同用经、义、论、策。第(2)问司马光指责王安石“以一家私学”可从材料中得知;产生的影响从消极方面作答。第(3)问要结合王安石选拔人才与变法的关系作答。答案(1)范仲淹:主见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主见考诗赋。王安石:主见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主见考经、义、论、策。(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

14、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育人才。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宋)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材料二“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行为国。”王安石材料三近代梁启超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最出名誉之社会革命”。请回答:(1)王安石和商鞅有什么共同点?(4分)(2)材料二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3)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代以前的人一般都认为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而材料三赐予了高度首肯,对于这两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合理?为什么?(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王

15、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中“信诚”及所学学问,来概括不同时期改革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第(2)问属基础学问的再现。第(3)问要留意把王安石变法放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中来看待其内容的影响,不要以偏概全,自然会甄别两种评价的合理与不足。答案(1)具有改革家的胆略与气魄,有肯定远见,力图排解阻力,立志变法图强。(2)冗官、冗兵、冗费。(3)梁启超的观点是合理的。王安石变法虽然有用人不当和危害百姓的现象,但不行否认他改革变法的士气与精神,也需要看到所取得的肯定的效果。这是符合历史进展趋势的,是进步的。23阅读下列材料:

16、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谈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

17、,使农夫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北宋“积贫”的缘由,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1分)(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实行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缘由。(3分)(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确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肯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6分)解析本题涉及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可结合所学学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

18、行回答。第(1)问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北宋积贫积弱的主要缘由是冗官、冗兵和冗费,但材料并未涉及冗官。第(2)问依据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可知,材料二未涉及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材料中的“农时不夺”和“国用饶”可表明王安石变法保证了农夫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第(3)问王安石“新法”遭废除的缘由可从遭到官僚贵族和大地主反对以及“新法”危及百姓两个方面去分析,但要指出前者是主要缘由。第(4)问答案比较开放,但要留意只能选择一种观点,不要搞折中,消灭其他观点。若选择“确定说”可结合材料回答王安石变法的乐观作用。若选择“否定说”可回答“新法”危害百姓等消极作用。答案(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夫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3)主要缘由: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缘由: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确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夫负担,对于转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肯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肯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