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吕雄英精品文档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 课 稿湖北应城市实验初中 吕雄英 一、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在人类社会中一直都非常重要,它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走来,在学习了氧气、碳及碳的相关知识后,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很有必要。它为后面学习燃料的充分燃烧做好了铺垫。为生产和生活中更好的利用燃烧,更有效的灭火提供了理论依据。2、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真正的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人的特征。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最好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
2、标是:【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辨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在火灾中自救;【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加深理解实验设计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和生命的价值。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亲身体验,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学会在火灾中自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灭火的经验和相关的
3、化学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分析思考能力,对学习化学有一定的热情。但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且班上学生人数多,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依据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2、教法本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师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得出结论。3、学法探索法;发现法。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二、 教学准备为了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活动导学案和自
4、主实验用品(见附3实验活动导学案);同时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演示实验仪器(见附4教师演示实验)。三、教学实施教什么呢?课堂上要教的知识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消防安全知识 怎么教呢?首先我从一组野炊的情境图片中,整理出了几个与燃烧条件有关的问题,引出了燃烧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安排了三个内容来完成学习。第一学生用教师提供的用品,自主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第二教师在学生表达实验结论后,控制燃烧的条件,再次演示改进了的实验(见附4教师演示实验1)。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第三将课本红磷和白磷的探究实验编一道题当堂练习,以巩固知识,突出重点。接下来通过火三角过
5、渡到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灭火的原理及方法也是重点,也用了三个内容来完成。第一教师用了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分析出灭火的原理。第二讨论书本的内容,说出事实灭火的原理有哪些?第三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灭火的方法。利用学生的验证实验可以过渡到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教师模拟泡沫灭火器演示实验(见附4教师演示实验2),使课堂进入到灭火火器的知识及安全知识的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着火点在相关的地方可以引出来学习。为什么这样教?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建构知识,从体验中学习。教师提供帮助,组织课堂,适当调控,促进学生的学习。四、 课后拓展分组完成:(保证每题都有组选,每组选一个)1、收集地下火的相关信息,思考将来我们能
6、熄灭地下火吗?怎么熄灭?请设计灭火的方案。写一篇名为我为“火焰山”寻找“芭蕉扇”小论文。 2、查找火灾信息,剪辑或是打印后,办一期安全知识墙报;3、自制简易灭火器,一周后学生讲解原理并演示; 4、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试设计一套预防火灾和自救的方案。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了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五、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教得怎样呢?(一)自我评价1、教学目标多元化。不光注重了化学知识的学习,还关注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如:这节课的知识满堂灌对付考试,效果也会很好。但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
7、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 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注重了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2、实验改进绿色化。教师演示实验的改进环保安全,如铜片上放两根火柴头,其中一个盖沙,再放一个火柴梗。实验效果非常好。学生实验时,每组发一支装有十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代替滴管和试剂瓶;加热时用蜡烛代替酒精灯。这些改进更方便,可操作性强,使教学能更好的完成。3、课堂评价多样化。我们不仅有课后作业和考试的评价,还有课堂表现性评价。如我为“火焰山”寻找“芭蕉扇”的小论文;火灾知识墙报;自制简易灭火器;自家的防火及逃生设计方案等。在表现性评价时,我非常的宽容。有的学生作品的质量不高,我总是尽量
8、的说他们的优点。有的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创作的积极性很高,我以鼓励为主。这样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学习气氛人文化。整个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在一种十分融洽的气氛中;实验改进安全无毒;知识拓展时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关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不是就学生作品的好坏来评,而是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评价等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课堂上我依据新课标及新的教学理念,不是想到怎么教知识,而是想到学生怎么学知识。丢弃了以前知识满堂灌的做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亲自动手,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了快乐,并获得了收获。以后如何改进呢?5、由于班额大,学
9、生情况参差不齐,课堂学习困难重重。以后我要给有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帮助,继续改进教学,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使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附1:教学流程图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课后拓展走向生活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安全知识关注生命实验验证灭火方法实验归纳灭火原理验证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附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 展示野炊图片,由生活经历引入课题:2、 提出问题:枯材能燃烧,枯材下面的泥土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某同学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材,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架空枯材燃烧更旺,说明燃烧需要什么?看图片、思考从生活经验走入
10、化学课堂,激起学习兴趣。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 提问:你认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提供探究材料,学生实验(内容见实验活动导学案“活动一”。)1、 思考、讨论、猜想设,设计实验方案。2、 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燃烧的条件并表达交流。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1、 控制燃烧条件,优化方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2、 分析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练习。3、 动画演示火三角。加深理解,培养能力。让学生思维得到拓展,感悟知识发生发展过程。3、实验探究灭火原理1、提出问题:去掉火三角的一条边,火会熄灭吗?2、演示实验:关闭打火机时燃烧就熄灭;
11、吹灭蜡烛;用灯冒盖灭酒精灯;3、再次动画演示火三角,4、引导学生完成课本129讨论:思考。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灭火的原理。应用灭火的原理。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运用4、实验验证灭火方法提供探究材料,学生实验(内容见实验活动导学案“活动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 提出问题:这个反应能用来灭火吗?2、 演示实验:模拟灭火器的原理灭火(见附4)展示灭火器的图片及日常灭火的方法与原理观看思考学以致用开拓思路。4、安全知识1、展示火灾图片2、 展示火灾自救图片3、提问:你学到了哪些自救方法。观察、观看、分析、记忆、思考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5
12、、学以致用课后分组完成:1、 展示地下火的图片及相关信息,思考将来如何灭火?课后查找相关资料,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灭火的方案。学我为“火焰山”寻找“芭蕉扇”的小论文。2、 查找火灾信息,剪辑或是打印后,办一期安全知识墙报。3、 根据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着火时的灭火方法和自救措施)?4、 自制简易灭火器,一周后学生讲解原理并演示。应用所学知识,拓宽、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化学课堂走向社会生活。附3:实验活动导学案活动一【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用品】:铜片、三脚架、火柴头、火柴梗、蜡烛(加热)、坩埚钳、烧杯、沙如
13、有困难可以参考以下方案: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验证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用坩埚钳分别夹取纸和铜片在酒精灯上点燃。验证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用小烧杯盖上燃着的蜡烛。验证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温度将火柴头和火柴梗分别放在铜片上,用蜡烛加热。活动二【实验目的】:验证灭火的原理。【实验用品】:烧杯、碳酸钠、稀盐酸(在注射器中)、蜡烛(加热)。 如有困难可以参考以下方案:灭火方法步骤现象所用原理1、将碳酸钠粉末放在烧杯底的边缘,2、再将蜡烛放烧杯中后点燃蜡烛,3、加入十毫升的稀盐酸。附4: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在三脚架的铜片上放两个火柴头,其中一个用沙覆盖住,再放一个火柴梗,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实验2 关闭打火机时燃烧就熄灭;吹灭蜡烛;用灯冒盖灭酒精灯;演示实验3教师模拟泡沫灭火器演示实验:向一个喝了红茶的瓶颈处开了一个小口的饮料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再加入一些碳酸钠粉末。把装了稀盐酸的试管放入饮料瓶中,并在试管中插入一根方便筷,盖上饮料瓶盖。在保证开口向外的情况下将饮料瓶翻转倒立。演示实验4点燃高低蜡烛,用烧杯罩住。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