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生态类1草原生态系统是很多生物生活的家园,有田鼠、兔子、羊、鸟等,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为了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留意_;若标记的田鼠有一部分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田鼠和兔子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能量传递效率比较低,是由于大部分能量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2)若某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生物第20年诞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增长曲线呈“_”型。(3)草原上的鸟在发觉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体现了_信息的作用。(4)若
2、将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2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图2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淌图解,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1中麻雀与蝗虫的种间关系是_。(2)若其次养分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草的多样性会_。鹰和野兔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进展,这种现象叫做_。(3)图2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_(用字母做答),表示蚕丝中所含的能量来自蚕中的是_(用字母做答),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用字母做答)。3某科研小组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观测争辩时绘制出了该湖泊的部分食物网(图甲
3、)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乙中A、B、C、D表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问题:(1)调查该湖泊中鲢鱼的种群密度常实行的方法是_。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转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结构发生转变。(2)1998年以前,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头对该湖泊进行大规模的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_(填字母)。图乙中,碳元素在A、B之间和B、D之间分别以_形式进行转移。(4)水蚤吃小球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养分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状况下,细菌和真菌
4、的能量来源于第_养分级。4(2022江西三校联考)图一为某生态系统中某动物种群自动调控图。该动物的数量经常随环境资源的转变而发生波动(注:环境中的动物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动物数量)。(1)图一自动调控图模型为_调整机制。图一图二(2)若图一表示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则从图可看出,灭鼠时只接受杀灭的方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灭鼠方案_。(3)图二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a属于生物群落的是_(填字母)。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图中表示相同生理过程的有_(填标号)。c上述生态系统毁灭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
5、5(2022四川资阳模拟)水蕴草是沱江河中一种常见的多年生沉水植物,图1中编号、表示在光照条件下其叶肉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某试验小组在密闭玻璃罩内栽培水蕴草,24小时不间断测CO2浓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图1(1)图3中b点时刻水蕴草根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若在图3中c点时刻快速提高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含量将_。(2)图1所示生理状态与图2中的_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3)若图2中B点和C点的温度相等,呼吸作用强度也相等,那么与C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_(选填“较强”“较弱”或“不变”)。ABCDEPg15.9870.70.9141.0211.5Pn2.8
6、369.40.361.920.1R13.1501.30.679.1191.4(4)上表表示沱江河流域能量流淌调查结果,A、B、C、D分别表示不同养分级,E表示分解者。Pg表示同化量,Pn表示储存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单位:千焦/m2/年)。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图1中_(填编号)过程所同化的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碳元素主要以图1中_(填字母)等有机物逐级传递。该生态系统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5)近年沱江河下游水体富养分化较为严峻,水体发绿、发臭,主要是因蓝藻、绿藻大量繁殖而引起的。从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看,藻类与水蕴草均属于_。为解决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投放确
7、定量的鱼苗、虾、蟹等水生生物。从生物防治角度看,你认为以上做法的生态学意义是_。6如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养分结构,请据图回答:图1(1)要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接受_法。图1中的蛇由于某种缘由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削减,最终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力气。(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转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争辩者争辩了不同大气C
8、O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土壤铜污染会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CO2浓度上升会_(填“促进”或“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铜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_。图27某湿地生态系统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而成的,将该湿地生态系统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具体区域的分布如图1所示。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该湿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_,依据该生态系统区域分布特点推想演替的阶段大致可分为:光滩阶段
9、_阶段_阶段。(2)假如有人类的干预活动,群落演替的_会转变。(3)由图2可知,近水缓冲区的植物盖度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湿地核心区,据图可推想两者的物种丰富度关系最可能是近水缓冲区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湿地核心区;_(填植物名称)只分布于湿地核心区,这说明群落具有_结构。(4)图2所示的芦苇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_(填成分),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需要有_。(5)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把握洪水、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疼惜其中的珍稀动物,是在_层次上疼惜生物的多样性。82021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进展战略及近期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
10、出到2021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_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_,削减了环境污染。(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 kJ,其中最多有_kJ流入蚯蚓体内。(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削减,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接受_法。(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其抵制力稳定性会_,缘由是_。9下图甲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乙实线
11、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种鱼净补充量(诞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表示不同的捕捞强度下这种鱼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缘由是_。蚕粪中的碳元素以_形式流向鱼。(2)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所示捕捞强度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若要获得该鱼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捞强度为图中的曲线_,缘由是_。(3)在没有明显迁入和迁出的状况下,打算鱼种群净补充量的因素是_。(4)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总能量_(填“是”或“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缘由是_。从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10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
12、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为_(用图中数字填空)。(2)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_。(3)生态系统具有确定的_力气,若外界干扰超出该力气范围,其_将遭到破坏。如我国近期频繁毁灭的雾霾现象。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灰尘等。图中可造成雾霾的主要途径是_(用图中数字填空)。雾霾影响图中碳循环途径中的_(用图中数字填空)。(4)为削减雾霾,可实行的措施有:_;_。四、生态类1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为了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取样时要留意随机取样;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天敌捕食,则重捕时捕获到的标记的田鼠较少,会导致种群密度估
13、算结果偏高。田鼠和兔子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大部分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2)该生物第20年时大于1,说明诞生率大于死亡率。该外来生物经过确定时间后,数量趋于稳定,则其增长曲线呈“S”型。(3)鸟发觉天敌后扇动翅膀,属于行为信息。(4)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答案:(1)生产者随机取样偏高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分解者(2)大于S(3)行为(4)次生演替2解析:(1)图1中麻雀以蝗虫为食,麻雀和蝗虫同时又以草为食,因此,麻雀和蝗虫之间为捕食和竞争关系。(2)捕食者
14、的存在可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若其次养分级的生物全部移走,则草的多样性就会降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的现象叫做共同进化。(3)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桑树的同化量减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净光合作用量),即C(或AB)。蚕丝中的能量来自未被利用的能量F。第一养分级桑树的同化量为A,其次养分级蚕的同化量为EFGH,则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FGH)/A100%。答案:(1)捕食和竞争(2)下降共同进化(3)C(或AB)F(EFGH)/A100%3解析:(1)对活动力气强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接受标志重捕法。群落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湖泊
15、中的鱼类等因生活习性不同而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光照减弱会使藻类削减,下层鱼类因食物削减而上移,转变群落的垂直结构。(2)湖泊面积削减,生物资源也随着削减,湖泊的自我调整力气下降,抵制力稳定性降低。(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食物链仅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图乙中的A为无机环境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4)水蚤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小球藻。答案:(1)标志重捕法垂直(2)抵制力(3)A、DCO2、含碳有机物(4)二、三一4解析:(1)图一中通过环境阻力变化使种群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属于负反馈调整。(2)由图二可以看出
16、降低动物容纳量才是将鼠群数量把握在确定水平的方法,可以通过增大环境阻力降低容纳量。(3)生物群落是该自然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图中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DC、B分别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都属于生物群落。图中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均为呼吸作用。地震后形成的土石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环境,属于次生演替。答案:(1)负反馈(2)使老鼠生存的环境阻力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A、B、C、D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次生演替5解析:(1)图3中b点是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但此时根细胞(无叶绿体)产生ATP的结构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点是光饱和
17、点,此时,增加CO2浓度,叶绿体中C3化合物将增加。(2)图1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有氧呼吸,图1有氧气释放,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与图2中的BC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3)图2中B点和C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温度相等,呼吸作用强度也相等,但B点CO2浓度高,则与C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较弱。(4)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碳元素主要以图1中c(葡萄糖)等有机物逐级传递,该生态系统食物链是BDAC,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5.9141.011.3%。(5)从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看,藻类与水蕴草均属于第一养分级。为解决水体发绿问题
18、,投放确定量的鱼苗、虾、蟹等水生生物,从生物防治角度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增多(2)BC(3)较弱(4)c11.3%(5)第一养分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或自我调整力气)6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接受样方法。若蛇数量削减,则蟾蜍无天敌,其数量先增后减,最终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有确定的自我调整力气,存在负反馈调整机制。(2)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20%1.3108)20%2.46108 kJ。当蛇的1/4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
19、要消耗草1/420%20%3/420%20%20%100 kg。当蛇的3/4食物来自鼠时,则蛇质量每增加1 kg需要消耗草1/420%20%20%3/420%20%50 kg。故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可节省草1005050 kg,这部分能量传递到人,则人比原来增重5020%20%2 kg。(3)分析图2可知,正常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浓度上升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峻时,这种促进作用减弱。答案:(1)样方自我调
20、整(2)2.461082(3)抑制增加促进减弱7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湿地的群落演替是由泥沙开头的,说明这一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演替阶段大致可分为光滩阶段近水缓冲阶段湿地核心阶段。(2)人类的活动往往会转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由图2可知,近水缓冲区的植物盖度小于湿地核心区,且近水缓冲区的植物有3种,湿地核心区的植物有4种,由此可推想近水缓冲区的物种丰富度小于湿地核心区;芦苇只分布在湿地核心区,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同,即群落具有水平结构。(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芦苇属于生产者。(5)把握洪水、调整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21、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疼惜珍稀动物是从基因和物种两个层次上进行疼惜。答案:(1)初生演替近水缓冲湿地核心(2)速度和方向(3)小于小于芦苇水平(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间接基因和物种8(1)(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能量利用率(2)蘑菇和蚯蚓0(3)竞争或捕食取样器取样(4)提高生物种类增多,养分结构更加简洁9(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养分结构较简洁有机物(2)增加在维持种群数量确定的状况下,净补充量越大,最大持续产量就越大(3)诞生率和死亡率(4)不是还包括全部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及生物的遗体、残骸中未被利用的能
22、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淌;或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10解析:(1)题图中的碳元素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2)CO2等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3)生态系统具有确定的自我调整力气,若外界干扰程度较大,将破坏生态系统的抵制力稳定性。造成雾霾的主要途径是工厂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即途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会影响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灰尘影响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4)削减雾霾一方面要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灰尘的排放,即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另一方面要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加大对有害气体的吸取。答案:(1)(2)全球气候变化(或“温室效应”)(3)自我调整抵制力稳定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植被种类与数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