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94届)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格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冲突,抑制朋党之争
3、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着明显缺陷。下列表述精确的是( )
A.只有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享有参政权 B.妇女可以参政
C.宽敞奴隶有公民权 D.在雅典居留的外邦人也有公民权
4、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进展的贡献在于( )
A.提出了1787年宪法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进展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首相( )
A.对皇帝负责 B.对帝国议会负责
C.对联邦议会负责 D.对总统负责
6、标志着西方列强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不公正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7、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进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新青年》
8、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约法》
9、下列关于抗日战斗成功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成功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斗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 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
10、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1954年宪法的颁布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共产主义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A.1949年 B.1972年 C.1992年 D.2001年
13、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气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A.华约组织的成立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14、“二战”后,美苏冷战正式开头的标志是( )
A.马歇尔方案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15、20世纪70年月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A.中美关系开头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苏关系开头正常化
16、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17、新航路开拓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主要是由于它( )
A.大大开阔人们视野 B.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亲热
C.证明白地圆学说 D.导致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产生
18、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两次工业革命之间
C.新航路开拓后 D.其次次工业革命后
19、《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缘由是( )
A.近代工业文明的进展 B.近代训练的进展
C.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20、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场危机首先爆发于( )
A.工业领域 B.贸易领域 C.农业领域 D.金融领域
21、20世纪30年月美国开头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 D.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由苏维埃国家把握一切经济命脉 B.在确定范围内恢复了资本主义
C.经济建设依靠宽敞工农劳动群众 D.在经济建设中以方案经济为主
23、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峻失调的主要缘由是( )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进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农夫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2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共同缘由是( )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对外扩张使国家陷入逆境
C.个人专断,政治生活僵化 D.批判斯大林
25、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当是( )
A.深圳 B.上海浦东 C.珠海 D.汕头
26、在某一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有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这一组织是( )
A.欧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27、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下列不属于这一体系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联合国
28、《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说:“假如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今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大事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29、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
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D.训练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30、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
A.上古的禅让制 B.东周的分封制
C.西周的井田制 D.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
31、今日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认为持此观点的应当是( )
A.孔子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3、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追根溯源,以下思想家中提出了系统法治理论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34、“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
①生产力的快速进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猛烈变革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5、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特殊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36、韩非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最主要是由于( )
A.法、术、势的主见有利于统治秩序的长期稳定
B.变法革新的主见有利于历史进步
C.其思想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D.其法治的思想有利于建立民主社会
3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拥有无限怜悯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挨次它们分别应代表( )
A.儒、道、法 B.儒、法、道
C.法、儒、道 D.道、法、儒
38、儒家思想到了汉代被赐予新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
39、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学说 C.独尊儒术建议 D.崇尚法治主见
40、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缘由在于(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 B.它适应了中心集权和君主专制的需要
C.它吸取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化特征有( )
A.中心对地方的把握渐渐加强 B.中心直接管理地方各县
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42、电影《鸦片战斗》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攻打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斗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这表明( )
A.英王是政府首脑,把握国家实际行政权 B.英王可以最终打算是否对外宣战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43、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出名的告辞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开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害其他部门权力”。华盛顿在此格外强调的是( )
A.中心集权原则 B.自由公正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44、有誓词称:“国民苦痛,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大事是( )
A.北伐战斗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斗 D.解放战斗
45、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推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毁灭的先后挨次是( )
①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46、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斗爆发,美国随即高调介入。美俄双方舰队在黑海形成对峙,有人将之称为“新冷战”。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冷战结束后天下并不太平 B.美国干预别国和地区事务
C.美俄关系趋向紧急 D.形成了新的美俄两极格局
47、观看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C.欧、日、中等多个力气中心的崛起 D.国际经济、政治进展的不平衡
48、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缘由,不包括( )
A.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私有制的进展
49、19世纪末,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跑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需要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方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A.环球航行的探究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扩张的开头 D.资产阶级的形成
50、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躲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
51、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进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月,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精确 理解应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进展应当废除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5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夫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绚烂。”这里“阳光绚烂”最有可能是由于( )
A.农夫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夫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夫的赋税 D.农夫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53、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夫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组织劳务输出 D.进展乡镇企业
54、“当美国人用 1 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 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 700 美元给德国设计师,10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5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56、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①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②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7、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该主见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8、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学问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分对待古代文化
59、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进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难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60、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毁灭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进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加强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
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状况不得分。
6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对“封建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时代指实行分封制的时代 B.封建时代指封建社会
C.封建时代指西周时期 D.封建时代指战国至明清时期
62、西方古代史学著作中用“辉煌属于希腊”的语句来赞美古希腊,希腊值得后人称颂的有( )
A.希腊的法律 B.希腊的民主制度 C.希腊的人文精神 D.希腊的兵团
63、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 )
A.两强相争避开了局部战斗
B.两强相争使世界不得清静
C.两强不敢轻易动武,确定程度上避开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D.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64、假如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拓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进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65、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 )
(单位:公斤/年)
年份
原粮
植物油
猪肉
1957年
203
2.4
5.1
1960年
163.5
1.85
1.55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表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B.上表说明我国人民厉行节省,支持抗美援朝
C.上述变化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做法造成的
D.上表表明“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的一场灾难
66、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在论及中日两国学习欧洲时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争辩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俾斯麦在袒护日本而诋毁中国
B.俾斯麦认为日本留意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文化,中国则留意器物
C.俾斯麦对中日强弱缘由的分析见解独到,洞察深刻
D.俾斯麦评价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6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设的展品中会毁灭( )
A.铁路设备 B.柴油内燃机 C.电灯泡 D.蒸汽织布机
68、孔子思想的核心有( )
A.仁 B.道 C.礼 D.法
69、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B.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C.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70、“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观点( )
A.得到了汉高祖的观赏
B.有利于巩固中心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是西汉初年巩固统治,恢复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
D.使儒学被确立为统治思想
揭阳第一中学2022—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94届)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A
A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B
D
D
B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A
A
C
D
C
D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C
D
D
A
C
D
C
C
B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C
A
B
D
B
C
B
C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题号
D
B
D
B
A
B
A
B
B
D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状况不得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C
BC
BC
AD
AC
BC
AD
AC
BD
B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