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1·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隐秘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
A.美苏“冷战”已经开头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D.苏联的实力超过美国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加剧,故选B项。美苏“冷战”开头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排解A项;C项不符合“实质上”,排解;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2.(2021·合肥市高一期末)“其次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斗紧接着 又拉开了序幕。”这场战斗开头的标志是 (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方案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局面的开头,其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选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最初信号,是序幕,排解A项;C、D两项是“冷战”的表现。
答案:B
3.(2021·广西桂林中学高一月考)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方案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忱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方案 D.越南战斗
解析:“把‘遏制’共产主义的方案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忱融为一体”就是利用经济手段达到“冷战”目的,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未含有经济措施,排解。
答案:C
4.(2021·山西高校附中高一月考)“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由于经济失调很简洁使一些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刚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明白( )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C.多极化趋势毁灭
D.美苏开头由对抗走向对话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极权主义”是指“俄国共产主义”,再结合“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可知,这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方案,美国期望通过扶植西欧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故选B项。
答案:B
5.(202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针对美国的政策,斯大林实行了相应对策。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巩固雅尔塔体制成果,加固东欧阵地;在理论上明确“两个阵营和两个平行市场”概念;立足于预备一场新的战斗。基于这些考虑,斯大林确立了他的乐观防备方针。下列措施不符合苏联乐观防备方针的是( )
A.恢复和进展经济,优先进展国防工业
B.建立华约组织,建立东欧平安防备带
C.保持战略优势,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
D.维护战后成果,与美国开放对峙冷战
解析:本题可用排解法。运用所学学问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巩固雅尔塔体制成果”“加固东欧阵地”“两个阵营”“立足于预备一场新的战斗”“乐观防备方针”等可知,斯大林试图维护战后的既得利益,加强国防力气,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进行“冷战”,因此A、B、D三项符合其方针。
答案:C
6.(2021·宁波高一检测)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缘由是( )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年
68%
66%
29%
33%
1952年
29%
29%
15%
11%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方案的实施
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D.经互会的成立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结合捷克等国在二战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等学问可知,答案为D项。
答案:D
7.(2021·重庆一中高一月考)“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冲突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进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中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 B.战时同盟解体
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 D.国家实力变化
解析:从“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进展目标”“制度性裂变”可知材料强调“冷战”的缘由是理念和进展目标的不同,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C项是“冷战”的表现,不是缘由。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
8.(2021·西安高一期末)“苏联的军事力气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惊,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军事力气的失衡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经济水平的差距 D.同盟力气的差距
解析:苏联利用国家力气,在牺牲农业、轻工业的状况下进展重工业,虽然在表面上与西方保持均势,但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其竞争失败,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9.(2021·陕西师大附中高一模拟)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斗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力气维持在19世纪20年月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打算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于1950年5月停止了战斗赔偿方案。美国对日政策毁灭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是( )
A.为了挂念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逼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
D.扶植日本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结合时间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缘由是“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称霸造成了确定程度上的威逼,故选B项。
答案:B
10.(2021·石家庄一中高一模考)下图是漫画《大西洋伙伴排座次》,与此对应的国际关系是( )
A.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即将形成
B.欧洲期望与美国建立起公正的伙伴关系
C.美苏“冷战”的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应对“经济滞胀”
解析:由图片中人物的语言、座位的分布可推断出欧洲期望与美国建立起公正的伙伴关系,故选B项。
答案:B
11.(2021·长沙一中高一月考)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法德两国“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有利于( )
A.“冷战”的缓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解体
解析:法德冲突的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故选B项。A、C、D三项主要与美苏“冷战”有关,皆排解。
答案:B
12.(2021·太原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大事有( )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欧共体的成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戴高乐的话体现的是欧洲的联合,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①③不符合“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排解。
答案:B
13.(2021·西安铁一中高一月考)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却预备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毁灭
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正在渐渐兴起
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头形成
解析:由“1961年”“铁托”“不同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选C项。两极对峙格局早已毁灭,排解A项;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处于稳固阶段,排解B项;20世纪六七十年月多极化趋势毁灭,排解D项。
答案:C
14.(2021·西安高一期末)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反对霸权主义的《关于和平、独立、进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此会议 ( )
A.扩大了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
B.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C.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转变了由西方国家主导世界事务的局面
解析:留意该会议是在非洲国家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召开的,并且会议的核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调和平、独立、进展等,符合不结盟运动的特征,体现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欧共体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区域性经济政治合作组织,其目标主要是加强经济政治合作,重要活动主要在欧洲进行,排解A项。当时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D项观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始于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解B项。
答案:C
15.(2021·江苏扬州中学高一模考)某中学课外学习小组在争辩当代世界历史进展趋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欧盟、不结盟运动、中国和俄罗斯等多极力气的崛起,故选C项。
答案:C
16.1990年1月,代表着西方资产阶级快餐文化的麦当劳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餐厅。苏共保守势力对人民宣扬:假如你们去麦当劳就餐,就相当于给美军捐献枪炮毁灭我们!结果很多原本嫌汉堡包太贵的市民争先恐后地涌向餐厅。这从侧面说明( )
A.苏联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B.戈尔巴乔夫改革使人民对苏共失去信念
C.苏联人民完全丢失了民族立场
D.美国的“冷战”政策获得完全成功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人民面对苏共的宣扬不屑一顾,与之背道而驰,说明苏联先后进行的经济、政治改革使人民对苏共失去信念,故选B项。A项错在“根本”,此时苏联仍是社会主义制度;C、D两项说法太过确定且不符合史实。
答案:B
17.(2021·福州高一模拟)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很多缺陷。假如基础被冲垮或减弱,假如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缘由是( )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B.各种社会冲突错综简洁
C.过于倚重军事力气 D.西方和平演化影响巨大
解析:题干材料揭示了苏联解体的缘由,经济体系不完善、倚重军力、和平演化都是导致各种社会冲突错综简洁的因素,而社会冲突的错综简洁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答案:B
18.郑酋午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与中国的对策》中写道:“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高高在上……过足了‘世界王’的瘾,不过美国人还讲人权、法制与诚信,所以很多国家都乐意由美国领导,美国也领导得很好。”这段材料表明( )
A.美国已建立起单极世界独霸局面
B.动荡的国际局势与美国亲热相关
C.世界各国都乐意听从美国的领导
D.美国民主与法制是世界各国的样板
解析:“冷战”结束后,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领导世界事务,试图独霸全球,打着“人权”与“民主”的旗号,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导致国际局势的动荡,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在“世界各国”,同时也是表面现象;世界政治文明具有多元性,D项说法错误。
答案:B
19.(2021·广州高一期末)出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成功,但它的确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以前美国借对抗苏联而加强的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把握也因此而日益减弱,D项正确;A、C两项都是多极化的具体表现;B项叙述错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弱于美国。
答案:D
20.(2021·山东省试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学术界通常认为,20世纪90年月的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进展
B.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进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演化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解析:旧的世界格局是指美苏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是指多极化格局,其交替就是由两极向多极的进展,故选B项。
答案:B
21.(2021·合肥高一期末考试)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将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那么你认为打算将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因素应当是(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解析:“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用来形容将来世界即指将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朝着多极化方向进展的世界,其打算性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故选C项。A、B、D三项都不是打算性因素,皆排解。
答案:C
22.(2021·长春市试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始终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增加
解析:材料中奥巴马的国情咨文谈到中国、德国、印度等国的进展以及美国存在的问题,其实质表明白多极化趋势的增加,故选D项。当前一超多强的格局未被打破,排解A项;美国仍是一等国家,排解B项;新国际格局还未确立,排解C项。
答案:D
23.(2021·合肥高一期末考试)下图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是( )
A.国家之间的冲突在加剧
B.和平与进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缓和与紧急、和平与动荡并存
解析:联合国和非盟是世界局势缓和与和平的表现,北约和伊拉克战斗是世界局势紧急、动荡的体现,故选D项。A、B两项说法片面,排解;C项“普遍认可”的说法不正确,且与图片内容不符,排解。
答案:D
24.“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依靠自身力气完成反恐斗争,即便强大如美俄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 )
A.恐怖力气已进展为世界新的一极
B.世界各国应当加强联合,进行反恐斗争
C.美俄两国联合力气小于恐怖力气
D.国际恐怖主义已形成联合局面
解析:“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世界各国应当加强联合,进行反恐斗争,故选B项。恐怖力气不行能进展为世界新的一极,排解A项;题干材料说明反恐斗争的困难性而非恐怖力气的强大,排解C项;D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B
25.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布的《世界趋势2030》的报告认为,到2030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更为明显,霸权主义将不复存在;在最好的状况下,中国与美国在多个议题上相互协作,带来更广泛的世界合作。以上材料表明( )
A.中国崛起是霸权主义消逝的根本缘由
B.多极化的进展将使霸权主义失去生存空间
C.美国综合国力衰退致使霸权主义消逝
D.世界趋势的进展必定形成中美两极对峙
解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更为明显,霸权主义将不复存在”说明多极化的进展将使霸权主义失去生存空间,故选B项。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计50分)
26.(2021·西安交大附中高一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月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二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支配上腾出力气,加强对外救济,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救济与日本外交》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头毁灭。头几年还格外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头消逝,一股股新的力气在萌动,在进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气,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转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日本能够实行该手段的主要缘由。(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新的力气”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气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头毁灭”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8分)
解析:第(1)问依据“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对外救济”回答;其次小问,从日本经济进展的角度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多极化的表现、进展及其主要缘由回答。
答案:(1)美国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把握。(4分)
(2)以对外经济救济作为外交手段。(2分)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加。(2分)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4分)多极化趋势的毁灭。(2分)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2分)
27.(2021·昆明高一期末考试)其次次世界大战转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气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急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隐秘”,“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气”,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应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丢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气。……到70年月,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 依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进展报告》供应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争辩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应付俄国”的根本缘由是什么?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头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实行了什么重大举措?(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气的限制?(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2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其次、三小问,联系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20世纪70年月崛起的政治力气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回答。第(4)问回答两极到多极的进展趋势即可。
答案:(1)根本缘由: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冲突。(4分)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举措:成立“北约”。(2分)
(2)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4分)
(3)一超多强。(2分)
(4)变化趋势:由美苏“冷战”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进展(或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什新秩序的实质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来改造整个世界。但要建立这样的新秩序是不行能的。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和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新的多极世界确定是多样文明相互学习、相互进取的时代。……大国需要在新型国际关系建构上起表率作用,首先应当带头放弃“冷战”思维,广集民智,吸取历史中正反两方面的阅历,致力于探究新型大国关系管理模式,推动世界从不和谐向和谐进展。
——摘编自苏长和《多极世界谋规划》
(1)用欧洲和亚洲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新格局转变”的具体表现。(4分)
(2)结合所学学问回答,材料二中“新的多极世界”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的什么进展趋势?“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气或力气中心?(6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学问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新格局”(“新的多极世界”)下的大国之间的关系?(6分)
解析:第(1)问留意设问中的限定词“欧洲”“亚洲”,直接回答欧共体和日本即可。第(2)问先回答多极化趋势,再回答多极的具体表现。解答第(3)问时留意材料一中的“价值观”、材料二中的“相互学习”“‘冷战’思维”等关键信息。
答案:(1)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分)
(2)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2分)多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等。(4分)
(3)转变“冷战”思维;敬重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加强合作,寻求理解,求同存异。(6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