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00031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58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集中的方式通过细胞膜(2022全国新课标Ⅰ,1C) ②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2022安徽,1B) ③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ATP(2022全国大纲,2B) ④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010全国大纲Ⅱ,1D) ⑤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2021北京,2B)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A。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集中,①项错误;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再进一步分解,②项错误;叶绿体在黑暗中不能合成ATP,③项错误;分泌蛋白需要高尔基体对其进行加工,④项正确;mRNA在细胞核内经转录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⑤项正确。 2.下列对生活中有关现象所涉及的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宰的牛肉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与肌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 B.人体胰腺腺泡细胞具有旺盛的分泌功能,含有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由于硅尘破坏溶酶体,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 D.精细胞变形成精子后丢失大多数细胞器,但保留线粒体和细胞核两种细胞器 解析:选D。新宰的牛肉过一段时间后,肌细胞中的溶酶体将部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使牛肉味道更鲜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硅尘破坏溶酶体,损伤肺部细胞,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精细胞变形成精子后保留线粒体和细胞核,但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3.下列有关某高等动物浆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可能存在的是(  ) A.吸取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抗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 C.CO2:细胞质基质产生→细胞膜→组织液 D.合成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解析:选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被利用;抗体的运输途径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高等动物细胞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R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中合成后可进入细胞核中参与转录过程。 4.下列生命过程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受精作用 B.抗体的分泌 C.性激素的合成 D.翻译过程 解析:选D。受精作用是通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实现的,该过程依靠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及流淌性。抗体是蛋白质,其分泌过程为胞吐,通过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实现。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是在内质网中完成的。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无膜结构,D项正确。 5.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 A.③能够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⑤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④⑥数目较多 D.把握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的指令主要是通过⑥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解析:选C。①~⑥分别表示核糖体、内质网、核膜、染色质、核仁和核孔。核膜能够将细胞核内的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来。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但染色质的数目不变。 6.下列有关蓝藻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四周分布着大量核糖体,通过RNA传递遗传信息合成多肽 B.细胞中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C.DNA分子暴露不形成染色体,但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 D.蓝藻细胞的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分别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完成 解析:选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能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简洁的细胞器,DNA分子暴露,没有染色体,基因的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7.图a、b、c分别是三种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a细胞有细胞壁,而b、c细胞没有 C.a、b细胞内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D.具有a细胞的生物是自养生物,具有b、c细胞的生物是异养生物 解析:选A。a、b是真核细胞,c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a、c细胞都有细胞壁,b细胞没有细胞壁;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不仅包括具膜结构的细胞器,还包括细胞膜和核膜;a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含有该细胞的生物是自养生物,某些具有c细胞的生物是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 8.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B.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D.各种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来实现 解析:选D。细胞内产生ATP的场全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的过程不发生在膜上,A项错误;丙酮酸的分解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B项错误;囊泡也可以由内质网产生,C项错误;细胞膜的功能简洁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项正确。 9.如图表示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体现了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确定的联系 B.细菌被分解的产物均被排出细胞外 C.图中各种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淌性 解析:选B。由图可知,溶酶体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细胞被吞噬并形成了一个囊泡结构,与溶酶体融合,这些都能体现生物膜的流淌性,不同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确定的联系,A、D两项正确;细菌被分解后,一部分对细胞无用的产物将排出细胞外,对细胞有用的物质保留在细胞中,B项错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 10.如图的甲、乙、丙是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2%的蔗糖溶液置于用半透膜做成的袋子中,绑紧后再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看其情形如图所示。试推想甲、乙、丙溶液浓度的凹凸挨次为(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解析:选D。当袋子中蔗糖溶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袋子将吸水膨胀;当袋子中蔗糖溶液的浓度等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袋子形态将保持不变;当袋子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袋子将失水皱缩。 1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取葡萄糖时需要消耗ATP B.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其对离子吸取的选择性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别 D.若神经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损,将会影响其对K+的吸取 解析:选B。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取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呼吸作用强度影响细胞吸取离子的速率,但不影响细胞吸取离子的种类,B项错误。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略大于海水浓度,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别,C项正确。线粒体功能受损,不能为主动运输供应足够的能量,影响细胞对K+的吸取,D项正确。 12.(原创题)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其次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其次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沟通功能 解析:选C。细胞表面膜受体为糖蛋白,与膜受体结合的第一信使有递质、大多数激素等,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沟通功能。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而不是在细胞核内进行。 13.如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为图乙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图丁为某高等动物的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②上的________在细胞相互识别时起重要作用。⑧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________能量(消耗或不消耗)。 (2)图甲细胞中蛋白质的“装配车间”是[ ]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是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为多种酶供应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膜上化学反应的进行。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凋亡与________有关。 (3)假设图乙细胞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________(填图中标号);蓝藻与图乙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乙所示细胞的________(填标号)细胞器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 (5)若已知丁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1)图甲中②为细胞膜,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⑧为核仁,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溶酶体中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细胞质基质中H+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中,需要消耗能量。(2)图甲细胞中蛋白质的“装配车间”是核糖体,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是内质网,为多种酶供应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膜上化学反应的进行。被病毒入侵的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有关。(3)若图乙细胞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是叶绿体,即3。蓝藻是原核细胞,而图乙细胞为真核细胞,两者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有无核膜、核仁。(4)图丙所示的两种膜分别为叶绿体类囊体膜与线粒体内膜,分别存在于图乙中的3、4中。两种膜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且均可产生ATP。(5)若已知图丁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即产生分泌蛋白,如抗体、胞外酶、蛋白质类激素等。 答案:(1)糖蛋白(糖被)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消耗 (2)① 核糖体 ④ 内质网 溶酶体  (3)3 蓝藻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3、4 ATP (5)抗体 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14.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相关细胞器,表中所示为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甲 67 28 微量 乙 59 40 0 丙 39 0 59 (1)图中物质X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争辩图示生理过程一般接受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甲、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________类RNA参与。 (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像,但功能差别较大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 解析:(1)图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争辩,物质X(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2)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而核酸含量较少,应为图中d(线粒体),丙中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应为图中a(核糖体)。(3)图中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a(核糖体)和d(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mRNA、tRNA、rRNA(核糖体的成分)三种RNA参与。(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b(内质网)、c(高尔基体)和d(线粒体),生物膜的功能差异主要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打算。(5)绘图时留意细胞器三种成分的柱形图要与表格中数据相对应。 答案:(1)主动运输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d a (3)a、d 三 (4)b、c、d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如图 15.为探究渗透试验中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上升度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试验: 试验一:取五组渗透装置(所用半透膜为相同面积的同种半透膜),漏斗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漏斗中液面上上升度。 试验二:取五组渗透装置,漏斗分别用不同面积的半透膜封好,将盛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漏斗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每隔5分钟记录漏斗中液面上上升度。 两组试验中经测量后记录的数据如下: 试验一 浓度(g/mL) 高度(mm) 时间      0.1 0.2 0.3 0.4 0.5 5 min 2 4 6 8 10 10 min 3 6 9 12 15 15 min 4 7 11 15 18 20 min 4 7 11 15 18 试验二  面积(cm2) 高度(mm) 时间      1 2 3 4 5 5 min 10 12 14 16 18 10 min 15 16 17 18 18 15 min 18 18 18 18 18 20 min 18 18 18 18 18 请回答问题: (1)试验一和试验二分别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对渗透装置中漏斗液面上上升度的影响。 (2)试验二中所用蔗糖溶液的浓度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中数据推想:影响蔗糖溶液液面上上升度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而试验中探究的另一因素影响的是液面上升的________________。 (4)试验二的测量与记录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在5 min记录的数值有的已达到最大,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不用蔗糖溶液,而改用NaCl溶液做试验,与上述试验结果会不会大致相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试验一、二的自变量分别是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的面积,因此,本试验的目的是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对漏斗中液面上上升度的影响。(2)通过对试验一分析可知,试验二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最好为0.5 g/mL。(3)由试验一可知,蔗糖溶液浓度会影响漏斗中液面上升的高度,而试验二中半透膜面积会影响液面上升的速率。(4)在试验二中可以缩短试验结果记录的间隔时间。(5)由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故不能用NaCl溶液完成该试验。 答案:(1)蔗糖溶液浓度和半透膜面积 (2)0.5 g/mL (3)蔗糖溶液浓度 速率 (4)缩短记录的间隔时间 (5)结果不会相同,缘由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