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知识要点解析: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799716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知识要点解析: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知识要点解析: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文学问点解析要点提炼一、赫鲁晓夫改革1.改革的背景二战后,特殊是20世纪50年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的农业状况令人担忧,工业领域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始终持续到战后,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也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制约了工业的进展。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供应了契机与可能。经受了一番动荡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感受到了斯大林体制的种种弊病,并尝试医治,由此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2.改革的内容改革措施可概括为:调整农业政策,改革高度集中的工业管

2、理体制。(1)农业方面的措施有: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肯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肯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2)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赐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肯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乐观性。3.评价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肯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肯定成效。农业方面:赫鲁晓夫全面转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扭转了苏联长期片面进展重工业、忽视甚至排挤农业的做法。新农业政策的推行,减轻了农夫负担,一度曾使苏联农业

3、有了显著的好转。工业方面: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两倍。1954年,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1961年,苏联放射的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地绕地球飞行并平安返回地面。但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苏共照旧错误地提出“建成共产主义”的超越实际的目标,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改革。如大力开垦荒地、大种玉米等搞过了头,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最终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补充: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他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

4、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削减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削减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4.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缘由(1)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2)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急功近利。盲目地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建设共产主义时期,要求1980年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造成改革无所适从,方案指标落空。(3)赫鲁晓夫个人独断专行,瞎指挥,出尔反尔,政策不稳定。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勃列日涅夫其人继赫鲁晓夫之后,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他在苏联历史上执政了18年(从1

5、964年10月至1982年11月)。他执政的18年是一个在内政上既有改革与进展,也有停滞与僵化,在外交上既有缓和与对话,也有抗争与争夺的冲突时期。补充: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从不实行急进冒失的举动。他在开会或争辩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看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实行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订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连续进行经济改革。2.改革内容(1)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新经济体制留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了肯定效果。工业利润总额从1965年的225亿卢布,提

6、高到1970年的560亿卢布;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19611965年间的6.1%,增加到19661970年间的7.7%。(2)在农业领域:勃列日涅夫改革实行了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方案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改革的结果及其缘由(1)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肯定成效,但最终失败。(2)改革失败的缘由改革仍旧没有突破原有方案经济体制的框框。这种修补性的改革,不行能根除积存的弊病。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这种过高估量苏联社会实际进展水平的错误推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

7、经济负担。20世纪70年月下半期,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进展速度放缓,到20世纪80年月初,经济全面滑坡。比一比: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有何共同缘由?解答: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方案体制是失败的共同缘由。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改革的背景1985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新一届苏共中心总书记。当时苏联的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

8、520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总之,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丢失了潜力。在此种背景下上台的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需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展的战略方针”,并进行改革,在开头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想一想:当时苏联的首要目标应当是“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展”吗?解答:苏联60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上的问题不行能在短时间内扭转。改革是一项简单而困难的事业,必需从实际动身,求真务实。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必要的,但他不顾当时苏联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形势,提出“加速”进展社会经济的方针,是不符合苏联国情的,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情。戈尔巴

9、乔夫的改革被不少人称之为“莫斯科落日”,想一想,你是如何理解的?2.改革内容及结果改革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然而,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经济连续滑坡。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进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主要缘由。面对经济改革的逆境,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航船驶进了危机四伏的危急区,国内局势渐渐失控,1

10、991年苏联解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取得辉煌的成就,成为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但最终却解体了。这充分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革的简单性、困难性和曲折性。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大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必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阅历加以总结,对其教训应引以为戒,以勇往直前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严峻制约着苏联生产力的进展。全析提示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任何政策或措施都是肯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评价这些政策或措施要留意其相关的历史背景,并留意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其产生的乐观或消极影响。要点提炼对斯大林体制

11、的弊端缺乏科学的生疏,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体制,是改革失败的根源。勃列日涅夫时代在苏联历史进展进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全析提示工业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总体来说是苏联改革进程的逆转。要点提炼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而改革的停滞使整个国家如一潭死水,各种社会冲突不断滋生和积聚,苏联陷入逆境。20世纪80年月苏联的社会形势可用12个字概括:步履蹒跚,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全析提示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将留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进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新思路主要“新”在两方面:一是对市场经济的新生疏;二是对全部制问题的新生疏。思维拓展社会主义制度很年轻,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不断探究。苏联改革的阅历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