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写作学案训练目标把握散文的写作技巧。本单元为散文单元,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独特的见解、美丽的意境外,还有清爽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学问、开阔眼界、培育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力量。散文的写作技巧在我们日常习作中,最常用的文体就是散文,那么如何写好一篇散文呢?第一,散文语言格外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爽自然,美丽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殊是比方,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还有,可以运用
2、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但是,不要过于留意辞藻华丽,言过于实。其次,散文需要形散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格外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大事的进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谈论,而且作者可以依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任凭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需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机敏,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留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肯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以作品中的“我
3、”来做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第三,构思精致。好的构思才能使文章吸引人,才可以以质取胜。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呈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悟更深的道理。命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的“渐渐走,观赏啊!”一文中说: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好玩味”就是观赏。你是否知道生活
4、,就看你对于很多事物能否观赏。观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观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请以“观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可记叙经受,抒发感情,发表谈论,开放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佳作展台破坏的乐趣我不敢否认,我天生就有一种破坏的欲望,并宠爱回味每一次破坏东西之后又去修理它的乐趣。小时候,家中有一块经常挂在窗旁的怀表,那是爷爷买的,我没事干的时候就望着它,看着那几根针转着圈儿,听着那“嘀嘀嗒嗒”的声音,歪着脑袋想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一天,家里人都出去了,我取下那块表,看了又看。我看不出什么名堂,就预备弄开来看看,以前我看过爸爸开他的手表后盖,是用剪刀开的。于是,我
5、也找来剪刀,夹住后盖,用力一拧没开,再一拧,不当心一滑,弄破了手指,后来急了,不知怎的,反叫我弄开了,看了里面的零件,又去拆,等到爸爸回来时,怀表已不知被几马分尸了。由于零件弄丢了不少,那表最终没修好,我也因此挨了骂,却并未感到难过,也没有难过,反而像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感到无比的得意。那表坏了之后,爷爷把它给了我,任我玩那里面的小齿轮,我也把它们派上了不同的用场。自此以后,每当见到新颖的东西,我就有一种拆开来看看的欲望。每拆开一件东西,一睹真相,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再长大了一点,上学校了,我仍旧想破坏,但更想的是把本已坏了的东西修好,或者把其中的零件组装成另外一样东西,我曾把几个都坏了的收
6、音机重新组装成一部好的。那时学习还不紧急,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就拉开我的抽屉,摆布那些小玩意,始终玩到三更半夜也不觉得困。经常把东西拆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检验,有两个差不多的零件时,就有意破坏其中的一个,看到底有何不同。那被破坏了的一件东西又重新弄好的感觉就是爽,我简直找不到比这更好玩的事了。当时我就想:“人的一生要都能在摆布一件东西中度过就好了。”后来上了高中,我发觉了一件好玩的事:化学反应中要生成新的物质,就必需破坏原来的物质;生物中要争辩某一结构的功能,也得先破坏。莫非我从小就视之为人生乐事的破坏还与自然科学争辩有关么?于是,我开头觉得科学争辩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能每天坐在试验室,跟那些
7、试管、药品、仪器打交道,依据自己的意愿,破坏,再组合,该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了。别人观赏舞蹈,观赏油画,观赏金庸,观赏琼瑶,而我却最宠爱自己的“杰作”。其实,破坏也是一门艺术,再生更是一门艺术,科学争辩则是两种艺术的组合,不更是一种艺术吗?能在观赏这种艺术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乐趣无穷,一生无憾矣。点评乍一看标题中的“破坏”二字,很简洁让人想起“犯罪”,但作者能从小处入手,选取观赏“破坏”来写,并且写出了其中的“乐趣”,立意新颖。特殊是作者写出了自己从小时候到高中对“破坏”的切身体验,并将这一体验过程与“再生”“科研”结合起来,甚至最终将它定位为“艺术”,并表达出其乐无穷值得一生追求的意愿,这就足以显示出作者的共性与创新的思维品质。本文语言朴实自然,叙述条理清楚,特殊是“歪着脑袋想半天”“感到无比的得意”“有意破坏其中的一个”“最宠爱自己的杰作”这样一些精练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心理特点,让人读来饶有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