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春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时巩固-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796854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春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时巩固-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1春人民版-历史必修3课时巩固-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第1课1下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观看图片,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墨家 D法家【答案】B【解析】“和”“仁”等思想明显来自于儒家。2(2022福建六校联考)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设置天子才能使用的64人大型舞乐队格外不满,由于依据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A中心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等级名分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孔子所说的礼,是周礼,恢复到西周的等级秩序当中去,故选C。A、B项是秦朝以后毁灭的;D项与材料无关。3右图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

2、碗”上人物孔子思想精华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有教无类A BC D【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人物是孔子。是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思想落后的一面,与“思想精华”不符,故排解,而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故应选C。4下图是一副“光盘”行动的宣扬画,下列人物会对该画大力宣扬的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答案】D【解析】“光盘”行动旨在提倡“节省”,这与战国时期墨子的“节用”等主见全都。5“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

3、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见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潮流的理解。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可知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62022年9月28日10:00,值孔子诞辰2655年,在全球有华人的地方都进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依据所学回答:(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缘由是什么?(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4)我们今日应如何对待传统道德?【答

4、案】(1)道德观:爱人,以德治民。背景: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2)历史缘由:孔子是我国古代出名的训练家、思想家。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所推崇。(3)政治上,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伦理思想上,建立和谐社会;为现代化建设供应理论依据。(4)实行扬弃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2022扬州中学)“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实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精确解读

5、材料信息的力气,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说明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冲突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思想内涵与材料上述特征不符。2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从“如何遏制同学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当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当严格惩处。”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同学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答案】A【解析】以德教化是儒家思想;严格惩处是法家思想;自我觉悟是道家思想。

6、3下图呈现的是人类文明进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答案】D【解析】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4(2022潍坊)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 B兴办训练C克己复礼 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训练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训练,百姓宠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宝,好的训练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

7、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5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C法治建设 D礼乐秩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韩非子属于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提出法治思想,故C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自

8、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见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毁灭各种不同的主见?(3)上述那种主见对当时的影响最大?缘由是什么?(4)上述哪种主见对后世的影响最大?缘由是什么?【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见用德和礼;材料二:主见尚贤;材料三:主见无为;材料四:主见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的主见。(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见。由于它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见。由于“德”“礼”思想可以抑制统治者暴政、缓和尖锐的阶级冲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