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踪检测(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化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加官是汉武帝制造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精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2(2021临沂质检)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
2、度走向解体3(2021深圳模拟)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减弱地方割据,削减财政开支4(2021揭阳测试)“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状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5. (2021湖北名校联考)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
3、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其次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日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C世卿世禄到选贤任能的转变D分裂割据到中心集权的转变6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很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生疏的是()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二、非选择题(依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7(14分)(2021黑龙江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
4、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太学训练,凭其成果,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训练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看,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材料二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心政府行使职权力气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心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心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依据。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心,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
5、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用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用标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8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历史进展趋势。(6分)答 案1选A所加官员成为皇帝的亲信,汉武帝通过他们“讲议朝政,奉诏治事”,形成新的“中朝”决策机构,以制衡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加强皇权,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汉朝史实明显不符,排解。2选A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在中心设中书省、门下省
6、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确定程度上可以避开决策失误,故选A项。 3选B解读题意,在地方设立行省,维持简洁的局势,大量任命官员,使行省有诸侯的形制却没有诸侯的权力,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选官,故A项错误;行省不局限于边疆,钳制边疆地区片面,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涉及削减财政内容,故D项错误。4选C本题考查同学提取、运用信息的力气。首先推断,材料提及的制度是宋代的二府三司制,然后依据所学学问,这种中枢权力机构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最终由材料得出,它的设置使得“财已匮”“民已困”却照旧“不已”,由此得出加强君
7、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5选C“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是启创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A项错误;从梁启超的论述可以看出,“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实现了血缘国家向地域国家的转变,故B项错误;“汉朝的革命”主要是实行察举制,实现了选贤任能,转变了汉以前的世卿世禄制,故C项正确;实现分裂割据到中心集权的转变的是秦朝,故D项错误。6选B题干主旨是科举制度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就是打破专制特权,实行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是近代社会特有的价值取向,排解。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留意猎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及分析训练与选官的联系;其次小问实则比较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两种选官制度的共同点,可从选拔方式、目的和特点等方面分析比较。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信息从科举制的作用、选拔方式和进展状况等方面归纳;其次小问,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中心与地方的关系等信息中综合概括。答案:(1)说明:汉代官僚政治得以进展,孝廉成为人们做官的主要途径,太学兴起和考试做官,进一步打破了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统治阶级通过察举制、太学考试等制度,建立起专业的文官集团。相同: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心举荐人才。(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心;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趋势:中心集权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