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看弟子规中中国教育的传承精品资料我看弟子规中国教育的传承08中文(2)班邓丽威 200802101208摘要: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古代以来就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百工技艺教育等多种形式。换言之,没有教育,各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就无法创造、延续和发展。关键词:弟子规 教育 传承从商周开始的国学与乡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西汉的太学,晋代的国子学和太学,唐代健全的学制体系,唐宋以后的学员,明清时期的宗学、卫学,以及新时期我国教育的全面发展,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到春秋战国的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非常重视教育,由论语、墨子、孟子
2、、荀子到礼记学记、礼记大学、荀子劝学等教育专著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教育体系,也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弟子规是一本简单话明大道理的书,仅次于三字经的阅读量位居第二。弟子规的原名为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间秀才。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而后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成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全文以古文三字韵语的蚊子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因作者最初立意对象为受训儿童,故而字义简单,读起来并不晦涩难懂。下面是我读后的感受,弟子规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力余力,则学文”。首先“首
3、孝悌”,意为做人必须有爱,孝敬父母,孝为做人的根本,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要比尊重自己更要尊重别人,而且必须发自内心。另外,在弟子规中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不管你的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做到“孝”,尊敬你的父母与亲人。中国人十分注重伦理,对于亲人特别是有血缘关系的至亲都要求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父母呼,应毋缓,父母命,行毋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父母的意思不可违背,父母的命令必须顺承接受,马上去做不能懈怠。另外从古人对父母至亲的守孝可以看出古人对“孝”与今天的人是不同的,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现在。其次,“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
4、慎,讲信用,以诚信为本。这样的人在社会中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诚信可以为你迎来永久的利益。最后,“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周围的人要平和的交往,时常亲近有好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还有闲暇,还要学习一些知识充实自己。它告诉我们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要求我们讲求衣着整洁和个人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最有感触的还是这么一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更,垯无怨”,孩子和父母之间都会有意见不同的时候,特别是如今的社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改造孩子。在我看来,父母有了过错和自己意见不一样时,我一定会
5、指出,但收效甚微。看了上面那段话,我终于找到了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其实认真改错也是在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弟子规用最简单的话语教会我们最深刻的道理,随着我们不断成长,对弟子规中的一些话语也会有不同的领悟,对我们的人生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从古至今,中国就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教育对于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贯穿中国古代教育领域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弟子规作为在人生哲理、规范世俗行为上的一部好经典,将会是中国未来教育的一块好基石。参考文献:1. 毛礼瑞 中国教育通史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19882. 孙培青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3.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